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高考是全社会关注的大热门。任何事情只要蹭上这个热点,都不会愁流量。
况且,他们纺织厂的确走在了社会前沿。
在众多高考生都跟无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不知道去哪儿找教材,不知道找谁帮忙补课的时候,纺织厂可是为职工解决了所有的后顾之忧。
不为纺织厂点赞,为谁点赞?
厂长到底觉得有点不痛快,只哼了一声:“到时候考的不像样子,还不知道丢谁的人呢。”
但最终,他也没说拒绝报社采访的话。
可见,不管是谁,都拒绝不了露脸的诱惑。
薛琴激动死了,出了会议室的门,还拉着叶菁菁的手,问个不停:“我们该怎么准备呀?”
叶菁菁想了想:“第一、强调我们工人夜校是在高考消息公布前,就在厂领导的关心下办起来了。可见我们厂,一直都关心支持工人学习。”
“没错没错。”薛琴点头如小鸡啄米,“我们可不是临阵磨枪,我们是时刻准备着,接受国家的挑选。”
“第二、说说我们工人夜校的规模,日常又是如何运转的。高考消息公布以后,我们又是如何针对高考要求,进行调整。”
她一条接着一条说要点。
这可都是他们纺织厂的亮点工程,一定要好好宣传。
两人一路说着下楼。
楼下的工人们已经得到了好消息,却没有离开。
而是围在行政楼前面,领头的大声喊:“鼓掌。”
“啪啪啪……”
热烈的掌声如潮水一般涌来。
叶菁菁看到了一张张笑成了的太阳花一样的灿烂面容。
王凤珍激动地冲上前,抱着她又蹦又跳:“菁菁,你实在太厉害了,我们就知道你战无不胜。”
周围的工友们拼命点头。
这实在是意外之喜。
之前厂里的态度那么强硬,也没想到叶菁菁跟厂领导谈了一场,领导就愿意让他们休假备考了。
叶菁菁立刻往厂领导脸上贴金:“其实领导一直很关心大家学习的,只是怕耽误生产,影响了国民经济发展而已。现在有折中的办法,领导还鼓励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国家和单位对大家的期望。”
大家伙儿呵呵。
但都已经工作的人,谁还不注意场面呢。
既然已经达成目标了,他们也不至于得了便宜还卖乖,故意阴阳怪气。
叶菁菁一开头,工友们立刻跟好话不要钱一样,一股脑儿大拍领导马屁。
广大人民群众纷纷表示,能够在纺织三厂工作,成为厂里的一员,遇到这样的好领导,是大家三生有幸。
“好了好了。”叶菁菁看时间差不多了,赶紧催促高考生们,“好啦好啦,赶紧去学习吧,不要辜负了领导的期待。”
薛琴也张罗着:“我马上把蜡纸印出来。”
现在他们逼着厂里后退一步,这场高考预考就是背水一战,必须得考出好成绩来。
新鲜上任的团委副书记,风风火火跑了。
剩下马向东在旁边叹气,语气古怪:“你们不会真以为高考能怎样吧。不过是陪太子读书罢了。”
叶菁菁笑了笑,不予置评:“不试试看的话,谁会知道是什么结果呢。”
朱向东“呵呵”了一声:“我是看你是个聪明人,才提醒你不要抱太大希望。你知道当初我是怎么成为造反的头子的吗?因为当时我在总厂当临时工。所以我才造反。”
他自顾自地继续说下去,“你知道我们当初的口号是什么吗?
既然主席说中国社会有特权·阶层、不平等,号召我们革命。那工人怎么可以分成贵族工人和底层工人?
我们这些临时工,凭什么不能要求和正式工平等,同工同酬?
你以为现在一个月十八块钱的固定工资,是怎么来的?是我们当初争取来的。以前我们临时工只有计件工资。
同样是停工学习,人家正式工一分钱不少,我们却拿不到钱。
如果我们不造·反,会有人按月发工资到我们手上吗?
