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最终是光州的一位商户出面帮忙了。对方在大理那边经营过茶叶生意,能弄到大象。大象在中原算是稀罕物件,但在大理却常见得很。他动用了关系,最终顺利地买了一头,如今还在路上。
他本想自己掏钱,可惜知州大人不给他这个机会,将一应开销都给他报了,还给他在商业街留了一间最大的铺子。但这茶叶商也不气馁,不论怎么说,这回都是因为自己才办成了事,知州大人也承了他的情。只要有这份香火情在,日后还怕没有交集?
有了化石,还有了象,剩下的就好办多了。宋允知让人放出风声,说是光州一带挖出了千万年前的巨兽,时人深以为可怕,竟不知其种类。
这类捕风捉影的消息一经散出,立马衍生出了无穷无尽的版本。
宋允知本来就没想透露这化石就是象,他只是上书给陛下将前因后果解释了一番后,便放任民间议论纷纷。
有人说挖出来的是吃人的猛兽,听说那猛兽旁边还有个坑,里面埋着的都是吃剩的人骨;还有人言之凿凿地道是龙骨,长约百尺,出土时天空还有龙吟声;另有人断言,这就是《山海经》里头记载的瑞兽,说得有鼻子有眼,比宋允知这些目击者看到的还要清晰;更有人自以为看破了一切,说这都是谣言,光州根本就没有挖出任何东西来,是光州衙门自导自演……
一来二去,光州挖出来的东西就成了不解之谜,还被人乐此不疲地反复讨论着。
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宋允知又再次叫人放出了消息,说是两月后,光州衙门将公开展示这只巨兽的骸骨,届时,所有人都能亲自过来一验真假。
谁能受得了这样的诱惑?
光州消息放出来没多久,便有人收拾行囊准备启程了。近者都掐着日子准备过去,远处早早地便已启程。这些人大多家中并不缺钱,平日里便喜欢游山玩水,这回光州正好挠到了他们的心坎上,不去怎么行?
宋允知这动静闹的有点大,以至于连朝中的议论纷纷。那小子还真是不负所望,他但凡去了哪儿,哪里便热闹。众人倒是不觉得宋允知会造假,倘若这是造假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来,最后反而坏了光州的名声。他们更愿意相信,是真的有这样一头巨兽,只是没有坊间描述得那样离奇罢了。
可惜他们不能亲自过去瞧一瞧。
朝会过后,有人跑去陈素那儿打听,想知道那巨骨究竟是何物。可惜陈素就像是锯了嘴的葫芦,任谁也撬不开。
当今皇帝也知道,宋允知虽然做事大开大合,但是深谙对上之道,事无大小皆禀报陛下,全然将光州的一切摆在陛下的眼皮子底下。皇上知道他的打算,所以听之任之,也不会坏了他的主意。
京城已有些闲暇在家的人准备去光州一探究竟了,三皇子也准备去,却被他父皇给拦住了。
三皇子对此尤为不忿,旁人能去,他为何不能去?反正他如今已经从国子监结业了,手上又没有什么差事,更没有力争上游的心思,他就想出去游山玩水的,父皇为何不让?!
三皇子在榻上打滚时,萧宝玄仍在案上练字,等到后面动静越来越大,萧宝玄才道:“皇兄急什么,日后总有机会去光州的。”
三皇子猛然翻身:“你怎么知道?”
萧宝玄腼腆一笑,只因他足够了解允哥儿,这次的巨骨只是个开始,后面肯定还有更热闹的事情等着他们。日后新奇的东西多了,别说三皇兄了,就连父皇兴许都想亲自过去瞧一瞧。
这才到哪儿?允哥儿这些年憋坏了,到了地方可不得好好施展身手?
在外掀起轩然大波后,宋允知也没闲着,他如今没有时间调.教衙门这群人,日常嫌弃他们不中用,不如直接用那些铆足了劲想要在自己跟前出面的商贾。
宋允知出点子,他们在后面花钱落实。
城外的温泉便被用起来了,这本是私产,宋允知亲自找上那位富商,让他开放温泉庄子,来日好招揽客人。
说到底都是赚钱的营生,富商想想便答应了,一来可以卖钱,二来也能给大人卖个好。
至于后面宋允知提了一嘴商业街要摆一些特色小吃摊后,立马又有人闻着味道开始筹谋了。众所周知,他们光州两个月后肯定有一大批外地人前来参观,这是人吗?这分明是生意!左右商业街的铺子租金便宜,若不抓住这个风口,那也实在是愚不可及!
