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公主玉容清冷如霜,摇了摇头道:“母后,儿臣对高家三郎从无他意,况先前就和母后有言,如今北疆不靖,父皇为之愁眉不展,儿臣如嫁也要嫁为父皇分忧国事之人。”
“你倒不如直接点人家的名好了。”端容贵妃容色微冷,澹澹说道。这满朝文武,除了那贾珩,还有旁人。
咸宁公主俏脸微红,眉眼低垂,道:“儿臣不知母妃在说什么。”
“你心里比谁都清楚,偏偏装湖涂。”端容贵妃幽声道。
咸宁公主闻言,芳心一跳,脸颊滚烫,道:“母妃……”
“止儿,你先回寝宫歇着,我和你母妃说说话。”宋皇后见着这一幕,不由失笑。
“那儿臣告退。”咸宁公主盈盈起身,领着女官,向后殿而去,但想了想,去而复返,将自己藏在梁柱后,偷听着二人谈话。
宋皇后看向端容贵妃,柔声道:“妹妹,止儿大了,也有自己的主意了。”
端容贵妃凝了凝秀眉,叹道:“她能有什么主意?以往,她出去游猎也好,跳舞也好,从来都是由着她的性子,我也懒得管她,但她现在大了,心思愈发重了,又天天抱着三国话本,上次还在太后跟前儿……我这两天都听说了一些风言风语,再这么放任自流,只怕将来……唉。”
咸宁公主先前在冯太后提及贾珩的三国,这自是落在容妃眼中,而后寻着女官询问自家女儿情形,就有一些疑虑。
“妹妹言重了,止儿她虽常和勋贵子弟出去游猎,但是个心中有数的,还有然儿在一旁照顾着她。”宋皇后轻声说道。
意思是从未逾礼,没有做出有损皇室颜面的事来。
端容贵妃叹了一口气,道:“阿姐你太惯着她了。”
“我膝下没有女儿,的确疼爱她多一些。”宋皇后拉过端容贵妃的手,嫣然笑道:“再说止儿的婚事,陛下已有了主张,妹妹只管放宽心就是了。”
端容贵妃心头微讶,问道:“阿姐之意是,陛下已有属意之人?”
宋皇后点了点头。
端容贵妃闻言,心头一动,问道:“可说是哪家?”
宋皇后给身旁的嬷嬷使了个眼色,顿时,正在侍奉左右的宫女徐徐而退,离的远了一些。
宋皇后附耳道:“其实就是妹妹先前所言之人,先给妹妹提前说一声,此事未定,不好外传。”
“这?”端容贵妃玉容倏变,檀口微张,低声道:“他是有妇之夫,怎么可行?除非……令人休妻?”
“倒不是休妻,陛下说有法子可解,我也不明就里。”宋皇后蹙眉说道:“许是赐婚?可也需他立下大功劳才行了,所以先等等,此事不好传扬出去。”
端容贵妃闻言,抿了抿粉唇,心思转动间,就有些摸清了自己丈夫的心思,以女儿笼络重臣。
一时间,心头有些不是滋味。
另外一边儿,咸宁公主偷偷听着,见着屏退婢女、咬着耳朵,情知定是说到关要处,芳心一紧,不由暗暗着急,而后见到自家母妃似有惊异神情,更是大为费解,最终见二人不再谈论,只能回到寝殿,心绪不宁起来。
……
……
忠顺王府,后院书房
一张红木书桉前,烛火明亮彤彤,忠顺王伏桉于后,埋首公文,苍老面容上倒见着几分专注。
因屁股上受了伤势,还未彻底痊愈,掌管宗人府和内务府两府大权的忠顺王,现在基本是“居家办公”的状态。
就在这时,绘着仕女图的屏风上,从长到短倒映一道清瘦人影,周长史进入书房,立定在波斯国进贡的地毯上,拱手说道:“王爷,工部的潘大人以及罗郎中过来拜见王爷。”
忠顺王放下手下的毛笔,揉了揉手腕,道:“本王寻思着他二人也该过来了,让他们进来。”
不多时,工部左侍郎潘秉义、内务府营造司郎中罗承望,二人一同进入书房,向着坐在太师椅上的忠顺王,齐齐见礼道:“下官见过王爷。”
“坐罢。”忠顺王摆了摆手,看向潘秉义,问道:“潘大人,怎么不见卢大人?”
