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孔融那边能顺利起兵,只要张辽大军能进入冀州,大势便在陛下。”
“如此,只需扫平袁绍,将整个冀州掌控在手,公孙瓒自然来投。”
“届时一统北方四州,根基稳固,天下可图矣。”
……
邺城,皇宫。
张郃正在向刘协禀报他组建城防军的最新进展。
“陛下,目前末将已经成功募集城防军四千人,共分为五营,每个营的统领皆是末将从禁卫军中抽调出来的亲信。”
“现如今邺城城防已经彻底掌控!”
为了完成刘协的命令,他和高览这段时间来可谓动用了所有手段来重组城防军。
此事可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从城内百姓中直接招募青壮肯定是不行的,城防军的士卒不说要跟禁卫军一样精锐,但一定也不能差,否则战斗力太弱承担不起城防的重要职责,招募青壮还得先训练,耗费时间太长了。
因而为了保证城防军的战斗力,他与高览直接从城内甚至周边郡县的各大世家豪门中抽调护院。
这些大家族的护院,大部分都是上过战场的老卒,其中不乏武力过人的壮士。
他们本身底子不差,再加上平日吃喝方面也不差,是天然的精锐兵种。
而且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把这些人全部打乱随后重新整编,再让麾下亲信统领各营,轮流值守四面城门,摒除了所有隐患。
“善。”
刘协微微颔首,将目光从手中的兵法韬略上移开,看向张郃高览两人。
“朕金口玉言,你们此次立功,可抵上次擅自借调禁卫军之罪。”
“但朕不希望这种事情还有下次,否则不管你们有什么理由,朕都要严惩不怠!”
张郃高览两人大喜,连忙抱拳低头道:“谢陛下恩典!末将定铭记于心,绝不再犯!”
“退下吧。”
“诺!”
两人离去之后,刘协对一旁的郭嘉笑道:“掌控了城防,朕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如今只需要安心等待张辽率领大军前来便可。”
“青州北海郡那边可有动静?”
他让人送了圣旨给孔融,令其起兵作乱,吸引袁谭的注意力,好让张辽有率领大军过来的机会。
也不知孔融有没有按他的命令行事。
“回禀陛下,今日刚传回消息,孔融十日前于北海起兵,以太史慈为将。这太史慈竟也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仅用五千人马就势不可挡,短短几天便连下三城。”
“如今袁谭已经派兵前去镇压了。”郭嘉满脸笑容回道,只需张辽大军一到,整个天下就能听到眼前这位蛰伏许久的天子发出的龙吟声。
刘协闻言,心中又惊又喜。
这次孔融没有选择中立,而是起兵帮他,说明在内心深处已经认可了他这位天子。
这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有太史慈在,袁谭一时半会无法平叛,阻挡不了张辽大军。
此外孔融认可了他,青州便不再是袁谭的青州,用不了多久就能变成他刘协的青州。
刘协心里开始盘算了起来,只觉得眼下的局势大好,袁绍一走他简直天高海阔,做什么事都无比顺利。
不过提起袁绍,他就不得不想到袁熙。
“袁熙最近在干些什么?”
郭嘉闻言道:“他听从许子远的建议,散尽家财招募义从,但由于声名不佳,没多少人愿意跟随,只勉强募得三千人马。”
“除此以外他还在城内大肆肃清袁绍的残党,将那些死忠袁绍的人和势力都屠戮一空,如今城内大族无不谈袁色变,视之如虎。”
“看来他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向陛下表忠心。”
袁熙的心思郭嘉一眼就能看透,无非是借这种行为来向天子证明,他与袁绍不共戴天。
而目的,自然是希望能够得到天子信任和重用。
“随他去吧。”
刘协淡淡一笑,他是不可能会重用袁熙的,就这样一直吊着就行,刚好可以做他解决袁绍残党的一把刀,顺带还能为他招兵买马。是个绝佳的工具人。
把袁熙这个工具人抛到脑后,刘协继续问道:“子远那边的情况怎么样,袁绍有没有怀疑他?”
提到此事,郭嘉的神色略显凝重,说道:“袁绍倒是没有怀疑陛下和子远,但是沮授却不知为何起了疑心,甚至怀疑张郃高览二位将军。”
“子远认为,沮授不除,对陛下的威胁太大,他准备施计杀之。”
郭嘉这段时间,负责处理各方传来的消息,随后逐一整理分析并上报给天子。
许攸那边的情况,他了若指掌。
在这件事上,他的想法和许攸是一致的——沮授必须死!
