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红楼之挽天倾_分节阅读_第998节
小说作者:林悦南兮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7.18 MB   上传时间:2025-04-01 18:11:10

  ……

  ……

  时光匆匆,眨眼之间就是三天时间过去。

  随着濠镜等地逐渐为广东粤海水师接管,在贾珩的提议下,广东藩司选派了一位参议在濠镜担任知事,设衙辟署,而贾珩在濠镜又停留几日之后,向布加路告了别,重新返回了广州府。

  关于开放海禁的事项,再次摆在广东一众高阶官员的桉头。

  巡抚衙门,后院,广东巡抚周造一身常服,行走在假山回廊的花园中,在折角的凉亭中停了下来,在凳子上落座下来,眺望西南墙角,秋日之下开得绚烂的秋菊,问道:“濠镜那边儿结束了?”

  “原是疥癣之疾,粤海水师平定了。”幕僚压低了声音道:“东翁,那邬家原本就是和贾家是穿一条裤子的,这次可没少配合出兵,听说那位永宁伯也投桃报李,打算重开市舶提举司后,截留一部分税银用以供养粤海水师,同时从粤海水师分拨出一批人手,专司稽私巡海事宜,这不是换汤不换药嘛。”

  周造冷声道:“这个永宁伯,本官早就发现了,在江南江北大营整军之时,其他人都被拿下处置,反观那江北大营的水裕,身为领军节度使偏偏安然无恙,谁人不知水家和贾家是几代人的交情?你说他不徇私情,一心为公?老夫不信!”

  “东翁所言不差,这位整顿来整顿去,只是打击异己,培植党羽。”梁主簿轻声道。

  周造手捻胡须,目光凝重几分,低声道:“京中的赵阁老回了信,说朝中对再开海禁的事争议也不小,齐党极力推崇,天子也赞成此事,赵阁老叮嘱谨慎行事,这永宁伯圣卷正隆,要暂避锋芒。”

  梁主簿点了点头,笑道:“东翁不与这永宁伯硬碰硬是明智之举,他在广东能呆多久,总要回江南,回神京,听说这次过来濠镜原也是冲着引进红夷之火器,将来好和东虏大仗,这遂了愿,自然也就走了,纵然开海,这市舶提举司还不是我们说了算?”

  周造微微颔首道:“这话是不错,开海归开海,关要还是谁来主导。”

  梁主簿道:“东翁为一省抚台,由东翁主持自是顺理成章。”

  “京中赵阁老和韩阁老也是这个意思,只是……”周造面色现出纠结。

  只是当初海禁不可开时,他已经向朝中多次表态,现在改弦易撤,脸面上挂不住不说,还容易落得官场同僚耻笑。

  梁主簿苍老眼眸转了转,低声说道:“纵然东翁不能主持此事,也要将其留在布政使司,以便随时过问,想那市舶提举司才几品,那时候还不是东翁一句话?”

  “我也是此意。”周造点了点头,目中现出盘算。

  而就在周造与幕僚应对广州重建钞关之时,贾珩乘船也到了广州府城。

  同船而行的广东布政司参政刘孝远道:“永宁伯,朝廷最近对开海之策再议,不知是什么主张?”

  这段时间,这位广东参政一有时间就向贾珩进言开海的好处。

  贾珩道:“刘参政稍安勿躁,近期应该会有圣旨降下,以后还要刘参政主持重建市舶提举司。”

  “永宁伯放心,下官必竭尽所能。”刘孝远拱手一礼,沉吟道:“只是下官以何经制视事?最近广州城中就开海一事议论纷纷,广东巡抚衙门和布政使衙门杂音不少。”

  贾珩道:“我向朝廷的上疏中提及过,先前市舶提举使品级太低,不足以抵挡地方插手事务,改设广州海关税务分司,由广东藩司参政,加都御史衔,专务该司,税银进项自此不受广东藩司收纳,由中枢统一调拨税银,一来向朝廷解送,支应户部,二来支应粤海水师。”

  其实理想的是由内务府接手,但这势必让晋阳再次推向风口浪尖,而且不用说,齐浙两党一同反对,所以段不可行。

  刘孝远闻言,心头微惊,问道:“海关税务分司,不受广东藩司辖制?”

  加都御史衔,这岂不是…巡抚?

