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俩现在能成为朋友的关系,姜觅雪将其定义为他们都是聪明人,并且还有她曾经帮过他和杜光大忙的原因。
当然,也是这样,才给了她直接提问,而不怕友谊的小船翻掉的底气。
而在姜觅雪的认知里,这种行为常年和心理活动不符合,且又极擅长伪装的人群,多多少少都带点危险的倾向。
听到姜觅雪的提问,孟际舟弯了弯眼睛,回答:“这也是演戏的一部分,不是吗?”
姜觅雪:“……”
她忽然严肃了面庞:“孟老师。”
孟际舟:“嗯?”
姜觅雪:“你老实告诉我,你以前到底有没有犯过事?”
孟际舟:“?”
……
《穿着婚纱的新娘》剧组主要要走的红毯有三场:第一场是法国时间5月11日当天,戛纳开幕式的红毯,第二场则是《穿着婚纱的新娘》的首映红毯,预计时间是5月13日,最后一场则是闭幕当天,公布各大单元得奖的情况。
——虽然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得奖,但既然都入围了,不把红毯给蹭满怎么行?
而为了这三次红毯,郝芝也是铆足了劲儿在给姜觅雪准备造型。
第一套开幕式红毯的look,她们这边准备的是一套深绿色国风旗袍礼服,深绿的颜色能很轻易地衬出皮肤的白皙,上身近旗袍的裁剪既不会露得很多,又能恰如其分地显现出身材曲线。
第二套首映红毯穿的礼服,郝芝这边则是跟吴怀商量了一下,和柏景焕来了个搭配呼应——柏景焕准备的是一套黑色底色、上有渐变蓝色刺绣的西装,姜觅雪则是一袭白色长裙,腰侧的裙摆则是用蓝色的丝线绣上一只蓝闪蝶,站着的时候不会很明显,只有走路时才会随着人的动作而显现出不同的形态。
开幕红毯的当天,姜觅雪穿着那套国风礼服上去的时候,果然吸引了在场很多媒体的目光。
国内前来的媒体自然不会错过姜觅雪,对准她就是一阵狂拍。甚至戛纳的官方都给了她一个镜头:作为第一次登上戛纳舞台的新人,这绝对是一种极其高度的认可。
而《穿着婚纱的新娘》的首映红毯,姜觅雪和柏景焕是并肩出场的。
国内直播媒体的镜头一落到他俩身上,便是一片网友弹幕刷屏。
【斯哈斯哈姐姐好美】
【姜姐这张脸,就算是她名声最差的时候也是没得黑的】
【别说,你别说,姜觅雪和柏景焕这么站在一起,看起来还怪有cp感的】
【他俩这也不是第一次合作了吧?我记得私下关系也不错,这次还是搭男女主,又一起上戛纳,不管了,浅磕一口。】
【哈哈哈哈楼上的不要随便什么都磕啊,之前这俩人就澄清过啊哈哈哈哈】
前面的人还没把“这口cp要不要磕”给聊明白,直播的镜头中,突然又闪现出了另一道身影。
弹幕们诡异地停滞了一秒钟,随即就是井喷式的:【??????】
【我看见谁了??】
【我没看错吧??】
【孟际舟???他来戛纳了???之前开幕红毯上没看到他出场啊???】
【等一下,《穿着婚纱的新娘》的首映礼红毯是属于小红毯吧,主要会走红毯的就是主创团队和会来观影的明星之类,看孟际舟这个出场的顺序,不太像是单纯的观影嘉宾啊……】
【啥???】
很快,#孟际舟参演《穿着婚纱的新娘》#的词条就迅速在国内爬上热搜前排。
【真参演了??】
【不是,《穿着婚纱的新娘》剧组这也太能瞒了吧?!一直拖到首映礼红毯可还行??】
【啊啊啊啊啊十分钟我要看到《穿着婚纱的新娘》的全部内容!!】
而在国内网友们震惊不已、还没回神的时候,戛纳的现场,《穿着婚纱的新娘》的剧组主创们,已经和其他有首映票的观影人们在电影宫内落座。
虽然整个电影的主创团队是以新人为主,但正因为这纯新人的阵容却能闯入“一种关注”单元当中,才更吸引了不少媒体和影评人前来。尤其在知道孟际舟出现在红毯上之后,本来好些没有计划来看《穿着婚纱的新娘》首映的观众,也忙不迭赶了过来。
因此整个电影宫位置也是被坐得满满当当。
在电影开始之前,夏青豫领着主创们先上台简单说了两句,随后大家才走下来,到第一排的位置坐下。
很快周围的灯光全部暗下,最前方的大荧幕亮起,一个悬空的俯瞰镜头从上至下掠过,被刻意虚化过的背景中,只能隐约看见一片刺目的红和白色交织,很快外面似乎有什么人激动地闯入,咔嚓咔嚓闪光灯的声音中,画面突然又暗了下去。
——两秒钟的寂静之后,黑暗中,一道温柔的女声响起。
“陈小姐,现在你已经安全了。”
没有人回答。
见状,那道女声又轻轻喊道:“陈小姐,陈小姐?”
