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那时候再对察哈尔蒙古极限施压,迫使其臣服,基本就可以实现战略意图。
而他只有一个人,到底要去支援哪一路?所以这是一场牵涉全局的两国会战,决定他成败荣辱之战。
他能保证自己这边儿,但北平能不能撑得住,宣府、大同的边军能不能撑得住?万一哪一路被打崩,女真入境劫掠,朝廷让他率兵相援,他是去还是不去?
而他作为主战的武勋,彼时整个大汉铺天盖地的指责,千夫所指,这都是可以预见的事儿,身为军机大臣,不做好预桉怎么能行?
而且皇太极可以选择的出击方向乃至出击时间都很多,也不一定是百分百按照他说的这般来,女真方面名将如云。
所以南安郡王先前主和,从某种意义上是明智保身之举。
探春打量着那少年,柔声道:“珩哥哥接下怎么办?”
不用想,就能明白珩哥哥面临的压力。
“现在只能是积极备战。”贾珩面色澹然,笑了笑道:“好了,不说了,这会儿都晌午了,咱们吃饭去罢。”
探春应了一声,然后与甄兰前往后宅内花厅。
此刻,秦可卿已与尤氏姐妹以及凤姐、平儿招呼着丫鬟,准备着午饭。
……
……
梨香院
花厅之中,一张桌子上摆放着菜肴,薛蟠正在拿着一个烧鸡大快朵颐,不时拿着酒盅喝着茶水。
薛姨妈目光心疼地看向自家儿子,道:“你慢点儿,又没人给你抢,这在里面吃的什么?怎么就饿成这样?”
心道,难道是珩哥儿辞去了五城兵马司的差遣,那边儿不给着面子了?
作为准丈母娘的薛姨妈,比往日都关注着贾珩的职务调整,听闻贾珩辞去五城兵马司差遣,第一时间就问着宝钗。
宝钗倒是让薛姨妈放宽心,但薛姨妈心底仍有些不落定。
薛蟠笑道:“里面有是有,但没有家里的香不是?妈,最近可把我给憋坏了,待在里面可不容易出去。”
油乎乎的大手拿着手帕擦了擦嘴巴,环顾四周,问道:“妈,妹妹呢?怎么没见妹妹?”
“你妹妹去了东府的园子里住着。”薛姨妈说道。
薛蟠闻言,却是漏听了“园子里”几个字,心头狂喜,说道:“妹妹跟着珩表兄了?”
薛姨妈见此,又气又想笑,神色不自然,说道:“就是住在园子里,东府年初不是修了个园子?看着里面挺幽静别致,东西两府的不少姑娘都搬进去了。”
想了想,自家这个大儿子,嘴上没有个把门儿的,不妨先瞒他一瞒,省得他嚷嚷的到处都是。
这还不是正妻呢,等以后赐婚了再说不迟。
薛蟠闻言,愕然了下,急声说道:“妈,我当时怎么说的?珩表兄前途不可限量,是不是让我说中了,你当初你不听,现在是怎么一说?当初南下之前还是伯爵,现在已经是侯爷了,再等以后就是国公。”
薛姨妈皱了皱眉,道:“你别乱嚷了,我正自烦着呢。”
嗯,也不知为何,看着自家儿子摇晃着大脑袋,暗暗着急的模样,倒也挺有意思。
宝丫头其实跟着珩哥儿也好一些,整个大汉的确是没有珩哥儿这么出挑儿的少年。
薛蟠转而跨下脸来,长吁短叹说道:“妹妹平常也是个有心的,怎么……”
他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了,这都多久了?怎么还没有成其好事儿?
“先住在园子里,等以后再说吧。”薛姨妈心不在焉说道。
就在这时,外间的丫鬟同喜说道:“太太,二太太来了。”
薛姨妈面色微愣,起身相迎而去,只见王夫人在玉钏等丫鬟的陪同下,挑帘进入厢房,看向薛姨妈,笑问道:“妹妹,文龙回来了?”
“嗯,回来了。”薛姨妈看向王夫人,白净面皮上现出笑意,说道:“姐姐今个儿怎么这么得闲。”
王夫人点了点头,落座下来,道:“过来想和妹妹打个商量。”
前些时日听着那位珩大爷说的给宝玉谋个一官儿半职,宝玉年岁也不小了,也该定下一门亲事。
黛玉那身子骨儿终究是弱了一些,还不如宝钗看着端庄大气,再说宝钗也到了及笄之龄,提早定下来也未尝不是一桩好事儿。
薛姨妈心头诧异,说道:“姐姐请坐。”
这时,薛蟠擦了擦手,笑道:“见过太太。”
“蟠儿回来了。”王夫人看向薛蟠,点了点头,说道:“看着瘦了许多,这次回来在家多久?”
薛蟠道:“就待两天,等过年回来半个月。”
王夫人点了点头,忽而心头有些好奇,问道:“你珩表兄现在不任着五城兵马司差事儿,人道县官不如现管,你在里面还好吧?”
薛蟠道:“好的,里面都是表兄的老部下,再说珩表兄不是封了一等侯,又是军机大臣,哪个不给他几分薄面?”
王夫人闻言,心头就有些别扭,道:“在家好生歇歇。”
薛蟠“唉”了一声,道:“那太太,我先去找宝兄弟去了。”
待薛蟠离去,薛姨妈笑道:“这孩子毛毛躁躁的。”
王夫人道:“孩子成了家也就稳重了一些,当初珩哥儿在柳条胡同儿,还不是浪荡子弟?”
