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竖起了大拇指,“要不是现在不允许,我奶奶都想给你供牌位了。”
“谢谢。”叶菁菁赶紧拱手,“大可不必,我还活着呢。”
薛琴好奇道:“你奶奶干嘛呢?你收到录取通知书了?”
“呸!你能不能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
王凤珍叹气,“不是我,是我姐。菁菁不是让我寄真题集给我哥我姐了嘛,结果我姐对着答案一看,觉得她的考分有问题。”
众人都竖起了耳朵:“真的有问题呀?”
王凤珍点头:“是啊,录分员看错了。我姐数学87分,他录成了37分。”
妈呀,400分总分的卷子,一下子差50分,那确实是从天堂掉到了地狱。
得亏查分发现了问题,不然这一回她的命运就此改变了。
方萍兴奋起来:“那你大姐过年回来,就不走了吧。”
“什么呀。”王凤珍叹气,“我姐报的就是东北的大学。”
“为什么呀?”大家都理解不能。
下放知青考大学,基本都是为了回家乡。
西津又不是没大学在东北招生,她为什么不回来呢?
王凤珍气呼呼的:“我姐就是耳朵软,叫老白脸给骗了!还有跟他一块儿在东北扎根呢。”
哎呀,好气呀。
天底下的姐夫,都是弟弟妹妹们的生死仇敌。
她好好的大姐,就这么被拐跑了。
田宁皱眉毛:“那你姐夫为什么不报西津的大学呢?你姐犯傻哦,凭什么要为他牺牲?”
王凤珍有气无力:“他是大学毕业分配过去的。”
呃,那大家不知道该说啥了。
只能祝福唻。
薛琴认真道:“东北也不差呀,那边那么多大工厂,待遇可好了。”
“冰天雪地。”王凤珍现在恨屋及乌,“哪里好了?”
“好玩的好玩的。”大家纷纷劝她,“到时候我们去看你姐,也看看什么叫做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王凤珍依然朝天花板翻了个大白眼。
哼╯^╰!
她才不要去看那个老白脸。
大家都乐死了。
“吃饭吃饭,赶紧吃饭。”叶菁菁催促他们,“冷了就不好吃了。”
这年头省广播电台的食堂,可是一没空调二没暖气。
薛琴喝了一碗鱼头豆腐汤,问叶菁菁:“你说有惊喜给我们,是什么?”
“给你们送压岁钱呀。”
结果她一说让他们来广播电台,跟听众们分享学习经验,所有人都吓得脸色发白。
王凤珍第一个跳出来:“跟我没关系,我又没考上大学。”
然后她和薛琴直接握手,感觉逃出生天。
方萍也强调:“我考的不怎么样,分数也不高,我就不必了。”
田宁同样敬谢不敏:“我没什么好说的呀。”
天呐,写下来也就算了,居然还要在广播里头发言。
一想到有千千万万户通过电波,听到她的声音,她就觉得头皮发麻。
不行,不行,坚决不行。
叶菁菁各种劝:“有钱的,我已经跟台里说好了。来一趟,可以挣五块钱呢。”
乖乖隆地咚,这已经抵得上一个礼拜的工资了。
女孩儿们得承认,她们可耻地心动了。
但是,社死的恐惧阻止她们蠢蠢欲动的心。
不要。
她们宁可不要这五块钱,也坚决不要再这么多人面前丢脸。
叶菁菁苦口婆心地劝:“没什么的,在播音室里头,前面只有机器没有人,有什么好怕的呢?”
方萍瞪眼睛:“那是你!我们有你的能耐吗?我上学的时候,最害怕老师喊我起来回答问题。”
田宁也点头:“算了吧,反正我不行。要不我们去厂里给你问问看,看谁愿意过来?”
叶菁菁快无语死了:“我有好事,当然是第一个想到你们呀。”
她压低声音道,“这是多好的宣传机会啊。你们的名字被人记住了,等到了大学选干部,你们当选的概率就会更高。”
薛琴看热闹不嫌事大,在旁边一个劲儿地撺掇:“就是,这是名利双收的好事儿。为了你们的前程,努力克服一下嘛。”
方萍一想那场景,就忍不住直打哆嗦。
她不行的。
田宁也心里直打鼓。
谢广白在旁边听到半天,帮忙支招:“要不这样吧,你们也不用一个人干坐在那里讲。菁菁,你们就当聊天,你负责引导她们,把话说出来。不要当成采访,就当你们是在日常聊天。”
薛琴一拍巴掌,特别积极地当捧哏:“我看这个办法行。”
王凤珍跟她一左一右:“就是就是,聊天而已,有什么好怕的?”
