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红楼之挽天倾_分节阅读_第787节
小说作者:林悦南兮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7.18 MB   上传时间:2025-04-01 18:11:10

  贾珩心头微动,连忙拱手说道:“圣上,微臣不敢。”

  崇平帝笑了笑,说道:“无妨,今日是凯旋之日,不必如此多礼,你随着朕一同进宫。”

  他们翁婿之间,倒也不用讲寻常那些君臣之礼。

  “陛下,御辇已准备好了。”这时,一个内监笑着说道。

  贾珩原就想着推辞之言,此刻,心头一动,不等崇平帝继续盛情说出什么“坑”他的话语,凝眸看向六匹骏马拉动的马车,开口道:“圣上且登车辇,微臣愿为圣上驾车,前往宫门。”

  崇平帝闻言,倒是一怔。

  原本在四方等候的众臣,都是面色古怪了下,看向那蟒服少年,几是以为谄媚之臣。

  崇平帝心头剧震,目光复杂地看向那少年,说道:“子玉刚刚班师回京,岂能做这些?”

  贾珩朗声说道:“圣上,臣蒙圣上慧眼拔擢,方得以竭尽驽钝,建功立业,愿为圣上驾车御马,披坚执锐。”

  可以说,在凯旋归来,军功正隆时,主动提出为天子驾车,什么武将跋扈之言都无法站住脚,如果能一直这般谦虚谨慎,已经预定了三朝元老、托孤重臣。

  崇平帝闻言,再次定定看向少年,对上坚毅的目光,捕捉到少年目光深处的一丝“孺慕”,心头微惊,旋即微微笑道:“好,好,难得子玉有这份儿心。”

  什么叫赤胆忠心,视为君父?这就是了。

  不过,民间常言,女婿半个儿,眼前少年迎娶了咸宁之后,终究还是要唤自己一声父皇的。

  既是自家女婿,使唤使唤怎么了?

  心念及此,也不纠结,笑了笑,说道:“那朕就乘乘子玉驾的车辇。”

  这时,崇平帝在大明宫内相戴权等一众内监的搀扶下,乘上马车,在锦衣府卫的扈从下,驾车沿着朱雀大街向着宫门而去。

  而列队观礼的大汉朝文武百官,都是震惊莫名地看着这一幕。

  一位率领凯旋之师的主帅为天子驾车,这般恭谨事上,鞍前马后,忠心可昭日月,让人无话可说。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几有古大贤之风。

  杨国昌则是看着已经挽起缰绳,坐在车辕上的蟒服少年,灰白相间的眉头下,苍老目光阴郁几分。

  不知为何,心头忽而生出四个字,大奸似忠!

  而齐王、楚王同样目瞪口呆,心头有些说不出什么的古怪。

  这也太……

  而随着贾珩驾着车辇,缓缓拉着崇平帝,身旁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御手操控,马车缓缓驶向宫苑。

  “子玉,这次出京辛苦了。”崇平帝目光温和地看向那蟒服少年,一手拉起车帘,笑了笑道。

  贾珩道:“为圣上效力,为社稷奔走,不敢言苦。”

  崇平帝点了点头,说道:“这次南河抗洪,整饬河务都很不错,朕原也想早些让你班师回来,但高斌留下的烂摊子,又不能不收拾,满朝文武之中却无如你这般合适,好在南河没有出什么大乱子。”

  贾珩默然片刻,道:“江淮之地,还是有几地受灾,但损失不大,不会影响大局。”

  就这般,在街道两旁百姓的欢呼声中,贾珩驾着车辇,在锦衣府卫以及内卫的扈从下,来到宫苑门口。

第651章 晋爵一等伯!

  在内卫以及锦衣府卫的扈从下,六匹毛色枣红,鬃毛油光闪亮的骏马拉动着车辇从安顺门进得宫苑,沿着干净轩敞的御道向着大明宫而去。

  然在这时,崇平帝唤道:“子玉,到这儿停下,朕下来走走,也稍稍等一等后面的诸位文武大臣。”

  贾珩闻言,轻轻拉住缰绳,旋即,从车辕上下来,伸出一只胳膊,说道:“圣上,微臣扶你下来。”

  这时,崇平帝也挑起帘子,在贾珩的搀扶下,从马车上下来,笑了笑道:“子玉,咱们君臣走一段儿。”

  贾珩连忙应下,搀扶着略有些喘气的崇平帝,问道:“圣上上次之后,怎么没有好好调养身子?这看着仍有些虚弱,还是需得好生歇息才是。”

  崇平帝沿着回廊行走着,感慨说道:“朝廷的事儿,千头万绪,朕如何敢生出怠政之心?”

