经过漫长的回忆和讲述,罗丽萍现在的情绪已经稳定许多。
孟箬看着她,问道:“罗妹妹,之后你有什么打算?”
“还是就这么一边打工一边找下去?”她道。
罗丽萍想了想,摇头:“其实这段时间我认真想了想,虽然陶娜是不能轻易放过她,但我也不能因为她和这两万块钱,而蹉跎了自己,因为未来我还要赚很多很多的两万块钱。”
“我还准备创业。”她一脸认真道。
尤其是在知道这家生意火爆的面包店是孟箬开的之后,她越发下定决定,孟姐姐这么优秀,她也不能混得太差咯。
见罗丽萍彻底振奋起来,孟箬欣慰一笑:“你能想明白就好。”
“那你有想好创业做什么吗?”她问。
罗丽萍摇头:“暂时还没想好,但是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我可以先摸索着做。”
孟箬认同地点头,然后笑着提出一个建议:“罗妹妹,你想不想重新卖卤味?”
“就当初我们在丰州市摆摊的那个卤味,”她说,“这次你开店卖。”
第91章 竞争对手
罗丽萍听到这话,怔怔地看向孟箬。
见她不说话,孟箬又问:“你现在身上有开店周转的钱吗?”
她连忙回答道:“我不知道开店需要多少钱,但我身上有六千多块钱。”
原先,她的存折里有两万四千多块钱,两万块被陶娜骗走后,还剩四千。
她留在粤州找陶娜的那一个月,还继续卖着衣服,又赚了两千不到。
再就是来申市,边打工边找陶娜,打工赚的钱虽然不多,但一个月也有几百,每个月存存花花,也攒下七八百块钱。
现在存折里是六千八。
孟箬点头,道:“六千多块钱,开店够了。”
“你可以先租个门店,买相应的设备,再跑趟批发市场进食材,”她说,“这些东西搞下来六千块钱足够了。”
“我的想法是,我们合伙卖卤味。”
“但是我因为有面包店要管,所以卤味店这边主要还是你来负责。”
“当然,因为我有开店的经验,只要是关于开店的问题你都可以来找我讨论。”
“我出配方,你出钱出力,我占股49%,你占股51%,我作为股东年底要分红。”
“你觉得怎么样?”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她问。
卤味店孟箬让罗丽萍负责管理经营,而她则只出配方,她这边忙抽不开身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她不想过多干预罗丽萍的成长。
如何选门店,买什么样的设备,怎么搞定供应链,以及如何管理,如何经营,这些事都需要罗丽萍自己去经历,她才能够吸取经验,并逐步成长。
如果这些事都需要靠她来指导,那么罗丽萍未来也无法成长为原书中的女企业家。
也正是因为怕改变罗丽萍的未来,孟箬选择不过多干预。
人生路是自己的,得要自己摸爬滚打地前行。
罗丽萍听完孟箬的话,想也没多想,立即点头表示同意。
“我同意,孟姐姐。”
她之前卖过卤味,当然知道配方的重要性。
一样的东西,口味一变,换来的是却是数倍增长的利润。
“配方我待会儿就写给你。”
随后,孟箬又建议道:“这段时间你可以试着多跑跑市场,然后没事的话在家试着自己做做卤味,看看做出的口味对不对。”
“等店正式开起来,我们签个股份确认书。”她笑着道。
罗丽萍对这个股份的事,完全没意见,当然也是点头同意。
之前她只听说过有钱的大公司喜欢搞股份制什么的,但她没想到自己这种小店也能搞股份。
“对了,开店的话跟摆摊不一样,得有个店名,你回去也好好想想。”孟箬交代道。
罗丽萍一脸认真地点头,并在心里记下。
事情敲定之后,罗丽萍便辞去了工作,开始忙活起开店的事来。
想店名、看门店、调查市场、买设备、找供应链……
事情多着呢。
这几天罗丽萍几乎天天跟孟箬汇报她的开店进度,比如今天跑了一下批发市场啊,对比了几家鸭货批发店的鸭货质量和价格,决定明天再多看几家,这两天把鸭货货源给定下来。
晚上,孟箬把罗丽萍叫过来吃晚饭。
吃完晚饭,罗丽萍便主动和孟箬讨论起卤味店的店名。
她想了十几个,名字主要集中在“味”“卤”“鸭”等几个关键字上。
罗丽萍让孟箬参谋,孟箬看了一遍,几乎是想也不想直接选出“口福鸭”这个名字。
因为她记得原书中,罗丽萍一手建立的卤味品牌就叫“口福鸭”。
