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这一趟我们去日本,目的是参观学习,就不要主动提抗日战争了。”
“因为那对我们来说,现在是次要矛盾。强化次要矛盾,就是在模糊焦点,混淆主要矛盾。文化革命已经结束了,我们去日本也不要再宣传革命了。”
她这么说,是因为虽然提起来有点离谱,但前些年对外活动包括广交会这种,其中一条重要任务是学□□语录,而且是有指标的,非要拉着外商学。
这一回,可千万别了。
“所以,我们去日本参观学习,要不卑不亢,秉着求学的心态去。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可以为师矣。我们既然是学习,那就端正态度,求学。”
丰要武跳了起来,疾言厉色:“反动!你这是想干什么?妄图毒害我们的同志!还求学,求什么求?”
“那你说应该怎么来?”
“当然是——”丰要武话到嘴边又被她咽下去了。
此一时彼一时,苏修可是头号敌人,去苏联留学,现在也不是什么值得拿出来夸耀的好事。
第200章 我当然看不起你 不能记笔记
然而叶菁菁已经预判了她的话:“当初苏联还没有被修正主义毒害的时候, 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是想扩大社会主义阵营的。所以它欢迎大家去学习。”
“但日本一样吗?日本是什么性质的国家?”
丰要武不服气:“那也不能是求,我们起码应该是平等的关系, 是互相学习。”
叶菁菁针锋相对:“我说的是求学,我也没说不平等。但我想问一句, 日本的纺织企业希望学我们什么?”
在场众人都默了。
学个屁啊。
人家那生产效率杠杠的, 产品质量棒棒的,废品率低得吓人。
人家想不开学他们了, 是嫌自己日子过得太好了吗?
丰要武瞬间被点燃了情绪,声音尖利:“你这话讲的, 我们是叫花子,要去讨饭吗?”
叶菁菁皱眉毛:“你这么喜欢打断别人的话,就是为了故意曲解别人的意思吗?我什么时候说是叫花子了?这就是我下面要说的, 不卑不亢。”
“如果是我们单方面有求于日本企业, 那么去年日本就不会大张旗鼓地组织企业,参观中国的车企。”
“他们也不会今年招待长春一汽, 三番两次去参观学习。”
“日本企业目前对中国开始释放的,是友好的态度。”
“众所周知,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之后,紧接而来的,是日本首相。”
“日本的态度变化,以我浅薄的见识,取决于国际环境的变化。”
“首先,目前国际上有公认的两大势力霸权, 一个是苏修一个是美帝。”
“日本和苏联,有领土争端,二战时也打过仗, 所以日本对苏联始终存在恐惧心态。尤其是近年来,这种心态愈演愈烈。”
“日本的市面上,有不少小说描述的是幻想苏联入侵日本的故事。文艺作品的流行趋势,恰好反映了国民的心态。”
“而在国际关系中,有一种说法叫做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在对待苏联方面,眼下中日两国有共同的利益需求。”
“另一个,美国。我们一直都认为,日本是跟着美帝混的。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没有美国的帮助支持,日本也不可能在二战后迅速崛起。”
“但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日本从来都不是一个真心实意甘于人下的国家。它的生产力发展起来了,它也想当老大。日本货在美国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物美价廉,逼得美国本土企业都招架不住。”
“美日之间的贸易冲突,从五十年代持续到现在,愈演愈烈。而日本现在也没底气直接跟美国撕破脸。这样的情况下,日本企业只能以柔和的姿态避免冲突进一步恶化。”
“出海,就成了他们的最优选。以线换绳之后,日本纺织企业出海已经成为潮流。”
“我们被日本纺织企业相中的点在哪里?中国人多,消费市场大,消费潜力也大。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纺织厂也没能满足全国老百姓的需求,否则也不需要定量供应布票。”
不得不说,挨了怼的丰要武仍然极度敏感。
她瞬间反应过来:“什么话啊?日本布想卖到我们国家来?”
她不懂什么抢占市场,也不晓得贸易争端是怎么回事。
但她有自己的理解,那就是如果他们西津市面上都是外地布,她纺织厂干部的自尊心受不了。
“日本尿素没有进口过吗?的确良是我们国内的纺织厂自己生产的吗?”