  贾珩点了点头,叹道:“圣上河九州之重,肩负天下苍生,心头忧虑,臣实知之,然国事并非一日之功,圣上还是不要太过操劳了。”

  崇平帝轻轻笑了笑,在一处汉白玉的栏杆处立定身形,扶着栏杆,眺望着远处的殿宇,说道:“朕又何尝不知?但国事唯艰,时不我待。”

  这时,身后不远处的戴权已领着七八个内监跟上来,见着崇平帝神色倦怠,唤道:“陛下,可要准备步辇?”

  崇平帝摆了摆手道:“朕无事,随着子玉走走,你们不必跟那般近。”

  说完这些,看向贾珩,往日冷欢迎的目光温和几许,说道:“子玉,你这次在河南、江淮之地,为朕解了不小的难处。”

  “圣上过誉了,为君分忧,此臣之本分。”贾珩连忙说道。

  崇平帝点了点头,忽而好整以暇地打量着贾珩,郑重问道:“子玉,朕问你一桩事儿,你能否如实回答?”

  贾珩心头不由吓了一跳,整容敛色,拱手道:“圣上还请垂询。”

  崇平帝默然片刻,斟酌着言辞,问道:“子玉,“你和咸宁究竟算怎么回事儿?”

  贾珩:“……”

  面色古怪了下,问道:“圣上……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天子不是知道吗?竟还明知故问,甚至今日的局面都是天子明里暗里造成的……嗯,当然也不能这般说。

  “今天朕不是以皇帝的身份问你,是以咸宁父皇的身份问你,你和咸宁在河南平乱……”崇平帝打断了贾珩的称呼,问道。

  贾珩默然片刻,坦诚道:“臣与咸宁殿下在中原互生情愫,但发乎于情,止乎于礼,臣属意咸宁殿下,咸宁殿下温婉淑懿,颇有宗室帝女气度。”

  说到最后,声音就有几分细弱,当着人家爹的面,说喜欢别人的女儿,拱人水灵灵的白菜?

  见少年有些心虚的垂下头来,崇平帝瘦松眉下的目光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似乎满意着对面蟒服少年的话语,点了点头道:“你能这般坦诚,也不枉咸宁不惧刀兵,随你行军前往河南。”

  “圣上……”

  崇平帝摆了摆手,道:“朕平日有些娇纵咸宁,不过朕知道咸宁是个好孩子,你们之间的事儿,朕呢,也不好说什么,你以后要好好待她才是。”

  贾珩闻言,故作惊讶说道:“圣上这是同意了?”崇平帝澹澹一笑,说道:“朕虽然同意,但咸宁毕竟是朕的女儿,也不可能给你做妾,能不能让朕让咸宁赐婚给你,还要看你的本事,能否堵得住身后满朝文武的悠悠之口,天下人的指指点点。”

  贾珩:“……”

  崇平帝目光盯着少年,问道:“怎么,有些畏难了?”

  贾珩摇了摇头,言辞铿锵说道:“臣何尝有畏?待臣为圣上荡平东虏,开万世太平,彼时,天下非议之音,自会涤荡一空。”

  “好,少年郎,有志气!”崇平帝目露激赏,赞了一句,旋即又道:“咸宁她年岁不小了,你也别让她等太久了。”

  贾珩拱手道:“微臣明白。”

  崇平帝说完这些,也不多言,沿着石阶向着大明宫而来,看向大明宫偏殿,步伐微顿,指着偏殿内书房方向,道:“朕记得去年,就是在内书房,因三国话本,晋阳将你引荐给朕,不想当初侃侃而谈,惊才绝艳的少年,如今已是我大汉的永宁伯,为朕倚为臂膀,将来更要成为朕的女婿,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罢。”

  贾珩面色微顿,以低沉的声音说道:“如非圣上简拔,微臣还在柳条胡同郁郁而不得志,微臣能有今日,是圣上一手栽培,教导爱护,圣上于微臣,恩同再造。”

  崇平帝看了一眼的少年,轻声说道:“朕不是说这些,是想着你昔日所言,东虏之事可谋可图,如今整军经武而毕,真的如《平虏策》所言,需十五年才能彻底扫平东虏吗?”