呵!三种人?没我们这些三种人,临时工还不知道过什么日子呢。”
叶菁菁知道他是在为自己抱屈。
她也明白任何一场席卷全国,把全国老百姓都裹进去的运动,真刀真枪的运动,绝对不可能只是单纯的思想斗争,或者是简单上层之间的暗流汹涌。
要知道那可是60年代爆发,连饭都吃不饱的60年代。
它能够让全国八亿人民,都真情实感地深入参与进去,能够维系长达10年的时间,必然跟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相关。
说白了,大家都在扯虎皮做大旗,不同的群体纷纷借用闹·革命的口号,来争取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以纺织厂为例。
保守派是哪些人?主要是党员、干部、劳模、老工人。
他们是铁饭碗,工资高,还享有医疗、住房、养老等让人羡慕的福利保障。
造反的又是哪些人?临时工、合同工以及四类分子,这些在社会上受歧视的人。
后者当然愿意造反了,造反是他们改变现状,最快为自己争取利益的有效手段。
大家的经济地位和待遇不一样,自然就决定了政治态度不同。
但是现在朱向东抱怨,叶菁菁也只是听着。
在这个依然能够因言获罪的1977年,她还要参加高考呢,她一点儿也不想节外生枝。
且十年革命之复杂,用她大学时毛概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所有搞政治的人都该去研究那场革命,只要研究透了,你就在政治上无敌了。
所以,叶菁菁只是简单地安慰了句朱向东:“你也别想太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说不定过两年,又没有人提三种人了。到时候你想高考就高考。”
朱向东“呵”了一声,昂首挺胸地走了。
叶菁菁摸摸鼻子。
哎呦,她可得赶紧去联系报社。
吹不好领导的彩虹屁,搞不好到时候领导要给她穿小鞋的。
第64章 记者来了 惊喜还是惊吓
叶菁菁一边忙着联系报社, 一边带领大家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
现在他们全力冲刺语文、数学两科,争取都能通过预考。
别以为这件事情简单哦。
你看看预考的要求,100分的卷子, 两门加起来必须得超过120分。
20天的时间太短,叶菁菁要求大家缺啥补啥。
擅长语文的, 就不要想着这个时候多奇高几分, 而是赶紧救救数学。
你把语文从80分提高到90分,能要了你的老命。
但如果你想把数学从20分, 提高到30分,那实在是轻而易举。
反过来也一样, 千万不要觉得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你想大展身手的前提是,你得能把自己送去高考考场。
有青工呜呼哀哉:“早知道如此, 老子就不急着回城了, 老子下放的地方根本就没预考这回事儿。”
大家伙儿开始挤兑他:“去啊去啊,你赶紧下乡去啊。今年咱们市下放的, 还有人拖着没走呢。你现在去,知青办肯定欢迎。”
一片哄笑声中,薛琴领人带着刚油印好的资料,过来发给大家。
职工们二话不说,纷纷掏腰包,A3打印纸一张大小的讲义,售价1分,相当于1颗水果糖的价格。
所以大家都开玩笑说, 发讲义就是发糖了。
“你们这个讲义是收钱的啊?”
薛琴突然间听到自己身后响起了个声音,顿时想翻白眼,白送你倒贴钱可好?
但她的干部觉悟拯救了她, 让她在第一时间选择堆起笑脸,放柔了声音:“同志,我们要体谅厂里的难处。”
她回头看,哎,生面孔,肯定不是纺织厂的人。
再细瞧,咦,人家手里拿的是什么?
叶菁菁已经笑容满面地走上前,热情地打招呼:“方记者您好,您看,我们应该去接你的。”
薛琴也在心里大骂保卫科不像话,门卫到底怎么搞的?
记者来了,他们竟然一点儿风声都没听到。
“不用不用。”方记者摆摆手,“我自己来了自己看,已经逛了一圈了。”
薛琴头皮发麻,完蛋了,记者采访的规格可比迎检高多了,他们纺织三厂居然裸考了!
叶菁菁赶紧描补:“现在厂里生产任务重,大家又在全心全力备战,准备迎接国家的挑选,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还请方记者多体谅我们一线产业工人的不容易。”
“不不不。”方记者笑容满面,“我觉得特别好,你们这个学习氛围,这个热情,实在是让我深受触动。”
众人这才松口气。
别看大家刚跟厂里干过架,但这时代工人是真的以厂为家,集体荣誉感爆棚。
要是他们给厂里丢了脸,大家饭都吃不香的。
方记者又重启启动先前好奇的话题:“你们的讲义是掏钱买的?”
薛琴登时心里咯噔一下,既想实话实说,又怕卖讲义的行为,影响了纺织厂的形象。
你们不是说你们全心全意支持工人学习进步吗?怎么还要人掏钱?
这这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