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口气实在是憋得难受,不知道是谁闷声说了一句:“别叫我打听出来是谁干的,否则定要他好看!”
宋允知打了一个冷颤,由衷庆幸那位大人没有供出自己。
至于他与那位大人同聊一事,希望就此烂在肚子里,不要有人再提了,否则依这些学生的怒火,他只怕小命难保!
宋允知也不提要游国子监了,拉着三皇子便溜了,在外玩也是玩,没必要盯着国子监一处。
异国他乡,好玩之处自然不少,宋允知跟三皇子二人直接玩得乐不思蜀。主要是宋允知在玩,三皇子旁观,其实他也想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无奈陈素等人日日在他耳旁念叨,让他端庄持重,不要丢了大国礼节,虽然三皇子对此挺不耐烦,但还是不敢违拗。
他本来觉得出门挺好,但若是一直装深沉的话,他还是宁愿回夏国,起码不用装模作样。
不过二人同游,还是叫不少燕国人跟北戎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夏国这位小神童貌似跟皇家关系匪浅。
对宋允知好奇之人不在少数,好在大汗的寿宴已至,众人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瞧一瞧这位神童了。
一大早,宋允知便换上簇新的衣裳,跟他先生一道入宫了。
陈素其实对弟子的穿衣风格一直有些想法,他偏好素雅,但是弟子却喜欢一切花里胡哨的东西,就连穿衣也都花团锦簇。但这是个人喜好问题,陈素也不好过多干预,况且不论是什么衣裳被他小弟子穿上总归都是好看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宋允知对自己的穿着挺满意的,可他刚入宫,便听到邹御史在旁说他闲话:
“屁大点人出门穿红着绿的,也不怕抢了人家风头?”
宋允知站立,正想怼回去,他那护犊子的先生却先一步替他教训了人:“邹御史几次三番跟个孩子计较,莫不是以为陈某这个先生是死的么?”
邹御史深吸一口气:“不敢。”
陈素冷着脸:“那就闭嘴。”
闭嘴就闭嘴。
邹黄二人虽有不忿,但却知道此刻还在燕国王庭,闹大了显然不好,二人都原选择了忍气吞声。
不远处,另有北戎二王子也盯上了夏国来使。
“那穿的跟红包一样的便是夏国神童?”
对面侍奉的点了点头。
“模样尚可。”二王子眯着眼打量一番,也只瞧见对方确实模样出挑,看着也聪明伶俐,只是未免太张扬了,而且神童之名是真是假也不好说。
至于最前面的那位夏国三皇子,二王子也飞快打量一眼,最后不屑地冷笑一声。弱鸡崽一般的身量,不足为惧。
两国同来贺寿,彼此私下却没见面,三皇子等人是不想见,北戎二王子则是不屑于去见。
若非夏国派了个皇子过来,二王子本也不愿意来的。以北戎如今的地位,他来此处已然是自降身份了。
不跟夏国打交道,但是夏国的情况二王子可是一点没少打听,包括最近夏国跟燕国频频来往,甚至已经建好了互市,打算越过北戎互通有无。
这一点,不独是二王子,所有北戎贵族都很是不满,甚至想要直接灭了两国以泄心头之恨。可考虑到两国也并非软柿子,尤其是夏国这一年来似乎长进不少,便只能先忍下这一桩,等来日再泄愤。
“殿下,今日寿宴过后,燕国与夏国只怕还有生意要谈。”
二王子心中暗恨,这些生意本来都是北戎的囊中之物,如今却被旁人给拦截了,叫他如何咽得下这口气?
他道:“继续盯着,必要时候也不是不能动手。”
北戎来势汹汹,宋允知没多久便发现了,只因他们两国使臣被引入席间时,对面那群人一直恶狠狠地盯着他们。
好歹是人家都寿宴,哪怕燕国大汗还未至,北戎人也不该放肆成这样?不给主人家面子,又何必来赴宴呢?
宋允知有些生气,礼尚往来地瞪了回去,干嘛,还想打架不成?
好巧不巧,北戎二王子正好对上宋允知这不屈不挠的目光。
呵,有意思。
宋允知吓了一跳,却没移开眼神,只是瞟了一眼二王子。
这人怎么生得一副标准的反派模样?他就差没将“坏人”二字刻在脸上了。宋允知看着新奇,即便是宋允知讨厌的唐郢跟冯尚书之流,外表看着也是很有迷惑性的,不阴人的时候也是一派君子之相。不似这位北戎二王子,从长相到气质到穿衣打扮,不论哪一样都透露出不好惹的气息。
反派无疑了,就是不知道他今儿是要找谁的茬。宋允知小声跟前面的三皇子道:“对面可能是冲着你来的。”
三皇子哆嗦地放下酒盏,谁?谁要冲着他来?
