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也没有守岁的规矩,两姐妹我在沙发里玩手机,等谢爸爸谢妈妈回来,又加了一顿酒酿小汤圆做夜宵,才满意睡去。
“新年好啊,新年好啊,祝福大家新年好~”
“恭喜你啊恭喜你,恭喜你啊恭喜你~”
“我恭喜你发财,我恭喜你精彩,最好的请过来,不好的请走开,礼多人不怪~”
入耳全是喜庆欢快的歌声,初一回爷爷奶奶家,见了爸爸这边的血缘亲戚,大伯、二伯、四嬢、五嬢、六叔。初二陪妈妈回娘家,见了大舅、小舅和姨妈。然后是每天跟随父母安排,去不同的亲戚家拜年,还有伯公、叔公、舅爷、姨婆……
谢寒梅这辈的,已经是第四代了,长辈们当真是垂垂老矣。每年与长辈们的联系,也就过年来看望一趟。
现在年味越来越淡,年轻人都要上班,短短七天的假日,还有些人需要值班、加班,如此一来,过了初七,老家的人就都走得差不多了。
谢寒梅收拾好行李,和小妹一起出门,谢爸爸开车送她们。
“你现在准备怎么办?”为了躲避候车厅的人声鼎沸,谢寒梅把小妹拉进了小卖场,这里隔出了几个座椅,供买咖啡的人歇脚。
“什么怎么办?”
“考研?考编?找工作?你马上就毕业了,总有想法吧?”谢寒梅问道。
小妹挠挠头,“其实没啥想法,先把毕业证拿到吧。这学期我们要实习,先找个学校实习吧,不知道哪里招代课老师。”
“你教师资格证拿到了吧。”
“肯定的啊,拿到了。姐,放心吧,我虽然混过了大学,可也没划水到这个地步。就是不知道我这样的毕业人家要不要,大学四年,上了四年的网课。”
“那就去给学生上网课。”
“哈哈哈,这个我经验丰富。”谢小妹放声大笑。
“说真的,你想过以后吗?”
谢小妹认真思考了许久,才道:“以前没想过,就是按部就班的读书、毕业、找工作。报志愿的时候为了能上211,就挑了分数低一些的师范专业,其实我也不是特别喜欢当老师。网上看到那些视频,什么师生矛盾尖锐、网课爆破,心里都打鼓。可是看到老师学生相处融洽、温馨时刻又觉得自己可以。”
谢寒梅笑了,这就是他们普通人啊,有畏惧也有向往。
“那就试试。”谢寒梅从包里翻出个大红包,“给你的新年压岁钱。”
“不要,不要,姐,我哪儿能再要这个啊。”
“虚伪了啊~没工作的都是小孩儿,去年你还收了呢,拿着!”谢寒梅把红包塞在她怀里,小妹笑嘻嘻接过,察觉重量不对,当场打开——“我去,姐,你发财了,这是多少?”
“收好收好,不够招贼的啊!”谢寒梅赶紧把人按住:“一万,我三分之一的年终奖。低调点,不然你以为我问你今后计划干什么?想当老师就继续当老师,不想当就去找工作,想考研想创业,只要不太离谱,总能补贴你一点,保证你不为吃饭发愁。”
“姐~”谢小妹扑到她怀里,把湿润的眼睛埋在她肩膀上,有些不好意思。
听到她吸鼻子,谢寒梅低声喝道:“谢幽兰,不许把鼻涕擦我身上!”
“你才留鼻涕呢!”瞬间,谢小妹什么感动都没有了。
谢小妹的火车先到站,目送她过了闸机,谢寒梅登陆软件,退掉了用来迷惑家里人的车票。重新取出一张,目的地,昆明。
谢寒梅没有和父母说中奖的事情,怕他们担心;也没有说单位出于补偿心理,让她连休一个月假期的事情,还是怕他们担心。
趁着这个时间,谢寒梅想出去散散心,安静的思考,接下来到底该怎么做?
