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
loading..
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红楼之挽天倾_分节阅读_第974节
小说作者:林悦南兮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7.18 MB   上传时间:2025-04-01 18:11:10

  光洁如玉的额头下,那张华艳玉容白腻如雪,温婉浅笑,纤纤玉手放下手中的茶盅,抬眸看向梁王,柔声说道:“炜儿,你五姐这也定下来了,你也得抓紧定下才是。”

  梁王目中见着一丝不屑,咕哝道:“那位永宁伯?我当大汉朝没人了呢,五姐非要嫁他一个有了家室之人?”

  宋皇后蹙了蹙秀眉,眸中见着几许愠恼,问道:“这是你父皇的主张,你让你父皇听见了,仔细打你的板子,那时母后可不向你求情。”

  这孩子平时口无遮拦惯了,真就哪壶不开提哪壶?

  她和他姨母就不知道贾子玉有了家室?

  梁王闻言,怏怏不乐地“嗯”了一声,只是心头仍有一些不以为然。

  宋皇后看看向不知何时停了抚琴的端容贵妃,心头微动,对着梁王说道:“子玉也是大汉少有的俊彦,这次去了江南又立了不小的功劳,将来也不会委屈了你五姐。”

  梁王已然有些不想听宋皇后这话,目光盈盈闪烁之间,瞥见庭院西南角的番薯幼苗,岔开话题,笑着说道:“母后,父皇今年种下的这些番薯,看着长势不错,一片绿叶茵茵,也不知今岁能够收获多少?”

  端容贵妃放下手中的古筝,弯弯如弦月的蛾眉下,明净美眸中见着思索之色,轻声道:“听贾子玉说,这番薯可收几十石,是现在粮食产量的数十倍。”

  梁王笑了笑,轻声道:“姨妈,外面不是常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想着两地水土不适,会影响田亩的产量,也不一定呢。”

  端容贵妃蹙了蹙秀眉,清冷幽艳的眉眼浮起一抹愠色,并未说话。

  显然对梁王的低情商发言,心头就有些怫然不悦。

  纵然是亲姐妹共侍一夫,宋皇后和端容贵妃对彼此的孩子的感情,还是要隔着一层。

  事实上,如果咸宁是宋皇后所生,说不得与贾珩的婚事还有许多波折,正因为不是自家生的,甚至对咸宁公主和贾珩乐见其成,还会主动撮合,正好能为自家儿子多一个帮手。

  同样,端容贵妃对从小到大脾性暴躁骄横的梁王,也更多是一种姐姐怎么生了这么个熊孩子的观感。

  不过端容贵妃从来没有表露出来,而其性子清冷,对自家女儿尚且严苛,故而也没有引起宋皇后的隔阂。

  宋皇后美眸瞪了一眼梁王,柔声道:“子玉从不会做无把握之事,既然说了这番薯能够高产,就有七八分把握,你这孩子总是杞人忧天。”

  “母后,他上哪来的七八分把握?他原不是什么都通晓着的,这世上哪有事事尽知之人?听京中国子监的监生说,现在河南官员私下里都唤他为番薯伯。”梁王低声说道。

  “番薯伯?”宋皇后闻言,白里透红的芙蓉玉面,顿时见着诧异之色。

  端容贵妃闻言,也放下茶盅,蛾眉之下,宛如一泓清泉的美眸凝起,看向梁王,静待其言。

  虽说先前对贾珩这等有了家室的“老男人”,招惹自己女儿颇有微词,但随着时间过去,也渐渐认可了贾珩这个女婿。

  梁王轻声道:“他不是让史家的忠靖侯去了河南为巡抚,在汝宁府、开封府、南阳府等地大力推广番薯种植,说是可为高产之粮,官吏和百姓心存疑虑,都私下里称他为番薯伯。”

  好像玉米晓夫一样,贾珩也得了一个被编排的称号,主要还是史鼎在河南发动吏民对番薯的积极推广。

  两位云髻高立,雍容华艳的丽人,面上也浮起若有所思。

  梁王笑了笑,说道:“母后,这世上岂有事事俱通之人,就怕不懂做懂,纵然不说农田稼穑之事,就说扬州盐务,按说他去了这么长时间,仍是久拖不决,除了打打杀杀,别的没有了,这些事情他是做不了的,现在还不是姑姑带着五姐南下帮着他了。”

  如是整饬吏治,领兵打仗,或还有一点儿能耐,但别的也就稀松平常了。

  “前些时日,听你父皇说还拿了四位盐商,盐务上的事,其实是有了进展。”宋皇后蹙了蹙秀眉,说着,倒也反应过来自家这个儿子对贾珩可能有些不服气。

  毕竟是少年心性,争强好胜。

  宋皇后想了想,柳叶眉之下,那双蕴藏母性韵波的慈和目光带着几许宠溺,嗔怒说道:“你这孩子,没大没小的,等咸宁过了门,你还要时常唤子玉姐夫呢。”

  梁王撇了撇嘴,暗道一声,五姐那样的品格跟着那么个人,终究是委屈了她。

  端容贵妃这时,感慨道:“也不知咸宁、婵月她们两个到哪儿了,到扬州了没有。”

  就在这时,一个女官匆匆跑将过来,道:“皇后娘娘,贵妃娘娘,陛下来了。”

  梁王闻言,心头一突,有些憷头。

  父皇这个时候不是在大明宫内书房批阅奏疏的吗?来御花园做什么?

