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监万事都准备好了,心里还有些疑神疑鬼的,他让妻儿先上马车,心中松口气自己打算踩着板凳上马车,肩膀突然被人拍了一下。
他的身子一僵,看见穿着官袍的刑部郎中。
杜宁让衙役把谭监押下来,“谭大人您这是上哪儿去?”
底下的衙役得了杜宁的眼色,他们去谭府里寻找赃款。衙役押着谭监到院子里让他指出哪儿藏有银子,他闭口不言。
“谭大人这般不知好歹,让下官都要为你惋惜了,到了刑部有谭大人好日子过。”杜宁笑着说。
刑部的衙役查过很多贪官污吏的家,知道哪些地方最容易藏东西。有一波衙役去了书房,敲墙,倒是藏的严实,把书房的墙敲碎后才看见这身后的箱子。
还有的箱子在后院枯井里找到。
杜宁让衙役打开箱子,见了里面的金银,心想这该是一桩大买卖。
“人赃并获,带走!”
谭监看见这些箱子心灰意冷,被衙役押到刑部,心知无力回天。
郑山辞把兵器的事说给刑部后,他就把这件事放下了。聂尚书自然是要抓着这条线继续查下去好把贪污的人一网打尽。
聂尚书要跟聂言避嫌,聂言回到翰林院后继续在萧高阳身边做事,他还要历练后再进六部,聂言想去户部。
他认亲之后对两位双亲表面上已经没有隔阂了,实则聂言知道他心里还是放不下,所幸他只想成亲后过自己的日子,在官场上做出一番事业。
聂尚书回到家中还感叹道:“若言儿还在刑部,这次就能分到政绩了。”
聂言闻言心中一动:“比起去刑部,孩儿更想去户部看看。”
聂尚书面露沉思,“户部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郑大人年纪轻,但对下属赏罚分明。他的点子又多,跟着他很容易就能有政绩在身。”
“孩儿只是想去户部学习。”聂言强调。
“好,我会多帮你留意留意。”聂尚书爽朗的说。
聂言吃完饭后就回到屋子里。他的院子比之前在杂货铺还要大,现在聂言已经能很好的适应这样的环境,他躺在床上去找了里衣就去沐浴。
洗漱完毕看看书就睡了。
既然太子殿下到了翰林院,他现在就要在太子面前有一点存在感,不过聂言并不强求。只要让他进了户部,他跟郑大人的关系好,跟太子殿下的关系就会突飞猛进。
聂言仰慕郑山辞,同样也明白跟郑山辞接触对他有诸多好处,所以他一定要去户部。还有楚哥儿家的事,既然已经打算履行婚约跟他成亲,那么楚家的势力也能为他所用。聂言心中有谱,他知道怎么做才是对自己更好的。
他想着笑起来,恢复几分少年意气,他想什么他都会去拿过来。
他回房后,聂尚书跟聂夫人同样回房休息,聂夫人的感情更加细腻,觉察到聂言对他们的冷淡,这也不能怪孩子。在聂言最无助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还在家里宠着聂华,认亲回来聂言都已经有二十几岁了,并且是二甲进士。
聂夫人说道:“既然言儿想去户部你就多想想办法让这个孩子去吧,我们欠他太多。”
聂尚书点头:“言儿有本事,我知道他的心思。”
聂夫人闻言松了一口气,她还不知道该怎么对聂言。她给聂言买衣裳给银子,给他侍从丫鬟,聂言笑眯眯的应下来。聂夫人却还是觉得她跟儿子的心隔得很远。
聂夫人怔怔的想,大概是长大了吧。
郑山辞还不知道有人冲着他来的,他下值回到家里,让旺福帮他换了衣裳,看着自己的双手发笑。
早知道他应该用一只手去接谢澹,可能那只手就要断了。
郑山辞想到这个后果还是摇头。
虞澜意去找吕锦去了,他们一并跟时哥儿,梅哥儿他们一块去郊外玩,男人们要去皇宫当值,他们可不用。
虞澜意:“我们出京城玩吧,多带一些侍卫就我们几个一块去玩。”
几个人都很有兴致,虞澜意想了想:“等郑山辞手伤好一点就出京城玩。”
吕锦突然想到在地方上执行公务的崔子期。崔子期到了地方给他写过几封信,聊的都是家里一些琐事,没有说他在地方上的差事办得如何了。
清丈田地要得罪人,郑山辞得罪京城的人,崔子期拿着尚方宝剑去地方就是得罪地方上的豪强地主。
吕锦心里还担心崔子期,崔子期是文官,没有武功傍身去做这样的事,怕他发生意外。
众人在郊外玩闹一阵,各自散去。
虞澜意回到家中,小平安飞快做好课业出去玩了,只有郑山辞在花园里闲走。
“你怎么没去书房?”虞澜意过去故意问道。
郑山辞笑道:“没手不能看书,还不如来看看花草,多走走。”
虞澜意:“你还知道这个。”
虞澜意下意识想挽着郑山辞,伸出手看见郑山辞的手才明白现在郑山辞的两只手都是属于脖子的。
“等过几日就可以夹板子了。”郑山辞语气一顿回道。
虞澜意习惯跟郑山辞并肩走着,郑山辞趁其不注意亲了一下虞澜意的额头。
“啊。”虞澜意捂住自己的额头,低头踢了踢小石头。
“明日我去国公府看看外祖父跟外祖母还有舅舅他们。”
郑山辞说道:“那你什么时候回来?”
