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臣闻言这才纷纷起身。
只见杨彪率先上前,激动道:“陛下六载辛苦,在讨伐逆贼这些年,陛下励精图治,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方才使天下一统,江山大定,此皆陛下之功也!”
“臣历经三朝,见证我大汉在奸贼作乱下由盛转衰,又在陛下手中由衰转盛。”
“三兴炎汉,陛下实乃千古第一圣君!”
“臣且代表百官恭贺陛下!”
杨彪资历极老,满朝文武可以说没有人比得上他,他是有资格说这番话的。
刘协笑道:“忠义侯这话说得便有些过了,明君之称朕还可厚着脸皮答应,但圣君如何当得?”
“天下虽然一统,但想要恢复国力还需要很长时间,等有朝一日朕使大汉繁荣鼎盛超越文景之治,忠义侯再给朕上圣君之称也不迟。”
统一天下,现在的刘协可谓是意气风发,说话也比以前要硬气了许多。
圣君称不上,明君绝对跑不了。
如果他这种功绩还不能称明君,那古往今来也没有几个皇帝能称明君了。
杨彪正色道:“陛下如今春秋鼎盛,以陛下之英明神武,臣相信在有生之年,定然能等到那一日。”
刘协笑了笑,接着又对群臣道:“今天下一统,朕欲改元换号,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改元,即更改年号。
新君即位,逾年或当年改换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第一年为元年,始于武帝即位,曾设立建元为年号。
在位皇帝中途更改年号亦始于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先后改用元封、太初、征和等十余个年号。
建安是汉献帝登基之初立下的年号,刘协想换个年号,目的在于辞旧迎新,想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
此言一出,顿时得到了群臣响应。
崔琰当即说道:“陛下文治武功不逊色于光武皇帝,臣以为可用‘昭武’为新的年号,让天下臣民都知晓陛下之功。”
法正也说道:“昭武虽好,但如今天下太平,四夷宾服,以‘武’为年号有些不妥。”
“臣以为用‘开元’二字更为妥当,也更适合我大汉如今的境况,代表一切万象更新,盛世由此伊始。”
孔融思虑许久,也说道:“臣以为,不如用‘永乐’二字,寓意长乐未央。”
三人提出了不同的年号。
其他大臣们也纷纷加入到这场讨论中来,有的说用“永安”,有的说用“太平”,有的说用“圣武”,不一而同。
刘协听到他们说的这些年号,一时也难以决断,于是询问起贾诩的意见。
“文和,你觉得用什么年号合适?”
贾诩从众人讨论开始就一直没有说话,也没提出过意见,所以刘协有些好奇。
“启禀陛下。”
贾诩眼帘微微低垂,拱手道:“臣以为,如今尚不是表功的时候。”
“诚如陛下刚刚所言,天下虽然一统,但国力尚且衰弱,陛下应当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恢复国力之上。”
“而不是在此讨论改用什么年号。”
贾诩这番话无疑是有些煞风景的,刘协听完后愣了一下,看着贾诩那张平静的面孔,原本火热的心也慢慢熄灭了。
他思索了片刻,才颔首道:“文和说得不错,是朕有些好大喜功,得意忘形了。”
“既如此,年号就不改了,继续沿用‘建安’吧。”
“等什么时候朕让大汉国力超越文景两位先帝时期,再改元也不迟。”
群臣闻言,纷纷高呼圣明。
刘协则忍不住多看了贾诩一眼,他发现贾诩自从病好了以后,性格就有些变了。
此前时常拍他马屁,一般不碰到关键性的事情都不会犯颜直谏,以明哲保身为主,但如今却敢于在他面前谏言了。
不过,这是好事。
刘协收回目光,对群臣道:“走吧,去永寿殿,宴会该开始了。”
第482章 汉献帝入长安,大将军吕布!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入秋之后,天气也逐渐开始由热转凉。
在刘协派人前往冀州,将甄宓以及长子刘珏从邺城接往长安之际,吕布以及郭嘉等人所率领的大军也抵达了长安。
长安城外,浩浩荡荡的队伍沿着官道往长安城而去,道路两侧尽是闻讯前来迎接大军凯旋的百姓。
