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郁离是嫁在本村,离娘家近,就几步路,出嫁的姑娘偶尔回娘家看望爹娘妹妹们,也没人说什么。
郁老大再次拧眉。
他是读书人,多少还带点读书人的清高,行事也是以读书人的规矩来。
这会儿,总算是觉得有些棘手。
最后郁老大道:“娘,这事我知道了,过段日子等我休假,我回去一趟罢。”
有了他这话,郁老太太和郁老三便安心了。
在他们看来,郁老大是读书人,懂的道理多,对付一个小丫头片子十分容易。
其实郁老大并未将郁离放在心上,也没有意识到她现在有多恐怖。
他对郁离的印象还停留在以往,是个沉默寡言的,和她娘柳氏一样,只会埋头干活,在家里当牛作马,就算出嫁了,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如今不过是仗着有点力气,就在娘家耍横,再如何也不过是个小姑娘,尚不足以让他放在眼里。
得知两人刚进城,还没吃午饭,郁老大便请了假,带他们去街上的面馆吃了碗素面,然后带他们回家放粮食。
郁老太太抱怨道:“老大,你媳妇咋不在?我们刚才过来都没人开门,连口水都没得喝。”
“他们回岳父家了。”郁老大解释道,“下个月,岳父家的谦哥儿要娶媳妇,她带琴娘和敬宗回去看看。”
闻言,郁老太太赶紧道:“这是应该的。”
她的两个孙子跟着陈秀才读书,还指望他们将来能考上秀才,自然是希望两家能够更亲热,走动得更频繁,这也是他们默许陈氏每个月都带孩子来县城住的原因。
陈氏作为出嫁女,娘家侄子要娶媳妇,她回去看看是应该的。
郁老大又说:“等岳父家那边忙完,我再让陈氏带琴娘他们回去。”
郁老太太自是点头,浑然忘记前些天,她还在抱怨陈氏带着小儿子、小女儿一直待在县城不回去。
既然是陈秀才家有事,那不回也没什么。
**
傅闻宵这一病就是好些天。
反反复复地发热,有时候温度极高,好不容易压下来,也是持续低烧。
郁离和周氏自然都没休息好。
两人轮流守着,当然大多时候还是郁离守着的多,为此她连着好几天没有出门,更没有进山里寻摸吃的,只好在家里吃多一些。
周氏也觉得她辛苦了,做饭时都往多了做,让她多吃些,才有体力照顾病人。
这日,大壮又送药过来。
周氏接过药,感激地说:“大壮辛苦了,我们家刚煮好饭,要不要进来吃顿饭?”
大壮赶紧道:“不用不用,我回家吃就好,家里也做好饭。”
周氏每次托他办事,都会给报酬,并不是让他白干,哪里好去人家家里蹭饭。
这年头谁家都不容易,傅家就算小有积蓄,可养着这么一个吞金兽,药不停地吃,只怕钱也不剩多少了。
其他人不知,大壮家里多少是知道一些的,也有些为傅家担心。
送走大壮,周氏拿着药去灶房。
很快,灶房就弥漫着浓郁的药味儿。
郁离端着药进房,就着从窗口倾泄而入的夕阳余辉,看到床上苍白脆弱的男人,白衣墨发,眉目清隽雅致,气质琉璃清越,像一件易碎品。
听到动静,他睁开眼,神色有片刻的惺忪,很快就清醒过来。
“宵哥儿,喝药了。”郁离说道。
看到那碗黑漆漆的药,她脸上露出几分同情之色。
在郁离看来,这世界的药汁,就和末世里那些变异的食物一样,味道非常古怪,反正她是不爱吃的。
傅闻宵居然将药当饭一样吃,每天还要喝三碗,怪可怜的。
傅闻宵面不改色地接过药碗,一口饮尽,然后接过她递来的清水漱口,抬眸就见她一脸敬佩。
她脸上的表情实在很好懂。
郁离忍不住问:“那个,不难喝吗?”
光是闻那味道就受不了,她曾经好奇地尝过药渣的味道,也证实那味道有多难吃,和末世的营养剂、压缩粮有得一比。
也不知道里面添了啥东西。
“还好。”傅闻宵道。
他的云淡风清让郁离越发敬佩,暗忖他虽然是个病秧子,但这心性确实不俗,纵使在病中,仍是能泰然处之,没有那些久病之人古怪的脾气。
郁金曾经向她问过他的病情,担心大姐夫哪天没了,她姐要当寡妇。
郁金还和她说,以前村里有一个老头长年卧病在床,脾气变得十分古怪,还爱打人骂人,他的子女们都不爱去伺候,却因为孝道不能搁开,只能忍着,直到老头去世,子女们不仅没有伤心,反而松口气。
相比之下,傅闻宵的脾气真的很好,人也挺好的。
他也是久病在床,却从来没有迁怒于人,喝药也爽快,还会体谅他人。
-
这两天,傅闻宵的身体终于好了许多,白天时甚至还能坐在窗前看会儿书。
屋子的箱笼里有不少书,都是傅闻宵的书,基于礼貌,郁离一直没去翻过。
这是她第一次见他翻书,还有些稀奇,尔后想起,听说他是个读书人,只是身体不好,没有去参加科举。
大庆朝的科举制度非常完善,允许商户之子参加科举。
这年头的读书人也多,就像郁家,明明是庄户人家,就有三个读书人,只是这三个读书人目前都没有功名在身。
郁离好奇这个世界的字是什么样的,探头看了一眼,发现上面的字居然是繁体字,她还是能看懂一些的。
因她认真地辩认上面的字,停顿得久了一些,引来傅闻宵的侧目。
他问道:“你识字?”