更有人无师自通,事先准备了舞师、乐师,打算好生热闹一番。
外头从商贾到商贩到平民百姓,都是连轴转,忙得一刻不停。
光州从来都没有这样热闹过,比过年还要热闹千百倍,近期可是连不少外地商贾都挤进来了。年岁稍长的百姓渐渐有些更不上事态的发展,看到外头忙成这样,又是建屋子又是收拾下水、装点街道,还有些迷糊,这么大手笔,真不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吗?
这样犹豫迟疑的大有人在,但更多的时犹豫之后依旧跟着衙门准备大干一场。
反正最坏不可能比之前还要坏了,他们光州都萧条了这么久,难得借着巨兽的幌子像是要热闹起来了,他们怎么能不憧憬?
外头红红火火,衙门里头的胡洪等人倒是闲了下来,那些商人行动力太过迅速,知州大人直接越过他们,弃之不用了。
别说胡洪这等最喜欢显摆的人耐不住这份寂寞了,就连最喜欢摸鱼的林山等人也觉得被人给比下去了。虽然他们废,但是也不想在大人面前一点地位脸面都不剩,全被一些外人给占了。
几个人思索一番,最后还是站在了宋允知面前,期期艾艾地询问是否有活给他们干。
宋允知毫不意外,冷板凳可不是谁都能做的。既然这群人上赶着想要给他使唤,宋允知便不客气了,第二日便理直气壮地将人使唤得团团转。
林山等人忙了两日之后,纷纷叫苦不迭。可偏偏这些事情是他们自己求来的,而且宋大人已经摸清楚了他们的本事,让他们做的都是琐碎事,复杂一下的,宋大人宁愿让吕蒙二人甚至是外头商贾来做,也不想用他们。
被瞧不起的众人心中多少有点不自在,所以即便再累,也愣是咬着牙撑下来了。
两月一晃而过,商业街也正式建成,光州上下筹备良久,都等着在这段时间大显神通。
第110章 揭晓 光州声名鹊起
入冬之前,已有外地旅客陆陆续续前来光州踩点。
光州在夏国存在感并不高,无他,光州太靠近北方,往北便是北戎边境,算是两国过渡地界,远不如江南繁盛。这些旅客对光州也没有抱什么期待,不想到了码头后,所有人都傻眼了。
空旷的水岸凭空多了一条崭新的街道,站在牌坊口往里瞧,只见巷子里都是清一色的两层小木楼,屋檐上都挂着精致的小灯笼,窗户上还系着别致的油纸伞,有那么点江南味道。街两侧有扔废弃物的篓子,中间垒着种满秋菊的花坛。
“好干净的街,咱们那儿的好多了。”
孔员外也是个地主,家中有良田千顷,并不缺钱,平素最好游山玩水,因走南闯北走得多了,见识相当不俗。这回也是他组的局,召集了一些朋友来光州一观。他们倒是不信什么龙、什么祥瑞的,只是单纯想要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若真是光州衙门恶意散播谣言哄骗他们来此,那就别怪他们当众戳穿了。
只等他们威风凛凛地走了过来,却被一条街给迷了眼。众人端详了一会儿,最终决定进去一探究竟。远远看着便觉得好,走近之后,更觉得出人意料的好。
街边实在是干净,各家铺子整整齐齐,主人家瞧见生人来此,热情非常。
刘老板等在此已经等候多时了,这段时间,商业街的客人一日比一日多,前面大多是周边的百姓过来看热闹的,买的也都是日常的东西,这两日过来的人便不一样了,单看穿衣打扮以及他们身后跟着的马车便知,这群人定然非富即贵。这才是外头过来的有钱人,也是知州大人口中的“大户”。
“大户”越来越多,光州商贾们脸都快要笑烂了,每日谨记州衙教诲,将门口拾掇得干干净净,人来了也是笑脸相迎,不知道有多热切。