罗丽萍一看她选出“口福鸭”这个名字,顿时觉得两人心有灵犀。
“孟姐姐,你知道吗?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名字。”她笑着说。
“你看啊,‘鸭’是我们主要卖的产品,鸭掌鸭翅鸭脖鸭头这些。”
“‘口福’呢,是我们日常会经常说到的话,比如吃到好吃的了,会说一句‘有口福咯’,比较容易记住。”
“而且‘口福鸭’里的鸭跟说话的‘呀’一个音,人家一念这个名字也会觉得很顺口。”她笑着解释。
罗丽萍的话虽然都是大白话,但其实都解释到了点子上。
“是的,”孟箬点头道,“品牌名最好就是朗朗上口,这样能让人一眼记住,而且就跟你说的‘口福鸭’带着点谐音梗,更顺口。”
“再者,‘口福’说明好吃,‘鸭’点名了咱们店主要售卖的品类是鸭子鸭货。”
“这个名字确实很好。”她笑着做出最后总结。
孟箬像是把她的心声说了出来,罗丽萍连连点头。
“我就是这个意思,”她道,“但总感觉自己的话没说在点子上。”
“但是被孟姐姐你一解释,立即就清楚明了,”罗丽萍弯起眼睛笑着说,并朝她竖起一个大拇指,“孟姐姐,你不愧是大学生。”
孟箬听见这个夸奖后一顿,像是突然想到什么。
她问:“丽萍妹妹,你是上完初中就不上了吗?”
罗丽萍闻言像是有些不好意思地垂了垂眸,然后低下头,点了点。
“我成绩一般,上到初中我爹妈就不让我上了,要我出来挣钱养家,然后我就进厂打工。”她如实说。
孟箬弯了弯唇,说:“丽萍,你知道夜校吗?”
罗丽萍抬起头,看向孟箬怔了一秒后,点点头:“知道。”
随后,她又问孟箬:“孟姐姐,你是想让我去上夜校?”
孟箬郑重点头。
其实之前她脑子里就冒出过让罗丽萍去夜校学习的想法,但她这边一直忙,这些想法转头就忘,今天正好话到嘴边她就直接说了出来。
罗丽萍以后不仅要管理门店,还要管理上百上千号员工,管理厂子,跟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文化太差肯定是不行的。
原书中对罗丽萍这位女企业家的描写并不多,只提到过她初中毕业,从摆摊开始,白手起家一路打拼,最终将卤制食品店开到全国各地。
但她相信,书中的罗丽萍能爬到那个高度,靠的绝不仅仅是头脑和机遇,一定也有知识和眼界。
所以现在的罗丽萍仅靠初中学历肯定是不行的,如果她没时间重新读书参加高考,夜校倒是很不错的选择。
她记得很多这个年代的能人都去夜校进修学习过。
“可是我现在要跑市场选门店练手艺,哪有时间去夜校学习?”罗丽萍有些苦恼道。
她不是不想学习,她也想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变得和孟姐姐一样优秀,就拿刚刚的店名来说吧。
她解释半天也解释不清楚的事,孟姐姐三两句话就说清了,而且话里面还夹杂了好几个她听都没听过的词汇。
什么品牌、谐音、品类这些。
但她现在也是真的忙得没时间,抽不开身。
孟箬笑着摇头:“学习这事讲究终身性,不着急,但一定要做,不能荒废。”
“你这段时间忙可以先把去夜校的事记在心里,等过段时间店开起来了,经营步入正轨,你可以招个员工,然后抽出时间去夜校学习。”
罗丽萍听后连连点头,觉得这个办法确实不错。
“好,就听孟姐姐的。”
罗丽萍在孟箬这吃完晚饭,就回了自己住处。
一开始孟箬是有让她过去跟他们一块儿住的,孟箬说她和游彻住在三楼,二楼的房间她也不打算租,现在都空着。
但是她这边已经提前交了一个季度的房租,就算她不住,房东也不会退钱给她。
所以还不如先在出租屋里住着。
还有一个原因是,人家小夫妻住一块儿,她突兀地插进去,总感觉怪怪的。
虽说不住在同一层吧,但还是怪。
孟箬听她这么说,就也没强求。
“行,那你暂时在出租屋先住着,等你出租屋那边房租到期,我另一套房子的房租也要到期,然后我就不打算租了。”
“到时候,你就搬过去,我不收你房租,你就当是帮我看房子。”孟箬笑着说。
这时罗丽萍的注意力一下集中在“另一套房子”上。
“孟姐姐,你一下买了两套房子啊?”她一脸惊讶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