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闻言吓了一跳,连忙否认,并且恭恭敬敬道:“陛下操劳国事,此乃民生社稷之福!”
“国家大事系于陛下一身,陛下于百忙之中抽空召见草民,草民多等片刻又算得了什么?陛下安心处理政务便是。”
刘协淡淡说道:“朕是刻意让你在此跪着等的,你可知为何?”
鲁肃面色微僵,硬着头皮道:“回禀陛下,草民……不知。”
“哼,是不知还是不敢说?”
刘协冷哼一声,目光投向鲁肃,“你襄助孙权对抗朝廷,虽未曾受他一官半职,但你真以为如此便能免罪么?”
“你当朕是傻子不成!”
鲁肃的冷汗刹那间便流了下来。
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向刘协深深叩首,说道:“草民知罪,请陛下责罚!”
天子既然知道了这件事,他再狡辩就和找死没什么区别了,不如痛痛快快认罪,听候发落。
因为天子没有直接下旨将他打入牢狱,而是亲自召见他,说明这件事有转机,但是否能够活命还是看他能不能把握住机会。
今天这次面圣,将决定他的命运。
看着大殿中以额触地的鲁肃,刘协的表情终于是缓和了一些,这鲁肃没有他想的那样爱自作聪明,倒是识趣。
“起来回话吧。”
刘协一边批阅奏折,一边说道:“朕之所以不杀你,一是听闻你屡屡识破张将军的策略,二是因为你罪不至死。”
“而朕恰巧又是个爱才之人,所以打算留你一命为朝廷效力……”
鲁肃闻言,心中顿时大喜!
可还没等他开口谢恩,便又听刘协说道:“不过你毕竟犯下了罪过,朕若是直接用你,便会令朝廷丧失威严法度。”
“所以朕会出一道题来考校考校你,你若是回答得上来,便算作一功,抵去罪过。”
“若回答不上来,虽然朕也不会杀你,但少不了让你受刺配流放之刑。”
鲁肃虽然是个难得的人才,但对于刘协来说,朝廷的威严法度才是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存在。
若无法度,国将不国。
所以他不会直接免去鲁肃的罪过,而是看鲁肃自己的本事,如果回答不上来的话,流放也就流放了。
鲁肃此时的心情可谓是大起大落,但他也清楚这是天子给予他的一次机会,所以拱手正色道:“请陛下出题!”
“朕想想。”
刘协稍加思索,这时他看见手中折子上的内容,于是便问道:“你觉得朕该如何处置兖州、豫州的那些世家?”
这份折子里提到的,正是关于如何处置兖、豫二州那些支持曹操的世家大族的事情。
刘协在得知二州收复后就在思考这件事了,只不过还没有拿定主意,现在刚好拿来考校一下鲁肃,看看这位才能不输管仲、乐毅的名士的水平到底怎么样。
听到这个问题,鲁肃心中一沉。
因为这问题可不简单。
兖州、豫州那些世家大族支持曹操,妥妥的一个从逆之罪,从轻处罚的话朝廷的威严不在,从重处罚的话又牵扯太广。
所以必须要想一个既能让这些世家大族们切身疼痛,又能让他们接受的办法,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得让朝廷受益。
大殿之中一片寂静。
鲁肃陷入了沉思。
而刘协也不着急,问出这个问题后就继续处理政务,给足了鲁肃思考的时间。
就这样过了小半个时辰之后,鲁肃方才开口道:“陛下,草民想到合适的处置之策了。”
“嗯?”
刘协略有些惊讶地看了过去。
他都准备好给鲁肃几天的时间慢慢想了,结果这才过去小半个时辰的时间,居然就想出了合适的办法?
“何策?说给朕听听。”
鲁肃早有腹稿,道:“敢问陛下,如今拿下兖州、豫州二地后,陛下接下来是否打算收复江东或者进军荆州?”
刘协挑了挑眉,看了鲁肃一会儿后,点头道:“的确如此,等到消化完此番大胜的战果后,朕便会继续兴兵讨贼。”
这件事不难猜,鲁肃看出来也正常。
但他好奇鲁肃问这个做什么?
只见鲁肃说道:“陛下,草民以为如今有件事情比兴兵讨贼要更重要,或者说这件事关系到陛下接下来一统天下的大计。”
“说。”
鲁肃神采奕奕道:“陛下若想兴复汉室,必先还于旧都!草民所说的事,就是将都城迁回雒阳!”
