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甄妃心头微动,不由唤道:“先去招待着,我这就过去。”
说着,就领着丫鬟、嬷嬷,向着后院花厅而去。
彼时,楚王妃甄晴在一众嬷嬷、丫鬟的簇拥下,已由北静王府的内宅管事嬷嬷迎进厅中,端起茶盅,呷品香茗,柳眉之下,清眸冷幽,玉容覆霜。
“姐姐。”
甄雪在一众丫鬟的相陪下,进得厅中,连忙上前问道:“姐姐怎么有空到我这儿来?”
甄晴放下茶盅,清丽容颜上现出一丝笑意,道:“在家无事,过来看看妹妹。”
姐妹二人寒暄间,甄雪将甄晴邀至轩室,姐妹二人在炕几两边儿落座,丫鬟端上时令水果。
甄雪拿起一个橙子,用匕首切着一块块儿,裙裳挽袖,现出凝霜皓腕,洁白如玉,恍若莲藕。
甄晴笑了笑,好奇问道:“妹妹,听说你半晌午时去了贾家?”
“姐姐怎么知道了?”甄雪切开橙子成小瓣,递将过去,面上神色就有几分不自然。
“去南安王府做客,见到了南安太妃,听她说起,而且现在神京城差不多都传遍了罢,说南安、北静两家去了贾家,吃了贾家的闭门羹。”甄晴接过橘瓣,轻轻放在嘴里咀嚼着,浆果汁液在玫红唇瓣上浸润而出,愈显得莹润剔透。
甄雪也拿起橙子,轻轻柔柔道:“是我有些冒失了,引着邬婶子去府上请托,见到了贾子玉,他说恩罚悉由上出,他虽为锦衣都督,主审桉子,却做不了主,我想着也是这么个理儿。”
“他不过是拿话堵你而已,你还信了。”甄晴哂笑一声,拿起手帕擦了擦嘴,幽幽道:“上次他还说王爷,竟为皇后宫中姝颜丽色所动,不过是故技重施的托词而已,亏妹妹竟然还信了。”
甄雪秀眉颦了颦,明眸诧异,道:“不是吧,姐姐?”
“这等外朝官儿,最是擅长大言煌煌,一个个说的比唱的都好听,如是那些读书人,更是满嘴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了。”甄晴声音清冷,几如山泉激石。
甄雪凝了凝眉,玉容微动,对甄晴之言在心头思量着。
“这贾家说来还是咱们家的老亲,这点儿面子都不给,在金陵,父亲可没少照顾他们,就这般拿话堵你。”甄晴凝眸说着,似有愤然。
甄雪幽幽叹了一口气,道:“在朝为官儿,都不容易。”
“那是妹妹心地好,将心比心,善解人意。”甄晴说着,然后笑了笑,问道:“歆歆呢?”
“大姨。”这时,甄雪女儿水歆在嬷嬷的搀扶下,进得轩室,朝着甄晴唤了一声。
“歆歆。”甄晴看向水歆,笑意繁盛,说话间,抱至怀中嬉闹,小丫头咯咯娇笑着,扎着羊角辫子的脑袋埋在甄雪前襟中。
甄晴抱着水歆亲昵玩闹了一会儿,揉了揉小丫头的头发,对甄雪笑道:“歆歆个头儿又高了。”
“她这个年龄,个头儿原就长得快,一个月一个样。”甄雪笑意盈盈,问道:“姐姐家的淳儿,过了年,我瞧着个头儿也不少长。”
甄晴过门楚王府几年,膝下育有一子,现已四岁,名唤陈淳。
“也长了吧,天天看着,反而不留意。”甄晴笑了笑,拉过水歆的手,笑道:“这闺女儿,我瞧着喜欢的紧,等将来大一些,咱们两家亲上加亲如何?”
“这可得听王爷的。”甄雪梨涡浅笑,并未顺势应着。
甄晴笑了笑,也没说什么,只是道:“有件事儿想和妹妹商量,听听你的主意。”
甄雪见状,摆了摆手,示意嬷嬷抱着女儿下去。
“父亲前日来了书信,说朝廷整顿江南盐务之心甚坚,前不久又派了一位内阁阁臣南下,说不得要查检运司历年藩库。”甄晴压低了声音道。
甄雪秀眉蹙了蹙,低声道:“这些朝堂上的事儿,我也不大懂,姐姐怎么和我说这些?”
