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校园角落里。
穿着学士袍的毕业生们三五成群,叽叽喳喳,手里大多还拿着专业相机。
“来啊宁宁,我想要在这儿跟你合影。”
一女生招呼路过的岑康宁道。
岑康宁正要回宿舍收拾行李,见状摆手拒绝,打了一个喷嚏后说:“我没穿学士服呢。”
那女生道:“就是要没穿才好合影,快来快来,我今天必须要跟你合影然后发朋友圈气死我前任。”
岑康宁:“……好吧。”
既然女孩儿都这么说了。
岑康宁也不好拒绝。
他上前,姿势僵硬地和女孩儿合影。女孩儿倒也不嫌弃他僵硬,自顾自摆出许多造型,越来越开心。
“好了好了,宁宁你忙去吧,谢谢你。”
岑康宁松了口气,然后又打一个喷嚏:“不用谢,小事儿一桩。”
女孩儿笑意更深,看自己照片去了,同他挥手告别。而岑康宁的目光则有片刻落在女孩儿学士帽“毕业快乐”四个字,一直到离开,眼前仿佛还是那条跃动的黑色帽穗。
要毕业了。
岑康宁想。
从未有一刻毕业的氛围如此浓郁过,入目可及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细节,仿佛都写着离别。
扪心自问,岑康宁其实对Q大没有特别深刻的感情。
他太忙。
忙于兼职,忙于学习,忙于赶路。
以至于大学四年,岑康宁都还没时间在Q大的校园里好好走一遍。
他的活动半径几乎只停留在宿舍,教学楼,以及距离宿舍最近的一个食堂里。
但这并不妨碍此刻的岑康宁感到一种悲伤。
他想,又要离开了。
似乎从出生开始,岑康宁就在不断地经受着离别。
一岁,同父母离别。
父母出村打工,将才一岁的他留给奶奶照顾。
三岁,奶奶去世。
父母匆忙地回家一趟,奶奶临终前将他托付给大伯。
五岁,快要上小学了,岑康宁终于被接回城里。
可好景不长,一年后父母在一场工地事故后和他天人两隔,岑康宁被当时工地的包工头,黄军收养。
大伯和大伯母叮嘱他要记得叫爸爸妈妈。
六岁那年岑康宁站在黄家大红色的防盗门口。
以为自己也许终于要有家了。
直到一个月前岑康宁拉着行李箱离开黄家,他知道自己其实从未有过。
而那天过后,仅仅是短暂的一个月后。
岑康宁便再度被迫直面离别。
这一次是他呆了四年的大学,住了四年的宿舍,还有相遇相知了四年的舍友同学老师。
一张张面孔或亲切熟悉或陌生冷淡,在岑康宁的生命中不由分说的路过,然后又不由分说的离去。
所以,到底什么是永恒的呢?
回宿舍前,岑康宁一直在想。
他没想出个答案,很快思绪被嘈杂的宿舍打乱。316的男孩儿们正一边收拾行李一边说笑打闹,而岑康宁意外发现,住在隔壁床位的曹帅竟然回来了。
“三哥,你怎么回来了?”
“请了三天假,就回来了。”
曹帅笑呵呵地跟岑康宁打招呼,两人一个半月没见,一个半月的功夫曹帅就瘦了不少,但精气神儿倒是没怎么变,还是那么的健康活力。
“好兄弟——”
岑康宁上前,跟曹帅碰了下拳。
曹帅凑到他耳边,小声说:“没失约吧?”
岑康宁想起两人在火车站前的对话,眉眼一弯,唇勾出漂亮的弧线:“没。”
“怎么样?”
曹帅又说:“打算跟哥走了吗?”
他说话的时候神采奕奕,看上去显然比上回多了许多底气。由此可以看出,大厂虽然加班严重,但工资待遇是真不错。
但岑康宁如今并不羡慕。
他仍是笑着:“不用,我找到工作了。”
“找到了?”
曹帅惊讶:“在哪里?”
“还在A市。”岑康宁语焉不详地说。
曹帅哽了哽,倒没追问,就是表情有些不太开心:“那我们以后不能常见了。”
这时其他舍友插嘴道:“谁说不能常见的,三哥你高铁过来,不就一个多小时?”
“是啊,老大才叫远呢,直接跑非洲去!”
“啧,我谨代表316全体成员,对老大深表同情。”
正在床上收拾被褥的老大直接一枕头砸下来:“艹!我只是去个非洲,被你说得我跟die了一样!能不能盼我点儿好?”
“哎呦哥,砸坏了,真砸坏了!”
宿舍里满是快活的气息。
岑康宁也被带动,心中关于离别的愁绪散开了点儿,笑着加入大家的话题。
“以后有机会经常聚呗。”
岑康宁说。
“我举双手同意——”床位上的老大如是道:“欢迎大家来到非洲大草原。”
“滚蛋,鸟不拉屎的地方谁去!”
“惯的你,不去非洲打算去哪儿?”
“当然回A市啊,老六我还有老五都在这儿,多方便?”
“也是哦。”
老大从床铺上探出脑袋,露出一个贼兮兮的笑容来:“那行,等休假我就来找你们,你们轮流请我们吃饭。”
“靠——”
被套路的老二登时将刚刚被扔下来的枕头又扔了回去。
宿舍热闹非凡,岑康宁收拾行李的心情也好了不少,一边收拾行李一边跟舍友们打趣。
离别的愁绪仿佛从未降临在这帮少年身上。
直到咯吱一声,宿舍门被推开,何明博走了进来。
宿舍安静了半秒。
半秒后所有人继续低头忙自己的,没一个人搭理何明博。何明博也知道自己不受欢迎,不过他今天是有事才回来的。
“刚刚在楼下遇到班长了。”
何明博顿了顿,忽然开口道。
“班长说什么?”宿舍老大兼任舍长忍不住问。
何明博低着头,刻意忍住自己去看岑康宁的欲望,说:“没什么,就是让我告诉大家,晚上班级聚餐,希望大家都到。”
作者有话说:
想到我毕业那会儿了,时间过得好快[可怜]
第15章
毕业聚餐的这一天终究是来了。
所有人心里都清楚,过了这一天,哪怕大家嘴上说着以后常联系,但事实上,联系也好见面也好,机会都变得很渺茫。
大学毕业不比高中。
出了社会以后,除了个别关系非常好的朋友会联系,更多的时候,所有人躲在微信里,偶尔靠着朋友圈刷刷存在感。
甚至再过上个两三年。
朋友圈点赞也没了,结婚份子钱也懒得出。
彼此淹没于茫茫人海中,恰如所有人当年在茫茫人海中相遇。
也因此原因,几乎没人会拒绝毕业聚餐,除非是真的有重大的要紧事急需处理。
而对316的男生们来说。
参加聚餐的理由还更多了一条——
“靠,这回去的竟然是小牧羊,那我必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