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味着岑康宁要是早上八点钟上班,有可能七点半醒都来得及。
一想到这里岑康宁因为上班而压抑的心情总算有所好转,出了地铁后,他快步走出地铁站,加入早八高峰期拥挤的人群。
然后就被校门口的保安拦住——
“站住,外来人口进校需要登记。”
岑康宁说:“我不是外来人口,我是老师,只是人脸识别还没办下来。”
保安却上下打量他两眼,满脸写着不相信:“你?老师?”
岑康宁:“不像吗?”
亏他今天还特意穿了那件一万三的衬衫,配当时为面试买的西装裤和皮鞋,为的就是塑造老师的威严,把自己和学生区分开来。
保安摇头,老实交代:“不像,像进来拍视频的网红。”
岑康宁:“……谢谢师傅夸我好看。”
保安倒也没有真的想为难岑康宁的意思,只是岑康宁看上去确实不像那种普通的老师。
这里虽然是P大,全国最好的高校,但P大的老师们和普通高校的老师从外表上乍一看上去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而且正因为这里是P大,每天多得是各路人马想要蹭进去,所以保安不得不谨慎小心。
于是他说:“你哪个院儿的,登记一下,我打电话问问。”
“图书馆。”
岑康宁道:“可以找副馆长确认,我今天第一天上班,正准备去找他。”
结果保安一听瞪大了眼:“你图书馆的你来这么早干什么?”
岑康宁:“不是八点上班吗?”
保安:“……”看出来了,的确是第一天上班。
拜岑康宁优秀的外表所赐,不少学生和老师开始不断将目光投向两人。
保安怕再这样下去真要上热门短视频,赶忙在通讯录里找到图书馆领导确认岑康宁身份。
得到确切消息后保安立刻给岑康宁道歉:“抱歉抱歉,小岑老师,耽误您时间了。”
岑康宁也没生气,很好脾气的笑笑:“没事儿,第一天嘛,之后可别拦我了。”
保安说:“那哪儿能啊。”
毕竟这张脸看一眼就记住了,人群中不知道有多耀眼。
而且又是老师,肯定还高学历。
啧啧——
保安看着岑康宁离开的背影,眼里闪过名为羡慕嫉妒的情绪。
而岑康宁这头被拦了这么一遭,距离约定好的时间已经有些来不及。
他不由得加快脚步,在不算空旷的校园里小跑起来。
幸好他为了三方协议来过P大,还不止一次,这才没有因为在校园里迷路而彻底迟到,赶在八点钟压线的时间,他扣响了副馆长办公室的大门。
“进。”
门里的副馆长道。
岑康宁于是推门,从门内立刻传来一股菜夹馍的味道。
岑康宁觉得好笑,原来P大副馆长早上也吃菜夹馍,闻着还挺香的,下回熟了问问副馆长在哪里买。但面上他并没有表现出来,仍旧保持着淡定。
“馆长您好,我是C——”
岑只说出前半个音节。
只见年过半百明显发福的副馆长重新拿起放在桌面上刚吃了一口的菜夹馍,朝岑康宁百无聊赖挥挥手:“宣传科请来拍视频的网红吧?找错地方了,我不管这事儿。”
岑康宁:“?”
他今天是跟网红杠上了吗?
怎么人人都觉得他是网红?
作者有话说:
宁宁:不放暑假天都塌了。
第22章
“胡馆长,我是岑康宁。”
没法子,岑康宁只好又重新介绍了一遍自己,语气里多少带着点儿无奈:“不是网红,是今天才来报道的管理员。”
胡副馆长:“啥?”
胡副馆长惊得手里的菜夹馍差点掉下来。
还是岑康宁眼疾手快,帮他接了一把,这才没有让菜夹馍“粉身碎骨。”
但副馆长却来不及心疼菜夹馍,全部心神都被岑康宁吸引。
“你就是岑康宁?”
