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红楼之挽天倾_分节阅读_第1838节
小说作者:林悦南兮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7.18 MB   上传时间:2025-04-01 18:11:10

  这才是真正的王朝周期律,土地兼并只是这种人心贪图安逸,物欲横流的一种形式。

  换句话说,纵然有一天人类进入了宇宙星河时代,如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土地不再作为财富的主要来源,到处都是废弃可供种地的星球。

  这种底层叛乱的周期律同样不可避免。

  “出则无敌国外患,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穆胜剑眉之下,目光咄咄,颔首说道。

  贾珩道:“而且我大汉也需要以外贸奉养天下臣民,在内陆轻徭薄赋,否则,上下挥霍无度,盘剥百姓。”

  穆胜闻言,看向那少年,心头却有一股震撼。

  此人当真是国士无双,世难罕有。

  待送走了东平郡王世子穆胜,贾珩就是唤来了锦衣亲卫千户李述,说道:“你留下锦衣府,在此成立锦衣府在江户的分府,配合穆小王爷,我这几天书写奏疏,向宫中保举你为镇抚使。”

  其实刘积贤的能力最强,但因为尚在京城,也就无法调拨过来。

  李述闻言,面颊现出两抹潮红,拱手道:“是,都督。”

  “等将来事情办成以后,我保举你为指挥佥事不在话下。”贾珩朗声说道。

  李述面色一肃,拱手应是。

  待李述离去,贾珩将沉静目光转向在朦胧烟雨笼罩下的巍峨城池。

  倭国的岛津诸藩,将来也要着手解决,不过那都是在他全面执掌大汉国政以后的事了。

  所以,如果他失势,终究也难免人亡政息的结局,哪怕是从这一点儿而言,也是历史选择了他。

  ……

  ……

  就在贾珩与魏王叙话之时,江户城外的官道上,料峭春风吹动着道旁的凋零树枝。

  经过一个月的赶路,明正天皇乘着一辆四匹枣红色鬃毛的骏马拉动的御辇,来到了这座刚刚遭受战火洗礼的城池。

  而后光明天皇绍仁一袭青年武士服,英俊帅气,已经快步迎出城外,抬眸看向那气韵安静的女子,笑道:“姐姐,你过来了。”

  明正天皇在马车上挑开帘子,一头葱郁秀发扎起的秀美发髻之下,那张甜美可人的脸蛋儿丰润如霞,粉唇微微,泛着晶莹光泽。

  此刻,日光照耀而下,而那张粉腻嘟嘟的脸蛋儿,白里透红,吹弹可破,明艳、娇媚,一如盛开的杜鹃花。

  后光明天皇在一旁骑马挽缰,并辔而行,道:“姐姐,这座城池先前刚刚打了一仗,现在还在修缮,皇居此刻也在重新建造,姐姐暂且居住在德川幕府的宅邸。”

  明正天皇点了点头,道:“皇居修建倒也不急于一时,如今国内方经战乱,就如此大兴土木,也不大应该。”

  “那位卫国公,现在就在幕府宅邸之中,说是要见姐姐一面。”后光明天皇笑着说道。

  明正天皇弯弯柳眉之下,美眸柔波潋滟生光,柔声说道:“这会儿有些不大方便吧。”

  后光明天皇柔声说道:“姐姐曾是天皇,代表我国去见一面也没有什么的。”

  进入幕府宅邸,来到西南侧临时而辟的皇居下榻。

  后光明天皇道:“姐姐,我在宅院中设了薄宴,为姐姐接风洗尘,稍后那位卫国公也会入席叙话。”

  明正天皇点了点头,粉唇微启,清辞华音,说道:“阿弟先过去,稍后,我换身衣裳再过去。”

  贾珩此刻正在德川历代家主所居的书房之中,手里拿着一卷德川家康的笔记观瞧。

  此刻已是傍晚时分,天地沧溟,视线昏暗,可见斜风细雨,落在郁郁草木之上。

  自打进入二月之后,春雨也淅淅沥沥降下,嫩芽出土,春意盎然。

  贾珩将手中的书册掩卷放下,神色间却思量起神京之事。

  说来,从神京城已经过来有半年了,不管是江南的甄晴和甄雪两人,抑或是晋阳,心头都难免有些思念。

  这时,外间亲卫禀告,后光明天皇在廊下求见。

  贾珩起得身来,快步来到廊檐之下,抬眸看向从月亮门洞而来的后光明天皇。

  贾珩道:“天皇所来何事?”