郁离:“……不识。”
原主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家女,虽然家里有三个读书人,但郁家没想过让女娃认字,郁老大也不会去教女娃们认字。
毕竟连三房的几个男丁他都没想过去教,只有大房的所有男孩都识字,由此可见郁老大的私心。
傅闻宵又问:“你想识字吗?”
“可以吗?”
郁离当然想识字,就算是在末世后出生的人,也都是识字的,不识字连任务消息都看不懂,这怎么行?在她看来,不管在哪个世界,武力值重要,识字也是必要的。
“自是可以,你若是想识字,我可以教你。”
傅闻宵对此很淡定,似乎她想识字是很正常的事,不会像郁家人那样,觉得女娃识字没用,连教都不想教她们。
就算是大房的郁琴,有个秀才之女的娘,三个读书人的父兄,也只是略识几个字,知道自己的名字怎么写,多的就没了。
郁离对识字很积极,也不必去找书,指着他手里的那本书上的几个她不太确认的字,问这是什么字。
傅闻宵看她一眼,将它们一一读出来。
一个读,一个认,很快郁离就将那些自己不确定的字都认了一遍,记在心里。
正常人认字,都是从最简单的开始,不会像她这样,专挑一些难的,让人一边读她一边认。
哪有人这样跳着字问的。
连假装都不会。
傅闻宵神色淡然,似乎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只要她问,他就读给她听。
在确认她记下不懂的字后,他慢悠悠地翻页,继续让她认,他来读。
他的声音清雅,有着成年男子特有的低沉醇厚,不疾不徐地读来,让人渐渐地沉迷,耳膜都酥了几分。
郁离觉得这声音真好听,佐着这样的声音,她认起字来更快了。
-
周氏经过时,听到房里传出来的声音,不禁抿嘴笑起来。
郁离嫁过来快一个月,只是因为宵哥儿的身体不好,两人虽躺在一张床上,却无夫妻之实。
周氏知道这是正常的,多少还是有些遗憾,觉得两人根本不像是夫妻,也担心郁离的福气没办法让傅闻宵逢凶化吉。
如今听到里面的动静,知道傅闻宵在教郁离识字,她心里是高兴的。
她很清楚傅闻宵的性子,看着斯文雅正,实则防备心极重,让他接受一个人很难,更不用说这个半途被塞过来的冲喜的妻子。他的责任心让他不至于否定这桩婚事,但要让他打从心里将人当妻子看待,还需要一些时间。
这会儿他愿意教郁离认字,证明他正在尝试着接受这个妻子。
假以时日,待他们的感情好一些,届时圆了房,便是真正的夫妻了。
有离娘在,他不会太过孤单,生病时有个人陪着,让他不至于活得太苦,或许以后都会好的。
周氏心里高兴,同时拘着两个孩子,让他们不要去打扰叔叔和婶婶。
“是小叔叔身体又不好了吗?”傅燕回拧着小眉头问。
傅燕笙扁着嘴,担心得不行。
小叔叔若是生病,阿奶就会拘着他们,不让他们去看小叔叔,除了担心打扰到小叔叔歇息外,也因为他们年纪小,怕将病气过给他们。
周氏笑道:“不是,是你叔叔正在教小婶婶识字。”
“我也想识字。”傅燕回说,“小叔叔上次教我的字我都会了,我还没写给小叔叔看呢。”
傅燕笙抿着小嘴笑,声音乖巧软糯,“我也想写给小叔叔看。”
周氏将两个孩子拢到怀里,一手一个摸了摸,笑道:“嗯,等晚些你们再过去。”然后牵着他们去做饭,“等会儿给你们烤地瓜吃。”
傅燕笙笑着露出一口小米牙,“也给小婶婶烤三个,她爱吃。”
“好好好,给离娘烤三个。”
地瓜烤好后,兄妹俩手牵着手过来,在门口探头,问道:“小婶婶,吃烤地瓜吗?”
郁离双眼一亮,毫不犹豫地抛弃了和傅闻宵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