手机软件里收藏了很多风景如画的地方,第一次有钱有闲把向往变成向而往之~
去看了闻名已久的斗南花市,一百块钱买了一大捧,抱都抱不动。谢寒梅租了一辆车,把花全堆在后备箱,三小时之后到达洱海,住在一间正对着洱海的民宿里。
阳光灿烂的时候,这里和宣传画册上一模一样,天湛蓝湛蓝的,湖水碧蓝碧蓝的,悠闲的当地人,来拍婚纱照的新人,拿着单反的游客……每个人都是幸福的模样。
谢寒梅买了包装纸,自己在房间里包花儿,送个房东小姐姐,也送给街上的陌生人。
送给五十多岁的阿姨,阿姨惊讶得捂住嘴,笑道:“我从来没有收到过花儿,还是玫瑰。”
送给拍婚纱的年轻情侣一捧香槟玫瑰,情侣连连感谢:“真的太谢谢你了,刚好拍进照片里。”
送给在街边看人下象棋的老大爷,老大爷连连摆手,“我一个老头子拿花来干什么……是吗?女的都喜欢花?那我拿回去给我家老婆子,说不定能赚杯酒喝~”
老大爷小心接过柔嫩的花枝,学着年轻人的样子,把花枝横抱在臂弯里,像托着婴儿一样。不看象棋了,更不理会同伴的调侃,挂着期待的微笑,朝家的方向而去。
馈赠让人感到幸福,谢寒梅看着每个收到花的人的笑脸,自己也感到万分开心。
第7章 当普通人拥有一个亿7
每个女孩小时候大多都有两个梦想,开一家花店,开一家咖啡馆。
谢寒梅买了鲜花赠路人,手有余香;住在特色民宿里,前店是咖啡馆,后院是特色民居。
自由、轻松、没有生活压力,这就是花店和咖啡馆代表的梦想。
洱海边上,早晚风很大,透心凉,中午又很热,只穿的住一件单衣。谢寒梅早上五点起床,裹着羽绒服,在洱海边等候日出。中午太阳最烈的时候,带着遮阳帽漫步在洱海边,倒在院子的躺椅上睡觉,任由风吹乱头发。十五的晚上,洱海两岸有灯光秀表演,还有亮晶晶的游船点缀在黑色的水面上,五光十色的霓虹仿佛在这墨色幕布上作画。
一切都是想象中,最美好的样子。
又一天早上出门,有个裹着厚羽绒服的人一手拎着三架支架、一手拿着相机,背上一个大黑包,肩上还斜挎着无人机包。
肩包走一布、溜一步,惹得那人不停停下整理带子。
谢寒梅见状上前一步,笑道:“我帮你拿一个吧?你也是去看日出的吗?”
“哦?哦~谢谢,我是去拍日出的。真是太感谢了。”
谢寒梅接过三脚架,塑料材质的三脚架并不重,谢寒梅带着厚手套也拿得住。
“你也住在三色堇吗?我记得碰见你好几次,你是来旅游的啊。”
“是啊,忙了一年,来放松放松。”
“我也是。”看着谢寒梅的目光在他的众多设备上扫视一圈,那人笑道:“真是度假旅游,这些是爱好!我喜欢拍一些漂亮的风景视频,尤其是用无人机拍。”
“飞手?”
“你知道飞手啊?我以前就是做飞手啊,现在做软件开发编程设计,不过飞手的爱好还是没有丢下。”摄影大哥很健谈,滔滔不绝和谢寒梅讲起了飞手、无人机、拍摄。
等到了摄影大哥选好的拍摄点位,拉下口罩和风帽,谢寒梅才恍然发现,哪里是大哥,分明是个小哥!臃肿的羽绒服太模糊年龄了。
看着一副高中生的模样,唇边还有小绒毛呢!
谢寒梅忍不住问道:“你成年了吗?”
“长得显小不是我的错,自我介绍一下,姜磊,姜太公的姜,三块石头的磊,二十五岁。”姜磊脱下手套,伸出右手。
“谢寒梅,旧时王谢堂前燕的谢,寒冷的寒,梅花的梅,二十七了……”
“谢谢谢姐~”姜磊故意把三个谢字连在一起读,笑道:“真心诚意的,谢你帮我拿东西过来,怎么样,我是个不错的摄影师,等拍完日出,我给你拍照?我今天只需要补一个日出的镜头,放心,我摄影拿过奖的,保证比你男朋友拍得好。”
谢寒梅不解释自己没有男朋友,只是打趣,“那种传说中的,你看这三分线构图、绝妙的光影,然后拍出来全是风景,人就在犄角旮旯,脸都看不清的那种?”
