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彦冷笑,“既然他想立深情人设,咱们就帮他添砖加瓦!”
五年前楚国和陈国发生一场冲突仗,原本形势大好的楚国,因为一名将军叛国泄密,导致大军落入圈套,死伤无数。
最后还是大皇子出面,与陈国进行谈判,以三寸不烂之舌谈和成功,才解决边境百姓的危机,让对方获得不少威望名声。
乔玉景深吸口气,“当初那场仗,泄密者竟是大皇子?”
“准确的来说,应该是大皇子和陈国丞相,相互配合演的一场戏。”
“陈国丞相在自己国家那边犯了点事,为保全族安全,就悄悄投靠了大皇子,想要全族搬迁到楚国来。”
“而大皇子若能策反陈国丞相投靠,在朝中也是一件极大的功绩,五年前那场仗,其实是陈国丞相为了全身而退,对陈国皇帝的障眼戏……”
谢文彦解释,“此事也是我当初到了陈国才知晓的,但两人棋差一招,陈国皇帝早有准备,所以他们谋划最后并未成功。”
就是可惜那些牺牲的将士们了……
但这也是现实,自古兴百姓苦,亡也是百姓苦。
想要不成为牺牲品,想要自己主宰命运,唯一的办法,就是爬上去,成为规则的制定人,哪怕很难。
“可我们没有证据,大皇子在民间的名声一向很好,恐怕流言不容易传。”
乔玉景思索担忧道。
谢文彦摇头,“无碍,只要确定张庶妃是陈国人,大皇子的嫌疑就跑不了。”
“张庶妃的身份很好戳穿,只不过以前没人把目光,放到她这个后院小小庶妃上罢了。”
“何况流言本来也不需要太多凭证,似是而非的话,模棱两可的证据,就足够颠倒黑白了……”
通敌叛国的罪行,可比卿哥儿这点事更吸引人。
谢文彦冷笑,“还有,郭皇后可才死了不过几个月啊,大皇子现在还在孝期呢。”
“我明白了,夫君你快入宫,外面的事情就交给我。”
乔玉景瞬间领悟眼睛一亮,赶紧点头催促。
夫郎做事,谢文彦很放心,又交代了一些细节后,就立刻换上官服进宫。
********
皇宫中。
乾元帝对大皇子的求赐婚,也是脸色难看得很。
大皇子这点算计,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也就能忽悠外面无知的百姓而已。
其实大多数官员,早就看出对方根本不是传闻中那般的贤明君子,毕竟大皇子装得再好,时间一久,大家上当的次数多了,多少也就有些猜测。
而如今,失去张长明这个厉害的谋士,再有接二连三失败的打击,让现在还年轻气盛的大皇子,难免急于求成,做事不够谨慎。
才会走这么一步亲身上阵撕逼的臭棋。
说到底,大皇子前世能成功上位,大半都是张长明的计谋,和穿越堂兄的金手指功劳,没有这两个功臣,对方就是被拔了牙的老虎。
谢文彦到的时候,御书房门口正热闹。
二皇子已经先一步进宫,跟大皇子吵了起来。
其余皇子则在旁边时不时煽风点火,搅乱局面。
“老大,你这个不要脸的王八蛋,你不是自诩君子吗?竟然用这种下流手段,衣冠禽兽说的就是你。”
“真是头顶长疮,脚底流脓,三年不屙屎的粪胀(混帐)玩意,后院妾室一大堆,还痴情求娶?脸咋那么大……”
二皇子捞起袖子,指着大皇子鼻子怒骂。
他本来就是个混不吝,名声不好,打起嘴仗来自然不会顾及形象。
老大这个伪君子,竟敢用这么上不得台面的手段,平日还敢说他狠辣无耻,真是不要脸之极。
“有辱斯文!”
大皇子气红脸。
他装惯了贤明君子,权贵又注重脸面,何曾被这么指着鼻子臭骂过,饶是他再能装,也不免生气。
同时不禁再次恼怒,老二这个混账,半点都不注意形象,对方到底还想不想坐上皇位了!
怎得行事如此疯批。
大皇子心中暗骂,嘴上却还不忘挖坑,故意怒道。
“老二,我求娶谢家哥儿与你何干,你作甚这般?莫不是也倾心谢家哥儿?”
