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彦闻言嗤声朗笑,“爱卿的意思是,开了民智,朕这个皇位就坐不稳了是吗?”
“臣不敢,臣只是觉得,陛下应当多为祖宗基业着想……”
说话的大臣梗着脖子道。
谢文彦冷笑,“你们是为大楚基业着想,还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尔等心知肚明,朕也不想说得太难听,看在你们对朝廷也确实有所贡献的份儿上,朕今日便明明白白告诉你们。”
“这普及教育的官学,朕是一定办的,百姓民智,朕也是一定要开的,谁若阻拦,休怪朕不客气。”
“除非你们能把朕拉下来,否则就必须听朕的话。”
“朕给你们三天时间考虑,三天之后,告诉朕你们的选择。退朝!”
说罢,拂袖而去。
留下群臣面面相觑,心中打鼓。
谢文彦这个王八蛋向来心狠手辣,他们要是不同意,对方不会直接把他们都宰了吧?
别的皇帝有待商榷,但这厮很有可能。
“诶……”
众臣捶胸顿足叹气。
早知道皇位会被谢厮捡漏,他们当初就不该坐山观虎斗,先帝那么多儿子,哪怕是二皇子这个疯批上位,都比奸诈狡猾的谢厮好啊。
真是悔得肠子都青了!
……
后宫。
乔玉景是知道谢文彦想要开民智的,见对方面色不好下朝,就知道事情肯定不顺利,不由心疼。
他倒了杯茶安慰,“夫君,那些朝臣什么心思,你又不是不知道,这是预料中的结果,何必跟他们置气,反正他们也蹦跳不了多久的。”
“夫郎莫要担心,我不是跟他们置气,我就是觉得这楚国上辈子那么快灭亡真不冤,朝中的忠臣良将是有,但大多数都是拖后腿的。”
“说实话,我都有些后悔接手这个烂摊子了,早知如此,还不如多费些功夫,直接起势强!”
谢文彦握住爱人的手抱怨。
乔玉景亲了下他脸道,“行了夫君,楚国这个摊子虽有诸多毛病,但能白捡一个成熟的班底也不亏,相信以夫君的能力,解决这些事情都不是问题。”
“何况,夫君若是直接起势,公婆阿奶她们岂不是要跟着颠簸吃苦?还有卿哥儿的亲事也要耽搁,一时半会儿选不到什么好人家,夫君舍得?”
家人和爱人就是谢文彦的软肋。
谢文彦想到乖巧的弟弟,就不由露出笑容,心情瞬间大好。
“夫郎说得是,是为夫矫情不知足了。说起卿哥儿的婚事,他和二皇兄年纪都不小了,等一年孝期结束就得尽快办才是,此事还要劳烦夫郎操心,辛苦夫郎了。”
有先帝赐婚旨意,弟弟两人年纪都不小,守完一年孝期就成亲,倒也没人会指摘什么,毕竟那些大臣家里,也还有儿女等着成亲呢。
乔玉景点头,“此事我心中有数,夫君不必担心,只不过明年除了卿哥儿,宗室还有其它公主公君、和郡主郡君也要成亲。”
“若是只给卿哥儿超出规制风光大半,其余人按照内务府的惯例,传出去那些先帝妃嫔肯定心生不满,夫君刚刚登基不久,怕是不太好……”
谢文彦思索后摇头道。
“无碍,卿哥儿成亲超出内务府惯例的花费,用我私库补上,不用国库的钱便是,我与卿哥儿关系特殊,偏心些也是正常。”
“其余公主公君们亲事想要风光大办,就让她们母妃自己添银子。”
“反正我对那些朝臣下手时,名声就不可能太好,没必要为了这点好名声当冤大头,只要能让百姓吃饱,我的皇位就不可能被轻易动摇。”
他早就想好了。
笼络那些大臣贵族是不可能笼络的,他要走亲民路线。
有穿越堂兄的东西帮助,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对他实施起来并不难。
乔玉景担心,“那夫君私库够用吗?之后每年官学需要的银子可不少……”
不是他小气,不愿意给小叔子花钱。
而是夫君需要花银子的地方太多了,他不得不帮夫君精打细算。
谢文彦明白爱人心意,笑着把人揽进怀中,悄悄道。
“夫郎不必担心银子,我早就派封夫人她们那支私兵,去攻打扶桑岛进行历练,如今已经把扶桑岛给打下来了,那岛上有很多金矿银矿,足够咱们挖几十年都挖不完……”
没错!
当初让封夫人她们建立私兵时,他就想好了,一旦兵马练好,第一时间就去攻打扶桑岛。
毕竟上辈子,堂兄极力主张灭掉扶桑岛后,在上面发现的金矿银矿,简直闪瞎大家眼睛,他怎能错过如此宝地。
他,谢文彦,现在超有钱!
