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冷声道:“本将军与公孙瓒征战八年,今日便要毕其功于一役,一战定乾坤!”
“传我军令,命颜良、袁谭,冲击公孙瓒中军大营。命蒋奇不惜一切代价,不可让公孙瓒收拢人马。”
“此战,即是终战!”
此次遇伏,袁绍虽损失惨重,却远没有到伤筋动骨的地步,反观公孙瓒的雁行阵被曲义攻破之后,军心涣散溃不成军,正是他一战定幽州的大好时机!
袁绍军令传达下去之后,众将纷纷依命行事。
蒋奇率军牵制公孙瓒的众多兵马。
而袁谭、颜良两人则是在蒋奇的策应下,带领一支骑兵直奔公孙瓒中军大营所在之处!
前后不到半柱香的时间,攻守之势异也!
“该死!”
公孙瓒见袁绍的大军调动,顿时脸色一变,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占据了先机的情况下,袁绍居然还能稳住大军并且展开反击。
更没想到反击来得如此之迅猛!
公孙续焦急的大叫:“父亲!袁绍已经稳住大军,此战必然失败,父亲还是赶紧撤退吧!我来断后!”
他们此战获胜的机会就是让敌军大乱,趁乱歼敌,最好能杀斩首袁绍。
可是这个计划却失败了!
袁绍大军始终在井然有序的调动,袁绍本人也未被斩首。
反观他们的大军,却在先登营和强弩营破阵之后,失去军心。
大军已然一片溃散。
败局已定!
公孙瓒面沉如水,说道:“此战已败,袁绍不杀我绝不会罢休,你赶快带上你二叔撤退!”
“父——”
“走!!”
公孙瓒怒吼一声,抬脚踹在公孙续身上,脸上满是暴怒之色。
公孙续一双虎目满含热泪,死死咬牙,转身带上已经陷入昏迷之中的公孙范,在一队亲卫的护送下撤离战场。
深深看了公孙续离去的背影一眼,公孙瓒收回目光,脸色狰狞的看向直奔中军大营而来的颜良和袁谭,眼中浮现出深沉的杀机。
“想杀我?看看你们有没有这个本事!”
“真当我是软柿子不成!”
公孙瓒提枪上马,这是他时隔多年再度亲自上阵厮杀。此刻他心中充满了战意,仿佛再度变成了那个年轻时候意气风发的白马将军!
“杀——!”
白马嘶叫,铁蹄奔腾。
公孙瓒一骑当先,迎上颜良和袁谭。
一往,
无前!
……
(ps:幽州差不多了,接下来是刘协夺取冀州、官渡之战、统一北方的剧情。三国文,战争无法避免,却很难写的精彩。诸位爱卿以为,战争篇幅占据多少合适?朕主要集中在哪一块写?速速递上奏折!)
第211章 我曾与子龙在万军当中杀进杀出
平原之中,血流漂橹。
公孙瓒最后的反扑,以惨烈的战败告终。
大地上到处都是尸骸,有人的,有马的。
鲜血混杂在一起,将泥土浸成了暗红色,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腥甜气息。
公孙瓒早已没了气息,却依旧在尸体横陈的血腥战场内屹立不倒。
一杆长枪将从他的胸口刺入,将其连同座下白马一起钉在地上。
他头颅无力低垂,双眼依然怒睁。
这位昔日横扫幽州,打的异族闻风丧胆的白马将军,最终死在了白马之上。
袁绍在众将的陪同下来到公孙瓒的尸体面前。
虽然大敌身死,但他的神色却并无半点高兴,反而一片阴沉。
这场战斗他虽然杀了公孙瓒,还几乎将白马义从全歼,但他自身的兵马也折损过万,损失无比惨重!
但最让他感到愤怒的并非损兵折将。
而是公孙瓒给予的羞辱!
“一座空城,竟吓退我三万大军!”
“公孙瓒……你当真是好谋略好胆识!”
袁绍眼中怒火洋溢,尽管恨得咬牙切齿,却也对公孙瓒心生敬佩。
此时此刻,他哪里还不明白易城其实根本就是一座空城?
