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和他究竟是痴缠了多少回,才有这般的默契和熟练?
甄晴沉吟片刻,原本蹙紧的眉微微舒展几分,声音微微打着颤儿道:“西北那边儿,你觉得南安郡王能打赢吗?”
“现在我也说不了。”贾珩声音极尽轻柔,小心翼翼说道。
甄晴云髻之上金钗微微摇曳流光,柔声道:“一旦南安大胜,以后说不得还要分你在兵事上的权柄,现在就调拨走了京营。”
那时候,宫里就有两方可以互为制衡,而南安郡王是帮着魏王的。
贾珩道:“现在说这些也为时尚早,等西北的战报吧。”
甄晴此刻也不多说其他,微微闭上眼眸,轻轻抚着隆起的小腹,开始思量着未来之事。
甄雪温婉如水的脸颊羞红如霞,在甄溪的搀扶下,躺在另一侧。
此刻甄兰与甄溪两人也好不到哪里去,面颊红扑扑的,只觉魔音灌耳,撩人心弦。
庭院之中,阴雨密布,淅淅沥沥,轻柔地拍打在梧桐树叶上,烟雨濛濛的竹林随风摇曳,翠波成浪。
也不知多久,及至傍晚时分,天色因为阴云密布而光线多少有些昏沉,室内渐渐静谧无声。
甄兰撑着绵软的身子,去一旁寻了蜡烛,点燃了烛台,登时,屋内烛火明亮,明亮煌煌。
贾珩轻轻抚着甄雪的小腹,与甄晴、甄雪两人说着话。
甄晴玉颜绮丽,将螓首靠在贾珩的怀里,紧紧抓住少年的手,依依不舍道:“你等会儿要不不走了?就和兰妹妹和溪儿妹妹住在一个庭院,别人也不会说什么的。”
“我回去还有事儿,不能多留。”贾珩默然片刻,低声道:“咸宁会疑心的。”
“也是,你这次出来还将她们两个带来了。”甄晴清眸闪了闪,语气中不无抱怨说道。
贾珩抚着丽人那张香嫩温软的脸蛋儿,轻声说道:“你别想那么多,你和雪儿在府上好好养胎。”
明显感觉磨盘先前那一副吃枪药的怨妇样子,已经消失不见,可见这段时间没少后面咒骂他没良心。
贾珩说着,也不等甄晴说话,转而看向一旁脸颊红润如霞的甄雪,说道:“雪儿,你们最近在府中,好好调养着,我让兰儿妹妹和溪儿妹妹留在这儿,等过段时间再来看你们。”
甄雪脸颊玫红气晕团团,声音酥媚几分,说道:“子钰,你在外面也万事小心。”
贾珩“嗯”了一声,说道:“好了,得回去了。”
说着,待穿上衣裳,这会儿,甄兰红着一张脸蛋儿,近得前来,帮着贾珩穿上衣裳,低声道:“珩大哥,咱们走吧。”
贾珩凝眸看向甄兰,温声道:“你和你溪儿妹妹先在府上,等过两天,我再来接你们。”
甄兰点了点头,她等会儿也要和大姐好好商议商议才是,怎么帮着珩大哥完成大业。
不过,姐姐的想法多半是扶保着自己肚子里的孩子,她自己好垂帘听政,暂时先应着她。
待交代了两人之后,贾珩也不多留,只觉心神俱疲,载人的客车本来就不好开,安全第一,不能超速。
廊檐之下,陈潇一袭锦衣府的飞鱼服,抱刀伫立,因为逆着光,面容藏着晦暗不明,声音平静说道:“天黑了,先回去吧。”
贾珩近前,轻声道:“潇潇,那邸报登载出去了吧。”
“已经登载出去了,现在就是等消息。”陈潇清声道。
贾珩点了点头,说道:“那咱们先回去。”
潇潇这下子不讥讽他了,他还有些不习惯,难道对他不报以任何的期待了?