  此刻,国内的诏旨还未传至倭国,贾珩称呼之间,倒是对绍仁一定的尊重。

  后光明天皇笑了笑,说道:“卫国公,家姐已从京都赶来,正在府中歇息,卫国公如不弃,可至别宅一叙,共用晚宴。”

  贾珩愣怔了下,凝了凝眉,说道:“这…”

  想了想,伸手示意,说道:“前面带路。”

  其实心头也有些好奇,这位倭国女天皇长什么模样。

  随着后光明天皇绍仁沿着回廊来到一座宅院,此刻,宅院中灯火亮起,一众嬷嬷和仆人正在里里外外的忙碌。

第1295章 贾珩:其实,他担心可能是仙人跳

  江户,德川幕府

  明正天皇兴子沐浴而毕,在侍女的伺候下,换上了一身刺绣凤凰图案的华美宫裳,其人头上梳起端美妍丽的云髻,身上配有各式首饰。

  这位倭国天皇肌肤白皙,脸蛋儿白净如玉,在日光的照耀下,颇见明丽。

  这会儿,就在侍女的陪同下,在一方几案后跪坐下来,二十六七岁的丽人,此刻宛如一朵盛开的牡丹花,一举一动都无声散发着丰熟、魅惑的芬芳,恰好与那张清纯、柔弱的脸蛋儿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会儿,渐渐听到屏风外间传来的谈笑之声。

  贾珩与后光明天皇相伴进入厢房之中,目之所及,就可见一位身形娇小玲珑,碎花裙裳的丽人,娴静而坐,秀美玉容上满是甜美、可爱的气韵。

  明正天皇兴子,似乎也心有所感,不由抬起螓首望去,只见一个身穿蟒服,身形挺拔的少年武侯与自家弟弟携手而来。

  其人眉眼冷峻,目光明亮剔透,湛然有神。

  不知为何,明正天皇愣怔了下,忽觉好像看到了浩瀚银河。

  “姐姐,我给你介绍,这是大汉的卫国公。”后光明天皇,面上笑意繁盛,向兴子介绍了一句,轻声道。

  明正天皇连忙起得身来,盈盈行了一礼,声音珠圆玉润:“兴子见过卫国公。”

  按说,一位曾经的天皇不可能对一位陌生男子自报闺名,但贾珩一来是国公,二来是以示亲近之意。

  贾珩声音温和道:明正天皇不必多礼。”

  明正天皇的气质有着大和抚子的温婉、清纯,并没有如染黑牙齿,本来对天皇而言,这个也更多取决于个人爱好。

  其实,论起容颜明媚比之钗黛还是要差上一些的,但那股独属于小日子的气韵,却难以言说。

  但正如岛国名监督所言,美女到一定颜值,已经没有多少区别,更多还是身份的加持和气质的迥异。

  后光明天皇看了一眼似有“王八对绿豆”模样的两人,目光闪了闪,心头不由涌起喜悦之意。

  果然,他听一些汉国将校提及过,这位卫国公喜好女色,如今也算是投其所好了。

  贾珩落座下来,抬眸看向明正天皇,问道:“明正天皇,多大年岁登的基?”

  明正天皇轻轻笑了笑,道:“自五岁登基,在位十四年,后来退位给了阿弟。”

  说着,目光温和地看向一旁的异母弟后光明天皇。

  贾珩点了点头,出言赞道:“明正天皇真是一位高风亮节,友爱亲朋的人啊。”

  明正天皇被那少年两道灼灼目光打量着,不知为何,芳心深处就砰砰跳了起来,道:“卫国公,今年多大?”

