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红楼之挽天倾_分节阅读_第650节
小说作者:林悦南兮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7.18 MB   上传时间:2025-04-01 18:11:10

  既然决定以河南为根基,就需要好好下一番功夫经营。

  当然,他所谓的根基是指掌柄国政之根基,他不是地方军阀要去造反,所以就没有什么“金角银边草肚皮”之说,而是将河南封疆作为他在中枢掌权的支撑,是谓把持国政,东西两都遥相呼应。

  再看中原之地,西接崤函,东括河洛,北临燕赵,南瞰荆楚,可以中原强兵扼南北通衢要道,鞭笞天下,王霸之业可期……

  嗯,怎么越说越像是国贼董卓,尔朱荣、朱温,一会儿抢掠洛阳,一会儿烧杀长安。

  应该是北魏孝文帝所言:「崤函帝宅,河洛万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如果时机成熟,自然还要收三晋之地策应中枢,否则就成了朱温。

  如果关陇是头脑,三晋和中原正好是一左一右两个臂膀,缺一不可,那时再借对虏战事,经略河北、山东,灭掉辽东后,那时江南半壁就只能在他的“淫威”下瑟瑟发抖,那时是扶是篡,才在他一念之间。

  “先生。”咸宁公主正思索着贾珩所言,忽而明眸一怔,却见对面少年出神,不由唤了一声。

  贾珩压下心头的浮想联翩,目中思索渐渐敛去,看向对面姝颜峭丽、明眸皓齿的少女,道:“殿下,怎么了?”

  咸宁公主明眸闪了闪,脸颊微红,低声问道:“先生方才想什么,竟然这般出神?”

  方才一直盯着她身前衣襟看,初时她还以为……后来明白过来先生一时走神,似在思索着什么。

  贾珩也意识到方才的目光落点,鬼使神差说道:“其实,刚才在想,殿下衣服上熏的什么香料,怎么车厢这般香气扑鼻?”

  咸宁公主:“……”

  什么香料?正思忖间,心湖荡漾起一团欢喜,偏转螓首,雪颜肌肤的脸蛋儿嫣红如血,娇艳明媚。

  先生这是在调戏她……

  贾珩抬眸看向霞飞双颊、娇羞不胜的少女,心头也有几分欣然,与青春靓丽的女孩子同处,哪怕不怎么说话,单论这芬芳扑鼻,花容月貌,就足以让人心旷神怡,忧虑尽去,待眸光低垂之间,却是觑见绞着手帕的那只纤纤素手,心头难免生出一念,如是他伸手挽起咸宁的手,她……应该不会拒绝吧?

  只是,家里的事尚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还有晋阳态度也拿不准,一个不好,可能……诱发系统性风险。

  咸宁公主轻轻垂下螓首,脸颊微微发热,轻轻绞着手帕,只觉一双目光正在注视着自己,只觉心砰砰跳个不停,她甚至能感受到自己的心跳。

  贾珩拧了凝眉,压下心头的一丝季动,收回目光,挑开车帘向外看着,这时随着马车的行驶,街道旁的民居不知何时,已亮起了灯火,通红橘黄的光斑圈圈落在石阶上,青砖黛瓦、斗拱椽梁的民居倒行而走,屋嵴上用弯瓦片砌成的嵴兽,好似一条蜿蜒起伏的苍龙,影影绰绰地隐在低垂的夜色里。

  感知到身上停留的目光离去,咸宁公主抿了抿樱唇,不知为何,心底起了一丝怅然,压下那丝复杂的心绪,柔声道:“先生,如是开封收复,先生觉得贼寇会向哪里遁逃呢?”

  还是询问一些正事比较好,不然,她都不知如何是好了。

  贾珩转过头来,道:“都有可能,如果向山东遁逃,倒不知山东方面能不能以重兵封堵住,至于其他几路,都逃不出去。”

  说着,看向咸宁公主,轻笑道:“好了,不说这些了。”

  咸宁公主:“???”

  不说这些了,又是什么意思?可她想听的,先生却又好似又不愿说……而且总是若即若离的。

  贾珩想了想,开口问道:“等到了韩国公府上,殿下要不在府上住几日吧?等那边儿战事稳定一些,殿下再过去。”“先生这……这是不想让我跟着了吗?”咸宁公主骤闻此言,心头一紧,秀眉凝起,盯着对面的少年。

  贾珩道:“我想着前面两军相争,许是还有厮杀也未可知,殿下千金之躯,等前方局势稳定,殿下再过去不迟。”

  这一路风尘仆仆,咸宁公主也没少劳累奔波,皇室宗女总不能真的跟着他在前方军阵厮杀了,当日端容贵妃“有功无过”的话,他自是有所考虑过,咸宁这次跟过来,本来就是观摩军事要多一些,当然他也隐隐有所的担心,再和这位肤白貌美,纤腰长腿的贵女呆得久了,可能……把持不住。