趁着少女放下手时,一下子抓住那纤纤柔荑。
陈潇羞恼道:“你做什么?”
贾珩笑了笑道:“没事儿,我就是看你手冷不冷。”
他温香软玉在怀,潇潇在外间凄风苦雨。
陈潇松开少年的手,清眸中闪过一丝羞恼,说道:“赶紧回去,下不为例。”
贾珩解释道:“嗯,知道了,潇潇,我如果不来这么一遭儿,她会发疯的。”
磨盘其实也到了某种临界点,如果持续断联,说不得会有过激行为。
陈潇冷哼一声,没有搭理贾珩。
一夜再无话。
……
……
时光匆匆,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之间就是四五天时间过去。
随着贾珩对江南一些御史攻讦的回应邸报刊行于世,整个江南的士林舆论为之哗然,勋戚官员尽数震动。
贾珩提出的“新政自贾家而始”,诚邀两江总督衙门先行清丈自家的田亩,这无疑是“高风亮节”之举,一下子就赢得江南一些读书人的高度赞扬。
但却引起一些江南官绅的恐慌和惮惧。
而后是晋阳长公主府以及安南侯叶真率先响应,邀请两江总督府清丈田亩,支持崇平新政。
两江总督高仲平不停派出干吏,前往贾史王薛以及长公主、安南侯府上开始清丈田亩。
一下子,原本在地方推行上磕磕绊绊的新政,在南京的勋戚一层似乎打开了局面。
咸宁公主其中也拜访了太祖朝,太宗朝的一些勋戚,主要是游说彼等支持崇平新政。
贾珩也在视察完江南大营之后,与咸宁公主一同拜访居住在金陵城中的陈汉勋贵。
而另一边儿,远在西宁府的西宁郡王,更是势如破竹,节节胜利。
柳芳与石光珠二在西宁府城外击溃游骑两千,直抵湟源城下,而后南安郡王领兵近六万赶到,大军攻城,在六月八日收复湟源县城,而后马不停蹄,于六月十二日一鼓作气攻克海晏县,青海蒙古和硕特部可谓“节节败退”,一路收缩至青海附近。
而捷报则以六百里加急,一路直送至神京,可谓捷报频传,这种乐观的气氛不仅感染了大汉众臣,也让整个神京城,军民欢腾,为之庆贺不已。
第1050章 贾珩:一人的捷音,陈汉的悲鸣!(
神京,大明宫,含元殿
今日正是朝会,殿中众臣人头攒动,汇聚一堂。
崇平帝坐在御座之上,正在与诸军机大臣、内阁阁臣聚殿议事,目光投向军机处的施杰,问道:“西宁方面可有最新军报递送过来?”
事实证明,两条腿走路是对的,以京营军力,由南安等人率领,在西北那样的地方取得一场大胜并不难。
“回圣上,南安郡王来报,已经在西北陆续收回湟源、海晏等县城。”这时,兵部侍郎施杰出班奏事道。
原内阁次辅、兵部尚书李瓒已于不久前,再次奔赴北平,督军幽燕。
“那就再等等。”崇平帝颔首说着,吩咐道:“青海蒙古方面,南安势如破竹,收复失地,石柳两人也打出了开国武勋子弟的威风,内阁下诏嘉谕,待大军克竟全功,班师回京以后,叙功封赏。”
下方的内阁大学士韩癀欣然领命,眸光微垂之间,心头涌起一念。
除了卫国公之外,大汉仍然有可以倚靠的柱国之将,那种军中一家独大的局面,想来以后不用担心了。
这般一想,心头隐忧稍去,不由再次想起天子的用意。
天子用卫国公去江南推行新政,招致怨谤,则让南安郡王去西北打仗立功,这一来一回,无疑是一步制衡妙棋。
崇平帝这时,目光掠向殿中群臣,问道:“卫国公在江南推行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新政如火如荼,昨日南京方面向朕上疏,清丈田亩、摊丁入亩等国策先由卫国公提出,如今卫国公已先在江南清丈贾家以及薛史王家田亩,以身作则,实为难得。”
可以说,江南新政和西北边患,他都用对了人,如果让子钰前往西北,实在是大材小用。
否则派南安郡王去江南,决然理不清错综复杂的新政。
下方众臣闻听崇平帝之言,这时,刑部侍郎岑惟山笑着拱手道:“卫国公高风亮节,不耽迷于钱财,微臣佩服。”
殿中官员纷纷应是,似是夸赞着贾珩的品行。
崇平帝道:“内阁拟旨,加卫国公为太保,以慰勉其在江南推行新政之苦,着其与两江总督衙门,加快试行新政步伐。”
下方的内阁首辅韩癀,闻言,迟疑了下,正要手持笏板出班。
却不想身旁走出一人,正是都察院左都御史许庐,拱手说道:“圣上,卫国公刚至江南,还未来得及立功,圣上如此无功而赏,岂不是为天下时议所讥?”