画面骤然亮起。
纯白的墙壁、地板、桌面,没有多余的装饰物,两个女人正相对而坐。
开口的那名女人穿着一身白大褂,姿态柔和而端庄,被问话的女人却是一身蓝白条纹的病号服,脸色苍白而沉默。
她目光涣散地看向前方,并没有聚焦在面前的女人身上,整个人显现出无言的抗拒和疲惫。
——这里是精神病院。
【作者有话说】
实在是高估自己码字的速度了……晚点更新今天的,但可能也是一截半成品QAQ大家可以明晚再看
注:
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人有时心中讨厌或憎恨一个人,但在表面上却又对此人十分热情和关心;有时心里喜欢一个人,表面上却异常冷淡。无意识的冲动在意识层面上向相反方向发展,人的外表行为或情感表现与其内心的动机欲望完全相反,在心理学上称为反向形成或反向作用、反向行为、矫枉过正,是心理防御机制之一。(摘自百度百科)(本人一直是用恐同即深柜来记忆反向形成的,但实际上这个行为背后要用防御机制解释的话应该要更复杂一点)
心理防御机制是弗洛伊德流派提出来的理论之一,类型挺多的,包括压抑、拒绝、升华等等,然后精神分析也是弗洛伊德创立的,最开始是用来治疗神经症这样,但这老小子提出来的理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而且包容度也特别大,像现在他的很多理论可以运用在心理咨询、研究、文学创作等等领域里,所以本人一般笼统理解为弗洛伊德派=精神分析流派。
第112章 112
◎BrideinWeddingDress(主要讲电影剧情)◎
《穿着婚纱的新娘》开头, 用的是一种倒叙的手法,在展开整个案件的背景。
新娘于新婚前夜杀死自己的未婚夫,并用残忍手法将其肢解。
而在做完这一切后, 新娘陈霁也没有离开现场, 反而是换上了一身染血的婚纱,静静地坐在原地,一直到来接亲的亲友发现不对,报警闯入婚礼酒店提供的新房,这骇人听闻的一幕, 才暴露于人前。
偏偏不知道哪里来的记者也听说了这里似乎发生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不顾阻拦闯了进来, 正好, 拍下了陈霁穿着染血婚纱、被警方逮捕的照片。
等新闻传播出去, 外界立时便掀起了轩然大波。
有关“穿着婚纱的新娘”的讨论几乎遍布大街小巷,尤其是在案件发生的S市, 更是人人都在聊起这事。
有人言辞凿凿地说必然是新娘早就已经变心,所以才精心策划了这一场谋杀,也有人认为说不定就是夫妻之间的口角, 新娘情绪激动之下下手过重导致的悲剧, 甚而还有推理小说爱好者认为,新娘坐在现场不代表她就是真凶, 毕竟哪有杀了人还不赶紧逃跑的?真正的凶手,恐怕另有其人。
当然,这些推理在知道真正情况的警方看来,多少显得有些可笑了。
他们对当时的案发现场进行了仔细的搜索, 凶器、指纹, 包括对死者陆明进行尸检的结果都表明, 杀死他的只有可能是陈霁。
并且在对陈霁的审问中,她也没有对这一结果提出异议。
唯一称得上疑点的,是陈霁对于自己动手的原因一字未提,在整个审讯的过程中,她只重复一句“是我杀了他”。
尽管警方从陈霁随身的包和家中都搜出了治疗抑郁的药物,包括他们请来的精神和心理专家也认为,陈霁的精神状况并不稳定,但这些线索并不足以推翻她是凶手的这一结论。
并且从她明明在体型和力量弱于陆明,却成功将其杀死的结果来看,警方也更倾向于推断,她在动手时的神志是清醒正常的。
这种情况下,整起案件的始末似乎都已确凿,缺少的那一部分也不足以改变对陈霁定罪的方向,因为该案件引起的重大社会影响、以及陆明的父母颇有势力,陈霁极有可能被判处死刑。
然而就是在这个时候,一位先前就报道过“穿着婚纱的新娘”一案的记者因为坚信这其中藏着一个更大的故事,所以以陈霁律师助理的身份,加入到了这起案件的调查中来。
整部《穿着婚纱的新娘》以双线展开:一条就是影片开头的,陈霁坐在疑似精神病院的房间中,接受医生的提问,另一条则是记者李茜和两名警员余均,吕义平,三个人,针对陈霁的过去,展开对应的调查。
