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文瑛和范利民上午就出来了,他们接到领导下达的任务,说是宣传部某位领导听说这边有个小饭馆,饭馆的故事很值得宣传,让他们去采访一下。
经过几层通知,他们俩得到的只有店名和大概位置,早早就出来找这个小饭馆了。
可是部队大院和师院家属楼这一片范围太大,他们绕了一大圈,最后找人打听才找到宝祥居这里。
在外面吹了一上午的冷风,两人此刻早已又冷又饿。
范利民还好,穿得挺厚实舒服的,俞文瑛却因为职业的关系要保持形象,穿得比较单薄,这会儿冻得身上都快没有知觉了。
所以,当看到那份还在咕嘟嘟冒着泡的鱼头砂锅,两个人齐齐咽了一下口水。
俞文瑛看苏棠她们那桌已经吃上了,便对范利民说:“先吃饭吧,采访的事一会儿再说。”
范利民点点头,先盛了一碗鱼汤,放在俞文瑛面前,接着给自己也盛了一碗。
吹了一肚子寒风,此刻他们最需要这种汤汤水水来温暖一下肠胃了。
俞文瑛拿起勺子,伸到面前的汤碗里。
小火炖煮出来的鱼汤呈浓郁的奶白色,散发着滚烫而鲜美的香气。
她舀起一勺汤,放在唇边吹了吹,便喝了下去。
入口第一感觉便是烫,滚热的鱼汤进入口中,如丝绸般细腻柔滑,散发出令人无法抵挡的醇美香气。
一大口鱼汤下肚,冰凉的肚子仿佛落入一块温热的奶酪,把充沛的能量和热度散入五脏六腑,再扩散到周身,就连每一个毛孔都觉得熨帖无比。
尝到这鱼汤的滋味,俞文瑛不由得目露惊艳,忍不住又舀了一大勺,连汤带肉一起吃了下去。
鱼汤鲜美至极,鱼肉丝丝入味,吃在口中,简直是一场味蕾的盛宴。
哪怕是满腹才华的俞文瑛,此刻都找不到任何词语,能彻底描绘出这种无与伦比的美味。
范利民更是满脸惊讶,他顾不得烫,索性连碗都抱了起来,一边呼呼地吹气,一边迫不及待地喝着汤。
身为省报记者和摄影师,他们平时也算吃过不少美食了,其实对宝祥居这种小饭馆并没有报太大的期望。
但是,区区一个鱼头砂锅,就将他们彻底征服。
而且,这只是苏棠她们一顿最普通的员工餐!
有那么一瞬间,俞文瑛甚至羡慕起宝祥居的服务员来。
能天天吃到这么美味的饭菜,就连大记者的职位好像也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
俞文瑛晃晃脑袋,赶紧把这个荒谬的念头甩出去。
她今天是来采访苏棠的,可不能想那些乱七八糟的。
对面的范利民是真饿了,喝了两三碗鱼汤还嫌不够,又用鱼汤泡着米饭,大口大口吃了起来。
俞文瑛的吃相还比他文雅一些,她喝着汤,吃着肉,时不时夹几块豆腐吃。
就连吸饱了鱼汤的豆腐都那么好吃,让她吃得停不下筷子。
等到苏棠她们吃完饭,俞文瑛和范利民面前的砂锅也早已见了底。
范利民还有些意犹未尽,不过还是克制着自己,没有过去让苏棠再给他们添点汤。
本来这顿饭就是苏棠请他们吃的,鱼头砂锅和其他几个菜给的分量都不少,足够他们两个人吃的。
只是,这饭菜实在太香了,他一个没忍住,就吃多了。
吃完了饭,两个人身上都暖和起来,俞文瑛连帽子都摘了下来,生怕出了汗把妆容弄花了。
服务员把他们这桌收拾干净,苏棠泡了一壶茶水端过来。
“不知道你们今天过来,这次怠慢二位了,下次你们来,我给你们多炒几个菜。”
俞文瑛笑着说道:“苏老板太客气了,这顿饭已经很丰盛了,非常感谢您的款待,我们都吃得很好。”
范利民点头附和:“真好吃,你们这儿的菜,比那些国营大饭店的味道都好!”
苏棠笑着谢过他们夸奖,给他们倒茶喝。
俞文瑛想起自己所行的目的,从挎包里拿出了笔记本。
她拧开钢笔盖,抬头看着苏棠。
“现在可以开始采访了吗?”
苏棠点点头:“俞记者,您问吧,我一定知无不言。”
俞文瑛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问起苏棠这个店开了多久,问起她的身世,以及对宝祥居的未来的展望。
尤其听到老字号的故事,她问得十分详细,钢笔在笔记本上唰唰地记录着。
苏棠并不怯场,把自己的经历和开店之后的事情都告诉了俞文瑛。
听说她从小父母双亡,从重男轻女,虐待孙女的祖父母家跑出来,又无意中得到了姥爷家的祖传招牌,凭借一己之力,重新试验出了失传已久的酱肉配方,俞文瑛听得都入了神。
再看向苏棠,她的目光都不一样了,多了些敬佩和感动。
此刻她终于明白,为什么上面领导专门让她来采访苏棠了。
这样的人生经历,这样坚强努力的女孩,太值得大力宣传了!