  贾珩沉吟片刻,朗声道:“圣上放心,臣当日所言十五年克虏,是因为料敌从宽,不可秉速胜之心,否则心浮气躁,多致败绩,如时机合适,臣也不会蹉跎岁月,至于与虏对敌,谋求胜局,更不会等十五年,只是圣上不可太心切,兵事急不得。”

  崇平帝品着贾珩所言,点了点头道:“子玉,你我君臣能否为大汉开万世太平,系在东虏一战!你要实心用事,筹划方略,争取早点儿打个打胜仗来,朕读前宋之史,神宗变法,任用王韶收复河湟,何等意气风发?及至讨伐西夏,一战而付之东流,自此一蹶不振,郁郁而终,朕每思至此,只觉心头重若千钧,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啊。”

  贾珩道:“圣上放心,臣定当竭尽才智,为圣上谋定胜局。”

  崇平帝目光定定看向少年,轻轻拍了拍贾珩的肩头,说道:“如遇东虏战事,朕不会掣你的肘,也不会催你进兵,但朕想与你说……”

  说到此处,这位中年帝王面色变幻了下,似乎顿了下,感慨道:“你我君臣、翁婿之荣辱,大汉社稷之安危,系在对虏战事胜负之间,子玉,朕与你共勉之。”

  贾珩心头微震,看向崇平帝,拱手一礼道:“圣上放心,臣纵粉身碎骨,马革裹尸,也要为陛下力挽北疆之颓势,奠定太平之基业。”

  他发现自领京营大军在中原火速平乱以后,眼前这位天子的心底就藏着一股难以言说的期待,或者说对他在北疆功业的寄托。

  一场对虏战事的大胜,正是这位天子心头最深的渴望,一扫即位以来北疆失利、被动挨打的局面。

  崇平帝显然是一个很善于收敛自己情绪的人,没有一会儿,就面色如常,转头看向已在宫门口现出身影的群臣,道:“不说了,诸位大臣也该跟上了,一会儿熙和宫准备了晚膳以及歌舞,随朕过去吧。”

  贾珩点了点头,也不再说什么,亦步亦趋地随着崇平帝向着熙和宫而去。

  荣国府,荣庆堂

  因为贾政一大早儿,已随着工部的官吏前往了城门楼去迎接贾珩,大府中现在只有一些女卷,还有宝玉。

  贾母认真听完嬷嬷的禀告,笑道:“珩哥儿已经回来了。”

  凤姐娇媚一笑道:“这是先被宫里抢先了一步,接进宫去了。”

  贾母点了点头,笑道:“这可不是什么抢先一步,领兵大将回京,就是应该先向宫里的皇帝交卸差事。”

  凤姐笑道:“想来是这般了,还是老祖宗历的事儿多,知道的多一些。”

  薛姨妈在一旁笑着凑趣儿说道:“老太太,两府是几辈子的武勋,老太太对这里的事儿都门清的狠。”

  众人闻言,都是笑了起来,钗裙环袄,花枝乱颤,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在下首坐着的宝钗,那张雪腻如梨芯的脸蛋儿,因为心绪激荡略有几分酡红,肌骨莹润的少女,芳心已为期待填满。

  贾珩就要回来了,已有几个月没有见着。

  少女的金锁早已锈迹斑斑,锁芯也该上一些油了。

  元春丰润脸蛋儿见着疑惑,问道:“老祖宗,宫里多半会设宴款待珩弟还有京营的有功将校,珩弟回来是不是要在晚上了?”

  此言一出,宝钗明眸抬起,转而瞧向自家表姐,水润杏眸中泛着莹莹波光。

  “也不一定,许是散场的早一些。”贾母笑了笑,说道。

  探春英气的秀眉下,明眸微动,声音清澈悦耳,笑着说道:“也不知东府的珩嫂子那边儿收到了消息没有?”

  凤姐笑道:“平儿,你赶紧过去说说,别让人等的太着急了。”

  平儿连忙笑着应了一声,然后去了。

  王夫人面无表情,目光清冷,见着一众兴高采烈的众人,皱了皱眉,手中捏着一串儿佛珠轻轻拨动,只觉与荣庆堂中的热烈气氛实在格格不入。

  宫苑,熙和宫

  大汉文武群臣以及京营有功众将都随着内监进入熙和宫中,贾珩已经先一步落座下来,而崇平帝也在金銮椅上坐定身形,看向下方的一众文武群臣。

  “臣等见过圣上,圣上万岁万万岁。”众臣进入殿中,纷纷朝着崇平帝见礼。

  “诸卿都免礼平身罢,看坐。”崇平帝今日态度明显温和许多,让下方习惯了天子不假辞色的众大臣,心神也不由放松了许多。

  在一个个内监的引领下,殿中众臣相继落座,正襟危坐,齐齐看向崇平帝,也有不少将目光投向下首一方长几后的蟒服少年。

  崇平帝的声音在整个殿中响起,宛如金石铮铮,道:“这次永宁伯平叛中原,安抚河南之后,又临危受命,马不停蹄地前往淮安府抗洪备汛,可谓勤于王事,劳苦功高,当有所奖赏才是。”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518页  当前第78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87/251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红楼之挽天倾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