两条主线,一条回忆,一条现实。随着李茜三人的调查的深入,属于陈霁和陆明的过往也逐渐展开——
在对陈霁和陆明两个人社会关系的调查中,两人的好友均表示他们的感情一直很不错。陈霁是一名独立的网上画师,陆明家里经营一家公司,两个人在两年多前因为陆明公司策划的一起活动相识,并且迅速坠入恋情。
而在一起的两年多时间,两人的感情一直很和睦,和朋友们一起出游,也鲜少见到两人有发生矛盾,即使有意见不合之处,也是陈霁更愿意听陆明的话一些;至于家庭,陈霁的父母在多年前去世,一直很渴望有个家的她对待陆明的父母也显得非常孝顺——因此惨案发生时,所有人才更加不解。
并且因为陈霁和陆明两个人还没有领证,所以他们也不存在财产继承的问题。
线索到这里似乎戛然而止,然而记者在查看陆明和陈霁过去的履历时,偶然在网上认识了一位陆明的高中校友。
对方也看见了“穿着婚纱的新娘”的新闻,并对此感到很不可思议: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恶有恶报”。
看见这个词眼的记者立觉发现了关键要素,她火速联系了这名校友,并从对方口中得知,陆明在高中时曾经是一个不良少年,欺负同学、顶撞老师的事没有少做,偏偏因为陆明家中的条件很是不错,有什么问题父母都能摆平,所以他始终没有受到过什么严厉的惩罚。
其中最严重的一次,要属学校里有个女同学跳楼——
听到这里时,记者已经迫不及待地询问:“那个女生叫什么名字?”
高中同学犹疑半晌后才道:“名字我已经记不太清了,据说好像是姓陈?”
说罢他又嘟哝道:“其实我也不确定这个事情和陆明到底有没有关系,只是这个女生跳楼的事情发生以后,学校老师都不准我们讨论——当时做恶最多的就数陆明,而且没过太久他就转校了,所以我们也就默认和他有关系了。”
“那个女生是不是叫陈霁?!”
高中同学思索片刻后,还是摇了摇头:“不是。”
虽然高中同学否认了这个名字,但记者李茜还是将此事当成了一个重大的突破,一面拜托两名警官顺着这个方向继续调查:当年跳楼的女生到底是谁,陆明为什么要转校,跳楼的那个女生是否死亡……另一面,她则是亲自见了陈霁一面。
本来李茜已经做好了陈霁依旧无动于衷的准备,没想到在听到“跳楼”的瞬间,陈霁像是被激发了什么记忆一样,瞬间从椅子上跳起来,如野兽般猛地朝李茜扑去——所幸两个人之间隔了一扇玻璃,李茜才没有被真的袭击到。
在被看守所的教官控制住,往禁闭室拖去时,陈霁还不断嘶吼着:“你不准说,你不准说……!”
李茜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惊魂未定的同时又猛然瞥见,刚刚还激动不已的陈霁,在即将被带出房间的同时,突然眼露茫然地停止了挣扎。
但下一秒钟陈霁就被带了出去,因此李茜也拿不准,自己到底是不是眼花看错了。
接下来的调查仍然是一波三折:李茜找到了陆明的父母,得知当年搬家和什么同学跳楼没有关系,仅仅是因为公司发展计划有变,加上想要给陆明换一个高考更轻松的城市,所以他们才从原来的城市搬走。
而且警方这边也找到陈霁的档案,查看了她过去的入学信息,发现在两年多前她和陆明认识之前,两人并没有在同一所学校就读过。
转机发生在陈霁所在的看守所新进来了一个女嫌疑人,她和陈霁被安排在同一宿舍,而明明上午对这个女嫌疑人还是井水不犯河水状态的陈霁,在午休醒来之后,突然变了一副样子,又扑上去想要和她厮打。
好在这次教官早有准备,和同宿舍的其他人一起将两个人分开。
而这个女嫌疑人,当年也和陆明是同一所高中。
与此同时,李茜调查到,当年陆明高一入读的那所学校,因为管理不规范,出现过好几起转学生入读,学籍却没有一起转过来的事情,还有那几年曾经很流行“借读生”的做法——这种情况下,是完全有可能出现学籍和实际上学的学校不同的情况的。
并且警方也顺着陈霁在网上接稿的账号,找到了她曾经用来记录日常的几个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