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啥时候收回?
那就是后话了。
关于镇子那边的人员编制,初步定了十位。
第一阶段,由章存林负责管理,章启宽负责技术,崔红英、章凤芝和两位堂哥
(章启浩和章启牧)是厂里的工人,徐翠翠和崔腊梅都是门店的售货员。
还剩下两个编制,是为日后扩大生产做准备的。
其他的,就根据季节的需要招收一些临时工。
接下来,商业局会安排财务人员过来核算资产,后续也会定期前来核查账目。
至于薪水,等“改制”完成后,按照商业局的相关标准执行。像章存林,估计得
按照车间主任的级别,章启宽这样的就属于技术人员了。
合作框架拟定之后,该填写的表格都填写好了,就等着商业局那边去实地核对
资产了。见事情已了,章存林一家就准备返程了。
临走的前一晚,徐甜甜猛然想到了一件事。
那就是地方管辖权。
这酒坊一连三级跳攀上了省城,却绕开了当地政府。可酒坊就开在镇里,日常
经营中哪里离得开地方?
为了避免日后的麻烦,得留个后手才是。
于是,又跟爹提了一下。
章存林一听,赶紧找到叶茂才把这事说了说。
叶茂才点了点头。
说签署“改制”文件时,这几条得加在附件里,以备不时之需。
还夸章老弟考虑得十分周到。
章存林心说,这还多亏了咱闺女。
换成他,哪会想到这一点啊?
*
第二天一早,章存林带着启宽和翠翠,拎着大包小包,随着叶采办登上了一艘
货船。
从省城到镇子上,一路顺风顺水,船速很快。
到了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就抵达了镇子。
一上岸,徐甜甜不禁加快了脚步。
出来几天,她可想冬娃了。
而爹和启宽大哥也想家了,一直挂念着家里。
现在,终于回来了。
快到家时,太阳已经微微冒了头。
缕缕晨曦投射出来,东方的天空殷红一片。
这时,街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
集市上,那些卖菜的农户们挑着担子在街边摆摊。杀猪卖肉的,架子上也挂着
一条条的猪肉,等着买家的到来。
还有那些卖早点的,也扎起了摊子。一口一口的大锅临街支着,冒着腾腾热气。
摊主们冲着南来北往的小商小贩们,大声吆喝着。
望着这番热闹景象,徐甜甜不禁叹道:“这世道太平,日子真是越来越好了。”
一家三口穿过那条繁华的集市,在岔路口分开来。
启宽大哥去背街那边,徐甜甜跟着爹往家赶去。
一进后院,她惊喜地发现,摆在窗台上的那几盆绿枝,竟然透出了一片片紫
色。还有院墙下的那几棵绿桠,也冒出了小小的花骨朵。
绿叶开花了?
她紧走进步,站在花盆下细细地瞅了瞅。
紫粉色的花,微微绽放着,散发出一股清香之气。
绿叶终于开花了。
那人也快回来了吧?
现在已是四月中旬。
算算时间,距离和平协议的签署也越来越近了。
这几天,她在叶家看了报纸,说双方已经停战了,还在进行最后的谈判。也就
是说胜利在望,志愿军即将回国了。
那人作为文职人员,应该是最早一批归国的吧?
还有启安二哥和二嫂,也快回来了吧?
*
听到院里的动静,凤芝也醒了。
她披上褂子,打开了屋门。
徐甜甜笑着打了声招呼,就蹑手蹑脚地溜进了屋里。
冬娃正躺在小床上,呼呼睡着。
他闭着眼睛,眼睫毛长长的,鼻翼一扇一扇的,脸上还透着一股子笑意。
就像在做啥好梦似的?
徐甜甜忍不住低下头来,对着那小脸蛋就亲了一口。
滑滑的,嫩嫩的,就像煮好的鲜鸡蛋一般。
她忍不住嘿嘿一笑,小声说道:“冬娃,咱家快端上铁饭碗啦!”
凤芝在一旁,也抿着嘴笑着。
这几天,她带着冬娃睡。
翠翠姐说娃大了,硬是给分了床,说要锻炼娃的独立能力。可小家伙还是喜欢
粘人,临睡前还要听故事,总是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她就把夜校里学来的那些,讲给冬娃听。
冬娃呢,因为挂念着他娘许下的那包方块塘,每天都要念叨好几遍。
今儿,翠翠姐回来了。
这娃也该笑醒了吧?
*
家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徐甜甜照旧看着铺子,凤芝去酒坊里抓紧时间学习技术。婶子也下了决心,准
备收了烧饼摊子,去门店里上班。
以后,一家人都能端上铁饭碗了,再也不用这么劳累了。
西院大伯家听说后,也高兴了半响。
这家里要是出了两个工人,就能吃上公家饭了?老二家这折腾来折腾去的,还
真折腾出了一点名堂来?
这事,还没敢给老爷子说。怕他一高兴,就把不住劲地出去嚷嚷。
这事还没最后落定,得先存住气才好。
转眼进入了五月。
启安写了信过来,说部队正在进行休整,战事快要结束了。
叶先生也写了信,说是快回国了。
章存林担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看看村里的崔大嫂子,她家的老二负了伤转了业,现在县武装部工作。那娃是
回来了,也成了英雄,可走起路来却是一瘸一拐的。
而启安还好,看来是个命大的,日后的造化也大。
徐甜甜看到那人的信,抿着嘴直笑。
心说,憋了三年的花,终于开了。
这人也该回来了。
想着即将到来的见面,心里一阵激动。
对未来,她既忐忑,又充满了希望。
她想,无论如何她都要按照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地往前行进。有朝一日,她
一定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个谁也阻挡不了。
到了六月底,叶记的“改制”终于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