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渐晚,施元夕不打算在青云寺内久留。
临走前,周瑛抬眼看她:“我听说,你参加了国子监内的晋升考试。”
“是。”
正好到了周瑛的吃药时间,陶云先给她送上来了小半碗粥,施元夕看了眼,这粥竟是糙米熬制的。
周瑛是少帝的生母,却只能被迫住在了这偏远的寺庙中,连吃食都如此简陋。
这等清苦的日子,周瑛却早已经习惯了。
宫里那位一向见不得她舒坦,但凡只要是心头不高兴,便要使手段来折腾她。
“可有什么需要?”周瑛搅着碗里的粥,轻声道。
她手底下并非无人可用。
早在先帝还在世时,她为了避祸,就给自己安排过退路。
先帝驾崩后,也曾经有人主动找上门。
只是来的人,多多少少都抱着些其他的心思。
无外乎是看着她们孤儿寡母的,便于控制。
这般行为,本质上也与魏家没有什么区别。
周瑛不想刚跨过了一个坑,又一头扎进了另外一个,便索性都拒绝了。
但这不代表她就真的是势单力薄了。
施元夕轻声道:“太妃韬光养晦多年,如今还不是主动暴露身份的时候。”
周瑛微顿,与她对视。
“但学生此番前来,确实是有事相求。”施元夕平静地道:“以我的身份,想要在国子监内出人头地,阻碍实在过大。”
“学生想要求的,只是一份公平。”
除此外,还需要让周瑛看到她的价值。
这个半成品武器,只是她所表现出来的一方面。
某种程度来说,也算是对她的考核。
周瑛眼中浮动着淡淡的光彩,看着她道:“我也很好奇,国子监第一位参与晋升考试的女学子,究竟能做到什么程度。”
事实证明,施元夕半点都没有让她失望。
晋升考试公布当日,周瑛也同样收到了消息。
难得的,天气放晴,冰雪消融。
周瑛也出了厢房,在门口照料着那几棵松树。
陶云惊喜道:“京城传来消息,施小姐以全科甲中的评分,直接晋升到了甲四级。”
周瑛手上一顿,她额上沾了些薄汗,闻言却半点不意外,只抬头看了眼天:“这京中的天,又要风雨飘摇了。”
同一时间,施元夕考入甲四级的事,在整个京中闹得沸沸扬扬。
甲四级,距离可以直接入仕的甲三级,仅有一步之遥。
寻常若有国子监的学子考入其中,也不算是什么大事。
可如今考进去的,可是一个女子。
且,还是得了朝中大学士亲自认可的女学子!
没错,本次参与晋升考试判卷的人,不只有国子监内的官员,还有翰林大学士郑奇明。
因国子监内舞弊之事屡禁不止,这次还出现了一个女学子大考第七的事,又有各方面的朝堂争斗在其中,朝中派遣官员至国子监参与判卷,倒也正常。
“施元夕引发的争论太大,翰林院中也为此事争论不休。”徐府宅院内,暗卫沉声道:“只是一开始定下来的人选,并非是郑大人。”
“是院中两位翰林都有意下场判卷,两方各不相让,僵持太久,最后才换成了郑大人。”
徐京何坐在了书案背后,黑色的长桌案上,摆着数份答卷。
上面的字迹纤细清秀,全 都是出自一个人的手。
他垂眸,看着这些答卷,淡声道:“郑奇明是三朝元老,又德高望重,朝中臣子多半都格外敬重他,他出面调停,谢家也好,魏家也罢,都得要给他几分颜面。”
只是郑奇明这些年年纪渐大,已经不大过问朝中的事。
……也有避其锋芒的意思。
若按照以往惯例,少帝登基,郑奇明这等老臣,便是最为合适的辅臣。
如今魏家把持着朝政,翰林院能经手的事物太少。
郑奇明等人手里都没了实权。
但身份仍在,似国子监这样的事情,他出面是最为合适的。
“这位施小姐,确实是有几分运气在身上。”暗卫感慨道。
如若不然,她一个女子,即便是印证了她真的有真才实学,想要进入甲四级,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毕竟,从评分到了公布,这中间所有的流程,都掌握在了别人的手中。
徐京何半张面容隐匿在了黑暗中,看不清楚神色,暗卫只能听到他冷凉的嗓音:“运气?”
这天下不会有人一直都被时运眷顾。
“可有消息传来?”
暗卫忙道:“已收到了消息,说施元夕这些时日都没怎么离开过施府,仅外出过三次,一次是与府中四小姐出门做客,一次是去了趟天云寺,最后一次,则是在放榜前一日,去了趟茶室。”
徐京何多年布局,眼线遍布全京城,想要掌握施元夕基本的动向,不难。
三处地方乍一听,似乎都没什么特别的。
而且从顺序来说,最该注意的,也当是最后一次的茶室会面。
可在暗卫的话说出口后,徐京何第一个捕捉到的,却是天云寺。
天云寺远在京郊,驾马车出城,也需要近一个时辰。
一个时辰的时间,对于普通香客而言,也算不上什么。
问题就在于。
徐京何抬手,轻叩了下桌面。
他看着满篇的字迹,静默不语。
施元夕怎么看,都不像是个虔诚的信佛之人。
没记错的话,那个地方,似乎离青云寺很近。
青云寺。
周太妃苦修的寺庙。
那边,晋升考试结束,国子监内部将会有一场谢师宴。
李谓来信询问施元夕是否参加,施元夕应了下来。
谢师宴不只是晋升成功的学子会参加,大梁崇尚尊师重道,大部分的学子都会赴宴。
施元夕考入了甲四级,已经成为了满京城的焦点,此时露面,必然会引来极大的关注。
但她还是要去。
她心中已经有了下一步的计划,还没有来得及与周瑛商议。
倒也不必着急,等再过些时日就是年关。
京中庙会众多,想要见周瑛,多得是机会。
谢师宴这样的场合,更方便她打探消息。
到了谢师宴当日,施元夕难得褪下了那身学子服,换了身崭新的衣裙。
这套衣裙是将近年关,她母亲严氏叫人给她置办的。
衣料是上好的蜀锦,里面填了厚实的棉花,袄子和裙子上都是浅淡如云雾般的紫色,用白色的线和珍珠绣着大片的山茶花。
符合严氏一惯的审美,端庄又好看。
乐书还往她的头上戴了同色的两朵丝绒绢花,配了套珍珠头面。
施元夕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轻挑了下眉。
等她上了马车,抵达了谢师宴所在的盛江楼后,就知道严氏怎么突然这么上心了。
裴济西作为本次国子监大考的主考官,也在今日的宴上。
且他今日并没有带江静婉赴宴。
施元夕一经出现,便惹来了无数人的关注。
她是同施雨烟一起来的,但施雨烟被安排在了另外一个厅中,在门口时便与她分开了。
施元夕便成了独自赴宴。
好在甲五级与她一个讲堂的人都在,她刚进来,李谓便已经抬手朝她示意。
施元夕缓步朝他们所在的位置走去,直接无视了主桌上裴济西的灼灼目光。
她照例坐在了王恒之身边,却发觉今日路星奕也在,人就坐在了她的右手边。
这人倒是有意思,上课的时候不在,吃席的时候倒是在。
施元夕直接落座,主桌上的不少人便只能收回了视线。
汪监丞看了眼裴济西的表情,忽而出声道:“此番之事,还得要恭喜世子。”
宴上很少有人知晓,裴济西会来这个谢师宴,主要为的就是施元夕。
裴济西也从未提起过他的打算。
可天下就没有不透风的墙。
尤其是那日,不少国子监的学子齐聚在了茶室内,等着大考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