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
loading..
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红楼之挽天倾_分节阅读_第2506节
小说作者:林悦南兮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7.18 MB   上传时间:2025-04-01 18:11:10

  事实上,随着这些年朝廷对新学的重视,尤其是启用了不少明工科出身的官员,严重侵害了儒教官员的利益。

  以徐光启为中坚的新党,渐渐在朝堂占据一席之地。

  而就在朝堂之上,同样有一些清流文臣,开始对卫王当国秉政的现状有一些不满。

  但因为贾珩这位卫王的威望和权势,朝野上下的文臣不敢对贾珩有丝毫置喙,只是随着新皇帝逐渐成年,朝中的一些文臣渐渐心思活泛起来。

  是否能将改天换地的希望寄托在小皇帝身上。

  从一些宫闱传闻而言,小皇帝的血脉似乎也……有问题。

  内阁首辅林如海整容敛色,出得朝班,朗声说道:“启禀圣上,如今天下虽太平无事,然朝廷这两年诸般新政,皆计出卫王,天下百姓皆受新政惠及,朝野上下,卫王一日不可或缺。”

  内阁首辅发话,内阁阁臣赵翼此刻也紧随其后,迅速出得朝班,面色端肃,说道:“圣上,卫王乃为诸般新政首倡之人,朝廷上下须臾离不得卫王。”

  之后,又有几位阁部官员纷纷出得朝班,向着禀告。

  意思大抵差不多少,就是卫王乃是大汉的中流砥柱,根本离不得丝毫。

  此刻,都察院一位监察御史出得朝班,面容凛然一肃,说道:“圣上,微臣以为为神州亿兆黎庶而计,圣上也应该将皇位禅让给卫王。”

  此言一出,可谓石破天惊,殿中群臣顿时起得一片大哗,就连纠仪御史数次呵斥都不见丝毫作用。

  这好端端的,如何从亲政转换到了卫王禅位之上,是了,这难道是卫王自导自演的一出?

  贾珩面无表情,对殿中正在相议之事似乎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漠然而视。

  或许,也到了登基禅位的时候了。

  陈洛见得这一幕,心头不由为之一沉,清冽如虹的眸光倏然落在下方那手持象牙玉笏的青年身上。

  其人面容威严淡漠,颌下已蓄了一层浅浅的胡须,而眉锋冷峻,目光锐利如剑。

  难道他已经迫不及待要当皇帝了吗?

  而殿中一众群臣闻听此言,同样心思微动。

  暗道,如果卫王想要登基,那他们是不是可以劝进了,到时候可以做一做从龙之臣。

  随着军机大臣谢再义出得朝班,北静王水溶也从朝班里出列,道:“圣上,自乾德元年,卫王辅政以来,八年倏然而过,大汉国势蒸蒸日上,歌舞升平,在海域边疆屡有建树。”

  此刻,殿中众臣听着北静王慷慨陈词为卫王歌功颂德,心头已得了几许确信。

  看来卫王已经不打算再等下去了,准备代汉自立。

  而后,内阁阁臣赵翼出得朝班,手持象牙玉笏,说道:“圣上,微臣以为卫王天日之表,万灵钟秀,天下亿万黎庶苍生,皆心向卫王,还请圣上退位。”

  这会儿,内阁阁臣之列,礼部尚书柳政同样出得朝班,朗声说道:“圣上,微臣以为卫王当领授天命,开创新朝,继往开来。”

  而其他两位阁臣,刘祯和谭节愣怔片刻,也同样手持一面象牙玉笏,出得朝臣相列的朝班,向着端坐在金椅上的陈洛奏禀其事。

  陈洛声音之中明显带着几许慌乱,眸光投向贾珩,问道:“未知卫王何意?”

