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氏柔声道:“我早上见着气色还好,这会儿应在天香楼备了酒菜等着老太太呢。”
贾母转而看向容色艳丽的尤氏,笑道:“那就好,你素来是个知冷知热的,好生照顾着她。”
这话说得尤氏玉容微烫,心湖泛起圈圈涟漪。
不知为何,她隐隐觉得老太太这话是一语双关。
这会儿,尤二姐、尤三姐也笑着过来向贾母行礼问好。
贾母原就喜欢姿色艳丽的,看着二姐三姐这对儿美艳的姐妹花,笑脸相迎,道:“好好,赏梅就该人多一些才好,热热闹闹的。”
薛姨妈面带微笑,打量着艳光动人的尤氏姐妹,暗道,这想来就是珩哥儿的妾室了,果是容色娇艳,也不知那珩大奶奶又是怎样的品容了。
一旁的宝钗,水润杏眸闪了闪。
贾珩这时看向宝玉,问道:“宝玉,学堂今天没课吗?”
宝玉正和黛玉说着话,闻言,呆立原地,支支吾吾道:“珩大哥,我……”
贾母笑道:“他刚下学,让他歇息半天,也不能一直学。”
贾珩凝了凝眉,不置可否,问道:“云妹妹。”
湘云正拉着宝钗的手,闻听贾珩唤自己,笑道:“珩哥哥,你唤我做什么?”
贾珩问道:“我离京这段时间,宝玉拢共儿去了多少次学堂?”
这事儿,问旁人不好说,也就湘云,这孩子实诚。
湘云闻言,秀眉之下,明亮的大眼睛骨碌碌转起,道:“珩哥哥,你让我想想啊。”
说着,掰起了手指。
说道:“珩哥哥走后第二天,爱哥哥就没去了,有大半个月吧,学堂里的讲郎派人来问,爱哥哥又去了两天,然后天气愈发冷了,爱哥哥就说身子不舒服,再也没去,珩哥哥回来前一天,宝哥哥又去了。”
贾珩听完,看向一旁笑意凝固在脸上的贾母,道:“老太太,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寻思,这能行?!”
贾母叹了一口气,张嘴结舌,无言以对。
贾珩转头看向脸色澹漠的王夫人,朗声道:“太太,宝玉的学业,你也该督促督促他才是,读书不说一定要科举,读书明理知义,上次我就和老爷说过,宝玉这个年纪总是贪玩儿怎么能行。”
王夫人这次明显学乖了许多,澹澹说道:“宝玉他最近是贪玩了一些,等后个儿他舅舅的生儿,让他舅舅好好说道说道他。”
这话还是有些软中带硬,潜台词我家宝玉不劳您多费心,他有舅舅,不用你在这儿“恶意劝学”。
贾珩赞同说道:“其实交给王节帅也不错,宝玉若不愿从文,就往军中多历练历练,也是可以的。”
王夫人:“……”
不从文就从武,说好的当一富贵闲人呢?
不是,宝玉将来也是要为官作宰的。
她都快被气湖涂了。
眼见又有不欢而散的趋势,贾母连忙给一旁的凤姐狂使眼色。
凤姐本不欲介入此事,她自己都一脑门子官司,心情郁郁,但架不住贾母一直使眼色,遂接过话头道:“玩儿也不在这一时,宝兄弟都玩这么多天了,也该好好学学了。”
贾母:“???”
宝玉这边厢,本自垂着头。
他算是想明白了,任你珩大爷说什么,我只当老和尚念经,不听不听!
反正又不会挨打。
但一听凤姐此言,就是愣怔原地。
贾珩拧了拧眉,道:“碧儿,带着宝玉去厢房,寻本《春秋》给他好好看看,回头写篇读后感来。”
宝玉:“???”
又是劳什子观后感!
看出宝玉心情烦躁,几有蠢蠢欲动之势,袭人拉过宝玉的胳膊,目光满是担心。
她现在就是怕着宝二爷再说什么胡话来。
但无疑是多虑了,宝玉敢怒而不敢言!