不料二王子微微一笑,操这一口流利的中原官话道:“素闻夏国神童之名,今日有幸见到,不知可否请教两句?”
第69章 风头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幸好不是问他,他可没有什么急智。
三皇子庆幸过后,伸头告诉宋允知:“又是冲你来的。”
宋允知不快地撇了撇嘴,觉得自己又受了无妄之灾。多半是他坐得离三皇子还有先生太近了,才被这个反派二王子给惦记上。
他丝毫意识不到自己有多招恨,也不觉得自己今儿穿红着绿有什么招眼,反正他最无辜了。
宋允知放眼看去,先生略有担忧,其他人却都对他很是自信,等着他惊艳众人,唯独黄、邹二人隐隐期待,暗戳戳地瞥了他好几眼。宋允知知道,这俩人应该不是期待自己舌战群儒,而是期待别人能够将他打趴。
本来觉得无所谓的宋允知生生被激出了点胜负欲,他可不想让俩讨厌鬼看好戏。
他飞快问了三皇子一句:“若他挑刺,我该如何回?”
这里做主的是他先生,但是地位最高,代表皇家的却是三皇子,有些事还得三皇子首肯才行。
三皇子都快急死了,催促道:“你便宜行事即可。”
这就是让宋允知随意发挥了,北戎学子在国子监胡闹,他们也就忍了,但是如今是国与国之间的交涉,夏国无论如何也不能被北戎压了威势。否则失了面子不提,还会让他们在与燕国的合作中显得被动。
宋允知泰然起身,朝对方拱了拱手:“不知殿下有何指教?”
殿中所有人都看向他一处,先前不说话的燕国大臣也起了精神。
来了,总算能验一验神童真假了!
“本殿随先生学习中原文化多年,对你们史学典章也有所涉猎,只是史书看多了,心中颇有不忿。汉人向来贵中华、贱夷狄。曾有‘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之说,又有犁庭扫穴之典故,历朝历代都将蛮夷视为仇敌,恨不得灭其国、亡其族,不知如今夏国百姓是否也一样,瞧不上你们口中所谓的‘蛮夷’之国?”
二王子存着试探的心思,说话也就没有遮遮掩掩。但是他这话说得太过敏感,不仅北戎人听着不高兴,就连燕国人心里也是怪怪的。
谁不知道夷狄是蔑称?谁又愿意承认自己是夷狄?
连夏国使臣都变了脸色,他们来燕国是为了谋合作的,这北戎二王子一来便砸场子,什么意思?
陈素甚至打算起身替弟子回话,但却被陈铎给按住了。
有些话,还是让允哥儿说比较好,毕竟他们不能说的话,孩子说出来却无伤大雅。
这厢宋允知一脸惊讶:“二殿下怎么会这么想?一来,我中华自古便是礼仪之邦,讲究以理服人,以和为贵,不善诉诸武力,更不会主动侵犯他国,这一点,在坐诸君都可见证。
二来,殿下何必自轻自贱?您举例的都是千百年前的旧例,如今夏国与燕国、北戎一派和睦,互相交好,互派使臣,学生未曾听闻周围人拿华夷来论你我。纵然有这称呼,不过是千百年前史书上的记载,同夏国干系不大。”
怕对方不信,宋允知还问起自家这边的人:“难道诸位听过有人非议外族人?”
众人摇头,就连黄御史二人都乖觉地跟着摇头。
他们是想看宋允知被刁难,但是可不想看到夏国被刁难,这事儿只要不承认,北戎还能抓一个夏国人来问么?
宋允知求证后,两手一摊:“就说夏国人不排外吧,这都什么老黄历了,二皇子若一直揪着不放,岂不是太过小气?”
其实,叫肯定还是这么叫的,他先生有时候气起来也是指着北戎骂人家“蛮夷”,但是这都是关起门来的话,谁会承认呢?
反正宋允知不会承认,问就是没有,他们坚决不自证!至于以理服人,也没毛病,武力值高的时候还讲究师出有名呢,如今武力弱于人家就更要讲究和睦了。总之,怎么说都是他们有理。宋允知说完,还冲着二王子摇了摇头,一脸“你怎么这么不讲道理”的模样,看得人着实生气。
陈素重新坐稳了起来,不慌,看样子他这小弟子并没有被北戎人给吓到,甚至还游刃有余。
燕国人听罢也全都忍耐下来,似乎还挺高兴看到北戎踢到铁板上的。他们受北戎的气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如今看到北戎也有搞不定的人,他们心里别提多痛快了。说起来,灭其国、亡其族谁能比得过北戎啊?当初北戎起势之时,不知道灭了多少部族,杀了多少人,北戎能有如今的地位,都是兼并跟打仗换来的。
二王子最不甘心,面前这个小崽子根本没说真话。什么叫他小气?什么叫千百年前的称呼,他就不信如今夏国朝廷不称他们为夷狄。夏国即便再弱小,心中总还有股正统的观念,即便被灭了国,恐怕也不承认北戎的地位。说到底,这些中原人就是既自卑又自大!
