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都是当年在贾母院里待过,晴雯和丫儿塔三巨头关系尚算亲近,进入后宫之后,原本贾府当中的一众金钗,各按原本的亲近程度凑在一起,而晴雯与其他丫鬟如抱琴丶侍书丶入画等人玩不到一起去,就转而和袭人丶鸳鸯在一起玩闹。
袭人伸手轻轻扶着一角额头,晶然熠熠的美眸柔润如水,道:「等会儿,就说,本宫有些乏了,留待改日吧。」
那女官闻听此言,轻轻应了一声,也不多说其他,转身离去。
另外一边儿,咸宁公主则是与李婵月在一起呆着,那张白腻如雪的脸蛋儿上流露着欣然之色,抓住李婵月的纤纤柔荑,问道:「婵月,你肚子又有动静了。」
李婵月那张白腻如雪的脸蛋儿上,似是现出一抹幸福的憧憬,轻轻抚着隆起的小腹,说道:「希望这胎是个儿子吧。」
宋妍轻声道:「婵月不用担心,肯定是的。」
就在这时,外间一个女官快步进得殿中,说道:「太后那边儿设了宴,邀请皇后娘娘过去用午膳。」
所谓太后,则是皇太后宋皇后,现在长乐宫居住。
至于太皇太后冯太后,如今则是在重华宫荣养,一心礼佛,不问世事。
咸宁公主道:「婵月,妍儿,我们先去吧。」
李婵月和宋妍轻轻「嗯」了一声,而后就是一众女官簇拥着三人向着长乐宫行去。
宫苑,长乐宫
宋皇后虽然是四十多岁的人,但保养得当,雪肤玉颜的脸蛋儿,肌肤仍洁白无瑕不减当年。
这也让宋皇后颇为自得,因为贾珩仍时不时过来宠幸着自己。
这会儿,正在招呼着一众女官,准备着各式菜肴,等候着咸宁公主和李婵月过来。
「太后娘娘,皇后来了。」说话之时,却见咸宁公主和李婵月丶宋妍三人过来。
三人行至近前,向着宋皇后行礼道:「母后,许久不见。」
宋皇后脸上笑意热切,柔声道:「刚才说唤着你们过来吃饭,可算是来了。」
随着年龄渐长,宋皇后也愈发喜欢热闹的气氛。
至于儿子已经前往教导皇子的弘文馆学习,女儿芊芊最近则是经常去缠着贾珩这位「姐夫」,不停打听着自己的身世。
咸宁公主点了点头,和李婵月和宋妍近前落座下来,也不多说其他,这会儿女官近前,给几人斟着热茶。
宋皇后笑着打趣说道:「婵月又怀孕了。」
李婵月垂下青丝如瀑的螓首,那张白腻如雪的脸蛋儿两侧浮起绯红红晕,低声道:「太医院已经诊断过,孩子已经有两个月了。」
宋皇后点了点头,那双晶莹剔透的美眸当中,就带着几许慈祥之意,道:「那这段时间,你就多调养调养。」
咸宁公主这会儿声音轻柔几许,柳眉之下,美眸柔润如水,低声说道:「母后,这几天可曾见母妃?」
「你母妃如今在后宫,日渐憔悴,你平常也多去看看她才是。」宋皇后叮嘱说道。
咸宁公主轻轻「嗯」了一声,心头蒙上一层厚厚阴霾。
宋皇后脸上笑意微微,轻声说道:「好了,不说这些了,既然人都到齐了,咱们先用饭吧。」
咸宁公主与李婵月和宋妍,轻轻「嗯」了一声,然后,就是重新落座在圆形木案之畔,开始用起饭菜。
不出意外,下章应该就是大结局了。
第1727章 盛鼎元年,万象更新!(大结局)
时光匆匆,岁月如歌。
在之后的几月当中,云南的东平郡王,以及广西巡抚等官员,同样上了贺表,庆贺卫王登基禅让成为皇帝。
之后就是诸省下方的府县主官的贺表陆陆续续递送至通政司。
地方都司丶边关带兵的将领,也都纷纷上疏向新皇表起忠心。
远至辽东总督,南至粤海水师,都向神京递送了贺表和奏疏。
乾德八年,五月,贾珩在军机大臣的陪同下,检阅京营诸团营,聚众将畅饮,细数诸将往日之功,赏赐酒肉,由是军心大悦。
乾德八年,七月,神京至北平铁路通车,上幸北平府,接见边将,东平郡王世子穆胜提前两月自日本返回,与上畅谈日朝局势,君臣商谈甚欢,是夜抵足而眠。
乾德八年,九月,日本明正天皇叛乱,为驻日夏军不幸擒杀于乱军之中,日本天皇缺位,后光明天皇兴子送其子奔赴日本,继任天皇。
而这一日,正是乾德八年的除夕佳节,家家户户已经开始除旧布新,张贴对联,准备迎接新的一年,或者说大夏新朝的一年。
乾德八年的尾巴过去,大夏即将进入盛鼎元年,至此掀开了新朝的篇章。
整个大汉诸省也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改换服制丶旗帜,公文往来也重新按大夏之制,慢慢抹去陈汉的痕迹。
或者说,经过乾德年间近半年的卫王辅政,对大汉的官员和百姓而言,无非是国号改换为夏,其他也没有太多改变,几乎一切如常。
贾珩也更多是秉持着不折腾的理念,在这段时间除却追封了一些早年殁于王事的大汉官员,不停加恩之外,就是改革了一些官制,比如将原总理事务衙门的幕僚官员,充塞至六部和南书房。
另外,就是慎重调整了地方督抚人选,并未有任何动作。
主打一个平稳过渡,罢一切不急之务,让天下之人从心理上适应新朝新天子。
当然,在乾德年间,贾珩辅政期间的那些政务都在稳步推进,全国基建都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神州大地继续发生着沧桑巨变。
