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三个小伙子激动过头,半天都说不到重点。
还是好不容易脱身,准备走人的谢广白猛地一拍脑门,想起来了:“没错,就是你,叶菁菁。昨天报社就把报纸寄给我了,结果上完夜班我把这事儿给忘了。”
说话时,他从包里翻出了报纸。
实际上,他早上准备过来时还记得。
但后来接了大学老师的电话,确定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在报纸上成功发表文章的事儿,就后退一射之地了。
“囔,就是这篇。”
叶菁菁凑过去,想瞅一眼。
没想到周围的同事们直接沸腾了,全都涌过来看稀奇。
叶菁菁被挤得只瞅到了“急救”“二则”这四个字。
离得远挤不进来的人,都急死了,在外围催促:“快念一念,念一念!”
谢广白叫挤得连气都喘不过来,人也左摇右晃,跟船行在汹涌的海潮上一样,能念报纸才有鬼。
还是田宁反应迅速,直接抢过男挡车工手里的报纸,大声念起来:“既往呼吸道异物……急救办法常为环甲膜穿刺术及气管切开术,但这二者,往往需要操作者经过严格规范的医学训练,且对患者损伤较大,现有一种简单、无创、易行的急救方法,介绍给大家……此法名为海姆立克冲击法……”
卢少婷先是被激动的纺织厂职工们,给挤到了边上,脑袋里还在嗡嗡乱叫。
后来听到“海姆立克”四个字,她浑身猛地一个激灵。
她知道海姆立克急救法啊,在她漫长的牢狱生涯里,集中看电视时,她看到过好几次关于海姆立克冲击法的介绍。
甚至,她还接受过狱方组织的相关培训!
她拿了名次的!
她晓得这是美国医生发明的办法!
然而,此时此刻,还有谁在意她呢?
所有人都围着叶菁菁。
甚至连他们纺织三厂的厂长,和总厂的大领导都来了——
呃,这其实是个误会。
总厂领导是来三厂检查工作的。
至于为啥大家没锣鼓喧天、红旗招展、鞭炮齐鸣地大搞欢迎?
嗐,自家人,三天两头地过来,早没新鲜感了,折腾不起。
可即便三厂平常心以待之,没体现出总厂领导非同一般的身份,人家领导现在也挺高兴的。
上报纸了啊!
他们纺织厂的工人,写的文章居然上报纸了!
谢广白在旁边介绍:“这些是叶菁菁同志看资料时,发现的办法,我们在医院在农村公社进行了实操论证,发现切实可行,能及时拯救性命,守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厂领导说了什么,卢少婷没听清楚。
她听到的是,那个眼睛跟刀子一样的,车间主任的声音。
孔素梅也不知道究竟是咋回事,但这丝毫不影响她作为一名部门领导,积极肯定下属的工作啊。
她热情地向大领导介绍:“叶菁菁同志一直兢兢业业,勤学上进,受红工医培训的时候,大夫也夸她脑袋瓜子灵光,是学医的好材料呢。”
噢耶!完美了。
这解释了,为啥叶菁菁一个细纱挡车工,居然会晓得,人家医生以前都不知道的急救办法。
因为叶菁菁同志干一行爱一行,肯专研啊。
得亏厂医不在场,否则搞不好,要翻个大白眼的。
红工医其实相当于工人中的赤脚医生,上的是短期医训班。
她们受的是啥培训呢?不过是简单的包扎之类。
每天上班,红工医常规背个医药箱,在车间里转悠一趟,问工人有没有头疼脑热之类。
除了能临时做个包扎,给人发瓶清凉油之外,其他的,她们也干不了。
毕竟厂里也有医务室,用不上她们。
再说她们本身就是兼职,自己也有工作。
挡车、打包、理筒管、理坏纱之类的,哪里缺人上哪里。
而且原主虽然培训成绩好,本人却并没有当上红工医。
因为细纱工的收入,是工资加计件模式。
当红工医的话,虽然轻松不少,但严重影响收入。
原主要养活自己和党爱芳,肯定得老老实实继续当挡车工。
但这些细枝末节,大领导也不可能知道,哪怕知道也不会在意。
他现在重点是要肯定纺织三厂,在人才队伍培养上,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
“很好,我们新时代的纺织工,就是要文也要武。”
叶菁菁赶紧表达,对领导肯定的诚惶诚恐;再三表示,一定不辜负单位和领导的培养,再接再厉,将来更上一层楼。
她到现在也还懵着呢。
她懵的不是谢广白给报纸投稿,作者一栏还带上了自己的名字。
在她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啊。
海姆立克冲击法,是她教给谢广白的。
溺水急救,不用控水,直接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也是她在赤脚医生培训班上,跟大家伙儿说的。
若是谢广白写文章时,彻底把自己给甩开了,只能证明这人人品不行,以后自己得离他远点。
现在嘛——
嗯。
她决定了,晚上去喝中药的时候,她会给谢广白带酱肉排。
哎呀呀,纺织三厂食堂的酱肉排,用的是梅山猪的三夹精草排。这种排骨,一头猪身上只有七八斤,肉质特别细嫩。
肉排先猛火、后文火,成品红润鲜亮、软烂咸香。
呲溜——
晚上她起来,也要吃酱肉排。
她就不信了,她都睡了一觉了,还能嘴巴发苦。
叶菁菁一边想着酱肉排的美味,一边艰难地维持着脸上的笑。
她的老天奶哎!
咋这么夸张呢?她不就是在报纸上,跟人联名发了篇文章吗,也不是多大的事儿。
她小学时,也在报纸上发过文章啊。
当时只有他们班语文老师,在语文课上表扬了她,然后她请班上玩的好的小伙伴,集体干掉了一大袋辣条而已。
别说震惊全校了,他们年级都没被震惊到。
可现 在——
好歹也是纺织大厂的领导,怎么就这么不镇定呢?
厂长已经指挥陪同秘书:“快快快,现在就在广播里,好好念一念我们同志写的文章。中午吃饭的时候,再念一遍。晚上也一样。让所有人都好好听听。”
太夸张了。
叶菁菁这种厚脸皮,都觉得大可不必。
好在领导放完话,终于想起来这个点儿,人家车间工人是下了夜班,特别慈悲地大手一挥:“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年轻人不能不把身体当回事,赶紧回去睡觉,今后才好为我们纺织厂的生产,贡献自己的力量!”
叶菁菁如蒙大赦,拔腿便跑。
瞅着大家如火的热情和膨胀的好奇心,她敢留下来的话,她今天就别想睡觉了。
主角离场,领导也交代完了后续安排,继续自己的接待任务,吃瓜群众自然跟着散开。
甚至连因为谢广白的出现,心灵受到巨大冲击的刘向阳,这会儿都顾不上跟人撕吧。
他作为青年干部代表,积极跟着陪同领导检查去了。
人潮退散,只余下卢少婷呆愣愣站在原地。
纺织三厂的广播,响彻了整个厂区的上空。
“广大职工同志,现在播报本厂六车间红工医叶菁菁同志和市工人医院……”
什么海姆立克冲击法,什么溺水急救不用控水。
卢少婷模模糊糊地想着,这些都是她知道的,她学过的。
上报纸,被表扬。
这些荣誉,本来也可以属于她呀。
可为什么,重生到今天,她什么都没获得?
反而原本有的,也一件件地失去了。
她失魂落魄地走着,没注意到纺织厂宣传栏里贴上到报纸,角落里的名人名言印着:
一个人的后半辈子均由习惯组成,而他的习惯却是在前半辈子养成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
报纸在阳光下晕染出金光,而她却一步步走进阴影。
第33章 当培训老师 哎哟,好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