崇平帝闻言,眉头紧皱,问道:“许卿,如是何无功而赏?这次新政在江南推行,卫国公积极奔走,也是有功的。”
“圣上,其累受皇恩,如此奔走,当为臣子本分,如今新政还未大行于江南,圣上如何升授太保而酬功?待其新政大行之时,圣上以何爵赏之?”许庐拱手坚持道。
无功而赏三公荣衔,大坏国家典制,而且天子借西北大捷而赏,更有淫赏之嫌。
刑部侍郎岑惟山愣怔片刻,也反应过来,拱手道:“圣上,微臣以为不妥,还请圣上三思。”
现在大汉离了那小儿,依然有人领兵打仗,可见那小儿也不是非他不可的。
韩癀拱手说道:“圣上,以卫国公之能,想来用不了多久,江南新政就能大行,焕然一新。”
崇平帝默然片刻,说道:“那就依诸卿所言,待江苏新政大功告成之后,一并对卫国公以及高卿论功行赏。”
此事就这般定下。
然而,南安郡王领兵前往西北,大获全胜的消息却如一阵风刮遍了神京宁国府。
荣国府,荣庆堂
贾母正眯着眼坐在罗汉床上,身后正是鸳鸯捏着肩,琥珀、翡翠等丫鬟拿着美人拳帮着贾母捶着腿。
“这凤丫头走了之后,屋里笑声也没了。”贾母叹了一口气。
说实话,有些后悔。
自从一众金钗南下之后,尤其是凤姐南下之后,荣庆堂一下子冷清许多,虽有薛姨妈、王夫人陪着贾母解闷儿,但因为王夫人平常是不苟言笑的,而薛姨妈一个人捧哏,没有逗哏,对口相声也唱不起来。
薛姨妈笑了笑,说道:“老太太,凤丫头好多年也没回金陵归宁了,这次回去之后,就能回来了。”
王夫人白净面皮上,也陪着笑说道。
贾母道:“等会儿,咱们去东府瞧瞧珩哥儿媳妇儿去,她怀着孩子也有几个月了。”
就在这时,外间的一个嬷嬷,进来禀告说道:“老太太,南安太妃与理国公柳家的孙老太夫人带着儿媳妇,缮国公石家的郭太夫人携着儿媳妇儿,过来拜访老太太呢。”
贾母闻言,苍老面容上现出疑惑之色,诧异问道:“这个时候,她们过来做什么。”
这几天,贾母倒没有怎么关注着京城的消息,后宅之中原就消息闭塞一些。
“宝玉她娘,你代我去迎迎。”贾母道。
因为贾珩没有领兵去往北疆,贾母也就不用担心南安太妃等人过来说着吓唬人的不吉之言,再加上贾母确实有些无聊。
王夫人应了一声,然后在玉钏、彩霞等丫鬟的陪同下,出得厅堂,去迎着南安太妃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