而这一日,正是乾德八年的除夕,家家户户已经开始除旧布新,张贴对联,准备迎接新的一年,或者说大夏新朝的一年。
乾德八年的尾巴过去,大夏即将进入盛鼎元年,至此掀开了新朝的篇章。
这一日,除夕夜——
自傍晚之后,天穹上带着几许阴沉,雪花纷纷扬扬,落在远处鳞次栉比的街巷上,可见天地之间,一片银装素裹。
巍峨丶壮丽的宫门楼之上,贾珩立身在黄色伞盖之下,眺望着远处的雪夜灯火,心头涌起一股对往事的感慨。
这会儿,锦衣都督丶忠宁侯曲朗近前,向着贾珩抱拳道:「陛下,锦衣府卫已经调换而毕。」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乾德八年十月,贾珩授意内阁,诏封了一批早年的潜邸旧臣,既是酬功,也是进一步延揽人心,拱卫皇权。
如镇守西宁的西宁总兵庞师立由一等威远侯,直接升授三等凉国公,镇守河南的瞿光,则直接封为一等河南侯。
董迁因与帝亲厚丶忠谨侍上,再次晋爵,封爵三等吕国公,仍掌五城兵马司,管领神京治安。
外人虽然羡慕,或者知道以董迁功劳未必相称,封一等侯足矣,但有句话叫做,功劳不如苦劳。
都知道这是今上的旧臣,与蔡权的蔡国公有异曲同工之妙,似有加恩之意。
帝王不仅要任人唯贤,同样要任人唯亲,或者说既亲又贤,否则没有一个亲疏远近,也就没有人拥护了。
安南侯叶真则封为吴国公,某种程度上算是对当年配合贾珩接管江南大营的酬劳。
在文官方面,林如海封为韩国公,赵翼封为鄂国公,柳政为宋国公。
但以上爵位皆不承袭子孙,死后即罢。
这其实基本是仿唐代故事,给文官也封爵,或者说通过加恩之策,使人人加官进爵,延揽人心,拱卫皇权。
至于曲朗也被封为三等忠宁侯,锦衣都督,算是重掌锦衣。
贾珩道:「除夕之夜,又逢大雪,关中之地凡有雪灾,着地方锦衣探事来报,不可怠忽。」
曲朗面色一肃,拱手称是。
贾珩立身在巍峨城墙的门楼之上,俯瞰整个神京城四下燃放的烟火,心头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欣然。
那是一种唯我独尊,登临万方的大欢喜,大自在。
如果在洪荒小说当中,嗯,那就是成圣。
距离他来此界也有十五年过去,他也成为一国之君,等明天之后,就正式进入大夏的执政时代。
而他也将成为这座古老帝国的主人,带领华夏民族这艘大船扬帆启航。
这会儿,身旁就已然传来阵阵脚步声,贾珩没有回头,就知道应该是陈潇。
旋即,贾珩转眸望去,可见陈潇外罩雪裘大氅,内着一袭朱红海棠刺绣的衣裙,发髻精美端美,那张容貌清丽的脸蛋儿,眸光莹莹如水。
说话之间,将手中的袍子解下,旋即披在贾珩身上,说道:「这会儿天都凉了,仔细别着凉了,明天还要大朝见文武百官呢。」
贾珩点了点头,叙说了一句,道:「明年就是盛鼎元年了,大夏自此而始,也自此而终。」
在他掌舵之下的大夏,能否一路扬帆起航,未为可知。
陈潇翠丽柳眉之下,清冽莹莹的眸光当中,带着几许赞叹之意,说道:「将来能成为一代圣皇大帝,名垂青史。」
贾珩想起后世那个受尽欺辱的古老国度,心头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温声道:「毕馀生之力,使华夏之旗帜插遍四海八荒!」
他以大夏为国号,而夏是家天下的开端,而也应该成为这片古老土地上的最后一个王朝。
待时机成熟之时,后世子孙推行君主立宪之制,将来让整个四海八荒遍布国人的足迹,再也不用受蛮夷凌辱之苦。
这就是他来此界的最大意义。
或许这就是红楼一梦。
陈潇近前,轻轻拉过贾珩的手,一双熠熠妙目当中似是涌动着别样的温情,说道:「这会儿天冷,咱们回宫吧。」
贾珩轻轻「嗯」了一声,也不再多说其他。
曲朗与一众锦衣府官将,护送着帝后两人进入厅堂之中。
而身后,宫人也准备了五颜六色的烟花,就在宫墙四周放了起来,神京城中,百万军民共度除夕,家家户户欢声笑语不停。
「噼里啪啦…」
却听烟火「嗖嗖」而响,继而是噼里啪啦,在明净夜空绽放开来,流光溢彩,美轮美奂。
却见商铺鳞次栉比的街道之上,忽而传来一阵歌谣。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
却见茫茫无垠的雪地之上,一僧一道衣衫单薄,踏雪而行,迅速接近宫城。
虽是衣衫单薄,但却不见瑟瑟发抖的寒冷之象。
而贾珩刚刚与陈潇下得城楼,闻听此言,心头不由为之一惊,脱口而出道:「好了歌?」
说话之间,转过刚毅丶沉静的面容过来,目光如炬地循声而望,正见那灯火璀璨之地,一个跛足道人和一个僧人,正自笑意吟吟地看向自己。
贾珩心头一动,唤过一旁的曲朗,吩咐道:「将这两人带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