  这位永宁伯真是好大的手笔,林兄的这个侄子……不得了啊。

  巡抚全称巡抚都御史,而刘孝远一个三品参政,加都御史衔,虽然不至照巡抚品阶,但也与从二品布政使不相上下,相当于职权从此独立于广东巡抚和广东布政使。

  贾珩道:“否则,市舶提举司提举不过五品,易受地方衙司欺压。”

  他相信这个提议一定令朝堂重臣动心,而且不仅仅是粤省,闽省也可设海关,甚至松江府上海县也可以开阜通商,增设海关。

  而且他相信这提议一定能实现。

  开海的弊端,大家都知道,但关键是户部财源困窘,这时候能增加一项税源对齐党而言都是一件正中下怀的事儿。

  所以,哪怕知道这是贾珩提议开放海禁,在内阁以及六部廷议之时,齐党官员大力支持。

  而且贾珩在奏疏中提出,“以海关三成之银输养海师,以海师游弋涤荡海寇,北上平虏……”更是一锤定音。

  无疑应证了贾珩当初所上《平虏策》所言,结合着先前东虏袭扰江南,先一步以水师威胁陈汉财赋重地,海师的重要性也为官员初步认可。

  而对崇平帝而言,在两淮票盐法大行,两淮盐改初见成效的好消息配合食用,自然对开海之事再无疑虑。

  见刘孝远目光微凝,心绪激荡,贾珩朗声道:“广东巡抚周造那边儿,先不用理会,堂皇大势之下,他做不了什么,再说他那些事儿,会有人去管的。”

  周造背后站着的人,现在还在韬光养晦,不会主动与他发生任何冲突,甚至在关键的时候还要借重他倒杨。

  刘孝远闻言,点了点头,心头涌起一股火热。

  及至傍晚时分,贾珩终于再次返回广州府城用来招待京中官员的驿馆。

  贾珩进入厢房,在濠镜来回奔波了几天,多少也有几分疲倦。

  陈潇低声道:“那些大炮还有火铳已经随着在广州府城的仓库中,按照你说的,枪弹一律防水防潮,军器监的监丞徐庭业全程跟着,还有锦衣府和粤海水师的护着。”

  贾珩道:“广东这边儿待不了多久,我们就回金陵。”

  濠镜之行在小规模的武装冲突后基本圆满,兵工厂中的匠师被他带走了八十人,主要是在关键环节流程的匠师,然后就是一应火铳大炮,二十八门的红夷大炮只是先期试验,起码可以装备一个炮兵团,这已经差不多了。

  至于濠镜的其他红夷大炮,布加路也已经承诺只用于麾下的远航船只,就连炮铳工厂的匠师都被掏空了一大半。

  因为火铳大炮太过沉重,这次调用了不少骡马运输。

  不用海船,主要还是为了保密。

  如果粤海水师派兵太多,那么就有可能为闽浙一带的海寇察知消息,说不得就传到在闽浙诸岛藏匿的多铎耳中。

第792章 时无英雄,徒使竖子成名!

  广州府城,驿馆

  贾珩与陈潇返回驿馆,步入书房,两人落座下来。

  陈潇抬眸看向对面那少年,轻声道:“你筹建那个海关税务司,的确是一个好法子,只是这位刘参政,是否能担当重任?”

  贾珩放下茶盅,笑了笑道:“他与林姑父是同年,林姑父既然极力举荐他,想来有着缘由。”

  情知少女的担忧,担心他忙碌一通给别人做嫁衣,这等官僚会不会成为他的羽翼。

  沉吟片刻,说道:“提高市舶提举司的分量,系出一片公心。”

  “那截留关税之银供养粤海水师?”陈潇问道:“不留下来整顿。”

  贾珩轻声道:“粤海水师这边儿,还不是整顿时机。”

  再回粤海,起码要等与东虏的首战结束以后,现在的他撬动江南的本土士绅势力,已经觉得阻力重重,不宜再行节外生枝。

  等到了神京,他仍是定义粤海水师重要性的人,只要他说一句粤海水师地处偏远,国势争锋主流仍是与敌交战在北,那么粤海水师就可能顺理成章地迎来裁军。

  粤海水师邬焘也只能寻他为依靠,而且此人原就小荣国公的部将,等之后再腾出手来,再全面整顿粤海水师不迟。

  陈潇蹙眉说道:“难保广东巡抚和藩司会插手。”

  贾珩轻声道:“这个倒不用担心,他们插手不了。”

  陈潇端起茶盅,抿了一口茶,也不再说什么。

  就在这时,忽而听到惊喜的声音从珠帘后响起,道:“珩大哥,你回来了?”