  宋皇后看向想要脚底抹油熘走的自家儿子,三十多岁的丽人,眉眼弯弯成月牙儿,笑了笑道:“看你那个样子,如猫见到老鼠一样,等你父皇过来,正好商量一下你的亲事。”

  梁王苦着一张脸,却不敢拒绝。

  正说话的工夫,内监道:“陛下驾到。”

  不大一会儿,崇平帝面颊红润,步伐轻快地来到后花园,看向凉亭中的宋氏姐妹。

  “臣妾见过陛下。”宋皇后盈盈起身,与一旁的端容贵妃离了凉亭,向崇平帝行礼,丽人一袭丹红衣裙,桃心髻下的脸蛋儿艳如桃花,声音珠圆玉润,柔软温婉。

  梁王也硬着头皮过来,轻声说道:“儿臣见过父皇。”

  “梓潼,容妃平身。”崇平帝轻声说着,伸手虚扶,那张往日冷硬如铁的面容,都破天荒地见着笑意,这自是让宋皇后心头大为诧异。

  “陛下,前殿莫非有了什么喜事儿?”宋皇后笑了笑,问道。

  崇平帝点了点头,看了一眼梁王,问道:“梁王今日没有去国子监?”

  “回父皇,今天国子监集体休沐。”梁王心情忐忑说道。

  崇平帝随意问了一句,也没有再继续问着,倒是让梁王如蒙大赦。

  崇平帝在宋皇后的搀扶下,坐在绣墩上,道:“子玉在扬州的差事,有了大进展,清点抄没了四五千万两,又为朝廷盐运司追缴亏空几千万两,梓潼,大汉只怕这三年都不用那般难了。”

  相比在大臣面前还要十二万分地保持帝王气度,气吞寰宇,天威难测,在后宫中,虽威严依旧,但语气中还是有着一些轻快流露。

  四五千万两,还有剩下四位盐商,一亿两?这可是国库五年的收入,施行新政,中兴大汉的银子都有了。

第775章 宋皇后:臣妾为陛下贺!

  神京,宫苑,御花园

  崇平帝略微带着几分激荡情绪的话语出口,宋皇后与端容贵妃玉容上现出喜色。

  如宋皇后,原是温婉如水的星眼,已经弯弯成月牙,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作为六宫之主比谁都知道宫中诸项开销甚巨,至于外朝,看看天子鬓角的白发,有多少是因为发愁银子?

  崇平帝自是将宋皇后以及端容贵妃眉眼间的喜色收入眼底,心头愈发欣然。

  含元殿中群臣虽然欢喜,但毕竟是宦海搏杀的老狐狸,不可能将这种喜色流露出来,嗯,毕竟是抄没商贾之财,名声不好听。

  不过,因为这是永宁伯以锦衣都督名义干的,那将来如有骂名,也落不得他们头上!

  宋皇后檀口微张,依稀可见洁白整齐的的樱颗贝齿,似有靡靡莹光闪烁,丽人眉眼欣喜与温婉绮韵流溢,说道:“臣妾为陛下贺!”

  端容贵妃螓首点了点,柔声道:“陛下再也不用为国库亏空忧心了。”

  梁王则是脸色难看,心头震惊莫名。

  四五千万两?这可比上次在京中抄检的三河帮财货都多得多了?

  崇平帝这时心绪的激荡,也渐渐平复下来,沉声道:“说来这些盐商所积蓄之财,多半都是盗窃国帑而来,家资千万,富可敌国,一两一厘都是国家之税赋,升斗小民之血汗!”

  说话间,崇平帝目光陷入回忆,沉声道:“隆治年间,朕与周王弟曾微服南下扬州公干,时值花魁大赛在瘦西湖上举行,扬州盐商富甲一方,挥金似土,当时朕与周王弟还十分纳罕,彼等怎么那般豪奢,后来与时任盐运使郭绍年见过几面,渐渐知盐商包税之弊,谄媚于上,苛虐于下,方积攒这等不法之财千万之数。”

  国朝立国百年,盐商至少有五十年的家财积蓄,如汪家那样的百年盐商家族,财富更为可观,但如果没有理由,朝廷也不会贸然掠夺私财。

  宋皇后关切问道:“陛下,这盐商一抄,两淮盐务那边儿可有妨碍?”