“陛下如今已经一统北方,眼下连中原之地也囊括在手,邺城已经不再适合作为都城。”
“雒阳处天下之中,挟崤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
“陛下若迁都回洛,往西有函谷关、潼关可守;东、北则已被陛下掌控,届时陛下便可携北而伐南、直取荆州!”
鲁肃一一列出迁都雒阳的好处。
刘协皱眉道:“迁都雒阳,与处置兖州、豫州的世家大族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
鲁肃不慌不忙地回答道:“雒阳经过董卓、郭李之乱,早已不复曾经的繁华,城池破败楼阁坍塌,内库被烧为锦绣灰。”
“陛下若想迁都回雒阳,必然要重建这座都城;但重建都城又太过劳民伤财,会使国库空虚。”
“故而,草民以为可令兖、豫二州的世家大族负责重建雒阳,以抵他们犯下的罪行。”
“相信重建雒阳所耗费巨大开支足以让他们痛彻心扉;但为了赎罪,他们却又不敢不做。”
“草民以为这是最合适的处置办法。”
在鲁肃看来,与其动刀子屠戮那些世家大族,不如让他们出钱出力重建都城,此举对朝廷是最有益的。
刘协听完在心中思索了起来。
还于旧都,这件事他此前并没有想过,他一直觉得迁都回雒阳是要等一统天下后才要做的事。
不过听完鲁肃的一番分析,他又觉得似乎也是到了迁都回去的时候了,北方终究不能和中原地带相比。
而且迁回雒阳不仅仅在战略上有重大意义,也能给朝廷威严、天子威严带来巨大提升,就像是流落在外的皇帝回到了他的宝座上。
“陛下觉得此策如何?”
鲁肃密切注意着刘协的表情,此时他已经顾不上什么礼仪了,心中十分紧张,只想知道天子满不满意他的这个回答。
刘协沉思良久,方才说道:“此事朕需要与诸位臣工仔细商议一番,才能做出论断。”
“不过……算你过关吧。”
刘协心中是觉得迁都之事可行的,让兖州、豫州的世家大族负责重建都城,也的确是个不错的惩罚办法。
既能让他们出血,也能免去杀戮。
他毕竟不是什么嗜杀的人。
当然,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杀了这些世家大族们得到的好处,远没有让他们去重建都城的好处大。
“谢陛下!”
鲁肃心中的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刘协收起心中的思绪,淡淡说道:“你的罪过就此免去了,从明日起便去尚书省,到诸葛尚书麾下做事吧。”
左民尚书这个职位要处理的事情颇多,鲁肃也算是内政方面的一大人才,刚好可以派去给诸葛亮分担压力。
“臣定不负陛下所望!”
鲁肃恭恭敬敬地叩首谢恩,心中一时间百感交集——他终于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了!
“退下吧。”
刘协将注意力重新放回了奏折上。
但鲁肃迟疑了片刻,咬牙道:“陛下,臣斗胆一问……您打算如何处置周公瑾?”
他并不知道周瑜如今的处境如何。
所以才会趁这个机会问一问。
而在他问出这个问题的瞬间,大殿内的气氛便随之冷了下来。
第339章 天子无后,我等亦当出力!
鲁肃虽然是和周瑜一同被押到邺城,但由于他们两人的罪行和身份不同,所以被关押的地方也不同。
孙权和周瑜等人都被关押在天牢,而他则被关在普通牢狱,直到今天才刚刚受到天子的召见。
他不清楚周瑜有没有得到赦免。
尽管清楚眼下问出这个问题并不合时宜,但事关挚友的安危,鲁肃还是硬着头皮问了出来。
大殿内静得落针可闻。
鲁肃低着头,感受到上方投下的目光所带来的压力,紧张得甚至能清晰听到自己的心跳。
刘协看了鲁肃许久,最终说道:“鉴于他主动归降,朕便赦免了他的死罪,准他日后戴罪立功,眼下还在牢狱。”
“陛下宽仁!”
鲁肃如释重负,再度叩首谢恩。
心中的担忧终于散去了。
同时心中也对刘协充满了敬佩。
果然他没有看错,这位天子的胸襟之宽广远非常人能比,乃是千古难得一见的圣明之君。
有这样的天子汉室何愁不能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