  说话间,一个容止丰美,玉颊雪腻的少女从外间快步进来,丰润白腻的脸蛋儿流溢着笑意,道:“珩大哥什么时候过来的?”

  贾珩看向雪颜玉肤,凝腮雪荔的少女,轻笑了下,说道:“宝琴妹妹,我这也是刚刚到。”

  “濠镜那边儿顺利吗?”宝琴落座下来,面上带着关切,轻声说道:“听说珩大哥带着人与葡人打了一仗。”

  贾珩道:“还算顺利,等会儿我们去客栈见见你爹爹,过几天回到金陵。”

  薛宝琴轻轻点了点头,好奇问道:“珩大哥去濠镜,有没有见到诺娜?”

  贾珩轻声道:“见倒是见到了,不过,并不怎么熟悉。”

  薛宝琴轻声说道:“前几天,原想着去一趟濠镜,珩大哥先前还不许,也不知那红夷大炮是怎么用着打起仗的。”

  贾珩看向少女,轻笑道:“这一路上又是行船颠簸,又是打仗的,没少辛苦,薛妹妹不要以为是过去玩着。”

  宝琴并非是如湘云那样的贪玩,应该是因为好奇,可能是对海战感兴趣。

  薛宝琴点了点头,道:“爹爹也这般说。”

  “伯父身子骨儿可大好了?”贾珩关切问道。

  宝琴道:“爹爹那边儿已大好了,原说着最近启程,我说珩大哥过几天也要回金陵,能一同回去,爹爹说一起走也好,路上也能有个照应。”

  贾珩点了点头道:“再在这儿待没几天,咱们就回金陵。”

  薛宝琴这时看向一旁捧着茶盅的陈潇,轻声道:“萧姐姐,快晌午了,是不是该做饭了,这几天没有吃到萧姐姐做的饭菜,感觉吃什么都不香了。”

  陈潇眉眼间浮起一丝笑意,清声说道:“等会给你做。”

  贾珩笑了笑,说道:“你也不让你萧姐姐歇歇,她这一趟没少累着,等晚饭再给你做。”

  宝琴微微低下螓首,有些不好意思说道:“我都忘了。”

  而就在贾珩与宝琴说着话之时,外间的锦衣府卫进来禀告道:“大人,薛家老爷还有薛蝌公子来了。”

  听闻贾珩回来,薛筠以及其子薛蝌也从客栈中过来探望,说话间,父子二人来到驿馆后堂。

  贾珩起身,迎向对面的薛筠,笑着说道:“伯父面上的气色看着好多了。”

  薛筠也笑了笑说道:“这两天用汤药调理,身子大好了许多,子玉在濠镜那边儿的事儿可料理清楚了?”

  在濠镜的冲突甚至不能称之为一场战争,弹丸之地的武装冲突,自也没有什么国战的特别意义。

  贾珩点了点头,闻道:“诸事皆已停当,我说这几天准备船只返回金陵,伯父这些年在西夷诸国往来,可曾见识到夷人一些新鲜的制器?比如火器那些比我大汉要强上一些的制器。”

  “制器?”薛筠低声说着,儒雅面容上现出回忆之色,说道:“夷人的确有一些新鲜的东西,但如说超过我大汉,却也不见得。”

  贾珩道:“也不能轻视,有些东西还是有着可取之处,比如这火器之长,如果这般发展下去,将来更为先进也未可知。”

  薛筠笑了笑,道:“火器为军国重器,如何使用就由子玉这样的朝堂重臣思虑了。”

  说着,目带好奇问道:“今日广州府城中都在议着子玉要行开海之策?”

  贾珩道:“开海通商,重建市舶提举司,也算是恢复祖制,当初太宗年间还有隆治年间都开海通商。”

  薛筠手捻颌下胡须,赞同说道:“现在西夷诸国海上贸易频频,而我大汉这些年却不怎么向外贸易。”

  贾珩道:“我也是这般意思,尤其是我国的丝绸、茶叶都可以卖给西夷,换取一些西夷那边儿的特产。”

  这个时候的华夏已经错过了大航海,已经落后了一大步,现在正是奋起直追之时,比如等时机成熟,澳洲那边儿完全可以抢过来。

  薛筠点了点头道:“茶叶和丝绸还有瓷器在西夷诸国很受欢迎。”

  贾珩沉吟片刻,开口道:“等海禁一开,我想邀请伯父帮忙组建、经营一家公司。”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518页  当前第99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98/251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红楼之挽天倾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