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尤三姐从一个丫鬟手里拿过茶盅,双手捧敬,柔声道:“秦姐姐,请用茶。”
秦可卿伸手接过茶盅,喝了一口,笑道:“妹妹。”
待敬过茶以后,尤三姐在几个丫鬟的搀扶下,前往后宅布置好的新房。
秦可卿笑了笑道:“夫君也早些过去吧,今个儿也不用接待宾客。”
贾珩虽是纳妾,但不少将校也想凑个热闹,或者借机攀附,但贾珩正处风口浪尖,一切低调行事,并不大操大办。
“这时候还早着,一会儿再过去也不迟。”贾珩道。
与秦可卿说了会儿话,逗了逗女儿,渐近傍晚时分,贾珩也前往后宅尤三姐的居所。
此刻,尤三姐听到门外的脚步声,红盖头下的眼眸睁大,心头紧张莫名。
也不知为何,虽然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但这火红嫁衣一穿上,面对即将到来的洞房花烛,少女仍心神忐忑。
“吱呀……”
门扉被推开,贾珩进入厢房,几个丫鬟轻轻唤了一声。
贾珩挥手示意伺候的丫鬟离去,来到高几之前,拿起玉如意,挑开少女的盖头,现出一张千娇百媚的脸蛋儿来。
贾珩看向那少女,低声道:“三姐儿,什么时候了。”
“老爷。”尤三姐眸光盈盈如水,看向那少年。
夫君不是谁都能唤的,一般多见于正妻,而妾室更多还是唤老爷,当然不是闰土再见迅哥儿的那声老爷。
贾珩看向尤三姐,笑道:“今个儿,真是艳比花娇。”
尤三姐道:“老爷,喝交杯酒吧。”
贾珩轻轻唤了一声,然后拉过尤三姐的手,二人饮起交杯酒。
就在贾珩纳妾之时,宫苑之中——
崇平帝也听完戴权禀告了贾珩纳妾一事,诧道:“这妾室又是怎么回事儿?”
戴权低声道:“回禀陛下,这尤家姐妹原是贾珍的妻妹,后来贾珍因罪失爵以后,就一直借居在宁国府,说来,如今也有两三年了,”
崇平帝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说道:“原来如此,怪不得……”
怪不得先前求封诰命夫人。
戴权小心翼翼道:“听说这还是秦氏主持操办的,秦氏刚刚生过孩子,诞下一个千金。”
崇平帝感慨道:“这秦氏倒是有心了。”
这一看就是因为身子不方便,拉了尤家姑娘来固宠。
“这个贾子钰,以往朕怎么没看出来。”崇平帝忽而喃喃说道。
戴权心头一紧,不敢应这话。
崇平帝摇了摇头,拿起奏疏,头也不抬道:“赏赐秦氏镀金线缎、金线缎、洋花缎、粧缎各二疋,待明日一早儿,召贾子钰进宫问对。”
也不能总是惦念着纳妾,南方新政以及剿寇最近也不大顺利。
戴权连忙应了一声,道:“奴婢这就吩咐人去办。”
崇平帝忽而冷不防问道:“乐安郡主,这些年都去了哪儿?”
戴权道:“乐安郡主这些年的去向倒没有查清,但其偶然至宁国府为厨娘,而后为卫国公赏识,选进锦衣府,后来帮卫国公在南方对付多铎,前往北疆打仗,后来又跟着卫国公去了西北,为卫国公倚为臂膀。”
崇平帝面上若有所思,摆了摆手道:“乐安郡主原通兵事,先这样吧。”
戴权应了一声,徐徐而退。
……
……
南波湾,鸡笼山
用木石搭就的山寨之中,一辆辆独木轮推车进进出出。
而山寨之中,挂着一面杏黄色旗,“替天行道”四个大字,随风飘扬,土石垒砌的隘口之上,黑黢黢的洞口依稀可见,正是红夷大炮。
此地,正是海上杨禄、杨阔兄弟的匪巢。
自崇平六年以来,荷兰与刘香、杨氏兄弟,李魁齐等众巨枭联合,打败了郑国桂、李国助以后,荷兰驻台湾总督普特曼斯与一众海寇巨枭达成和平协议,共治南波湾。
或者说,用几方海寇势力互相牵制汉人,以维护治所在安平——荷兰人的超然地位。
而荷兰人与葡人一样,皆被福建当地汉廷官员视为红夷。
此地渐渐成了红夷与海寇的盘踞之所,走私以及劫掠成为闽海当地百姓的家常便饭。
当多铎联络海寇被官军击败之后,江南水师以及杭州、宁波等地的水师清剿闽浙等地的海寇势力,为海关商贸扫清了部分障碍,但荷兰红夷擅设钞关,与海寇明暗配合劫掠大汉客商。
因此,来往客商还要多交一份儿买路钱,在大汉开海以后,严重阻碍了大汉海关商贸的蓬勃发展。
整个鸡笼山范围,随着闽地饥民以及流亡在外的匪盗,以及吸纳流亡至南波湾的日本浪人,刘香、杨氏兄弟、钟斌等大大小小团伙,拥兵近十万,战船三千余艘。
江南水师与其交战几月,双方战事互有胜负。
此刻,山寨聚义厅内
众人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一派气氛热烈的模样。
杨禄,杨策,杨阔三兄弟在虎皮交椅上坐下,下方一众头目,皆举杯共饮。
杨禄脸膛上因为海上风吹日晒,黢黑干燥,感慨说道:“官军这次终于是退了,年前终于能消停一段时间了。”
“这都进入冬季了,官军他们占不到便宜,也只能退了。”杨阔灌了一口酒,笑着说道。
进入深秋后,随着逐渐接近冬天,天气愈发寒冷,喝一口酒,身子都为之暖了许多。
杨策道:“官军这次还是与以往不同的,这次我们的弟兄伤亡也不少,这还是只出动了一部分水师,粤海那边儿还有不少水师,如果两路夹攻,我们这一仗更不好打。”
先前,集合了江北水师以及江南镇海卫,又招募了水卒江南水师约三万五千人汇合杭州、宁波两地水师两万五千人,共计六万余人,双方在海上大战,最终谁也没有讨得便宜。
杨禄目中现出忧虑,说道:“就怕官军再调集重兵,卷土重来。”
“怕什么?实在不行还有荷兰的红夷,让他们也出兵共抗官军。”杨阔不在意说道。
杨策说道:“兄长,还是得联络多方,共抗官军才是。”
杨禄问道:“刘香那边儿怎么说?”