他们从前弱小之际,受了夏国多少冷眼?如今这些夏国人竟如此不要脸,竟还不承认了。如今说的比唱的好听,二王子是一点儿都不信的,他冷笑着道:“真是难得,看来高贵的夏国如今竟然也开始将外族人当人了?”
宋允知选择性地听进去了后面的“高贵”两个字,其他的意思一概不放在心上,于是很大度地道:“夏国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友好的外族人,从不搞歧视那一套。夏国的确有幸得千年传承的古文化,但是贵国的游牧文化不也一样传承上千年吗?文化的确有差异,但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殿下不必太自谦了,其实我们也很喜欢北戎的风土人情。”
二王子几乎要吐血,谁自谦了,还以为这话是夸你们的吗?
这孩子难道听不懂好赖话?不是说夏国人一句话要绕十个弯么,他怎么就听不出来这是在讽刺?是在讽刺!
宋允知还在故意装傻,他知道二王子快要抓狂了,但那又如何,他就是听不懂,宋允知一副骄傲的模样:“夏国欣赏并尊重周围的每一个国家,而今我等出使,便是有意为夏国与外界搭建桥梁,互通有无。我等向来坚持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美美与共……陈素好奇地看向小弟子,他这又是造了什么词儿,听起来还挺有意思的。
似乎是跟他先生心有灵犀,宋允知也担心对面的人听不懂,于是便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套理论给搬了出来,中间还夹带不少“我们夏国就是好”的私货。
这一套理论,成功将北戎还有燕国人给镇住了。
多么宽广的胸襟,多么开阔的思维,宋允知说完都把自己给感动哭了。他们夏国人,就是这么开放包容讲道理呐。
“说得好!”殿内忽然有人抚掌。
宋允知随众人回头看去,却吓了一跳。
阿赫玛大汗温和地看向宋允知,朝着他点了点头,随即便与夏国跟北戎使臣尤其是两位王子问好,而后才坐了上位。
宋允知还在发愣。
他竟然是大汗?大汗不是五十了么,怎么瞧着这么年轻?
阿赫玛大汗坐下后道:“宋小友方才所言,真叫人豁然开朗,两国邦交来之不易,我燕国也如夏国一般,秉持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之理念。”
虽然是第一次听到这一说法,但是阿赫玛大汗很喜欢,若是能膈应到北戎,他就更喜欢了。
二王子确实被膈应到了,这两国果然搞到一块儿去了,而且彼此间的关系似乎比他以为的要牢靠得多。
席间,燕国虽然也不曾怠慢了二王子,但是对比起来还是三皇子更受欢迎。宋允知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击退了北戎人,所以格外受燕国人的青睐,尤其是阿赫玛大汗,甚至赏了宋允知不少宝贝。
宋允知看待这位大汗立马就不一样了,如此大气的大汗不多见,宋允知投桃报李,不仅给他作了一首祝寿诗,还当场抚琴一曲给大汗助兴。
陈素斜着眼看自家弟子给阿赫玛大汗鞍前马后拍马屁,实在是显得有点狗腿,不像个正人君子。但是两国如今还有合作,他便没有组织,打算回城再赏他几巴掌。
燕国人从方才就知道宋允知口才不错,如今见这孩子又是作诗又是抚琴,虽然诗才不是顶好,但是读起来朗朗上口,琴声也是悠扬动听,比王庭中的乐师还有灵气,糊弄外族人足够了。起码阿赫玛大汗便觉得这孩子头脑真灵光,真讨喜。
他友好地跟宋允知分享燕国的酒水。
宋允知是个人来疯,竟然端起来就喝,急得陈素赶紧出声让他消停点儿,小孩子哪里能喝酒?
阿赫玛大汗道:“无妨,这是果酒,不醉人。”
宋允知咂了咂嘴,真是不醉人,还是甜甜的,他喜欢!
没人拦着,宋允知便喝了一杯又一杯,还给阿赫玛大汗频频敬酒,哥俩好的样子,看得周围人都暗暗奇怪,这还能一见如故?二人的年纪差别这么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