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红楼之挽天倾_分节阅读_第1214节
小说作者:林悦南兮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7.18 MB   上传时间:2025-04-01 18:11:10

  但未等方尧春开口辩解,两个锦衣府卫就上前一下子架起方尧春,李述冷声道:“方大人,请罢。”

  而等方尧春被锦衣府卫押着离去,沉邡目光阴沉如铁,此刻已经得知贾珩是在为李守中铺路。

  随着李守中安抚着一众如丧考妣的监生,至锦衣府卫经历司登记名姓,而一众监生脸色苍白,心头却在七上八下,唯恐贾珩说话不算话。

  贾珩凝眸看向沉邡,说道:“沉大人,监生不明真相为流言所欺,险些酿成祸乱,还要多亏沉大人及时和。”

  沉邡不阴不阳地回了一句,道:“是贾侯好手段。”

  说着,朝着贾珩拱手告辞离去。

  贾珩看向沉邡登上轿子,目中冷色涌动。

  他还不知江南巡抚章永川会以何手段扳倒沉邡。

  待士子心思忐忑地留名,李守中宽慰道:“诸位同学放心,朝廷知道大家在监中寒窗苦读不容易,不到万不得已,不会禁考大家,明年春闱考期在即,诸位回监舍之后,还是要安心备考,以待来年。”

  一众监生纷纷开口道谢。

  就这般一直忙活到傍晚时分,一众国子监监生才陆陆续续地散去。

  贾珩看向李守中,笑了笑,说道:“伯父,先到府上一叙吧。”

  因为这就是宁荣街,也就是几步路的距离,就能到宁国府。

  李守中并不多言,点了点头,然后随着贾珩前往宁国府。

第916章 这是王者之风?(感谢书友“蒙面侠输弱”的盟主打赏!)

  宁国府,花厅之中——

  贾珩与李守中分宾主落座,丫鬟端上茶盅,然后徐徐而退。

  李守中问道:“子玉,这些监生你打算怎么处置?”

  “挑头儿的两三个人,必然要被禁考一科,否则,监生围攻官衙风气势必大起。”贾珩说着,道:“伯父不要再为这些人求情了,此例断不可开。”

  嗯,不知道他为何又想起了纨嫂子的下不为例,只能说那一声声哭腔儿的确销魂蚀骨。

  李守中摆了摆手,道:“既然如此,那就罢了。”

  贾珩道:“伯父,再有几天就要过年,我打算汇总两江、六部适合大挑的官员,然后再向朝廷举荐。”

  对三司官员的名单,他也是不拘派系,量才录用,系出一片公心。

  李守中点了点头,轻声道:“子玉自行做主就行。”

  李守中沉吟片刻,问道:“子玉,沉邡来此也是为了弹压士子?”

  饶是李守中,事后回想起来,都有几许尴尬。

  一台戏,三个主演前后唱?结果差点儿没有唱好,这叫什么事儿。

  “今日原就是这位沉制台搞出的阵仗,那方尧春多半也是适逢其会。”贾珩目中现出一抹讥诮,说道:“刚才锦衣府卫已经询问两人是何目的了。”

  李守中道:“自老朽离开之后,不想如今国子监竟变成这般模样,方尧春前面被革职,未知朝廷打算再派何人来接任?”

  贾珩道:“此事朝廷还未有定论,许是会启用旧人,尚未可知。”

  李守中点了点头,说道:“国子监教书育人,可对监生教化抚育,朝廷也当选拔贤直之人主司才是正理。”

  贾珩凝眸看了一眼天色,清声道:“伯父,不如在府上一同用饭?”

  李守中却道:“我回去还要熟悉一下安徽新省的经制。”

  贾珩闻言,点头道:“既是如此,就不好强留着伯父了。”

  这进入状态倒是挺快,就像……

  李守中告辞离去,贾珩则是返回后宅,看向迎面而来的元春。

  元春目露担忧问道:“珩弟,府上的下人说街口那边儿出了事儿?”