田宁白了她一眼:“你怎么不去聊啊?”
结果现在王凤珍跟捧着尚方宝剑一样,得意洋洋:“我没考上大学呀。”
这倒成了她的护身符了。
田宁不理她了,闷头干饭。
等到光盘之后,她一抹嘴巴,活像上战场一样:“走吧!”
其实她上的是厦门大学,距离西津遥远。
估计厦门大学那边也不可能听到他们省广播电台的节目。
在省台录节目,对她未来能不能当上学生干部,基本没影响。
但是田宁想挑战一把自己,她想迈出那一步。
所有以前她觉得自己不行,不敢做的事情,她都要一个个去做。
终有一天,她也会无所畏惧,可以像叶菁菁一样,风轻云淡地说一句:“这有什么好害怕的。”
她会变成更好的自己。
第141章 好单纯的人啊 我有对象了
趁着田宁激情澎湃, 叶菁菁赶紧拉她去试播。
她俩也不聊别的,单聊怎么学习数理化。
聊着聊着,田宁突然间冒出句:“其实我觉得, 想学好的关键就是相信自己能学好。我上学时,数理化成绩很差的。”
叶菁菁来了精神, 兴奋道:“我跟大家一样都很好奇, 你是怎么一下子开窍的。”
“因为你呀。”田宁认真道,“你说我长了个数学脑袋, 学数学太灵光了。以前从来没人跟我说过这话。”
“不可能吧。”叶菁菁本能地反驳,“你反应特别快, 一点就透。我记得你半个月就学完了相当于一整个学期的数学课。”
田宁点头加强语气:“是真的。我小学三年级,数学学应用题没考好。那时候大人说,女孩子就是数学学不好。我一直记得这个话。后来上中学, 学不好我也觉得理所当然。”
叶菁菁难以置信:“那你当时同学里, 就没有女生数学好吗?”
“有,但大家好像都看不见一样。你知道你去年九月份带我们上课, 你说我长着数学脑袋,我才相信我能学好数学。”
田宁强调道,“如果说开窍,就是那个时候。我突然间意识到,我可以学好数学的,没什么不行的。”
叶菁菁趁机上鸡汤:“所以说,相信自己是第一步。不要给自己设定框框架架,觉得这个不行, 那个也不行。不努力尝试过了,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上限在哪里。”
其实叶菁菁想像写作文一样举例子,说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先生当年考清华的时候, 数理化总分只有25分,也没有影响他后来师从冯·卡门,成长为一代力学大师。
只不过现在钱伟长还右着,不太适合作为正面人物出现。
所以叶菁菁只能就事说事:“数理化不分男女,知识的大门向所有人敞开。还有就是——”
她笑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当你真的发现对方确实做得好的时候,多夸夸多肯定,发出你真诚的赞美。不要去轻易的否定一个人,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
既然是聊天,田宁也问叶菁菁:“我发现你看书特别快,直接翻翻你就看完了。那能记得住吗?”
叶菁菁解释道:“我是为了看懂它,不是背书。比如说数学书,我看它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书用了什么工具、概念。接下来就是一个自己思考的过程。要怎么展开,要用什么定理,思考完了再跟书里对照。”
“不是单纯地看,是要想?”
“对,参与进去,主动学习。不能当旁观者,一味被动接受。不然你好像一时间看完这本书了,回头就忘得一干二净。我认为这个办法适用于所有学习。”
叶菁菁从来不觉得自己有多聪明。
但凡谁,家族里博士一堆,从小上的是重点学校,周围全是聪明人,也不会觉得自己脑袋瓜子有多厉害。
只她幸运的地方在于,她学习环境好,从小就培养出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以她才看似学什么都快,记什么都牢。
田宁兴致盎然:“你要说数理化这样学,我理解。但是文科,恐怕不行吧。”
“一样的。”叶菁菁说得开心,随口点人,“王凤珍,你进来啊,咱们就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