“污蔑!纯属污蔑,我是喜欢拍风景,也拍得了人。”姜磊拍着胸脯道:“今天必须给你露一手!”
“那就提前谢谢你啦,作为报酬,请你吃早饭。”
姜磊开始摆弄相机和无人机,“有漂亮小姐姐做模特,求之不得,早饭该我来请。”
姜磊说只需要补一个镜头,可还是前前后后忙碌的将近半个小时,这还是太阳升起得够快,真正从水面跃出的过程不到五分钟。等金色日轮升到半空的时候,姜磊收起无人机,取下相机,指挥谢寒梅摆pose。
“双臂张开,让风吹过来……好,头发不用管,乱就乱,完美。右手挡在额头前面,像遮阳那样,对,抬头,收下巴……拿片树叶挡在脸前面,近了近了,远一点,很好,回头,回头的动作大一点,让头发甩出一个弧度。”
拍了一组,姜磊看了看成果,叹道:“色彩对比不明显,你还要在这里待多久?要是明天还在,穿一身红衣服还拍效果肯定更好。”
谢寒梅凑过去,从显示屏里看到了照片,都是自己拍不出的效果,拉开羽绒服拉链道:“这个可以吗?”
谢寒梅里面穿着一件红色高腰毛衣,黑丝绒裙子,黑色马丁靴。
“可以,没问题,走到湖边上,自然一点,假装我不存在,手动起来,摆臂,前后摆臂~”
姜磊是位合格的摄影师,不仅摄影技术到位,还帮忙摆姿势,指挥,后续修图一应包干。
等到天彻底亮起来,姜磊已经拍得手都冻僵了,谢寒梅也是冻得瑟瑟发抖。
“斯哈,斯哈,毛衣透风,你赶紧把羽绒服穿上,别冻感冒了。”姜磊把放在石凳上的羽绒服递给她。
谢寒梅哆哆嗦嗦带上手套,感慨:“果然是美丽冻人,模特可真不容易啊。”
吸吸鼻子,好像已经有不通气的预兆了。
“走吧,先去吃点暖和的。”
谢寒梅主动接过斜挎包,先找到一家瑞幸,要了两杯生椰拿铁,拿到一杯先递给姜磊:“今天谢谢啦。”
“你先拿着吧,肯定也冻僵了。”姜磊鼻头冻得通红,还是很有风度。
谢寒梅轻笑,从羽绒服衣兜里拿出手帕纸抽了一张给他,“擦擦吧。”
我擦!鼻涕!
姜磊:……
瞬间脚趾抠出三室一厅!无颜见江东父老!墓碑上死因注明社死!
一串弹幕在心里咆哮着过去,姜磊默默接过热咖啡,狠狠擤鼻涕。
谢寒梅接过自己的那杯,捧在手心里取暖,一口热腾腾的咖啡下肚,从喉咙暖到肚子。
早饭在一家朴素的门店,早餐很正宗。
“老板,扒肉饵丝,小份儿,加辣~”谢寒梅冲着门口灶台前的阿姨大喊一声,然后转头问姜磊:“你呢?”
“早上吃辣啊?我要一碗稀豆粉,不加辣。你是哪里人,四川、重庆、湖南……”
“你把我们贵州人放在哪里?凭什么吃辣没有我们的姓名!”
“知道了,知道了,云贵川渝……”
“贵川渝云!”
谢寒梅斩钉截铁的强调声刚刚落定,两人就齐声笑了出来。
“妹儿,你这么说我就不同意了,明明是川渝云贵~”隔壁桌一个中年大叔转过过来调侃,他老婆都忍不住笑。
“对对,有事就招呼一声都是一家人,没事就抢番位~”
店里的人闻言,都笑了起来。
老板把扒肉饵丝和稀豆粉都端过来,两人又异口同声道:“忘了说,不放折耳根!”
姜磊这次反应很快,“不是说贵州人都喜欢吃折耳根吗?那个啥,‘先生,我出不了贵州,你带一把折耳根走吧’,还有,‘每一个贵州人,都有一个折耳根神保佑……’”
“stop,stop,段子啊,你抖音刷多了吧。的确,折耳根在贵州大街小巷都在,但我不知道它在云南也这么泛滥啊。这就是谣言啊,不是每个贵州人都吃的,和四川人均一只大熊猫当坐骑,蒙古人每天骑马上学,广东人最好的美食是福建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