  贾珩点了点头,说道:“嗯,国子监的监生聚众闹事,现在没事儿了。”

  元春又道:“殿下那边儿怎么样?”

  “还好,等会儿,天黑一点儿,咱们一同过去。”贾珩道。

  两江总督衙门,后宅

  沉邡快步到花厅,沉声道:“这个方尧春,愚蠢透顶,竟也在那里!”

  白思行道:“方大人许是也想趁机……”

  后面话就有些难以启齿,大意也是借着士子闹事捞取政治资本,博取美名。

  沉邡自是知道此由,冷声道:“那个李守中也是如此了,以此收江南人望,所以,这都是小儿处心积虑,只怕要不了多久,就有小儿举荐李守中为安徽巡抚的消息流传出来。”

  白思行问道:“大人,此事可否做一些文章?”

  沉邡摇了摇头道:“举贤不避亲,李守中名声不错,刚刚又收拢了江南士子的部分人心,将来纵有浮议,朝廷何时在意过?”

  沉邡来回踱步,然后落座下来,端起茶盅,喝了一口,沉声道:“此事到此为止吧。”

  这次又是一次弄巧成拙,刚才他在现场都觉得别扭。

  白思行宽慰说道:“东翁,这样也好,朝廷将来察问下来,东翁也算有算顾全大局之誉。”

  沉邡面色凝重,道:“此事姑且不说,老朽这次”

  却是不由想起先前那些士子对自己的讥笑,当时羞怒交加,但现在冷静下来,心头难免涌起一股寒意。

  一叶知秋,他以革职留用之身暂管两江,威信受损,显然已经压制不住人心浮动的两江官场了。

  沉邡落座下来,心头隐隐生出一股强烈的不安。

  时光匆匆,不知不觉,距离国子监监生围堵在宁荣街口向贾珩讨要说法已有两日,而崇平十五年也渐渐进入了尾声,时光离着新年愈发近了一些。

  贾珩依南方旧例录取的言论,倒是安抚了国子监的一众监生,而且还抛出了一个诱饵,士林方面的舆论沸腾渐渐趋于无声。

  舆论就是,你不搭理他,很快就会有新的爆点出来,吸引眼球。

  大众的注意力是稀缺的,虽然此刻还不是互联网时代,但也隐隐有了一些苗头。

  两江总督衙门、江左布政使司也开始有条不紊地准备相关材料,尤其是江左布政使司要搬到安庆府办公,江右布政使仍在苏州府。

  重定一省,难在人事,如今人事理清,剩下的就是在安庆府修建三司官署衙门。

  贾珩并没有再亲力亲为地盯着这场监生闹事的调查结果,而是尽数交给了锦衣府卫,自己则是领着军将前往位于崇明沙之上的水师学堂视察办学事宜。

  作为江南大营的水师训练基地,港口之中停泊着十几艘崭新的桅杆风帆战船,而水师将校在韦彻、节度判官冯绩等人的率领下,迎着贾珩进入修建好的中军营房。

  贾珩坐在帅桉之后,看向身形魁梧,面容雄阔的卫指挥同知韦彻。

  这位当初江南大营的游击将军,现在已经因功升迁为江南六卫之水师镇海卫的卫指挥同知,代掌卫事,而冯绩除却是节判之外,还是目前水师学堂的教务长,负责具体培训水师将校的后勤事宜。

  此外还有其他如商延,傅丕等文吏,以及其他中高阶将校。

  韦彻道:“侯爷,现在镇海卫战船三百四十五艘,目前出海至浙江杭州等地,与当地水师配合打击浙江大陈岛之上的海寇,此事,水王爷那边儿最近递送来公文,请求联合打击海寇。”