  贾珩刚刚拱手,还未出班说出推辞之言。

  就在这时,谢再义出得朝班,说道:“微臣请卫王顺天应人,承载天命,君临天下。”

  随着谢再义这位卫王手下第一亲信大将的“劝进”,再次拉开了含元殿中群臣劝进如潮的序幕。

  一时之间,殿中一众群臣皆纷纷出班劝进,不管如何,气氛的确是给烘托到位了。

  陈洛此刻落座在轩敞无比的殿中,目光逡巡殿中群臣皆跪着向陈洛“劝进”,唯独一人站立,面色平静一如玄水,似将周围劝进之声当做清风拂面。

  陈洛清脆声音当中已有几许颤抖,毕竟还只是一个十岁的孩子,开口道:“卫王,你如何看?”

  贾珩躬身一礼,朗声说道:“微臣惶恐不胜,如今天下四海方定,大业始肇,微臣辅政,自问德浅才薄,难荷天下九鼎重任。”

  嗯,算是三辞三让当中的第一辞一让。

第1721章 登基称帝,改元盛鼎

  乾德八年,二月二,龙抬头——

  宫苑,含元殿

  经过这一番突然袭击,殿中气氛陷入一阵难以言说的安静。

  大汉文武群臣列队在三层丹陛之下,身着一袭或红或青的官袍,手持象牙玉笏,交头接耳。

  陈洛落座在一张鎏金刺绣的金銮椅上,俯瞰着这一幕,心头也不知是什么滋味。

  他又能如何?

  陈洛在说话之间,起得身来,就以清脆的声音开口道:“朕乏了,就依群臣之议,朕将皇位禅让给卫王。”

  事已至此,他又能说什么?

  乾德八年,二月二日,陈汉乾德皇帝颁布诏书,诏告臣民,卫王贤德,器量恢宏,应承天命。

  自此,陈汉皇室在经过一百年多后,正式宣告寿终正寝,禅位给卫王,由是改立新君。

  宁国府——

  贾珩在殿中与群臣简单议了一阵,则在大批锦衣府卫的簇拥之下返回府中,身着一袭刺绣着蟒纹火焰团案的衣袍,举步进入厅堂当中,看向不远处的陈潇,柔声道:“潇潇。”

  “群臣劝进了?”陈潇转过青丝如瀑的螓首,翠丽如黛的柳眉之下,清冽如虹的眸光莹莹如水,朗声问道。

  贾珩问道:“你知道了?”

  潇潇掌管着朱雀卫,知晓着朝廷的动向并不出奇。

  陈潇手里端起一只雕刻花朵的青花瓷茶盅,轻轻抿了一口,语气多少有些风轻云淡:“今日那上奏亲政的御史,是我授意的。”

  贾珩:“……”

  潇潇这是怎么回事儿,这样大的事,先前为何不和他商量一下?

  贾珩问道:“怎么这么突然?先前怎么不和我提前说一声?”

  “生米做成熟饭最好,不然你又要说什么现在时机不大成熟。”陈潇剑眉挑了挑,眸光温煦,道:“况且继续拖着,也不是什么好事儿,中外迟疑,多滋事端,不若早定乾坤,人心皆安,方可重开新朝。”

  什么事儿都要让她推一把才好。

  贾珩问道:“这么说也是,如今已是一辞一让,过两天再看看情况。”

  禅让就是这样,三辞三让,如今才一辞一让,后续还有不少“流程”。

  陈潇瞪了一眼贾珩,说道:“此事早些定下,我瞧着你那后宫将来也要为东宫的事儿闹出好大一阵风波。”

  贾珩点了点头,道:“我还未登上那个位置,如何定得下来,等到时候看看情况吧。”

  陈潇翠丽如黛的柳眉之下,莹莹如水的清眸瞥了一眼贾珩,问道:“可卿为何至今没有男丁?”

  贾珩摇了摇头,道:“此事,我也纳闷儿,不知原委。”

  他真不是故意的,可能是时机未至,是故可卿膝下一直无男丁。

  不过,白莲圣母那边儿应该有孕了吧。

  陈潇翠丽如黛的秀眉蹙了蹙,清澈剔透的明眸当中闪过一抹担忧之色,道:“正妻无男丁在膝下,乃为取乱之道。”

  贾珩道:“有我在,此事断不可能。”

  陈潇轻哼一声,道:“这话未免说得太满了一些。”

  贾珩道:“好了,先不说这些,这几天,内阁与文武群臣应该会再次劝进。”

  陈潇又转而问道:“那你想好国号定为什么?年号为何?”