  贾珩点了点头,道:“刚满十八岁。”

  他与崇平帝登基的年岁差不多,如今是崇平十八年,他虚岁已是十九岁,还好少年成名,风华正茂。

  明正天皇眸光柔润盈盈地打量着那少年,说道:“那卫国公真是少年英雄,原本以为能够写出三国话本的男子,是一位世情练达的耄耋老朽,不想竟是这般的年轻英俊。”

  这会儿,后光明天皇眉眼凝了凝,见两人对话颇有几许亲昵之意,暗道一声…妥了。

  于是,轻笑说道:“姐姐,别只顾说话,与卫国公喝一杯谁就才是。”

  明正天皇闻言,眉眼低垂,脸颊浮起酡红红晕,颤声道:“是兴子失礼了。”

  倒不是这位女天皇对贾珩多么喜欢,而是以其心智,早就猜到了后光明天皇的意思。

  说着,端起几案上的茶盅,斟了一杯水酒,道:“我敬卫国公一杯。”

  言罢,一张秀丽、明媚的脸颊两侧浮起浅浅红晕,玫红团团,娇艳动人。

  贾珩也举起酒盅,喝了一杯,道:“明正天皇真是好酒量。”

  明正天皇玉颜甜美,妙目中恍有清露闪烁,柔声说道:“卫国公这次率领兵马来到江户,驱逐鞑子蛮夷,解救我大和百姓于水火,兴子再敬卫国公一杯。”

  说着,又拿起一把青光流玉酒壶,在酒盅中斟了一杯,然后举起酒盅,一仰脖子喝了。

  贾珩道:“我大汉天朝上国,礼仪之邦,不忍见日本百姓受鞑子欺凌,这才跨远征,吊民伐罪。”

  明正天皇点了点头,那张婉丽、明媚的脸蛋儿,已有些红扑扑的。

  贾珩抬眸看向明正天皇,此刻,丽人两侧脸颊已经现出朵朵醺然微红,柔声道:“兴子不擅酒力,不如还是少饮两杯。”

  明正天皇道:“还未谢过卫国公对阿弟的看护之情,当需敬卫国公一杯。”

  贾珩点了点头,也举起酒盅,说道:“明正天皇客气了。”

  明正天皇拿起酒盅,几是一饮而尽。

  这会儿,后光明天皇起得身来,容色微顿,柔声道:“阿姐,先和卫国公叙话,我去去就来。”

  说着,绕过一扇石竹云母玻璃屏风,未及两人唤住,就已不见了踪影。

  一时之间,就剩下明正天皇与贾珩两人,气氛顿时有些暧昧了起来。

  贾珩愣怔了下,旋即,两道锐利剑眉之下,目光灼灼地看向明正天皇,问道:“明正天皇似有话要说?”

  明正天皇抿了抿粉唇,柔声道:“如今国家残破,德川家擅权专政,皇室大权旁落,卫国公乃是大汉的名臣,可有一计教授我们姐弟?”

  贾珩道:“其实,大权旁落,这未尝不好。”

  明正天皇:“???”

  贾珩道:“天皇之位传至令弟,已经传至一百多代,幕府来来回回多少,但天皇家族始终不易,中原王朝何能及也?”

  眼前这位女子可不是什么不懂的樱花妹子,而是在德川幕府主政之时,在错综复杂的局势中,曾经担任过一任天皇的女子,政治智慧绝对不低。

  明正天皇闻言,若有所思,问道:“此言何意?”

  贾珩道:“垂拱而治,纵世间变换,皇位仍可不易,过于插手国政,治政之失,皆可归咎于皇室,那时候天下百姓怨声载道,天皇之位也就失却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518页  当前第183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38/251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红楼之挽天倾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