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陛下此前还发明过建安机、建安犁等利于百姓的造物,因此草民斗胆猜测陛下是对我墨家掌握的技术感兴趣。”
孟阳如实回答道。
他在来的路上想了许多,越想越觉得天子不可能会对他们墨家的思想感兴趣,或者说换做任何一位帝王都不会感兴趣。
然后再结合天子此前曾发明的造物,他就明白天子召他入宫的目的了——天子真正感兴趣的是他墨家的技术!
“有意思。”
刘协对孟阳的好感越发浓郁了,问道:“你既然知道朕对你墨家的技术感兴趣,此番为何还会入宫觐见?”
按照墨家一根筋的个性应当是跑的远远的才对,不可能入宫觐见,但孟阳却愿意送上门来。
然而孟阳的回答颇出乎刘协的意料,只见他正色道:“我墨家起于春秋,昔日历代君王之所以拉拢我墨家,是想要靠我墨家所掌握的技术强大军队,用于杀伐,此非我墨家之所愿。”
“但今时不同往日,天下无有诸侯纷争、国家倾轧,唯有天下一统才能让百姓过上太平安稳的日子。”
“此外陛下乃是心怀百姓的仁君,似陛下这般君主,值得我墨家相随,我墨家愿献出一份薄力任陛下差遣!”
第401章 成立冶造局,甄氏的灾难
墨家自春秋之后便开始衰落,最艰难的时候甚至都快要断了传承,门徒都寥寥无几。
而反观其他学派,其中儒家已经成了主流,天下的读书人绝大部分都是儒家子弟,余者如法家、道家、兵家,也是门徒众多,就连最不起眼的小说家在民间也很受欢迎。
唯有他们墨家存活得异常艰难。
所以孟阳在成为墨家钜子后一直在思索墨家落魄的原因,因为身为钜子,他有责任也有义务让墨家重新兴盛起来。
而研究了这么长时间,他终于发现了墨家为何会衰落——根本就在于能接受他们理念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儒家推崇的礼法道德能够约束百姓;法家崇尚的严刑律法对国家不可或缺;兵家的用兵之道更是一国的武力之所在。
道家的思想对于国家而言无益,但求仙问道长生却能让无数人趋之若鹜;医家、农家于生活密不可分。
各家都对朝廷、对百姓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他们才能发展下去,并且始终不曾断绝。
而最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的理念和作用是分开的。
拿法家举例,法家希望朝廷能严刑律法,以酷刑让百姓畏惧从而不敢去犯罪。
但朝廷并不会采用这样的理念,因为太过残酷,朝廷只会任用法家子弟来制定朝廷需要的律法。
既然如此,那他们墨家为何不能?
他墨家掌握着种种技术,对冶炼、机关、数术等方面都有着深厚造诣,他们对朝廷也有很大用处。
只要他们不一味地去宣扬“兼爱”“非攻”的理念,而去发挥墨家擅长的领域,那他们墨家也能得到重用。
尽管这种做法和他墨门一直秉承的理念不符,但让墨家延续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这也是为什么在明知天子看中的是他们墨家的技术时,孟阳会选择答应而非拒绝的原因。
听完孟阳的这一席话后,刘协深深看了他一眼,颔首道:“钜子果然非常人,墨家必将因你而中兴!”
“朕欲开创冶造局,召集一批能工巧匠来专门从事技术的研究,钜子可愿携墨家子弟加入?”
这一代墨家钜子并不如历代墨家钜子一般迂腐,这倒是令刘协有些意外的,但这是一件好事。
墨家机关术高明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墨家子弟具有别具一格的创新和研究精神,这两样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普通工匠对比墨门子弟的差距就在这里。
孟阳微微躬身,他并没有急着答应,而是先询问道:“敢问陛下,冶造局主要负责哪些事情?”
刘协直言道:“以研究冶炼、机关为主,并且负责培养工匠,打造军械,不受朕以外的任何人管辖。”
“此外你们也能自己发明研究一些器物,无论是用于军队还是用于百姓皆可,只要有用,朕便会给予你们重赏。”
“甚至凭借发明封侯都未尝不可。”
刘协当场给孟阳画下大饼。
当然这也不算大饼,只要这群墨家子弟真能搞出让他满意的发明,那赏赐和封爵是少不了的。
“封、封侯?”
孟阳身后的那几名墨家门徒们闻言都惊呆了,自古以来获得爵位只有三条途径,要么是祖上余荫、要么是出官入仕、要么就是军功。
可天子居然准许他们凭借发明获得爵位?
而且还是封候!
便是孟阳也没想到天子居然能给出如此之丰厚的许诺,不仅给予了他们极大的自主权,还给了他们一条获得爵位的途径!
