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珍的叹气声比她更大:“我现在终于明白,我哥我姐他们究竟有多不容易了。”
以前她只知道下乡苦,可具体苦到什么程度没概念。
现在看看回城知青们,为了能保证获得工作,留在城里, 连替人倒马桶,都捏着鼻子干了。
“哎,你哥你姐他们考的怎么样啊。”叶菁菁关心了一句。
说起来, 他们也是广播夜校的学员呢。
王凤珍摇头:“不知道,他们写信回来都没说。”
“问问吧。”叶菁菁提醒道,“如果考的不好的话,从现在开始继续赶紧复习,明年再考。不然等到好好上了三年的高中生都出来的时候,那想考就难了。”
她怕知青下放的地方偏僻,弄不到高考试卷的参考答案,又叮嘱王凤珍,“你们家把高考真题集给他们寄过去,赶紧对答案。”
王凤珍疑惑:“非要对吗?他们又不写《我是如何考上大学的》,不知道分数也没关系吧。”
“怎么能说没关系呢?”叶菁菁一本正经道,“万一高考成绩给他们算错了,对了答案心里有数,跟出来的分数误差大的话,那就赶紧去查试卷啊。”
在她穿越之前生活的时代,基本上不存在高考查卷查出问题的情况。
但眼下确有可能。
她大学时有位老师,就是高考查分多出的12分,这才顺利鲤鱼跃龙门。
最有意思的是,查考卷的人还不是老师自己。
用老师的话来说,他一个山里娃根本不晓得高考能查试卷这回事。
实在是他运气好,当时查试卷是一查一沓子。只要有人要求查试卷,那前后10份还是20份来着,一并核查。
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不知名的查卷人给带飞了,加了12分。
当然这个例子,她不能直接拿出来提。
她只能一边往厕所外面走,一边强调:“今年高考举办的仓促,各个地方都是手忙脚乱。忙中出错,也没什么好稀奇的。真的,让你哥哥姐姐都估个分。到时候查到分数,发现不对劲的话,趁早去核查。”
薛琴也觉得有道理:“咱们上学时考试,分数也有算错的。”
王凤珍被说动了:“那我给他们寄吧。”
她叹了口气,突然间感慨起来,“念书果然花钱啊,这个书要买那个书也要买。”
她本来攒了点钱,准备给自己买块二手手表呢。
这一回买真题集,再寄到天南海北,她的手表也泡汤了。
叶菁菁往她伤口上撒盐:“这才哪到哪啊,这点资料根本不够用。”
她想起来一茬,又转头看薛琴,“咱们工人夜校得组织一批优秀的老教师。”
“干嘛?”薛琴不由自主地警觉起来,“咱们不是说好了,后面以广播教学为主吗?你别忘了,我们现在连固定教室都没有。”
叶菁菁摆摆手:“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我想说的是,咱们得跟工人出版社一样,组织优秀老教师,编写高考参考资料。”
薛琴要跳脚了:“不是已经有真题集了吗?咱们都已经把出版社的纸型拿过来了。”
“那不够。”
叶菁菁理直气壮,“工人出版社的,就是简单把所有的高考卷子罗列到一起,提供参考答案而已。而且就那答案,基础薄弱的人对着答案能真的弄懂那道题目吗?”
在场的薛琴、王凤珍以及方萍,都感觉自己膝盖中了一箭。
扎心啊,他们的数学都够呛。
偏偏,今年他们省的高考数学,放眼全国,都是数的上号的难。
实不相瞒,薛琴连答案都没看懂。
好在叶菁菁还算有良心,安慰了她们一句:“大部分人都看不懂。或者以为自己看懂了,再出同样类型的题,他们照样不会做。”
在高考面前,尤其是没大面积扩招的高考面前,考生的学力水平绝对不是橄榄球结构,而是典型的金字塔。
学渣,才是绝大部分。
面对这样自学能力弱的备考生,那要怎么办?
“咱们得提供详细的解题思路,答案解析。而且我们还要把涉及到同一个知识点的题目拎在一起,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拓展。”
怎么个拓展法呢?同志,五三了解一下。
虽然现在还没有五年高考,恢复高考才第一年呢。
但是,一个知识点,是不是好多省的卷子都出到题目了?
那这些题目,是不是应该放在一起,让准高考生们更直观了解高考题?
有了这些真题之后,那是不是应该继续继续的模拟题,来巩固知识点?