每一名士卒此时都不由得挺起了胸膛,心中充满了无与伦比的骄傲和激动之意。
郭嘉和诸葛亮共同策马而行,见到如此热闹的一幕,两人脸上也不禁浮现笑容。
“孔明,此番讨伐曹贼成功,你功莫大焉,想来凌云阁第二层必有你一席之地了。”
郭嘉对诸葛亮笑道。
赤壁之战十分关键,若不是诸葛亮通过此战一举将曹操的主力消灭,那这场讨贼还要持续不短时间。
以诸葛亮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以及立下的战功,凌云阁第二层是绝对跑不了的。
至于第三层的话那就有些勉强了,毕竟如今能登上第三层的也就只有五人而已。
当然,许攸肯定能登上第三层。
毕竟在曹营中忍辱负重这么久,又成功劝降自杀了曹操,并还生擒了伪帝,不登上第三层确实说不过去。
“那就借郭中丞吉言了。”
诸葛亮淡淡一笑,心中也有几分期待之意,毕竟这可是名留青史,便是他也无法免俗。
在后面的司马懿听着前方飘来的二人的对话,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诸葛村夫此番立下大功,必然会入凌云阁第二层,而我却还在第一层蹉跎……”
司马懿这次在讨贼的过程中没有立下什么功劳,想进入凌云阁第二层自然是不可能的。
被诸葛亮后来居上超越,他的心情可想而知会有多么难受。
不过司马懿到底不是容易灰心丧气的人,他很快便又重新打起精神,在心里下决心道:“虽然如今天下一统,但我仍有用武之地。”
“只要我日后加倍勤勉地处理政务,让陛下看见我的忠心和勤奋,那我死后未必不能进入凌云阁第二层。”
“嗯!就是这样!”
司马懿重新打起了精神,既然在军功上比不了诸葛亮,那就另辟蹊径。
无论如何排名都不能比诸葛亮要低,至少要站在同一级别才行!
另外一边,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也在队伍之中,享受着百姓们的欢呼和赞颂。
大战结束,他们三人完成了天子交代的职责,自然也要返回长安述职表功。
“这就是长安啊……”
刘备抬头望着面前这座天下第一雄城,忍不住发出深深的感慨。
对于他来说,长安是一个只存在于他人之口的地方,他从来没有到过长安。
但如今他终于到了这座心心念念的帝都,而且还是以功臣的身份来的。
想到此处,刘备顿觉眼眶有些湿润。
一旁的张飞道:“大哥,咱们到了长安应该高兴才是,你怎么还哭了?”
刘备擦了擦泪水,笑道:“没什么,只是风沙太大,有些迷了眼睛罢了。”
说着他又将目光投向关羽和张飞,语气真挚地道:“二弟三弟,愚兄能走到今日这般地步,全仰赖你们的帮助,若无你们二人,愚兄怕是还在织席贩履。”
“愚兄这一生做过的最正确的事,便是认下了你们这两个兄弟。”
这完完全全是刘备的肺腑之言。
听到这番情深意切的话,关羽和张飞也不由得为之动容,俱都红了眼眶。
“大哥这是什么话!”
关羽紧紧攀住刘备的手,说道:“当年你我兄弟三人桃园结义时,弟便立誓要与大哥患难与共,生死相随。”
“若无兄长,弟也不过只是一介逃犯,如今或许不知在何处苟延残喘。”
“能有今天这般成就,非我们任何一人之功,乃是兄弟齐心所致。”
张飞不住点头道:“俺也一样!”
刘备闻言不禁百感交集,又抬手擦了擦泪水,哽咽道:“今日这风沙……也太大了。”
关羽和张飞顿时哈哈大笑。
此时此刻,在被吕布、赵云、鞠义、太史慈四人护送、被大军围在中央的那辆黑色马车内。
汉献帝正小心翼翼地掀开马车车帘的一角,透过缝隙看着外面的景象。
“这里是……长安吗?”
汉献帝喃喃自语道,心情复杂。
他曾在董卓和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人的控制下被迫迁都至长安,那是他最为屈辱的一段时光。
董卓当时独断朝纲,作威作福,就差骑在他头上拉屎了,把他当做傀儡任意操纵。
时过境迁,董卓、李傕、郭汜之流早已成为了冢中枯骨,化为一抔黄土,而他则更加不堪,从受人操纵的傀儡天子,变成了任人宰割的阶下囚。
甚至就连皇帝尊号都保不住。
让人窃去了祖宗传下的江山。
他,是大汉的罪人。
想到此处,汉献帝不禁悲从中来,忍不住掩面而泣,伤心非常。
……
抵达长安以后,大军留在城外驻扎,郭嘉、吕布等人则入城前往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