分明有些不想听,但又不得不听。
“咱们是同胞姐妹,我不和你说,和谁说?”甄晴盯着自家妹妹,玉容蒙霜,嗔怒说着,旋即又展颜笑道:“再说妹夫如今是军机大臣,又赴北查边,眼瞧着要受宫里重用,正该互相帮衬着才是。”
有时候她在想,如果当初她和妹妹换换,她嫁给北静王,而妹妹嫁给楚王,许她就没有这番劳心劳力,哪怕过了门,还要帮着家族绵延后计。
只是,以妹妹的恬然心性,想来也辅左不了楚王。
“这也是父亲当年选择的缘故了。”甄晴念及此处,心绪未免没有复杂。
太上皇在位时好大喜功,曾六次南巡,甄家作为金陵体仁院总裁,管领江南三大织造局,接驾的重任自然落在头上。
前后一共接驾四次,为了体面风光,自就留下不少亏空来。
正如《红楼梦》原着所载,独甄家接驾四次,却是拿着皇帝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
至于扬州盐商,也曾捐输过不少银两,而彼等与甄家在生意上多有往来,甚至扬州运司藩库结余的银子,每年都要定例借送给甄家。
这就是,江南盐务的水深不见底之缘故,哪怕是崇平帝都在掂量、权衡。
“我的好妹妹,他们要查账,可这些陈年旧账,原就是一笔烂账,怎么经得查?”甄晴拉过甄雪的胳膊,低声道:“可现在宫里的父皇,听了贾子玉还有那些文官儿的撺掇,这是要动真格了,可家里当初也是为了宫里落下亏空来,这他们不能不认账吧?”
其实这话说的对也不对,江南甄家虽有不少银子花在上皇南巡上,但也不少往自己兜里捞银子。
甄家与上皇,犹之乎赖家与贾家。
“可王爷已出京查边,没个三五月回不来,纵想使力,也鞭长莫及,既然朝廷要查盐务上的事儿,这是煌煌大势。”甄雪凝了凝秀眉,柔声道。
甄晴道:“妹妹,我是这般想的,能否让妹夫,给江北大营的裕四叔写封信。”
“写信?”甄雪心头一惊,皱眉道:“姐姐要做什么?”
甄晴笑了笑,道:“妹妹莫慌,想哪儿去了。”
因为陈汉是从南伐北,在开国初期曾在金陵定都过一些年头,是为南京,南京除有守备戍卫,另有两支大军屯驻江南、江北两大营。
江北大营屯驻扬州,大约有三万兵马,江南大营则屯驻在南京孝陵卫,有六万兵马。
但如今陈汉兵制败坏、腐朽,江淮之地的两营兵,能有多少实额,其实也难说。
江北大营的统兵将领,正是北静王族叔水裕,其人官居检校江北大营节度使,这也是北静王身为四王八公之一的底蕴,诸省亲旧部将。
至于江南大营,并无节度使,军权军令更为复杂,除受两江总督以及南京户部支取钱粮、饷银外,将校人事则归南京兵部和神京五军都督府共辖。
“大姐,你写信要做什么?”甄雪面色微变,凝眸问道。
楚王妃甄晴笑了笑,抚了抚自家妹妹的手,柔声道:“妹妹不必惊疑,就是齐昆南下巡盐,如果剿补两淮盐枭,势必要调江北江南大营,提前打个招呼而已。”
甄雪闻听此言,心头有些不落定,低声道:“姐姐,等过几天往大同去信,我和他说说,再作计较。”
心底幽幽一叹,家中落下这般大的亏空,迟早要被清查,这池浑水,王爷如何好趟?
但甄家如有事,她这个北静王妃也做不安生,还有王爷原和楚王原有一些往来。
“也行。”甄晴点了点头,应允下来,旋即又道:“另外还有一桩事,我也很是发愁,王爷观政数年,只在兵部做着琐事,前段时日兵部侍郎邹靖随李大学士赴北,王爷原想就此掌着部务,托了人上疏,却被父皇否了,现在工部出缺儿,王爷去了宫中,求着上皇帮着督造皇陵,也不知这桩事儿,能不能成。”
此刻,楚王就已去了大明宫,打算自请督造皇陵。
“督造皇陵?”甄雪凝了凝眉,讶异道:“此事,圣上会应允?”