在盘踞在湾湾的众多海寇势力中,刘香因为最早与荷兰人交好,打败郑国桂,因此势力最大,手下徒众最多。
下方一个中年书生说道:“大当家,刘大当家说,汉廷最近在西北用兵,先前已经吃过一场败仗,纵然大胜,怎么也要休整个一年半载,我们再招纳闽地的逃亡流民,募集水手,积极备战,汉军拿我们也没有什么法子。”
杨禄皱眉道:“汉廷在西北征讨蒙古人,先前吃了败仗,十万大军折损进去了,竟然还能打赢,这个卫国公不愧是打败了多铎他们的人。”
随着时间过去,大汉卫国公的威名已经传遍了整个海疆,尤其是多铎以及当初众海寇仆从军的下场,让远在湾湾的杨禄等人也心神莫名。
不大一会儿,外间一个身形魁梧的汉子,高声道:“大当家,人来了。”
杨禄放下酒盅,低声说道:“走,随我去迎迎。”
来者是一位汉人,其为石廷柱,本身也是女真汉军旗的都统,身旁还跟着女真八旗的兵丁,一见几人,拱手笑道:“石某见过几位大当家。”
杨禄道:“石将军好。”
在之前已经磋商过几轮,因为女真最近要购置一批红夷大炮,就派了石廷柱跨过重洋前来与荷兰人洽谈。
双方寒暄着进入厅堂。
杨禄问道:“石将军与荷兰人谈的如何?”
当初还是杨禄引荐石廷柱给荷兰人。
石廷柱道:“已经购置了一批大炮,后续会派匠人过来学制艺,至于辽东海贸之事,只怕汉廷还会阻挠。”
推荐一本书《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穿越水浒传的搞笑文,大家可以去看一下,摧残一下幼苗,哈哈。
第1124章 晋阳:龙凤胎,这是怎么痴缠出来的
鸡笼山
杨禄听完石廷柱所言,点了点头,说道:“如果有红夷大炮,以后再攻打汉廷的城池,定然如虎添翼。”
他听说,那清国老皇帝就是被红夷大炮轰杀的。
石廷柱说道:“杨大当家,这卫国公刚刚在西北打赢了准噶尔人,汉廷在海上也咄咄逼人,我们想要阻挡汉廷的进兵,还是得联合起来才是。”
杨禄道:“我也正有此意,现在汉人想要独霸海贸之利,不给我们活路,我们也不能让他们安宁,南北遥相呼应,让他们疲于应付。”
说着,观察着石廷柱的神色,问道:“不知道贵国是怎么打算?有没有派水师南下接应?”
石廷柱道:“年中四五月份上,我大清在北边儿刚刚和汉廷打过一场,摄政王的意思是等明年这个时候,休养生息的差不多了,再发兵南下,一雪前耻。”
“那也好。”杨禄点了点头道。
就在这时,从外间来了一个人说道:“大当家,刘香派了人过来,说是有要事在安平商议。”
杨禄问道:“什么要事儿?”
“说是要在安平召集联盟大会,共抗官军。”那头目说道。
杨禄皱了皱眉,说道:“有没有说什么时候?”
此地离安平还有一段距离,杨禄还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赶过去。
“五天之后。”那头目说道。
杨禄沉声道:“那就告诉他们,三天之后,安平见。”
待那头目离去,石廷柱说道:“联合起来共抗汉军也是正理,眼下汉廷势大,多一分力也是好的。”
杨禄却摇了摇头,冷笑道:“只怕有人打着吞并我等部众的心思。”
石廷柱闻言,眸光闪了闪,面上若有所思。
杨禄转而笑了笑道:“罢了,不提此事了,今个儿,我陪石将军喝几杯,石将军也好给我说说清国眼下是什么情况?”
如果实在走投无路,或许可以投靠了女真人。
台南,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