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安在外面玩了一下午,他走在街上,有人知道他是郑阁老家里的小公子,待他很友善,还想让他去家里吃饭,小平安摇摇头礼貌的拒绝了。
“我还要陪爹跟阿爹一起吃饭。”
他看见在卖烤肠,他买了两根烤肠,一根自己吃,一根给旺福叔叔吃。
旺福恭敬的接过来吃了。烤肠的价格对他来说不算贵,旺福自己也会买回来吃,但小平安给他的烤肠不一样。
小公子善良又懂得体谅下人,跟着这样的主家是难得的福分。
小平安蹦蹦跳跳的回到家里。
吃完晚膳,小平安自己去花园里消食。郑山辞跟虞澜意也去花园走走就回房了,回房后郑山辞就粘着虞澜意,抱着他的腰肢,把自己整个人埋在虞澜意的胸膛里。
“这么大个人了……”虞澜这般说着,心里很受用。
“今晚我们可不可以?”郑山辞抬头低声询问。
虞澜意瞪了他一眼。
郑山辞就明白了,他抱着虞澜意把人放在床上。
不管有多少次,虞澜意还是感觉刺激,他的手指在郑山辞的后背划出一道道痕迹。虞澜意的眼眸湿润,尾音带着颤抖。
他看见郑山辞流畅的下颚线,虞澜意伸手摸了摸郑山辞有些湿的喉结,喉结在他的手里上下滚动,虞澜意仰着头,跟郑山辞唇齿交缠。
郑山辞的眼睛很黑很亮,虞澜意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眼睛,他喘息一声,伸出手盖住了郑山辞的眼睛,脊背弓着像是绵延不断的山脉。
……
翌日一早郑山辞到内阁处理事务,今年的会试又要开始了,礼部主持科举事宜,这份奏折就是来要钱的。
郑山辞严谨的把礼部的奏折看完,礼部提出要五万两银子,郑山辞精准的算了算,驳回,给出三万两银子。
只单单是考试上三万两银子足够花销了。
再者礼部不同于其他部门,礼部有额外的收入。考生要缴纳的报名费,这些都是归礼部管理,朝廷没有干涉,还有外交接待中像是小邦国会给礼部一些钱财,还有办理皇家典礼,礼部有时候会虚报价格,郑山辞就找到好几张单子是礼部虚报的价格。另外最重要的是香火钱和寺庙直接由礼部管理,有香火钱在,礼部一年有不少收账。
现今一个考试找户部要五万两银子,郑山辞觉得要得太多,他只好敲打一番。
礼部的折子呈到武明帝处,武明帝批了一个准。
三万两银子够礼部使了,武明帝批完奏折,起身去东宫。
东宫中魏首辅正在给谢承讲课,这次讲到上善若水来了。
武明帝听了一阵,转身离开,他想了想说:“承儿如今二十岁了,身边没有半点颜色,朕是不是该给他选太子妃了。”
冯德接话:“陛下英明,殿下身边一直没人,想必殿下还未开窍。”
还未开窍也要先相看着,武明帝这般想着。晚上他去坤宁宫,把这件事交给王凤君,王凤君应了一声。
“臣侍会挑选合适的适龄小姐跟哥儿供承儿选择。”
武明帝点头:“这事交给你,朕放心。”
王凤君颔首带着淡笑。
武明帝想到谢澹的年纪,谢澹还未到适婚的年纪,但前朝像是他这么大的皇子早该开府去宫外住了。武明帝十五岁就开府到住进宫外,谢澹也有十五岁了,武明帝本想提及谢澹开府的事,他看向王凤君又把这件事咽下来。
王凤君舍不得谢澹,武明帝也舍不得让谢澹去宫外。在武明帝眼里谢承因为是储君可以把他当做一个大人,谢澹年纪小,还充满了稚气。
谢澹不知道武明帝这么想他,他在皇子所里睡得正香,一点烦恼也没有。