  如果按照贾珩的封国称号,那么应该顺势定为大卫,但贾珩显然有自己的想法。

  贾珩想了想,朗声说道:“定国号为夏,改元盛鼎。”

  陈潇品味着贾珩所言的国号,道:“夏?泱泱之国,谓之华夏,如此国号,寓意美好。”

  贾珩似有所指说道:“家天下自夏而始,来日或有一天,也自夏而终。”

  当然,那时候应该是后工业文明时代,他的子孙后代所行的君主立宪制,可永葆苏氏国祚绵延,富贵长存。

  陈潇那张清丽脸蛋儿上若有所思,道:“夏国,倒也好,不过时人或许不称大夏,而称华夏。”

  贾珩点了点头,说道:“应该唤作华夏。”

  陈潇想了想,问道:“那新朝所行官制、服色呢?”

  贾珩道:“中枢依然由内阁总领诸部百司,品级上再做提升,至于服色,仍为火焰之红,寓意骁勇忠臣一如满腔热血。”

  他现在也不可能大刀阔斧,以免形成王莽制那样的混乱结果,一切还是以权力的平稳过渡为要。

  等过了十来年,待他皇位坐稳之后,再根据情况调整。

  陈潇点了点头,说道:“新朝新气象,人人皆能从新朝建立中得到实惠,方能心向于你。”

  贾珩面色肃然,感慨说道:“是啊,不光是文臣,武将也会重议功勋,封爵以酬,封四王八公十二侯。”

  这些都是他的四梁八柱,驱驰以平定天下。

  而四王当中,东平郡王、南安郡王、西宁郡王、北静王,除却谢再义封为南安郡王之外,其他几位藩王依然如故,这是最大程度保证朝廷平稳过渡的方式。

  而其他国公,则对文臣和武将皆封为国公,如唐时对文臣的国公封赏,只是三代不得承袭,算是有爵无传承。

  陈潇道:“如今朝廷的文臣武将,还有地方督抚,几乎都撤换的七七八八,足够应对如今的复杂局面。”

  之后的几天,果然如贾珩所想,大汉的文武百官再一次上疏,请求卫王执掌天命,而卫王仍是固辞不受。

  又过了几天,大汉的文武群臣再次群起上疏,坚持让卫王禅位登基。

  贾珩又一次上疏拒绝,而且这一次甚至拖病不出,闭门谢客,一副要固辞不受的样子。

  整个神京城,都将目光聚焦在卫王是否接受汉室禅位一事上,京中百姓皆相议不停,基本对此事保持中立赞成的态度。

  宁国府——

  就在热闹喧哗的宁荣街上,大批京营军将和大汉文臣打着一面面幢幡,相迎于街道两侧,一支支香烛和炮仗在街道两侧鸣起,一派喜气洋洋之状。

  而贾珩此刻落座在宁国府的厅堂之中,而偌大的庭院当中,黑压压站满了京营的将校,皆着织绣图案精美繁复的武官袍服。

  “还请王爷顺应天命,登基践祚,统率九州万方。”周围的军将纷纷开口说道。

  贾珩那张俊朗面容上满是迟疑和为难之色,说道:“诸位,我累受世宗宪皇帝大恩,如何能起得异心,代汉自立?”

  范仪拱了拱手,沉声道:“世宗宪皇帝诸子德行不修,皆不成器,或有弑父作乱者,或有同室操戈者,或有乖戾暴虐者……已失民心,而王爷自辅政当国以来,为国家社稷殚精竭虑,夙兴夜寐,世宗宪皇帝如泉下有知,以其爱民如子的纯良性情,也会将皇位传给王爷。”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518页  当前第250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06/251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红楼之挽天倾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