  “先生,我没事儿的。”咸宁公主连忙说着,转而缓和了下语气,说道:“再说四舅舅一家都在开封府那边儿,也不知什么情况,如果一有消息,我也需得向母后和母妃写信告知。”

  贾珩道:“我想着曲朗那边儿这两日应该有消息传来。”

  咸宁公主妙目熠熠地看向对面的少年,清声道:“先生,那我明天还随着先生吧。”

  贾珩看向对面的少女,见着眸中的繁盛亮光,点头道:“那也好吧。”

  咸宁公主心头暗暗松了一口气,也不再说其他。

  韩国公府

  夕阳西下,苍茫暮色四合大地,门楼廊柱上的灯笼已经悬起,“韩国公”匾额上的金字隐入暗影中,此刻中门大开,韩国太夫人打发了长子冯廉,携其妻徐氏、子冯献,迎接着军机大臣贾珩以及咸宁公主。

  大汉除却功封爵位,其实还有一套恩封体系,不同功封或因为功高而世袭罔替,或有“约定”式的减若干等承袭,恩封爵位往往是对皇亲国戚本人的封爵,一般不世袭。

  “来了,来了。”就在这时,门前的仆人唤了一声,也引得门前众人躁动。

  冯廉拢目眺望着远处,只见大批锦衣校尉扈从着几辆马车,从街道尽头驶来,行至近前。

  “吁。”伴随着刘积贤和夏侯莹摆手,锦衣校尉倏然一顿。

  “前方可是贾大人的马车?”冯廉之子冯献,先一步行来,高声问道。

  夏侯莹与刘积贤已经下得马来,吩咐着锦衣校尉在四方散开警戒。

  夏侯莹上前与韩国公府迎来的众人照面,拱手问道:“可是冯家公子当面?”

  冯献点了点头,笑道:“晚生正是冯献,对面可是贾大人?晚生和家父已恭候多时了。”

  因为贾珩的拜帖上写的明白,咸宁公主在随行之列,自然要为冯家之人期待,只是冯家人并不认识贾珩。

  说话间,只见悬着灯笼的马车车帘挑起,先下来一个蟒服少年,然后一手撑着帘子,随之青裙宫裳的少女,一手扶着那蟒服少年的胳膊,将一双绣花鞋踩在地上,现出一个亭亭玉立,身形窈窕的少女,肩似削成,腰如约素,清丽妍美的容颜,梳云琼月的妆容,半条街都为之亮丽了几分。

  “殿下,韩国公府到了。”贾珩轻声道。

  “嗯。”咸宁公主低声应着,然后看向门楼,正见迎来的冯家众人。

  贾珩拱手道:“在下贾珩,不知冯公可在?”

  这时候,冯廉笑着迎将上去,道:“贾大人,咸宁侄女,你们可算是过来了,老太太等了有一会儿了。”

  咸宁公主自是见过这位表叔,唤道:“冯叔一向可好?”

  “好,好。”冯廉笑着应道。

  这时,冯廉的妻子徐氏笑着上前说道:“咸宁,刚才还和老太太说,这个时候也该过来了,可算过来了,老太太特意吩咐厨房做了你爱吃的菜。”

  咸宁公主柔声道:“让叔叔和婶婶在此相候多时,是咸宁之过。”

  “你听你兄长瞎说,也没等多一会儿。”徐氏笑着拉过咸宁公主的手,然后热情地向着里间相邀。

  众人寒暄问候着,几人进了韩国公府门前。

  贾珩则在咸宁公主身旁,和冯廉说着话,一同进得府邸。

  身后的刘积贤则吩咐着锦衣校尉往里面搬着礼物,冯家的下人过来帮忙的帮忙,向里通禀的通禀。

  冯廉看向身旁面色谨肃的少年,笑了笑道:“子玉真是气宇轩昂,仪表堂堂,端是将门之后,过年去京里,想着能见上一见,但琐事缠身,牵绊耽搁着,始终缘悭一面,如今在洛阳见着,等下咱们可要好好喝两杯才是。”

  在府中,他听到这位宁国之后,刚来河南就马不停蹄地拿下了卫郑两王,并派兵马围拢了卫郑藩邸,搜检钱粮,此事已在洛阳勋戚中传将开来,如今一看,果然峻刻慎严,不似少年。

  贾珩面色沉静依旧,只有声音温和几许,道:“世叔客气,说来如不是大奉着皇命督军剿寇,只怕也很难踏足洛阳这座宫城。”

  冯廉闻言,脸上笑意适时敛去,目中也有几分忧色,感慨道:“是呀,子玉不知,开封府失陷后,洛阳震动,多亏朝廷及时派了京营大军过来,洛阳才安如磐石。”

  贾珩顺势说道:“如今朝廷大军驰援,后续还有兵马开赴洛阳,世叔且放宽心就是。”