她是时代的缩影,更是新社会的典范!
采访进行了两三个小时,直到范利民提醒她要趁着太阳还没下山的时候拍照,她才收起了笔记本。
在俞文瑛采访苏棠的时候,范利民已经拍了不少照片。
他给苏棠和俞文瑛拍了几个角度不同的照片,又让苏棠站在店门外,跟服务员们一起合影,直到拍出他最满意的照片,这才放她们离开。
俞文瑛临走之前,跟苏棠说,回去她还要整理一下稿件,争取在年前发表在报纸上。
她有一种预感,苏棠的事迹一定能火!
第068章 拔丝地瓜你是不是讨厌我……
头一天晚上刚下过雪,这天早上才开门,苏棠便招呼赵胜男一起扫雪。
她用扫帚把路边到门口的雪扫到一起,赵胜男则用铁锹把雪都铲到宝祥居的窗户底下,那里已经堆了之前扫过的雪,还来不及融化,形成了一个大大的雪堆。
两人分工合作,很快就把店门口的雪扫得差不多了。
这时一个戴着大蓝棉帽的中年人匆匆走过来,看到苏棠便冲她招了招手。
“苏棠,小卖部那里说有你的电话,让你抓紧时间回一下!”
苏棠认得他是一个常来店里买酱肉的邻居,应该是路过给她捎个话的,便大声答道:“知道了,谢谢大叔!”
那大叔摆摆手,继续赶路去了。
听说有电话找她,赵胜男忙说道:“棠棠,你快去回电话吧,剩下这点儿活我干就行了。”
苏棠看看剩下的活不多了,便把大扫帚靠在店门旁,往街口的小卖部走去。
到了小卖部,她先跟看店的老太太打了个招呼,老太太看她来了,指了玻璃柜台上的红色电话机。
“好像是你小姨打来的,回电的号码在那写着呢。”
苏棠拨了号码,那边很快接起来,果然是李志兰。
“棠棠,我是你小姨,家里最近都挺好的吧……这不快过年了嘛,我给你们寄了个包裹,就是一些风干鸡腊鸭腊肠什么的,你记得取啊……”
李志兰知道苏棠他们搬家了,虽然知道曙光花园那边的地址,但是怕包裹寄丢了,所以还是寄到宝祥居这边了,反正苏棠基本天天在店里,肯定能收到包裹单。
说了几句家常,李志兰便开始说正事了。
“上次你跟我说的那个事,我跟你姨夫他们商量了,我们决定了,过完年就去省城……”
对于去省城的事,其实她没抱太大希望。
原因很简单,林国庆一家都是杏山村这里的,家里日子过得好好的,谁愿意出门打工啊?
再说,林父林母就林国庆一个儿子,林青山一个孙子,现在年纪又大了,肯定舍不得儿子孙子离开自己。
所以,李志兰只是晚上睡觉前跟林国庆唠嗑的时候提了一嘴,没想到林国庆就把这事儿放在心上了。
林国庆应该背地里跟林父林母商量了好几次,最后他们才答应让林国庆和李志兰过完这个春节就去省城。
虽然林国庆没多说什么,可是李志兰知道,林国庆做出这个决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她。
李志兰十五六岁就下乡了,后来又因为结婚生子,放弃了返城的机会,其实她心里头一直希望能有一天回省城去的。
之前因为政策,因为结婚,因为没工作单位接收,因为家里没地方住,她一直不能回城,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回城的希望也越来越渺茫了。
现在苏棠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李志兰不心动的不可能的。
只是,因为之前一次次的失望,这次她也没敢抱有太大期望。
她知道,让林国庆离开父母,跟着她去省城,去拼搏一个完全未知的未来,这对林国庆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她万万没想到的是,林国庆居然会同意跟她一块去省城干种植养殖。
既然决定了要走,家里的事情就要重新安排了,林国庆把家里的地租出去一多半,只留了两亩地自家种,这样林父林母就轻松多了。
还有林青山,还有半年他就要参加县里的中考了,林国庆让他自己好好学习,等中考结束以后,要么考去省城上学,要么中考落榜,去省城跟他们一起种地,反正怎么也比留在村里强。
林父林母估计也是考虑到这样对林青山的前程有好处,所以才会答应林国庆的要求。
直到把家里的事情都安排明白了,李志兰才给苏棠打电话,说他们过完春节就来省城。
苏棠等了这么久,还以为林家那边不同意,没想到居然等到了这样的好消息,顿时高兴极了。
她听李志兰说完,立刻说道:“太好了,小姨,现在家里地方够住的,你们来了先住在家里,我今天就开始打听怎么租地去……其他的事,等你们到了,咱们再商量。”
挂了李志兰的电话,苏棠付了电话费,快步从小卖部走了出来。
看着头顶湛蓝的天空,苏棠的心情别提多好了。
自从买完房子之后,她最近又攒了不少钱,正琢磨年后怎么扩大规模。
有了李志兰他们一家的帮忙,她对未来更有信心了。
她哼着《泉水叮咚》的歌,几乎是蹦蹦跳跳地往宝祥居走。
“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跳下了山岗,走过了草地,来到我身旁,我要问泉水,你要往哪里去——”
刚哼到这里,她就听见身后传来一个带着笑意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