高考复习资料,以后那是书山书海。
他们现有的,简陋的没办法提。
叶菁菁强调:“咱们工人夜校想做大做强,就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一定要不断地奋斗,拓展业务范围。”
薛琴也不是没干劲的人。
可她真的感觉,生产队的驴都没她这么累。
她既要盯着各种建材运到位,又要看着各家印刷厂源源不断地生产。
现在,好不容易防空洞招待所,似乎有那么一点点上正轨了。
甚至连他们原先准备出租的防空洞仓库,现在也不是空空荡荡的了。
水果贩子没来,运菜进城的农民,先把它当成了贮存萝卜白菜的仓库。
倒是意外因为这项便利,替防空洞招待所多招揽了不少客人。
薛琴本以为自己可以稍微松口气,可没想到,叶菁菁就跟周扒皮一样,天天搞半夜鸡叫,死活不给她这个长工喘口气休息的时间。
悲伤的是,薛琴身为优秀团干部,还不能照实抱怨。
她只能嘀咕着,试图给自己减轻工作负担:“现在老教师俏的很,我上哪儿去找那么多优秀老教师?”
“找那些老右呗。”叶菁菁不假思索,“他们现在还下放着呢。你就在西津周边的公社找。”
薛琴这回是真的跳脚了,一把捂住叶菁菁的嘴巴,眼睛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她左右看看,恨不得叶菁菁能够原地隐身:“你疯了?这种话你都敢说。咱们要找,也得找又红又专的。”
比如说,他们找来的留学苏联的副博士,人家好歹也恢复正常工作了呀。
叶菁菁不以为意:“嗐,你怕什么呀。你以为底下的公社高中组织考生复习,上哪找老师去的?基本都是这些人。人家都敢,咱们有什么好不敢的?不就是编资料嘛。”
薛琴白她一眼:“那怎么一样,咱们可是纺织厂,多少人盯着看呢。”
叶菁菁耍光棍:“那你说要怎么办吧,你也说了,现在优秀老教师俏得很,你上哪找人去?”
薛琴眼睛珠子一转,开启了干部的万能大法——谁提出问题,那就由谁去解决问题。
“找什么外人啊?你直接上就行了呀。”
她眉飞色舞,“还有谁比你更熟悉高考和高考题目吗?哎,你们说是不是?”
被cue到的王凤珍、田宁和方萍三人,恨不得捂住耳朵逃跑。
干嘛要问她们?她们什么都不知道。
但是在薛琴这儿,你没否认就等于承认了。
她得意洋洋:“看,叶菁菁,大家都觉得你最合适。”
叶菁菁想要磨牙:“你准备把我当几个人来用?我去编资料了,谁来带他们吹头发,修眉毛?”
“嗐。”薛琴不以为意,“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你都已经教过他们方法了,能不能做好,看他们自己。”
她怕叶菁菁还要找理由,直接推着她去理发室看:“你瞧,其他人给他们吹头发修眉毛。他们不也照样挺高兴的。”
叶菁菁在旁边瞅了半天,没发现知青们的领悟力有多高,只发现顾客们实在太宽容了。
她甚至觉得,与其说是大家认为卷发和修过的眉型好看,不如说是众人都在追求一种新鲜的刺激。
卷头发呀,修眉毛呀,以前这都是资本主义的那一套,根本不能碰的。
现在好不容易能尝试了,就跟常年缺少油水的人一样,白水煮肉都是天下美味。
既然如此,她也不纠结了。
何况薛琴还加砝码:“你把那个参考资料编好了,夜校照样给你发稿费。”
哎,这个不错,好几千块钱呢。
第115章 稿费从哪里来(捉虫) 都是大馋丫头……
但是叶菁菁良心未泯, 不好意思大包大揽:“我只负责数理化部分,语政史地,你得找其他老师。我不行的。”
结果薛琴手一挥:“语政史地有什么好讲的, 就是背一背嘛。”
“哪有的事儿!”文科考生王凤珍第一个跳出来反驳,“要理解的, 不理解的话, 根本背不下来。时区要怎么背?”
薛琴挠挠头,直接把活都丢给了叶菁菁:“你也顺带着说说时区吧。”
叶菁菁一整个大白眼, 最后还是看在稿费的面子上,勉为其难地答应了。
只是, 王凤珍在旁边听着,重重地叹了口气,愁眉苦脸道:“那我还得再花钱买书呀, 天呐, 我为什么有哥哥还有姐姐啊!”
完蛋了,照这么下去的话, 她猴年马月才能拥有自己的手表啊。偏偏落下哪个都不行。
薛琴现在对钱比较敏感,跟着迟疑起来:“再多一套资料,开销可不小哦。”
现在非应届生们把时间花在高考上,本来就意味着挣钱的时间少了。
加上他们好多人都有家累,再多买一套资料,压力不小呢。
方萍迟疑地问:“那我们还有必要印刷现在的真题集吗?编了参考资料的话,两边就重了呀。”
“不行!”薛琴第一个反对,“重新编资料就意味着要重新排版, 那个很耗时间的。”
尤其是那些数学、物理、化学符号,排版特别麻烦。
用工人出版社的真题集纸型,方便快捷, 成本也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