公孙瓒将所有兵马都埋伏在了冀州军撤退的道路上,就是等他放松警惕时候展开伏击!
若非他临危不乱、冷静应对,再加上大军人数远超公孙瓒,那么此战谁胜谁负还是两说。
甚至极有可能最后死的人是他!
田丰一脸自责地道:“主公,未能识破敌军计谋,此乃我的过错,请主公降罪!”
他实在没料到对方会兵行险着。
放弃防守选择埋伏偷袭!
但不管如何,大军损失严重这是不争的事实,他身为谋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甘愿领罚。
“嗤——!”
寒光一闪,鲜血四溅。
在田丰说话的间隙,袁绍一剑将公孙瓒的头颅斩下,随后面无表情道:“论罪之事回去再说,眼下最重要的是拿下易城!”
“传我军令,大军开拔!”
公孙瓒的主力基本上全都折损在此处,易城防守必然空虚,正是攻占的最好时机。
而只要能拿下易城,幽州就是他掌中之物,此战的损失也能接受。
“诺!”
众将纷纷领命。
不久后,冀州军再度调转方向,浩浩荡荡地朝着易城杀去。
……
易城,城门楼。
赵云吓退袁绍大军后并未撤退,而是在此继续坐镇,一边指挥那些充作守军的百姓们来回走动,一边等待前线传回来消息。
“不知道战况如何了。”
赵云看着远处那袅袅升起的烟雾,知晓大战已经开始,但却不知情况怎么样,心中有些担忧。
若是他手中还有兵马,肯定会率军前去驰援,可惜他城内仅有五百伤兵而已。
就在他担忧之际,见到远处有一小股的白马义从向着易城狂奔而来,为首之人赫然就是贾诩。
贾诩一路奔至易城外,满面焦急地朝城门楼上喊道:“子龙将军,伏击失败了,所有兵马几乎全军覆没,幽州牧战死,其子公孙续带领数百残兵逃往蓟县了!”
“袁绍已经率领冀州军再度向易城杀来,你快随我一同离去吧!留在城内必死无疑!”
贾诩信奉明哲保身之道。
他既没有以身涉险在城内守城,也没有跟随公孙瓒的大军一起,而是仅仅领了五十名白马义从在战场外旁观局势。
眼见公孙瓒身死,他马上就选择了撤退,不过犹豫再三后还是决定返回易城通知赵云。
倒不是说他性格有多么高尚,而是因为刘协嘱咐过他,务必要把赵云招揽过来。
因而他才会冒着危险回来,打算带着赵云一同逃走,不然的话他早就跑得没烟儿了。
“什么?!”
听到伏兵全军覆没、公孙瓒更是战死,赵云大惊失色,随后就是感到发自内心的悲痛和愤怒!
他抓起手中长枪,红着眼睛下令道:“点齐城内所有兵马!随我前去迎战袁绍大军,为将军报仇!”
“我要袁绍血债血偿!”
尽管城内仅有五百伤兵而已,敌方兵马成千上万,但他依然没有任何畏惧之意,他现在只想着为公孙瓒报仇!
“我就知道!”
贾诩闻言在心里骂了一句,这些武将有一个算一个都他娘的是莽夫,都这种时候了还去送死?
尽管心中恼火,但他还是压下怒气劝说道:“子龙将军,你现在过去完全就是以卵击石,白白送死而已!”
“伱如果真想为公孙将军报仇,那就必须得活着!只有随我一同去投效陛下、为陛下效力才是你报仇的唯一希望所在!”
“你难道要公孙将军死不瞑目吗!”
赵云死死咬牙,紧握手中长枪,在隐忍和马上前去报仇之间犹豫不定,但最终还是理智战胜了感性。
因为他知道贾诩说得没错,自己现在即便杀过去,也无法于万军丛中杀了袁绍,只会白白身死。
赵云强压下心中怒火,披上甲胄离开城门楼,带上城内的五百兵马出城,与贾诩汇合。
见到赵云不执拗地选择去送死,贾诩总算是松了口气,然后催促道:“事不宜迟,我们马上逃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他心里的不安感越来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