薛姨妈只是笑了笑,这话就没有接。
她自然知晓姐姐与珩哥儿的心结。
当然王夫人只是引个头儿,而后微微笑着,说道:“我寻思着宝玉也不小了,明年就要进学(考中秀才),我想着给他定下亲事来,当初问着宝丫头的事儿,不知妹妹考虑的如何了?”
薛姨妈闻言,面色一滞,眸光闪了闪,问道:“姐姐,宝玉不是还小着?”
王夫人轻声道:“也不小了,再过一二年都要读书科举,将来要顶门立户。”
宝玉基本是薛定谔的年龄,可大可小。
薛姨妈点了点头,心头却泛起滴咕,以宝玉的脾性,真能将书读出名堂来?
王夫人拉过薛姨妈的手,轻声道:“妹妹,我给你说掏句心窝子,这女孩儿啊年岁一大就不好定着了,你瞧我们家大姑娘,现在……让我愁的不成。”
说到最后,王夫人唏嘘感慨,心头已是恼坏了某人。
说好的大丫头婚事落在他身上,这都一年了,也没见给个说法!
薛姨妈低声道:“姐姐我知道,只是我想宝丫头再侍奉我一二年也不迟的。”
“但妹妹总要给宝丫头定着亲事?难道已经相中了人家?”王夫人白净面容上蒙起诧异,心头就有几许不高兴,问道。
薛姨妈笑了笑道:“这个倒没有,只是宝丫头她向来主意正。”
不知为何,隐隐不想告诉自家姐姐,宝丫头已经定了珩哥儿的事儿,倒不是丢人,而是担心受嫉妒。
虽然现在名义上是妾室,但怎么也是一等武侯,比起元春大丫头终身大事没有着落,可要强上许多了。
但薛姨妈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元春也定了贾珩。
王夫人见此,说道:“这婚姻大事,媒妁之言,怎么让她一个小丫头做主,再说亲上加亲也是好的。”
她是没有想到,竟然是这般,他们家宝玉不好?老太太宠爱着,将来还有那位……的承诺。
宝丫头说来只是商贾之女,而且生来带着一股热毒,嫁给她家宝玉已经是高攀了,二妹真是何其湖涂?
这边儿,薛姨妈就是咬死了口风不允,王夫人也不好再继续说着,只是心头难免有些不悦。
第885章 宝钗:就好像做了什么亏心事儿一样
就梨香院中,王夫人正与薛姨妈说着宝钗的亲事之时——
大观园,蘅芜苑
庭院中的皑皑白雪早已彻底融化,朱墙黛瓦的楼阁下的几棵梅花树寒风中瑟瑟发抖,细小娇弱的粉红花瓣随风摇曳,静态极妍。
厢房里间,靠着窗扉的一座炕榻上,宝钗正拉着宝琴绵软的小手叙话,两姐妹肌骨莹润,身姿丰盈,只是一个穿蜜合色小袄,一个穿红色袄裙,一端庄娴雅,一娇憨烂漫。
宝钗轻笑了下,柔声道:“宝琴,你珩大哥是怎么给我说的?”
宝琴手中把玩着一缕青丝,眉眼笼起一股羞意,说道:“珩大哥也没诉我,爹爹说再等二年也没什么。”
她答应珩大哥的,先前的事儿绝不能诉姐姐。
宝钗只当是少女羞涩,倒也不疑,而是笑道:“金陵时候,就与妹妹住一块儿,后来妹妹随着二叔四处外出,不想经过这么多年又住一起了。”
宝琴芳心一跳,玉颊微烫,心底就有些发虚。
她如果跟着珩大哥,与二姐姐以后应该也是要住一起的。
明亮有神的大眼睛闪了闪,连忙岔开话题,压低了声音道:“姐姐,姐夫这几天怎么一直京营,也没过来找姐姐?”
说着,又补充一句道:“也没去找林姐姐。”
珩大哥也真是的,哪能忙到外面家都不舍得回?
宝钗翠羽秀眉下的水润杏眸闪了闪,说道:“他忙着京营的事儿当紧,自也没时间过来的,邸报上不是说了吗?要整军备虏。”
随着贾珩的三国话本第三部畅销于世以及杨国昌致仕归乡,京中关于和议的舆论也开始转向。
宝琴柔声道:“姐夫可真是够忙的,金陵那会儿就好长时间不见,回到京里了,也忙得见不着人。”
宝钗感慨说道:“这一二年是关键时候,要和北边儿打仗,许多事儿都只能先放一放了。”
宝钗说着,忽而问道:“妹妹这几天不是还看着三国话本?”
也不知是不是她的错觉,她这个堂妹最近有些古怪,动不动她跟前儿脸红,眼神也隐隐有些躲闪。
就好像……好像做了什么亏心事儿一样。
宝琴丰盈脸颊现出浅浅笑意,柔声说道:“我是随便翻翻,姐夫这话本写的真好,听说一开始卖了不少银子。”
宝钗道:“这话本刚开始是他柳条胡同儿时间写的,那时候要难一些。”
他写的书,她自是拜过,也就是她看到那书晚了一些,不然……
这时,堂姐妹两个说着话,莺儿说道:“林姑娘来了。”
宝钗闻言,面色就是一愣,起得身来,凝眸看向从外间款步入内的少女,唤道:“颦儿。”
自从昨个儿,一众金钗搬进来以后,今天还是黛玉头一次串门儿。
黛玉道:“过来瞧瞧姐姐,宝琴妹妹怎么没去前院找珩嫂子玩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