  水溶前往浙江整顿水师,可谓是用尽心力,而杭州和福州两地的局势,就不如边事复杂,这一两个月下来倒也算卓有成效。

  而水溶也似乎十分享受这个坐镇一方,清剿水寇的过程,最近更是在浙江海域领兵致函于水师学堂,要求与江南大营水师展开联合打击行动。

  贾珩接过公文,阅览着其上文字,沉吟片刻,说道:“镇海卫派出水师,从北向南封锁,截住海寇北逃之路,如今朝廷开海通商,大小商船在海上往来如梭,既然每年为朝廷交上关税,朝廷也会担负起保护商船的职责来。”

  韦彻拱手说道:“末将也是这般认为。”

  贾珩放下公文,心头有些复杂。

  他还是期待水溶能多立功勋的。

  贾珩压下心头的一丝古怪心绪,起得身来,说道:“前往朝鲜的海航路线可曾明晰了?”

  既然跨海远击,其实从天津卫港和登来港要好上许多,但两地目前没有江南得天独厚,江南经过一场海战的洗礼,不管是作训装备水平,还是军心士气都非山东登来可比。

  而北方两港早已年久失修,船只不齐,想要重新整修需要费一番大工夫。

  陈汉立国百年,不是一地一域的问题,而是全局性、系统性,具化到每一个地方,都是上下左右弥漫着一股腐朽、怠惰的气息。

  这不是土地兼并的问题,而是人心懈怠、骄奢之风盛行的问题,即所谓历史周期律。

  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其实如果没有女真,他与天子此刻的中兴改制行为,在整个历史周期律当中也不过是如张居正万历中兴之类的小浪花。

  韦彻道:“从朝鲜水师将校和士卒中得到了海航路线,但因未曾行船而过,还是需得实地走一番才是,末将打算在年后组织一批军将乘船,在朝鲜向导的引领下抵近朝鲜海域,算是为来日征战做好预演,不知侯爷意下如何?”

  贾珩赞扬道:“这个想法好,但要注意安全,另外就是船队的补给问题,跨海横渡,一旦补给中断,后果不堪设想。”

  其实跨海横击这种事,在江南海战以后完全丧失了袭击的突然性,已成为汉虏都有意加强的点儿。

  换句话说,就第一次有“李愬雪夜下蔡州”的出其不意之效,现在派水师就是起到牵制之功。

  贾珩首肯了此事,又接着询问了军将的装备作训。

  经过先前的一轮集中升迁,镇海卫的水师将校也补充了七七八八,当然高阶将校仍有不全,好在以中下级军官为作战单位的营将并不稀缺。

  贾珩又道:“韦指挥,冯主簿,陪本侯去看看学堂将校的居住条件。”

  韦彻和冯绩等人连忙拱手应是。

  然后一群人浩浩荡荡地向着营房而去,主要是视察将校军卒的居住环境。

  因为是贾珩临时起意,水师学堂其实也没有多少提前准备,故而进入一座营房之中,内里的军校都吓了一跳。

  大概就有一些正在打着游戏,大老忽然进来的感觉。

  然后,负责督导这一军帐的游击将军,吓得脸色煞白,一个百户暗叫苦也。

  贾珩虽没有背着手,一脸笑眯眯,但面上也没有什么恼怒之色,目光温和地看向坐在床上下着象棋的两个将校,周围观战的将校纷纷站将起来,行礼道:

  “卑职见过侯爷。”

  贾珩看向楚河汉界的象棋棋盘,问道:“这是下的象棋?”

  而两个玩着的军将是两个年约二十左右的青年,其中一个紫红脸膛的将校,连忙抱拳解释道:“回侯爷,我们刚吃了饭,今天休沐,就下了两把。”

  而另一个军卒连忙将银子拢至枕后,似乎想要遮掩,分明是刚才下棋,一些将校下了赌注。

  当然,这种高端场合,倒没有“这垃圾袋挺能藏啊”的军阀学姐审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518页  当前第121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14/251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红楼之挽天倾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