这放在以前简直想都不敢想!
孟阳只觉得自己哪怕犹豫半点都是对天子的不尊重,当即俯身道:“我墨家愿入冶造局!”
他的直觉告诉他,若是他不加入冶造局,他绝对会后悔一辈子。
墨家也会因此丧失兴旺的最好机会!
那几名墨家门徒心里本来还对孟阳愿意接受朝廷差遣有些不满,但此时这些不满都消失殆尽了。
嗯,靠自己的本事混饭吃不丢人。
想来祖师爷也不会怪罪他们的。
再说了,混饭吃和宣扬墨家理念也并不冲突,天子不接受他们的理念那也没办法不是么。
“善。”
刘协露出笑容道:“那冶造局就交给钜子了,朕还会筛选一批能工巧匠们加入,还请巨子不要吝啬教导。”
“请陛下放心,臣定不负陛下所望!”
孟阳神色坚定地说道。
他们墨家的技术一直都被视为是奇淫巧技、旁门左道,而天子却如此重视这些技术,还专门选人让他教导,这正是他们墨家发展门徒的机会!
所以他怎么可能会不愿意?
成功将孟阳这个墨家钜子招揽到手之后,刘协便让他退下了,早些回去把其他墨家门徒都召集到一起。
“如此一来,冶造局的人手问题就解决了。”
刘协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
因为冶造局不仅仅是用来取代甄氏的职能,在他的规划中更关系到日后的种种研究发展。
他早就有成立冶造局的想法了,这次只是刚好顺水推舟完成此事。
接下来,就等法正去无极县查甄氏账目回来了,到时候就能展开对财政大权的回收。
……
孟阳在入宫回去后,便将所有墨家子弟都召集到了邺城,大概数百人左右。
这个数字说实话真不算多,和其他天下各地都有门徒的诸子百家不同,墨家如今剩下的门徒就这点人了。
当然了人才贵精不贵多,这数百名墨家子弟已经足够了。
刘协令人专门在邺城南郊划出了一片土地暂时作为冶造局的总部,并且从筛选了一批熟练的老工匠以及有天赋的年轻工匠过去加入冶造局学习。
冶造局不属于任何一个部门管辖,而是直接由孟阳向天子负责,这为的是最大程度上保证其独立性和自主性。
军械监对此是颇有微词,他们觉得冶造局抢了他们的饭碗,研发技术这些事交给他们不就行了。
实际上并非如此,军械监发展到如今,他们的思维模式与制度已经定型了,在原有技术上很难创新。
让他们负责批量制造东西还行,研发还是算了。
而冶造局是全新成立的,有墨家子弟的加入,并且保证其独立性,那么它的发展潜力将比军械监高的多。
与此同时,刘协派去彻查甄氏账目的钦差队伍,也抵达了无极县。
由于这一段时间来大雪不断,所以这一路走来十分艰难,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才到。
甄氏早就得知了钦差队伍抵达的消息,故而早早地派族人出城迎接。
无极县外十里处。
甄氏族老们立于雪地之中,看见不远处驶来的马车后,纷纷打起精神。
马车在迎接队伍前停了下来。
其中一辆马车车帘掀开,甄毅从中走下来,来到中间那辆马车外笑道:“法御史,这一路劳顿真是辛苦了。”
“眼下天色尚早,不妨前往我甄氏府上一坐,也好让在下尽一尽地主之谊?”
他这次以协助查账为由跟随钦差队伍一同返回无极县,也是他提前通知族内这一消息,所以甄氏才会派人在此等候。
但马车的车帘却并未掀开,只听见里面传出法正那淡漠的声音:“多谢家主好意,但此番我有旨意在身,恕不能从命。”
“家主还是自己回府休息吧,明日我会登门拜访,望甄家主准备好各种账目,以便于我核对。”
说完后队伍便继续前进,往驿站而去。
看着面前缓缓驶过去的黑色马车,甄毅脸上依然保持着微笑,直到马车远去后笑容才缓缓消失。
转而浮现一抹阴郁之色。
一旁的三房族老上前询问道:“家主,到底发生了何事,为何天子忽然会派人前来查账?”
他们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都很震惊。
查账可不是什么小事情。
“回去再说。”
甄毅沉声丢下这句话,随后就登上马车,与一众甄氏族人往无极县城方向而去。
与法正的马车分道而驰。
……
回到府上后,甄毅屏退一众下人,与诸位甄氏族老们在大堂中议事,而内容自然便是这次天子派人查账的事情。
堂内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甄毅一人身上,而甄毅啜饮了一口茶水,随后才缓缓说道:“出事了。”
一句话,令所有人心中为之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