孔员外等才踏进去,两侧便有人招呼他们入店瞧瞧了,话也说得好听,只说请他们过去看看,买不买不要紧。
这条街还真是落网万象、应有尽有,吃喝用度、无一不精。他们本以为光州是个小地方,因而先存了轻慢之心,如今方知自己错得离谱。
几人都都算是读书人,于是挑着书铺、文房四宝的铺子进去逛了逛,略买了些新鲜玩意儿出来后,便被各式各样的吃食摊子给迷了眼。
光州的各种面食乃是一绝,热腾腾的一碗面做好,再浇上卤子,撒上葱花,伴着热气儿与香味直往人鼻子里头钻。更有各式茶饮、点心,说不清的炸物,润着油光,香气霸道……
本来端着的一群人,彻底放开了,见了什么都想要尝一尝,一路下来就没停过嘴,越吃越饿,越饿越吃,直接撑出一副大腹便便之态。
好容易压制住了口腹之欲,转头又看到一个牌子——上面画着温泉汤池,云雾缭绕,犹如仙境一般。
众人驻足在牌子底下,没多久便有两个穿着绿衣、打扮考究的小厮前来问询:“几位老爷可要去嘉谷泡一泡温泉,这里头原本是私家的别庄,前些日子为了招待各方来客才扩了池子。嘉谷温泉可是光州的招牌,多泡一泡还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呢。”
孔员外果真被吸引住了:“你们光州还有这个招牌?以前怎么没听说呢。”
小厮言之凿凿:“那是自然,这池子历史悠久,您既然来了,可千万不能错过了。至于您从前没听说,也实属正常,这池子从前是私产,主人家低调,不喜张扬。”
这话半真半假,私产是不假,不过是前几年才发现的,有个鬼的历史?除那家富商外也没什么人关注,若不是宋允知特意打听,甚至根本不知道光州还有温泉。池子规模也不大,不过能凑合用就行。
孔员外等人平生最好享受,见着对方极力推荐,便乘着马车决定去泡一泡了。
从商业街到温泉池子这条路也是新修的,路规划得好,连接着光州境内大半的名胜古迹,一路上,孔员外等一直没舍得放下帘子。若不是他们前面还有人引路,孔员外肯定是要亲自下去看一看的。不过也不着急,他们左右是要在光州待上半个月的,还怕不能将这小小的光州城探个彻底?
等去了温泉之后,孔员外等人又忍不住频频点头。这里本来是富户的别庄,虽然比不上京城许多宅邸的华贵大气,但是处处显得古朴雅致,别有一番韵味。
见此,众人也都理解了为何方才收价昂贵。
贵是有贵的道理,不仅温泉泡得舒心,里头的服务更是没得挑,泡着温泉、品着果酒,真乃人生一大乐事。此处男汤与女汤是分开的,男汤伺候的清一色都是小厮,本来有人嫌弃小厮粗笨,可后来发现这些人像是提前训练好的一样,一应服侍都恰到好处叫人没得挑。
在外吃得开心,如今泡了个温泉又疏松了筋骨,众人只觉得这光州待着真是舒坦,比自己家里还要舒坦。
不过众人还是没忘记,自己光州一行究竟目的何在,找好了旅店之后便开始打听那架巨骨的下落。
旅店的店小二已经被问了无数遍了,回得也是得心应手:“几位客官莫急,再过几日巨骨便能对外展示了,展馆就在新建的商业街最里头,就他一家还没开门,好找得很。”
孔员外等人听罢,倒也歇了提前过去踩点的打算。门都还没开呢,那光州衙门的人必然不会放他们进去先看。
傍晚,宋允知又一次来到商业街,距离象骨馆开展只有五日,这些天他只要得空都会过来叮嘱一番。不是叮嘱衙门的差役,而是叮嘱这些商贩,宋允知将他们召集起来,严厉叮嘱道:“若有外地访客,务必精心招待。本地人委屈些也无妨,绝不能怠慢了远道而来的贵客。若有蓄意作假、匡骗他人钱财者,一经举报,皆从重处罚,绝不姑息,听明白了吗?”