在户部除却闹涨俸禄的官员之后就没甚事了,郑山辞提出在一条街修筑民宅,这条街有些落败,根本就没什么商户,地砸在手上。郑山辞提出把这条街改造成官宅,家中有困难的人,经过户部的评定就可以入住,每年收取十两银子。
工部修船修桥修惯了,现在修民宅很容易。武明帝想到也不费事就准了。这么小的事,上面的人都不会注意,他们的眼中习惯看天下的局势,有时候对一些细节就没注意。
郑山辞可以看天下的局势,他也可以体谅民众,以小见大,以大见小。这是一个不同的视角。
工部的人接了活就去修筑官宅,底层官员们心中对郑山辞很是感激,每年十两银子的房租,这个价格比他们现在房租便宜太多,把房租省下来他们就能过得更好了。
只要官员不犯错,他们就会在这个官职上一直待着,当然也有可能等资历到了或是给年轻官员让位会被外派出去,但他们这辈子都会是官。
早朝结束后,郑山辞正要回内阁,魏首辅喊住他。
郑山辞就跟魏首辅一块走,本来有官员想找郑山辞说话,看见魏首辅在,他们就歇了心思。
“郑大人,你提出的建议挺好的,京城的房价高,你能让他们安心住下,解决他们住宿的问题。官员们住在官宅里方便,每年户部还能收一笔房租,这落败的街道被你利用起来了。”
这街道的位置不好,人烟稀少,但只有人去那边住,很多小商户也乐意去那边做生意,这样还能盘活商业。魏首辅看向郑山辞,心中惊叹真是后生可畏。
郑山辞说道:“魏大人谬赞了,我没有想那么多。我也是从正七品县令往上面走的,所以对官员们的房租问题有所察觉。”
“郑大人不忘来时路,这已算很好的品质。”魏首辅对这个后生越发满意,他在满意的同时对郑山辞抱着警惕。
魏首辅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郑山辞才三十多岁,他们相差二十岁,魏首辅还想在首辅的位置上多待几年,不想早早就退下去。
他把心思压下去,跟郑山辞又闲聊几句,这话一扯就扯到会试上去了。
魏首辅说:“云儿今年也要去会试。”
魏云还未有十五岁已经是举人了,郑山辞已觉优秀,若是这次未过,等三年后再下场更不得了了。
“魏公子头一次下场就能考到会试,这以后还不知道会怎么样,还要恭喜魏大人。”
魏首辅听了郑山辞的话,心里高兴,面上还是波澜不惊:“这孩子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陛下前几日召我入宫说了蛮夷的事,我猜陛下是想对蛮夷用兵。”魏首辅压低了声音。
郑山辞跟魏首辅一样的心思,但他没想到魏首辅会跟他说这么推心置腹的话。郑山辞谨慎的说:“魏大人这番话倒给我另一种思考。”
魏首辅看出郑山辞在装傻,他笑呵呵的不说话,两个人到了内阁各自分开。
郑山辞回到自己的值房他喝了一口茶压压惊,缓和过来就批奏折,下午去给谢承上课。谢承成为太子后就在金銮殿观政,现在武明帝又把他从翰林院调到吏部了。
郑山辞这次给谢承出的题都是他看见的折子中的问题,谢承喜欢这样的方式。上完课后,谢承请教郑山辞问道:“郑大人,吏部掌管官员的调任权利很大,若是吏部官员贪污造成人才流失,让无能之辈升官,这样的事怎么样才能减少?”
听见谢承的话,郑山辞有些欣慰。他先问道:“殿下你觉得朝廷在这方面的措施是什么?”