  崇平帝道:“子玉奏疏有言,廓清积弊,祛除沉疴,以票盐法代纲商之制,彼时,人人都是盐商,不会影响百姓吃盐。”

  宋皇后笑了笑道:“陛下说这些,臣妾倒也不懂,但想来子玉言说此法可行,那就可得一试吧。”

  说到此处,这位丽人似乎想起刚刚与自家儿子的对话,凤眸含笑地瞥了一眼梁王陈炜,似在问着,现在还有何话说?

  陈炜目光阴郁不定,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崇平帝道:“子玉在南边儿,不论是军务,还是盐务各得章法,都处置的井井有条。”

  念及此处,崇平帝忽而想起一事,沉吟道:“戴权。”

  “奴婢在。”戴权连忙应道。

  崇平帝道:“让军机处拟旨,南京兵部侍郎蒋夙成、孟光远涉桉武库清吏司军械虚领一桉,事关重大,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张治为钦差,南下详核桉情,另以军务密疏,节选江南大营军械、兵卒情况,登载邸报。”

  其实,贾珩弹劾两位兵部侍郎的奏疏以及南京方面的弹劾奏疏先一步到达神京,不过贾珩的奏疏是三天前递送到了军机处,而南京方面的弹劾奏疏则是走的通政司在整个神京传扬开来。

  彼时,整个神京都在议论贾珩统帅江南、江北大营,拥兵过重云云。

  崇平帝就没有降旨两位兵部侍郎,因为一下子处理两位兵部侍郎,容易左证其言。

  一个领兵大将,弹劾两位兵部部堂,结果一劾即倒,无疑更为南京方面鼓噪的舆论声势添了一把火。

  故而,崇平帝尽数留中,用冷处理的方式先晾一晾京中舆论。

  而现在正好得了机会,贾珩在盐务上取得进展。

  或者说,贾珩对江南大营的军务奏疏,写进了这位天子的心坎儿。

  宋皇后、端容贵妃看向那中年天子又在处置着政务,静静看着,也不插话相询。

  崇平帝道:“晋阳和咸宁这次南下,正好帮着将盐务的事儿理一理。”

  宋皇后笑了笑说道:“晋阳说,等到了扬州,那边儿也差不多太平顺遂了下来,看这般架势,还真是如此。”

  暗道,还是晋阳了解她的女婿,等她们到了扬州,许多事应该已料理的七七八八。

  宋皇后说话间,转而问道:“陛下,现在炜儿年岁也不小了,臣妾想着是不是给他定门亲事?”

  陈汉皇子虚岁十八,其实就要出去观政,但其实这个年岁是最晚的说法,还能再早一些,按十六成男,就能开府出衙了,总是在皇宫中也不大方便,甚至陈炜现在就被崇平帝打发到国子监与一众勋贵子弟读书,也就平常假期之时回来。

  “梓潼,你是怎么主张?”崇平帝瞥了一眼陈炜,问道。

  宋皇后道:“臣妾也有些不落定,妍儿倒是合适,就是年岁还有些小一些,如是明年就好了,不如先定下。”

  原本想着让婵月嫁过去,亲上加亲,但现在自然提也休提。

  宋璟的女儿宋暄去岁十二,今年也有十三了。

  崇平帝沉吟片刻,说道:“宋妍那丫头,年岁似有些小,而且关系也近了一些,宋璟是怎么说?”

  倒也能理解皇后想将宋家人嫁给梁王的心思,只是这等亲上加亲,也未必是好事。

  宋皇后笑了笑,说道:“臣妾之弟没什么想法,妍儿毕竟是知根知底,从小就聪颖。”

  说来,妍儿有些像她年轻时候的容貌品格,只是性情还有些柔弱,但已有几分坚韧的性情。

  崇平帝道:“宋妍那丫头年岁有些小了,如是为梁王定亲事,可以从文臣之女,洗洗他的性子。”

  如果不出意外,将来多半是魏王正位东宫,宋璟最近时常出入魏王府,再让其女嫁给梁王,于宋家也不是好事儿。

  “文臣之女?”宋皇后轻声说着,记下此事,旋即看向陈炜,笑了笑,说道:“炜儿呢?你如是看上了哪家的,也好给母后说说。”

  这时,梁王陈炜连忙说道:“母后,儿臣全凭父皇和母后做主,只是儿臣以为慢慢挑选,也不用太急。”

  他这几天与国子监的几位同年逛了下,觉得天下丽色何其之多,早早成亲,受那拘束作甚?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518页  当前第97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74/251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红楼之挽天倾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