潘秉义四十出头,颌下蓄着短须,脸上堆起笑意,说道:“王爷,老卢这几天身子不爽利,让下官一同过来。”
忠顺王皱了皱眉,道:“札子带来了罢。”
潘秉义从袖笼中取出札子,道:“带来了,还请王爷阅览。”
另外一边儿,罗承望也从袖笼中取出札子,双手呈递过去,道:“王爷,上半年的事务札子,还请王爷核对。”
一般而言,贪官为何会有账簿这种东西,因为一本明账,一本暗账,不计账,自己究竟贪墨了多少银子都不知道。
皇陵监造,更是牵涉到内务府、工部、户部等三个衙门的大型工程。
户部将银子批至工部,内务府与工部承造,彼此间不各自弄上札子对核,谁分了多少银子,谁拿了多少好处,都是一团湖涂账。
忠顺王接过札子道:“先放这儿,本王让账房对上一对。”
潘秉义道:“现在就差户部的那份儿了。”
内务府营造司郎中罗承望道:“王爷,梁大人去了扬州。”
“齐大学士不是要去扬州,这两位很快回来,再等一个月对账销毁不迟。”忠顺王低道。
说着,看向潘秉义,道:“上次,本王让你办的事,进展如何?”
“回王爷,现在贾政已经被打发在家。”潘秉义面色一整,道:“那位上次还请了御史查问,被下官打发了过去。”
忠顺王道:“秦业呢?此人现在担着营缮司郎中,也顺便料理了吧。”
“秦业已年老,这次也在被察之列,不过他请了假,似有辞官之意。”潘秉义低声道。
“辞官?”忠顺王目光厉色一闪,道:“潘大人,你看看能不能寻他个错漏,最好是下狱问罪。”
贾赦那一刀没有彻底砍死,自然不解恨,那么就将第二刀砍在小儿岳丈身上。
潘秉义面色迟疑,劝道:“王爷,这位的女婿可是宁国府的那位,如是罢官也就是了,再构陷于死地,是不是逼的太紧了?”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秦业也好,贾政也好,若都只是罢官,那人家来日再谋起复,这下子把人往死地整,只怕不死不休了。
周长史笑了笑,道:“潘大人又不是不知,那贾家是我们家王爷的大敌,如今正好趁着京察把这秦业拿下,另外潘大人上次不是说,工部年前账簿对不上,引来赵阁老发了好大一通火儿,正好栽到这秦业头上,这对潘大人应不难罢?”
潘秉义脸色明晦不定,道:“难倒是不难,只是王爷,如引来贾家那位的报复,我们可不好收场。”
忠顺王冷声道:“无妨,本王为圣上长兄,他上哪儿报复去?再说他也是秋后的蚂蚱,蹦不远。”
潘秉义一时无法,只得应道:“王爷,那下官回去想想办法。”
第470章 贾琏:他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自救!
议完秦业一节,忠顺王又与潘侍郎说了其他事,主要是皇陵修建下一阶段的工程,随着隆治帝年岁越大,皇陵显然也不能再拖延下去。
万一哪天宴驾,不可能灵柩一停停大半年,只有墓等人,没有人等墓的道理。
等议完事,忠顺王才将潘侍郎打发离去。
一时间,就剩下内务部营造司郎中罗承望以及王府长史官周顺。
“王爷。”罗承望连忙起得身来,近前唤道。
忠顺王问道:“秦岭南麓的晓绿园修的怎么样?等六月,本王还得去避暑。”
罗承望笑道:“王爷放心,再等两个月就可竣工,已着神京最好的匠人,取了最好的木料,那些木料都是从云贵运来,建造宫殿剩下的大梁,王爷哪天去看看?”