“子远所言甚是……”
刘协目光幽深,有冷色闪过。
郭嘉不知道沮授为什么会怀疑到他和禁卫军身上,但身为当事人,他心里再清楚不过。
除了曹操那边,天底下只有袁绍和沮授清楚他的身份。
袁绍高傲,从内心里就看不起他这个流民;可沮授不一样,小心而谨慎,早在他当初表现出精湛演技的时候就对他有了警惕之心。
如今发生了这么多的变故,想不怀疑到他身上都难。
当然,他也没想过能一直瞒得住沮授。
对方是聪明人,只要他动作多了,不可能看不出来。
但……看出来又能如何呢?
便是袁绍此刻知晓他不甘做一个傀儡,甚至不甘做一个假天子,又能拿他如何?
即便袁绍孤注一掷,他大不了往徐州一跑!
到时候他失去的仅仅只是冀州,而袁绍却会遭受各路诸侯共同讨伐。
刘协心中冷笑,面无表情地对郭嘉道:“告诉许攸,无论动用什么手段,都要率先杀了沮授!”
“朕不希望他活着。”
到了如今这个地步,是时候开始清除那些知晓他身份的人了。
从沮授到袁绍,再到曹操甚至是……汉献帝!
他要做真正的天子!
第168章 君临天下
青州,寿光县。
袁谭率领两万大军在城外安营扎寨,他站在寨门前,看着寿光县城头上飘扬的“太史”旗帜,脸色十分阴沉。
“不过区区十日,寿光竟被攻克了,这太史慈到底是何方神圣,竟如此勇猛?”
他收到北海孔融起兵作乱的消息后,就立马率领大军赶来镇压了,但没想到还是晚了一步,赶来时城池已经丢失了三座。
如果算上寿光县的话那就是四座!
十日之内连克四城,这是何等惊人的战绩?
关键对面那个叫太史慈的领兵之人他连听都没听说过,根本就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
“大公子,此人我有所耳闻。”
这时,袁谭麾下的将领岑璧开口说道,“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人,弓马熟练,箭法精良,是个智勇兼备、信义双全的英雄。”
“昔日孔文举被黄巾围困,他为了报答孔文举对其母亲的照料之恩,孤身闯入围城,然后又带着消息突围而出,寻刘备领兵前来解围。”
“上次孔文举前去许县和邺城拜见天子,也是他一路随行。”
袁谭闻言略显惊诧,孤身闯入被包围的城池,然后又突围出来,这种胆识和气魄当真是不俗。
如此英雄竟甘心为孔文举所用,真是可惜。
袁谭的心里生出了几分招揽之意,稍作思索后对岑璧说道:“稍候本公子手书一封,你让人送入城去交给太史慈。”
“他若是肯归降,之前的一切本公子都可以既往不咎,还可封他为大将,单独统领一军。”
他此番率领整整两万大军过来,根本不是太史慈区区五千兵马所能抵挡。
不过他不想随意消耗兵力,若是能兵不血刃的退敌自然是再好不过,顺便将这一猛将也收入麾下。
“独领一军?”
岑璧有些讶异地道:“大公子,这太史慈不过是个起兵作乱的逆党,给予他如此厚待,是不是有些太过了?”
袁谭瞥了岑璧一眼,淡淡的说道:“你要是在十日时间内连下四城,本公子也让你单独统领一军。”
什么逆不逆党,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他麾下唯一能看的就是岑璧,太缺乏能独当一面的大将了。
一念及此,袁谭就不禁想到自己父亲袁绍麾下那如云一般的猛将,鞠义、颜良、韩猛、淳于琼,心中一阵火热。
“只要日后本公子继承了嗣位,他们都将为我效力!袁熙啊袁熙,这次真是多谢伱了!”
袁谭眼中精光闪闪,嘴角上扬。
这次袁熙发动兵变杀了袁尚,又和袁绍断绝父子关系,让他直接没了两个竞争对手,一下子成了最大受益者!
在这件事之前,他对自己能不能继承嗣位其实是有些不确定,因为他早早被过继给了伯父袁基,名义上来说是没有继承嗣位的资格。
可如今不管袁绍心里是什么想法,不管外人是什么看法。
他都是唯一的继承人!
“大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