“我告诉你,你做梦,我与谢家哥儿两情相悦,你休想夺人之好。”
这话成功让二皇子怒气高涨。
一个皇子求娶流言已经不堪,若两个皇子争抢消息传出,大家还不知更怎么编排。
老大这个王八蛋,是想彻底毁掉卿哥儿啊!
“老大,少给我扯那些有的没的,你不就是在防止我拉拢谢大人吗?本殿下今儿就是专门来告你状的,谁跟你抢小哥儿,满脑子狗屎还贤明君子,呸……”
二皇子当即转移话题,大声嚷嚷着就把大皇子推开,跑进御书房去。
事关卿哥儿声誉,不宜继续跟老大争吵。
他有顾虑,这滚犊子玩意儿没有,什么都能张口胡来。
他不上当,大皇子有点失望。
随即看到后面赶过来,神色阴沉着急的谢文彦,心情又好了起来,暗道这招果然没走错,谢文彦个狐狸终于急了。
对方敢来御书房,他就能把对方彻底拉下水。
想到此。
大皇子当即又故意露出深情担忧之色,一副为心上人着急地上前拱手,语气很愧疚的样子道。
“对不起谢大人,是孤着急了,孤不知是谁险恶用心,竟胆大将宫里的消息传了出去,不知卿哥儿如今在家怎样?可被外面的流言蜚语气到了?”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我家的事情就不劳殿下费心了,堂堂皇子侧妃,我谢家高攀不起,殿下还是担心一下自己吧。”
“孝期求娶,殿下还真是皇后娘娘的好大儿……”
谢文彦嗤笑说罢。
然后不管大皇子突变的脸色,也快步跟着领路太监走进御书房。
果然。
没有张长明和郭皇后这两个智囊,大皇子这“孝子”,连自己母亲孝期都能忘。
周围跑来添油加火的皇子们也反应过来。
是啊,皇后娘娘才刚死几个月,他们竟然都忘记了!
不过。
他们忘记不奇怪,毕竟那又不是他们亲娘,死了自然不会放心上。
但大皇子忘记亲娘孝期,这可就大条了。
“大皇兄,皇后娘娘才刚死不过三个月,你竟然就急着纳侧妃,还要以求娶之礼迎人进门,真真是不孝,糊涂啊……”
意识到好机会的众位皇子假惺惺哀叹一句,就乐颠颠也跑进御书房落井下石。
啧啧,只要把不孝的罪名给大皇子扣实,对方想上位可就难了。
“……”
大皇子反应过来自己竟出了如此纰漏,整个人也慌了。
他不是故意忘记这事的,最近倒霉不顺太多,他满心想着算计谢文彦,自然就忘记了刚死的母亲。
毕竟母亲之死,哪里有他的夺嫡大业重要。
第126章 逼迫
古代以孝治国。
按照规矩,长辈孝期子女是不能办喜事的。
需要着素装,吃素食,诚心为长辈诵经祭奠。
当然,凡事规矩也有情理之外,为避免耽误小辈的终身大事,百日热孝成亲也是可以的,还有周围的人不追究,守孝有点瑕疵也没关系。
不过,这是针对普通百姓而言。
对于大皇子这般身份阶级的人来说,不孝罪名的影响可就大了,其余不多说,就单单说皇位吧,帝王身为天下表率,岂能是不孝之人?
所以,意识到自己竟然忘记了母亲孝期,想出用流言对付谢家的办法,大皇子是真的肠子都悔青了。
他自然不会觉得是自己大意有错,而是暗暗责怪下面的幕僚们。
都怪那些废物没有提醒自己,否则他怎会犯这种错?!
幕僚们:……
大皇子的幕僚们也很冤枉!
主子没良心连亲生母亲的孝期都能忘,怎么能够怪他们。
何况他们倒是想提醒,但对付谢家哥儿这件事,大皇子压根没和他们商量就行动了,他们上哪里提醒去?
自从张先生死后,主子就越发独断专行了好不好!
无论怎么懊恼,现在被人抓住把柄,已经没有后悔余地。
乾元帝听到谢文彦说出孝期求娶这话,也才反应过来重点。
是啊,皇后才死几个月,老大竟然就在孝期闹出这种事,传出去不止老大名声有损,整个皇室恐怕也要被指指点点啊。
御书房。
“你母后才死多久,竟然就有心思做这些把戏,不孝的混账东西!”
乾元帝气得直接拿起御桌上墨块砸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