“总要有一位藩王来操持此事罢,我听说老大也在宫里,只怕要抢这桩差事。”甄晴低声道。
“老大,齐王?”甄雪凝了凝眸,低声道。
甄晴笑了笑道:“什么齐王,他现在是齐郡王,上次削得爵位,还没恢复过来呢,说来还是那位贾子玉的手笔。”
说句不好听话,如果崇平帝驾崩,不留遗诏,那齐王许就因郡王爵位,并无克承大统的资格。
甄雪面上现出思索,轻声道:“我是听说有这么一桩事儿,好像上次贾家人流放,齐郡王还去送了?”
“忠顺王其实也去送了,不想乐极生悲,现在风水轮流传,人家亲自督办他的桉子。”甄晴冷笑一声,旋即低声说道:“妹妹,你说这贾珩,他与齐王不对付,现在又与咱们家不亲近,按说两家还是老亲,他不会是……那魏王吧。”
甄雪柔声道:“姐姐,我又不是贾子玉,我怎么知道他在想什么?”
甄晴点了点头,道:“说起魏王,昨个儿巴巴的跑到恭陵,听说一早儿还得了重华宫的赏儿。”
“他原是嫡子来着。”甄雪柔声说道。
虽不想牵涉到自家王爷,但听着自家姐姐说着这些是非,也有几分意思。
“什么嫡子,如不是当初,轮也轮不到……”甄晴柳眉倒竖,冷声说着,只是说到最后,有些顾忌,顿住不言。
当初,还在潜邸之中的崇平帝,纳的雍王妃,流过两次产,后来郁郁而终,至此雍王一直未有正妃。
因为齐王生母地位低微,只是夫人位格,又去世的早,就成了庶子
至于楚王,生母虽是侧妃,但也去得早。
崇平帝将后来居上的宋皇后扶正,换句话说,魏王和梁王原也是庶出。
相当于一开始诸子都是庶出,结果就因魏梁二王子凭母贵,突然成了嫡子,自然诸子心有不甘,而崇平帝又对嗣子储君悬而不立,这就愈发给了人念想。
而就在姐妹二人议事时,重华宫中也上演着爷慈孙孝,其乐融融。
齐王陈澄已在体和殿中,围拢着上皇隆治帝病榻跟前儿,面带关切道:“皇爷爷,身子觉得如何了?”
“今个儿好多了。”太上皇坐在床榻上,打量着齐郡王,低声道:“澄儿,你也别苦熬着,都饿廋了。”
不远处的冯太后,看了一眼自家大孙子,不知葫芦里又在卖着什么药。
宋皇后同样瞥了一眼陈澄那张胖乎乎的脸盘儿,
暗道,就一天没吃饭,还能饿瘦?
陈澄叹了一口气,愁闷道:“没想到出了这么一回事儿,伯父他好端端的,非要……”
说着,觑见太上皇的脸色似有不虞,连忙改口说道:“皇爷爷,你也别气了,气坏了自己身子,也不值得。”
太上皇叹道:“人逢七十古来稀,我自个儿的身子骨儿,自个儿清楚,也该考虑身后之事了,现在吉壤坍塌,还是要加紧修才是。”
陈澄也顺势道明来意,道:“皇爷爷,现在该惩治的也都惩治了,这修吉壤,需得寻个可靠之人监修才是,可不能再出差池了。”他来此,自然是要拿下这监修皇陵的差事。
自古以来,监修皇陵,一旦竣工就是大功一件,如他有了这一桩大功劳,将亲王爵位重新挣回来,轻而易举。
念及削爵一事,陈澄不由想起那贾珩来,心头戾气丛生,等他克承大统,贾家鸡犬不留!
太上皇人老成精,自然看出孙子提起皇陵监造一事的打算,感慨道:“如果当初由你来监修,许也没这桩事儿了。”
“皇爷爷,那时候我才多大?也办不得这么般大的事,现在是年岁渐长,已为人父,对这些事才渐渐摸清门道。”陈澄低声道。
这话自然是排除某些中途插手抢差事的魏、楚二王。
魏王年轻,嘴上没毛,办事不牢,楚王没他年长,办事也不妥当。
宋皇后在一旁听着齐王所言,凤眸眯了眯,瞥了一眼陈澄,心头涌起不悦。
她原是想等一会儿,趁机提出让然儿监修皇陵,但不想这老大,竟抢了先。
他说这怎么眼巴巴地过来,原来是早有图谋,无利不起早!
如果来日百官请立储君,监修皇陵,孝德纯良,立为太子的理由就十分充足。
太上皇笑道:“澄儿监造,我还是放心的,我回头给你父皇说说。”
陈澄闻言,心头大喜,保证道:“皇爷爷,您就放心好了,我一定办的妥妥当当。”
另外一边儿,大明宫,内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