  咸宁公主正被婶子徐氏拉着手向里走着,说说笑笑,听着身后两人的叙话,心底不由生出丝丝甜蜜,这一幕倒像是……过来探亲似的。

  众人穿过仪门、二门、内门,沿着一条花草郁郁的青石甬道,向着后院而去,只见题着“福兴堂”匾额正屋,里里外外亮起了烛火,八扇门都大开着,韩国太夫人在嬷嬷和丫鬟簇拥下,立身在辉煌灯火下,笑脸相迎,周围云髻粉鬟,裙钗环袄,珠翠熠熠,锦绣盈眸。

  韩国太夫人头发灰白,精神头十足,脸上挂着慈祥的笑意,见着着青裙宫裳的咸宁公主,眼前一亮,唤道:“止儿。”

  咸宁公主快行几步,近前唤了一声“舅奶奶”,屈膝行礼参见。

  韩国太夫人连忙伸手相扶,拉过咸宁公主的胳膊,笑道:“我日日夜夜盼望着你能过来做客,这可算是盼来了,这一路鞍马劳顿,累不累?”

  说话间,几个姐妹以及冯家的妯里媳妇儿围拢过来,笑着和咸宁公主叙话。

  冯太后的弟弟,已经过世的冯太公,膝下共有着两个儿子,长子冯廉,次子冯正,冯正不在洛阳,而是领着长子去了福建担任布政使,留下次子冯康还有两个未出阁的女儿在家跟着韩国太夫人过活,再加上冯廉的三个未出阁的女儿。

  一时间厅中莺莺燕燕、欢声笑语。

  韩国太夫人与咸宁公主叙了几句话,看向不远处的贾珩,笑问道:“止儿,这就是那位贾子玉了吧?”

  这时,冯家的媳妇儿还好,倒不怎么避讳,都是笑着将目光投去,如五个小姑娘则在奶嬷嬷的拉扯下,向着屏风后躲去,偷瞧着那穿黑红缎面白衬蟒服、头戴山字无翼冠的少年,小声议论着。

  冯廉笑着介绍道:“母亲,这是贾子玉,是宁国之后。”

  “晚辈见过韩国太夫人。”贾珩拱手说道。

  “我去京里认得。”韩国太夫人看向对面的少年,一边唤着免礼,一边笑道:“荣国太夫人,老身上次还见过,身子骨儿可还健朗?”

  当初贾母因贾赦一事进宫寻冯太后求情,而韩国太夫人就在冯太后身旁坐着旁观,后来好奇之下,打听过贾珩的情况。

  贾珩道:“家里老太太身子还好,多谢太夫人关心。”

  冯廉又解释道:“母亲,这次子玉是领着大军过来剿灭开封那边儿的贼寇。”

  韩国太夫人点了点头,面上笑意敛去一些,叹道:“哎,开封府那边儿一乱,洛阳这两天也人心惶惶的,你这趟来的及时啊。”

  贾珩道:“如今河南变乱,朝廷上下瞩目,不会任由洛阳有失,太夫人还请放心。”

  韩国太夫人笑道:“外面的事儿,你们这些爷们儿拿主意,不过想来止儿她父皇派你过来河南,定能平定乱局。”

  冯廉之子,冯献二十左右,面容俊朗,已经娶妻,笑了笑道:“老祖宗有所不知,子玉是我大汉的年轻俊彦,将帅之英,现在领着京营副使的差遣,管着二十来万兵马。”

  韩国太夫人羊恼道:“偏你个小猴子多嘴多舌,的我哪里不知?听说安顺门阅兵扬武,我也是知道的。”

  冯廉媳妇儿徐氏笑着接话道:“母亲,不能光顾着说话,这时候也不早了,要不让后厨摆着饭菜?”

  韩国夫人点了点头,微笑道:“去吧。”

  “献儿他老子,你们爷们儿坐下叙话,我和止儿说说话。”韩国太夫人招呼着咸宁公主。

第561章 崇平帝:罪在十恶不赦……除爵,夷三族!

  韩国公府,书房之中,灯火明亮如昼。

  贾珩与冯廉进入一间书房,冯廉之子冯献说了几句话,就退出了书房,两人开始品茗叙话。

  两人寒暄罢。

  冯廉放下茶盅,看向对面的蟒服少年,道:“子玉白日的事儿,我都听说了。”

  贾珩放下茶盅,面色平静地看向对面着员外服的中年士绅,静待其言。

  眼前这位冯廉是举人出身,历新安县教谕、知县、河南府通判等职,随着韩国太夫人上了年岁,在仕途上没有太大作为,索性就辞了官,遂一心在家侍奉母亲。

  “如今国难当头,卫郑两藩不识大体,仍拖欠朝廷粮秣,置大局于何地?”冯廉说道。

  贾珩点了点头,道:“两藩积年欠缴税粮数百万石,而此次领兵平乱,还有镇抚百姓,米粮缺口很大。”

  这冯廉如此“交浅言深”,多半另有深意。

  冯廉问道:“开封府那边儿聚了十万贼寇,子玉这次带兵几何?可还需调度河南府的兵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518页  当前第6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50/251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红楼之挽天倾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