这这这,这就正经尴尬了。
农村的日本尿素,城市的的确良都是俏门货。
“所以说,我们看中的是人家的技术和管理。人家看中我们的是市场。双方都有所求的情况下,谁也不比谁低一头。我们去日本参观学习,要不卑不亢。”
她冲田副书记点点头,“我见识浅薄,肚里没多少货,我说完了。”
田副书记笑了起来:“这还叫没货?行了,你们小叶老师讲的,也是我想讲的。大家出了国,代表的就是国家形象。出门在外,心态一定要放好。”
“去年,中央《关于1977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几个问题的汇报提纲》强调了,国外的先进技术, 要把它拿来。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 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注①)
“那什么是我们需要拿来的技术呢?坐在自己屋里头,是搞不清楚的。所以,要走出去看,看清楚了心里才有数。”(注②)
“去年,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去美国,考察人家的农业机械化;然后呢,冶金部的领导去日本考察;年底的时候,国家经委和对外贸易部部长的领导,开始考察欧洲企业。目的都是为了看我们国家要引进哪些项目。”(注③)
“到了今年,上半年中央直接派出了四大考察团。年初我们国家访问团去了南斯拉夫,进行了为期三个礼拜的考察。五到六月份,又去了西欧五个国家十五个城市,进行考察。”(注④)
“今年的国务·院务虚会,从7月6号开始,目前还没开完。但是有些事情,我现在也跟大家讲一讲。”
“7月18号的会上, 一机部负责人说了, 我们目前做的是利用外国的新技术和管理经验, 来加快我们的技术改造。”(注⑤)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国家在抓紧落实生产技术干部派出学习。现在主要是去日本学习和实习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注⑥)
“我们纺织厂去日本考察学习,也是为了这个目的。”
在场所有人都竖起耳朵听,手上的笔更是不停。
叶菁菁瞬间感受到了自己的格格不入。
别说听领导讲话记笔记了,她上学时就不是一个爱在课堂上记笔记的人。
上课当然是要集中注意力听讲,笔记可以课后在整理。
那种可以一心二用的都是大神,她做不到。
于是她毫不犹豫地盯着领导,不时点头,十足好学生模样,情绪价值给的足足的。
然而即便如此,依然会有人挑她的刺儿。
丰要武就盯上她了,趁着书记说话喝水的间隙,一声招呼不打点了叶菁菁的名。
“怎么,叶同志,你到底是大学的人了,我们书记讲的话你是看不上了。”
叶菁菁恨不得一巴掌给她。
麻蛋,自己心里没点鸟数吗?不知道自己多招嫌弃吗?
她立刻反唇相讥:“田书记讲的话,是应该记在纸上的吗?要记在心里。”
丰要武到底是干部,嘴皮子相当利索,立刻抓住了她的漏洞:“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在纸上,更容易记在心里。”
“恰恰相反。”叶菁菁毫不示弱,“我认为今天田书记讲的内容,只能入耳入心,而不可落于纸端。”
“外交无小事。有些事情,我们自己心里有数就行。可要是落在纸上,被人家拿出去当证据做文章。一句话都能被解读出八百种说法。”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就不要留下把柄了。”
丰要武不假思索,立马反驳她:“这话说的,我们的笔记又不会在日本拿出来。”
叶菁菁针锋相对:“难道在日本学习期间,我们就不做笔记吗?我们的学员还没阔到人手好几本笔记本,记一件就换一本本子。”
她没说出口,可她脸上意犹未尽的就是——何不食肉糜!
丰要武气得面红耳赤,张嘴想骂人。
田副书记却先开了口:“小叶同志的考虑还是很有道理的,不要觉得这种事情不可能。”
“前两年,广交会的时候,我们搞外贸的同志内部培训讲课,提到了日本的企业,分层左、中、右三派。对他们的态度要不一样。”
“当时说了不许记笔记,但还是有同志好学,记了。结果开广交会,就有同志的笔记本莫名失踪了。然后笔记内容被日本的报纸给登了出来,影响非常不好。”
“现在我们也要吃教训,把记了的笔记撕掉。”
有人犯难:“书记我们上飞机前再撕行吗?我只回房间把它背下来。”
田副书记旁边的那位中年干部呵呵笑了起来,话里有话的:“你不是你们小叶老师带出来的学生吗?她能记住,你们怎么记不住。是不是她有什么妙招,藏着掖着舍不得告诉你们啊?”
叶菁菁好烦这种茶里茶气。
她皮笑肉不笑:“其实我也不可能逐字逐句记下,能记住的就是提纲。如果提纲也怕记不住的话,那就少说多看,不发表意见。”
丰要武大概跟他是一伙的,又在旁边补刀:“要是人家当面问呢?装哑巴吗?”
“问什么?问技术就回答技术。问政治就保持两个原则,国外政治我们秉承互不干涉原则,充分尊重日本人民的选择。国内政治就是始终坚定围绕在党中央周围,支持中央的一切决定。”
丰要武有心想反驳,却一时找不到话来说。
田副书记笑了起来,点点头,示意夜校学员:“你们小叶老师话糙理不糙。就按照这个原则来,不要落入人家的陷阱。”
“好了,撕完笔记我们吃饭,今天早点休息。”
晚饭吃的颇为隆重,不是说开宴席了啊,大家是分餐,每人三两籼米饭,一份青椒炒菜瓜,外加一晚猪肉丸子小青菜汤。
西津人小青菜就是鸡毛菜,等到了秋天长大了,腌咸菜的主力军就是它。
倒不是说它多稀奇,哪怕猪肉丸子都谈不上稀奇。
但问题是这汤是暑期上海市给工人提供的免费营养汤,他们这帮西津来的客人能喝上,完全是上海纺织厂请客。
在这个吃肉需要票的时代,一碗营养汤,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礼轻情意重。哈哈,大概是因为有肉,所有人都不觉得煮汤的水有问题了。
吃完饭,叶菁菁本来还想跟薛琴出去逛逛。
但纺织厂怕出事了,这么多人不好管理,直接把他们轰回房间去了。
叶菁菁没辙,只好收起好奇心,老老实实回房间,准备继续翻译教材。
结果她刚合上门板,身后就响起丰要武怒气冲冲的声音:“叶菁菁,你干什么?专门猜我的台!”
叶菁菁回头,直接给了她个眼神让她自行体会。
丰要武瞬间暴跳如雷:“你什么意思啊你?你敢看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