谢文彦抱着他的小夫郎长吐一口气,“当初让夫郎吃苦了,现在不必再为银钱发愁,我夫郎就该过金银堆砌,众星捧月的生活。”
“夫郎美貌又贤惠,我不好好珍惜,别人抢走了怎么办?”
乔玉景被哄得喜笑颜开,“可我只喜欢夫君……”
“我也只喜欢夫郎,还有我和夫郎的孩子。”
谢文彦听着夫郎的甜言蜜语,也笑得满足极了。
……
海边扶桑岛。
封夫人她们正带着数十万女子哥儿组成的军队,一边继续练兵,一边监督扶桑岛的俘虏们挖矿。
一个从京城出发的女兵赶到后,拿出令牌严肃道。
“封将军,邱军师,钱军师。主子有令,让你们继续驻守扶桑岛练兵,监督俘虏采矿,等待下一步调令。”
“另外,扶桑岛所有俘虏,不论男女老少,月底之前全部喂下绝嗣药。”
“切记不可心软,主子说,这个小国之人惯会伏低做小,反口咬人,一旦有漏网之鱼,必养虎成患!”
虽然不知道主子对扶桑岛的人为什么这般心狠手辣,但主子的话一直都是对的。
所以封夫人几人没有犹豫就领了命。
“是,我等必不负主子所托。”
慈不掌兵,反正把人家国都灭了,再绝个种也没什么大不了。
作者有话要说:
心狠手辣·谢文彦:堂兄,弟弟我为你真是承担良多~
第164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
有封夫人那边源源不断送回来的金银,开办官学,普及教育这件事对谢文彦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大臣阻扰。
当然,也不是所有大臣都反对。
那些寒门出身的官员,对谢文彦可是非常支持的。
不过在这个时代,到底还是出身贵族和世族的官员,占比数量更多。
在争吵几日后,眼看谢文彦依旧没有半分动摇,是铁了心要开办官学,反对的朝臣们一合计,干脆决定来个罢朝逼君!
一个个纷纷递上“生病”的奏折。
谢文彦心中冷笑,并没有当场发火,而是等几天后,直接带着一大群太医,亲自出宫“探病”,场面浩浩荡荡的十分壮观。
百姓们见此好奇不已,“发生什么事了?陛下怎么带着如此多太医出宫?”
此时藏在人群中暗卫,自然是立马按照命令开始引导舆论。
“这个我知道,我大姨夫的姑妈的儿子的小叔子在衙门当差,听说是最近朝政繁忙,好些老臣子年纪大,精力不济病了,回家养病多日都不见好……”
“都是朝廷老臣,陛下可不担心么?所以特意把太医院的大夫都带了出来,亲自上门探病。”
百姓们不由感叹羡慕,“原来如此,陛下当真仁善,竟然亲自出宫探望!”
“可不,天子亲自登门,那些大臣真是光耀门楣了。”
“诶,按我说,那些老臣年纪这么大了,就应该回家颐养天年才是,咱们楚国青年才俊那么多,他们也不必如此劳累自己……”
“兄台此言有理,这些老大臣啊,就是太固执了,这不把自己身体都糟蹋病了……”
众人议论纷纷。
在有心引导下,百姓舆论虽觉得这些大臣累病实在太敬业了,但也觉得老臣们过于固执,身体不好就回家养老嘛,干啥还非要坚挺朝堂。
虽然大家不懂朝政,但每年科举那么多高中的进士,现在的朝廷应该不缺干活的官员吧?
尤其是那些高中多年,一直等着补官没机会的读书人,猜到一点风向,很是自觉的配合谢文彦宣扬这个论调。
原因很简单。
朝廷官位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他们想当官,肯定只能把前面的萝卜拔掉,才有机会不是?
于是。
不等这些“告病”的官员反应过来,谢文彦带着太医出宫做足君臣和睦的把戏后,第二天直接就在金銮殿上宣布。
“政事不可耽误,既然数位爱卿养病多日都不见好,想来应当是年纪大了,没有精力再为朝廷效力,那朕便恩准爱卿们辞官养老吧。”
“至于数位爱卿空出来的官位,吏部尚书之位,就由吏部侍郎刘大人顶上;工部尚书之位,由工部侍郎裴大人任职……”
谢文彦一圈点名下来,提拔的全是他麾下,或明面投靠,或暗中投靠的官员。
一个个能力都是经过他认可鉴定,任职后就算不做出什么大功绩,但也足够守成之人,足以让朝廷继续运营起来。
至此,那些想罢朝逼君人,算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听到消息后。
一群罢朝的大臣差点没晕过去。
“上当了!咱们上大当了,谢厮哪里是想开民智,他就是故意逼咱们罢朝,好提拔他的人上位啊。”
“方大人,当初不是你说这招一定能成吗?说谢文彦那厮新帝上位,麾下势力不足,结果呢?结果人家早有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