宋允知这不是敲打,而是警告,他给这些商人赚钱的机会,但若是他们不听话,想赚黑心钱,他也绝对不会心慈手软。光州如今还在积攒名声的阶段,绝对不容许任何人抹黑。
商户们立马跟着表态,赚一时的钱和赚一辈子的钱哪个重要,他们必然清楚。这节骨眼上若是有人敢犯轴,莫说那些旅客不答应了,就是他们这些商贩也不答应。
似孔员外这样特意跑来光州的人不再少数,并且越来越多。不出意外,所有前来光州的旅客都被这里热切周到的服务给惊呆了,简直宾至如归。钱倒是也花了不少,只是这钱花的值,一路吃喝玩乐从未停下来过,在此之前谁也没想到,光州这样的小城还能玩出花来。光州或许景致远远不及江南,但是态度没得挑,街头巷尾遇见的每个当地人都十分热情好客。
五日一晃即过,就在城中所有的旅店都已经住满,连周边的小县城客栈都供不应求时,巨骨展馆终于开张了。
宋允知亲自带队前去揭牌。
今儿天刚亮,展馆旁边的戏台子上便一直在吹拉弹唱,歌舞跳戏,始终没有停下来过。众人本来是冲着骨架来的,这会儿倒是都沉浸在表演中,连宋知州什么事故过来都没发现。
李家祥是个暴脾气,他自己有点媚上,看到这群人竟然敢忽视知州大人,火气一下就冒上来了,正欲呵斥,就见卢蒙阴着脸瞪了他一眼。
李家祥立马就怂得退回去了。
宋允知尚未察觉,只是叫人敲了两声锣。
响声过后,所有人如梦初醒。
不是谁都认识宋允知,但是总有机灵的,看到这不俗的气派便猜出了人,立马上前见礼。
宋允知客气地同他们问好,简单地欢迎众人前来光州后,便叫人揭牌了。
“积岫馆。”孔员外站在人群前,念着这文雅的牌匾,心中却想着这字儿写的可真好,兴许是那位宋大人的墨宝。宋大人年幼成名,据说有一手无人不夸的好字,可惜他不敢上前求证,等待会儿看完了之后,不妨旁敲侧击问一番。
如今是顾不得了,揭牌之后,孔员外等人已是迫不及待跟着宋大人进了馆。
展馆占地极广,两侧挂着光州一带文人墨客的书画墨宝,中间的极为空旷,最惹眼的是一架巨型兽骨,一块一块拼凑出来,拼成了一副完整的骨架,四脚踩地立了起来,足足有两人高。
人群发出了一声声惊叹,随即赶紧围了过去,却在兽骨前被栏杆给拦下了。仍旧有不少人伸长脖子打量,这巨兽口鼻长得出奇,没见过大象的人当然不知道这是什么,还在啧啧称奇了,可没多久,忽然有人迟疑着问了一句:“是象骨?”
宋允知看了一眼,随即愣住。
这不是,建康府学那个叫黄什么的吗?黄绕,还是黄浩来着?他怎么来了?
黄绕是专门过来砸场子的,但是看到象骨之后,黄饶彻底沉默了。他读书比较深,各类杂学也都懂得一些,自然知道数千年前,光州地界出现象群乃是常有之事。只是这样一架完整的象骨化石,着实不多见。
黄绕吃了读书的亏,想找茬愣是没好意思找,不能昧着良心说话。
他这句象骨一出,众人免不了要议论纷纷,并且还质疑光州不可能出现大象的骨架。最终还是光州当地一位饱学之士出面,拿出古书中的证据才平息了非议。
黄绕自始至终都没说一句,他才不会替宋允知出口解释。为了一具象骨折腾出这样的手笔,宋允知那小崽子也确实有几分本事,不过这巨骨之迷已经尘埃落定,宋允知总不能有别的招了吧。
宋允知还真有。
第一批参观的人出来后,宋允知瞥了黄饶一眼,随即笑容满面地表示,光州境内刚好有一只成年大象,诸位可以移步参观。
黄绕冷笑不止,好一个“刚好”!世上哪有这么巧的事,宋允知若是提前不知道这是象骨,他能把头拎下来给他当球踢!
旁边的林度正想要替宋允知补充,后面比他更机灵的小差役紧接着就道:“只要五两,便可以获得免费骑象体验,五两银子,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这等招揽生意之事,大人不方便做,但是他们方便呀!
黄绕听着都快憋不住躁郁之气了,五两?这跟抢钱有什么区别?而最让他无法理解的是,还真有人争抢着要第一个上去骑象。
钱拿在手里烧得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