薛姨妈闻言,笑了笑,想要说几句转圜的话,毕竟是自家姐姐的孩子,却觉自家衣袖被人扯了下,余光却见自家女儿白腻如雪的脸蛋儿上,面带浅笑,目带劝阻。
心头一动,刹那间明悟。
是了,这珩哥儿教族中子弟,老太太都缄口不言的,她一个外人,哪好说什么。
只是……
心头就有些震惊。
在薛姨妈的认知中,荣宁二府中自是以贾母为尊,而从昨天贾珩过西府用饭,明显也体现了这一点儿,但眼前的事实却提示着薛姨妈,东西二府的关系颇为微妙。
宝钗静静看着那少年,莹润如水的明眸叠烁,思索着,“老太太虽在两府中辈分最高,但事涉教育族中子弟,还是要听这位珩表哥的,听说以往因为宝兄弟的入学之事,府里就闹过好几遭儿。”
黛玉捏着手帕,凝睇望向对面的少年,抿了抿樱唇,却是在想等下如何将书信给贾珩。
宝玉这边厢,如丧考妣,一脸无奈地随着碧儿去了厢房。
待宝玉离去,贾珩重又恢复温和之色,伸手相邀道:“老太太,先去天香楼。”
一堆人就是向会芳园行去。
因为尤氏在一旁临时充当了宁府女主人的角色,再有凤姐、薛姨妈在一旁谈笑活跃气氛,反而让贾珩落在一旁,能够好整以暇打量宝钗身旁的香菱。
这是一个身形娇怯,温柔安静的小丫头,脸蛋儿如莲芯,白皙娇嫩,眉心一点米粒大小的胭脂记,让人见之难忘。
这清晰的胭脂记,再配合着被拐的身世,就多少有些讽刺。
香菱弯弯细眉之下,眼眸微微向下垂着,似有些畏惧,这样的神情,就略有几分苦楚。
“想来就是香菱了,这脸型、眉眼是有些像可卿,只是,可卿眉眼尽管柔弱,却是那种想要酥媚蚀骨的柔弱,再说可卿其实骨子里藏着一股烈性,而香菱则从里到外,有着几分令人怜惜的柔弱。”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再想起香菱学诗,以及被薛蟠以及夏金桂联手虐待至死。
贾珩念及此处,看了一眼同样是被虐待至死的迎春,思忖着,“说起夏金桂,倒是和孙绍祖挺般配的……”
第279章 晶莹雪,寂寞林,志自高,富贵花
会芳园
重峦叠嶂、怪石嶙峋的假山,花墙画廊以及亭台楼阁的屋脊与檐瓦,均薄覆小雪,银装素裹,苍拙古幽中见着明媚妍丽。
宁国府的花园占地广阔,中间种着不少苍松翠柏,此刻望去,佳木秀拔,烟盖丽画,倒也为肃杀的凛冬,增添几分郁郁葱葱的盎然绿意。
因是刚居宁府不久,贾珩还真不如尤氏这等一住十几年,对园中亭台楼阁,草木山石熟悉备至。
尤氏领着贾母、王夫人、薛姨妈、李纨、凤姐等人,以及一堆婆子丫鬟向着天香楼行去。
贾母正自说笑着,回头看着驻足赏玩冬雪山景的贾珩几人,笑问道:“怎么不走了?”
贾珩笑了笑,道:“这拱形廊桥之下就有几树梅花,看一会儿再走也不打紧儿。”
却是贾珩见着黛玉、探春等人放慢了步子观景。
曲折蜿蜒的小溪之上,一道冷白黛青的石拱桥横跨其上,两畔太湖山石之间就有红白梅花稀疏映入眼帘,琼枝玉树,傲立霜雪。
薛姨妈对贾母笑道:“原就是出来赏花的,不必都在一块儿聚着。”
说着,看向一旁的宝钗,笑道:“乖囡,你也去罢。”
宝钗这时穿着一袭莲青斗纹洋线番的鹤氅,点了点头,唤着莺儿、香菱向黛玉、探春走来。
尤氏看向一旁的二姐,三姐,轻笑了下,目带鼓励说道:“去罢。”
尤二姐和尤三姐同样挽着手去了。
贾母笑道:“下面冷,珩哥儿带着她们看一会儿,就过来这边儿,仔细别着凉了。”
贾珩笑着应了。
湘云笑道:“珩哥哥,我们从桥上那边儿的梅花树下过去罢。”
因天香楼之南就是梅树成簇,中有两条鹅卵碎石铺就的石径交错而过,可直达楼下。
“云妹妹,刚下了雪,石路上不定滑不滑,别再跌倒了。”宝钗笑意莹然,轻声说道。
探春笑道:“我瞧着像洒扫过的,应不滑吧?珩哥哥,我们要不从那过去?”
宝钗、湘云就将目光投来,那边厢黛玉望着梅花树下的石径,想着于置身梅雪其间,或可折梅赏玩,竟也有几分意动。
贾珩看向几女,此刻被几女围绕着,竟有莺啼燕语,争奇斗艳之感。
贾珩道:“是洒扫过的,但我们这边儿小孩子多,不定照顾不到,跌倒了就不好了。”
小孩儿的平衡感差,人一多,虽说有丫鬟照料着,但万一再摔倒了就有些不好了。
湘云轻笑说道:“珩哥哥,要不让她们几个年岁小的在这儿待会儿,那我们几个过去好了?”
惜春:“……”
傲娇小萝莉撇了一眼湘云,嘟了嘟嘴,分明有些怏怏。
贾珩想了想,道:“咱们在桥上看一会儿,就下来吧,等用过午宴,才从阁楼出来也是一样的。”
几人闻言,就行上石拱廊桥,溪水从桥下流过,倒未结冰,浮雪在枯萎的芦苇、荷花茎叶上点点散开,黄白交错,无声诉说着冬月的萧瑟和寒冷。
几人就随意叙着话,湘云指着远处的景色,与一旁的探春娇笑不止。
黛玉凝眸望着那一树或红或白的梅花,花团成簇,雪落其上,冷峭姝丽,不由轻声吟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珩大哥,这首宋诗倒是写尽雪梅相映之趣呢。”
贾珩感慨道:“宋诗虽雄浑气象不足,但又不乏哲思意趣,这是当初理学盛时,宋人独辟蹊径,而宋词明丽纤巧,雄浑开阔各备,倒是稍稍弥补其文华之拙了。”
话虽如此说着,但总觉得黛玉意有所指。
黛玉这诗……究竟谁是雪,谁是梅?
转眸看着黛玉身上披着的红色大氅,再看向宝钗身上的鹤氅。
红梅、白梅……心头倒是有了几分明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