“有都察院在。”谢承说道。
“殿下说得对,都察院是其中之一,在大燕立国后,升官的途径已经固定了,想要升官就要看政绩,若是有背景没有政绩这样就升不了官,当然手眼通天的人,可以把小辈安排到富庶之地,这样政绩也会更容易获得,但殿下这样的毕竟是在少数,所以能保证绝大程度上的公平,另外若是德不配位之人升官会在民间引起哗然之声,百姓会对此不满,只要都察院的人去考证就会发现,百姓的声音对官员也是监督。”
谢承的眉眼舒展:“是本宫执念了。”
郑山辞笑着说:“殿下能在吏部发现这样的问题,殿下的心思于官员和百姓来说都是好事。”
谢承挨了郑山辞的夸,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王凤君已经把京中适龄的小姐跟哥儿的画像拿给谢承挑了,他挑了萧次辅的孙子萧哥儿做正君,余下的还要等过几年或是谢承有想法了再挑选侧室。
魏首辅还是家底太薄,他们家族中只有魏首辅一家出众,且没有适龄的小姐跟哥儿。想来想去只有萧次辅家的萧哥儿合适。
谢承挑选正夫时主要看长相家世和性格,毕竟等他登基后,他的正夫就是大燕的凤君。谢承希望自己在这方面态度要谨慎一些。
郑山辞知道谢承定下了萧家的哥儿,心里还有些诧异。在郑山辞眼里谢承还是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要娶夫了。
不过像谢承这样的身份早日娶妻生子才是朝廷希望的。
郑山辞说道:“殿下娶妻会考虑很多,但在这样的条件下臣还是希望殿下能选择自己稍微喜欢一点的人。”
谢承心中一暖,“多谢郑大人的好意。”
谢承待萧哥儿还是有好感的,至少萧哥儿长得很好看。
郑山辞从皇宫离开后回到家里,虞澜意拒了那些礼,他问郑山辞怎么这么多人来送礼,还都不认识。
听了虞澜意说了几个官职,郑山辞记起来是之前找他涨俸禄的六品官员,他们是回到家里就送了礼过来,他在东宫给谢承解答问题耽误一些时间。
郑山辞把朝中的事说给虞澜意听。
虞澜意闻言了然:“郑山辞,难怪他们要感激你。”
郑山辞笑了笑,他只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果他是一个小官那么他说的话不会有人在意,当他成为阁老后,他说的话就会让上面的人听见,越往高处走说话就会越有力。
身在其位谋其职。
不管是做县令,做尚书,还是做阁臣,这都是郑山辞奉行的一句话。
底层的官员特别是六七品官员回到家里就把消息告知给家人,全家人都很高兴。
“我们什么时候能搬进去?”
“按照工部的速度三个月就成了,以后我们去住官宅不用租这么贵的房子了。”一个官员高兴的说道。
他们现在的房子很小,还是跟人合租在一起的,房租每个月就需要三两银子。
第180章 请缨
“正好我们的房子四个月后就到期了。”妻子想到以后每年只需要十两银子的房租,心里就忍不住高兴。不当家不知油盐贵,一家子要在京城生活需要从牙缝里把钱挤出来,特别是孩子大,在学堂上需要的钱更多。
“我今天去买点好酒好菜回来,我们今晚庆祝一下。”妻子挎着菜篮拿着银子出门,还问相公和孩子需要吃点什么,她去买。
“我要吃很多肉。”孩子兴奋的说。
六品官员说道:“弄点卤味,给我打一壶好酒就成了,我现在去写折子。”
妻子爽朗的应一声出门。
她刚一出门就遇见邻居,邻居是一个七品官员太常寺博士,这是一对年轻的夫夫,她看这夫郎手里也挎着菜篮子忙不迭说一起去集市。
一问才知道也是为了官宅的事高兴。
妻子在集市买了三斤猪肉,两节香肠,两斤卤味等等,还没忘记给相公买一壶好酒,以往喝的都是黄酒,只有一点酒味。
在京城做官看似光鲜亮丽,还是要讨生活。他们在京城能省就省,现在提着这些东西回去,妻子的脚步踩在地上也觉踏实高兴。
这朝廷真好,这郑大人真好懂得体谅他们这些穷苦的人家。
妻子回去后就在厨房里忙,相公把书房的折子写好后就去辅导儿子做作业。
户部要登记申请官宅的人员,所以要把自己的信息写得清晰,他们会照着户籍核对,还会派人下来查看。
晚上一家人高兴的吃了一顿晚饭,朝中有许多低阶的官员他们都欢喜有这样的官宅住,他们都在今日庆祝。
一声闷雷响起,滴答——
春雨缠绵,护城河的水面上泛着涟漪,郑山辞他们在吃晚饭,虞澜意感到一阵寒意,让侍从把窗户关上。
小平安去夹菜,他一般要吃两碗饭,吃完后说吃好了就去门口看从屋檐上像珍珠断线般的水珠。他蹲了一个小板凳过来看雨。
虞澜意瞅了一眼小平安继续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