“看倒不必了,本王现在行动……忙于公务。”忠顺王点了点头,面上现出满意之色。
周长史低声道:“王爷,下官听说贾家也在修园子。”
“哦,怎么说?”忠顺王一下子来了兴致,好奇问道。
这段时日,忠顺王因为屁股疼,几乎是啥正事没干,除了贾赦外,仍让周长史密切盯着贾家宁荣二府的举动。
贾家修园子,又是扒仆役群房、又是石料转运、又是工人进进出出、这般大的动静,自瞒不过周长史。
周长史冷声道:“贾珩小儿接掌了贾家之后,从下人赖家、单家等一干积年老仆家里强取豪夺,抢掠财货,一时间府库银子充裕十足,现在听说要将东西两府的荒地修一座大园子,以供享乐。”
忠顺王闻言,目光阴了阴,下意识问道:“小儿园子修的多大?”
“回王爷,下官特意从匠人那打听过,大概有着三里半。”周长史低声道。
忠顺王冷笑一声,森然道:“小小年纪,于国家无功无德,就这般讲究奢华排场,只怕不是富贵长久之相!”
等小儿一兵败,抄了家财,想来修了园子的贾家也剩不多少,实在可恨。
旋即,问着罗承望,问道:“晓绿园多大?”
罗承望拍着胸脯,笑道:“王爷放心,晓绿园大概有七里半,用足亲王七五之数,内有温泉、山石、亭阁,不下晋阳长公主府上的那座五里半的棠园。”
晋阳长公主在城外同样有一座园子,用来避暑。
忠顺王这才满意点了点头,又问着周长史道:“往江南采买丫头的人都去了?”
周长史道:“王爷放心,已启程了,这次是去姑苏、淮扬,吴娃越艳,扬州瘦马,保证给王爷置办的称心如意。”
忠顺王手捻胡须,面上也有几分得意之色,转而问道:“东城那几家赌坊,长公主府上还不卖?”
当初三河帮被贾珩清剿一空,东城就留下大量产业,其中有一部分是捞偏门的营生,比如赌坊以及青楼,青楼整改,将一干逼良为娼的老鸨龟公送交五城兵马司,尚且还能开张,至于赌坊则被贾珩暂且关闭,以做整顿。
而忠顺王自是看上了这些赌场产业,然后就让罗承望从中向晋阳长公主询问着购买事宜,但并未得其允准。
罗承望道:“王爷,晋阳长公主府上不出售那几家赌坊,我们就近开了几家赌场,还未开业,长公主府上一个唤夏侯莹的,还有五城兵马司的人就来派人捣乱。”
忠顺王脸色阴沉,道:“实在可恨,周长史,这两天你代本王去趟长公主府上。”
他这个妹妹,自从得了那贾家小儿的投靠,现在是愈发不将他放在眼里,看样子似要招了贾珩做女婿。
当初贾珩得晋阳长公主举荐,这些细节也渐渐为忠顺王所知,不过并未怀疑到贾珩与晋阳长公主二人。
事实上,男女之事最为隐秘,除非两人大庭广众之下亲昵,否则,谁会以为差着一轮的人会有私情?
哪怕来往密集了一些,顶多认为晋阳长公主要招贾珩为女婿,没有想到直接自用,替女儿验验货?
忠顺王想了想,又补充道:“府上有我们的人吗?”
周长史迟疑道:“夏侯莹是位老锦衣了,府上早就排查了好几轮,现在府里没有我们的人。”
忠顺王道:“你先去下帖子,等过几天,本王身子好利索了,亲自登门拜访。”
周长史连忙拱手应是。
“后日贾赦流放,本王撑着身子不爽利,还是要送一程的。”忠顺王笑了笑,而后看向罗周二人,道:“好了,时候不早了,下去歇着罢。”
罗承望拱手告退,周长史同样也离开了书房。
待人一离去,忠顺王就拿起札子,去了里厢,来到一座靠墙的檀木书架前,挪动了其中一个珐琅彩瓷器,只听得“卡察”一声机括响声,书架连同墙体向两旁散去,赫然出现一间密室,忠顺王拿着烛台进入其间,里面装得林林总总的名人字画和金银珠宝。
而忠顺王不知的是,书房外厢正有一道鬼鬼祟祟的身影,借着窗扉的亮光,向里头瞧着。
毕竟是唱戏出身,身轻体健,此刻藏在暗影中,将书房中谈话声音听得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