岑康宁点头:“我是。”
副馆长睁大瞳孔的同时,从抽屉里拿出一张职工一卡通来,戴上老花镜反复比对:“这不像啊。”
岑康宁凑过去看了一眼,果然不像,根本就不是他。
难怪副馆长没认出来人。
“照片不是我的。”
他说。
说着岑康宁从包里拿出自己的身份证递给副馆长。
副馆长接过他的身份证,看着身份证上清晰地三个大字岑康宁,又反复端详照片几遍,一番思考后恍然大悟:“怪不得!”
他就说,昨天人事处那边儿把岑康宁的一卡通给他,他拿着看了好几遍也没看出来这人有什么魅力能被据说眼高如顶的祁钊看上。
结果是搞错了。
如果是眼前人的话,事情顿时变得非常合理。
“估计是人事处那边儿搞错了。”副馆长深呼一口气,擦擦额头上的薄汗说:“那这张卡我就先不给你,让他们重新办好再给你。”
“行。”
岑康宁道。
副馆长这才将职工卡收回抽屉里,想了想,又抽出一张纸巾擦擦手,然后才站起身来,同岑康宁握手。
“你好岑康宁同志,我姓胡,是咱们馆里的副馆长。今天我谨代表图书馆,欢迎你的加入。”
岑康宁也同胡馆长握手,一脸认真:“胡馆长您好,很高兴能加入图书馆。”
胡伟赞许地点了点头,显然对岑康宁甚是满意。
岑康宁也挺满意的,主要是满意胡馆长手里的那个菜夹馍,不知道是不是领导特供,那菜量是真足啊——
—
“走,我带你先在馆里到处逛逛。”
新人上班第一天,胡伟兴致勃勃。
岑康宁心情也不差。
地铁上因为早起而生出的那点儿郁愤早就在进办公室前消弭的一干二净了,如今走出办公室,放眼望去,P大古朴厚重的校园映入眼帘,一种奇特的兴奋感更是油然而生。
他意识到,他是真的要来P大工作了。
曾经做梦都不敢想的梦中情校,报志愿的时候连冲一冲都没敢,如今他竟然成了里头的员工。
人生有时候是真奇妙。
“咱图书馆很漂亮吧?”胡伟走在岑康宁的前头,一边走,一边得意地指着不远处的两栋建筑物给岑康宁介绍:
“原本不长这样,五年前地震旧馆出现裂缝,领导们集体同意推到重建,后来才有了现在的图书馆。”
岑康宁点头:“我知道,以前的馆是民国时期就有的,经常上各种新闻封面。”
提起这事儿胡伟还有些可惜:“那可是真正有历史的古建筑,多少名人校友从馆里走出来。如果不是地震,我还真舍不得离开。”
“现在的也不差。”
岑康宁道。
他这话倒也不是全然溜须拍马,而是眼前的新馆的确从各个角度来说都很优秀。
新馆一共两栋楼。
每栋高八层。
由知名设计师设计,还是走复古民国风,外墙的砖瓦都是整块儿的大理石拼接。
岑康宁最喜欢的部分是连接两栋楼中间的长拱形连廊,从远处看像一道彩虹一样。
当然从设计意义上来讲,这连廊肯定是“知识的桥梁”,不是什么彩虹。
但岑康宁觉得,彩虹的寓意也不差。
很漂亮。
尤其是落日时刻,火红烫金的火烧云映在连廊透明玻璃上,别提有多美。
岑康宁不止一次在小红书刷到过P大学生发照片,对此处颇为向往。如今一见,虽然不是最佳观赏期,但今天天气晴朗,蓝天白云,也是别有一番意趣。
然而对此,胡副馆长摆摆手:“什么知识的桥梁,明明是‘情人桥’‘亲嘴桥’,每回走过去都有人在桥上亲嘴,搞得我尴尬的不行,过去不是,回头也不是。”
“哈哈。”
岑康宁没忍住笑出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