虞澜意唇角微翘:“我下午待会儿就回来,估计就是你下值的时间吧。”
“那我来接你。”郑山辞很自然的说。
虞澜意心中一热。郑山辞不管过了多久,待他的这颗心都是真真的。
“都不是年轻时的模样了,你还来接我,这多见笑。”虞澜意心中受用,言不由衷。
“你说这话叫我羞愧。我比你还年长五岁,你看我还好看么?”郑山辞说这话时,唇角还含着笑。
虞澜意只需看一眼就知道他还是迷恋郑山辞的容貌,甚至因为郑山辞年岁渐长,位高权重后,心里更加欢喜。
“你……自然是好看的。”虞澜意小声说道。
“你这个年龄就是最好的年纪。”成熟稳重,温和不失幽默。
“那你在我眼里也是好看的。”郑山辞说。
“那你在我眼里不好看。”
“你在我眼里还是好看的。”
这还差不多,虞澜意趁侍从不注意亲了一下郑山辞的脸颊。虞澜意的五官很俊美,他的俊美带着锋利般的漂亮,仅仅看一眼就会把他这个人记住,脾气看着很硬,嘴唇却是软的,腰也是软的。
郑山辞心里发软。
等郑山辞的手好得差不多时,军器监的事差不多就了结了。这次牵连的人有二十几名官员,贪污严重的官员已经做了刀下亡魂,只有少部分官员被贬职保住了性命。
郑山辞的功绩,吏部的官员都记着。
今日早朝萧高阳写的一封奏折也让武明帝很重视,“萧爱卿说的懒官,贪官,清官这三类官的事,朕看完很有感触。萧爱卿就当着朝臣们说说这三类官员的区分吧。”
武明帝觉得这封奏折完全就是写到他心坎上去了。
萧高阳上前应是。
“懒官就是尸位素餐,身在官位上不作为的人,这样的人叫糊涂官,也叫和稀泥,整日只想着拿朝廷的银子,不为朝廷做事。在位期间他什么都不做。贪官……清官在臣看来是太过刚直,没有体谅君上。”
萧高阳列举了几个例子比如地方官员在没有收到陛下圣旨时擅自开仓放粮,这事在情理之中,也是一方官员的爱民之心。但应该在事后写折子告知陛下。……
文武百官听了萧高阳的话多了几分思考。
武明帝说道:“萧爱卿这篇奏折中关于懒官跟清官的说法让朕耳目一新。大燕的懒官确实多,朕打算精简官员,把职位落在实处。”
谢承思忖武明帝的话,职位落在实处,这是要把多的官员减下去。
萧高阳最后奏折的指向就是精简官员,听见他的主张被武明帝认可了,萧高阳心里激动起来。
“这事就交给梅爱卿跟内阁一同协办吧。”
武明帝喜欢让两个部门一块做事,这样既能让他们相互监督,又能避免一个部门完全专断。
退朝后,萧高阳的爹萧大人看了儿子一眼没说话,这次要得罪人,不过更能得到陛下的看重。只要有了陛下的看重,就算把人得罪了,这些人也要来巴结,不敢得罪。
萧高阳回到翰林院后,谢承过来请教萧高阳,今日武明帝说的奏折之事。
萧高阳认真的给太子讲解,说得更加仔细,说完后还谦虚的说:“都是臣一家之言。”
谢承颔首:“萧大人太谦虚了。”
谢承离开后,翰林们看向萧高阳的目光羡慕嫉妒,这次萧高阳在朝中出了一回风头,还得到了太子殿下的赏识。
萧高阳知晓自己还要更努力,不能得意。他还是忍不住自己偷偷的笑了笑,都是三十多岁的人,想着在金銮殿上说话的那一刻,萧高阳的心脏还在激动。
作为翰林院的学士,萧高阳要侍讲学士轮班要到盘龙殿,今日武明帝待萧高阳亲热许多,还问了他几个朝中的问题,萧高阳受宠若惊,思忖片刻一一答上来。
武明帝心中满意。
今日用膳时,好友们纷纷说起萧高阳的折子。
郑山辞说:“萧兄这个折子说得好,陛下决心精简官员,由虚到实。”
得了郑山辞的话,萧高阳心里更高兴了。郑兄是他们这官职做得最高的人,萧高阳把郑山辞当做知己好友,有时候心里还是暗自比较了一番。
杜宁咂嘴:“改日我也要写折子。”
姜兰礼却是笑了:“你把军器监这个事办得挺好的。”
姜兰礼跟梅淮是不慌不忙的,他们已经有了规划。
春天过去后,炎热夏日又来了,郑山辞的胳膊可以动了,工部造出来的大船也能用了。
郑山辞写了折子让人出海。
武明帝同意让有意愿的人可以自己参与进去。
聂言跟楚哥儿成亲后,聂言打算跟着士兵,商人一块出海。
郑山辞得知这个消息时还很吃惊,聂言的父亲是刑部尚书,他不必为了政绩去海上冒险,聂尚书沉下脸倒是没说什么。
“郑大人,聂翰林找您。”
“上茶,让他进来吧。”
等聂言进来见礼后坐在椅子上,他问道:“今日贸然打扰郑大人是下官的过错,下官今日来是想请郑大人给我一点建议,陛下已经点了下官的名出海,下官并未出海过,所以想问郑大人,下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郑山辞心想这问错人了,他也没有出海过。
“你在书院学过算术,算是他们带着的文官,有几个精明的商人在,你跟着商人们走就行了。海上枯燥多点一些玩乐的,还有水源需要储备……”郑山辞把自己知道都告知给聂言。
“你好不容易才跟父母团聚,为何想出海?”郑山辞问,他还想打消聂言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