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几日把案子结了,杜宁看苏言做的卷宗不错,点头道:“你以后就跟着我们出现场。”
苏言:“谢谢杜大人赏识。”
杜宁摆手让他下去了。案子结束后,晌午就没理由到外边吃饭了,杜宁去膳堂,碰见郑山辞正打了一碟红烧肉,他看着眼馋。
郑山辞扯他的袖子:"你打酸笋肉丝。"
杜宁不动声色的点头,众人打了饭菜都是摆在一起吃。
杜宁立马就用了一碗,萧高阳见他狼吞虎咽的,笑着说:“听说你们刑部办了一个失头案,速度很快。”
“正吃饭呢,你不会想知道细节。”杜宁吞咽一口饭说道。
萧高阳不问了。
郑山辞也好奇,但他更喜欢吃饭。他把秋收的事情忙完,户部的事就不多了。郑山辞心里也有苦恼,这说话做事现在是户部尚书了,他还要多学着点。而且梅尚书待他也不如从前,现在做事交涉都是淡淡的,其余的尚书对他也是冷淡客气的。
他只是有些别扭,还在慢慢的适应。毕竟做二把手跟一把手见识和远见又不一样了,因为身份的转换,周围人的态度也会发生变化。
郑山辞下值回到家里,虞澜意去魏府参加宴会去了,还要等一会儿才回来。
虞澜意这回去魏府,遇见不少尚书夫人跟夫郎。坐到尚书这个位置一般都是四五十岁的人,郑山辞才三十二岁就坐上了这个位置,显得虞澜意在夫人中间很年轻。
虞澜意心想他也不能把自己变老了。
兵部尚书姓曹。曹夫郎笑着问道:“虞少爷在家里一般都做什么?”
当然是玩了。
虞澜意说道:“我平日习惯先看账本然后去花园逛一逛。要是相公的荷包损坏了,还会给相公做做针线活,下下厨。平日在家里也甚无趣,还喜欢去郊外跑马。”
曹夫郎闻言矜持的点点头,认为虞澜意的行为符合贵夫郎的行为。
虞澜意捏着葡萄吃,听着他们说话。哎,他们说话就不像时哥儿他们说话说得轻快又有趣。他们说话一般都是慢慢的说话,说到好笑之处,就会拿着帕子捂住唇角笑,笑不露齿,走路也是慢悠悠。表面上看着从容不迫,虞澜意真这么做,他觉得自己有点难绷。
虞澜意现在是跟这些阁老夫人,尚书夫人一块玩了,他还看见有夫人带了自家年轻的哥儿来,跟着另一位夫人话家常。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联姻。
这小哥儿长相是美的,虞澜意多瞧了几眼。两位夫人越聊越尽心,就把小哥儿拉过来介绍给另一位夫人,曹夫郎也帮腔道:“你家是好的,要不是我儿子早就娶亲了,还要娶回家去。”
“曹夫郎太抬举了。”那位夫人听了曹夫郎的话脸上笑意更甚。
魏夫郎就不会掺和到这种事情去,他略微的看了那哥儿一眼就移开了眼神,抿了一口茶就把茶杯轻轻放在桌子上,没有发出一点动静。
众人虽说聊着天,还是分出一二心神在魏夫郎身上。有的夫郎就想着法子把话题往魏夫郎身子引,得到魏夫郎一个笑脸就受宠若惊。魏夫郎身为首辅夫郎这一举一动都关乎到夫人们,那忙着把自家哥儿推出来的夫人说道:“今日天气这么好,我儿的点茶技艺不错,让我儿给大家点茶尝尝。”
魏夫郎喜欢点茶。他家是商贾,魏夫郎不会点茶,但是对这点茶技艺颇为喜爱。
这次魏夫郎打量了一下小哥儿笑着说:“那就让他试一试吧。”
虞澜意先去一趟茅房,他出来后就在花园里逛了逛,梅哥儿也在花园里看花。虞澜意看见梅哥儿高兴的挥挥手,两个人相视一笑。
梅哥儿本来就烦跟人接触,他是一个社恐。现在嫁给姜兰礼后时不时也要应酬,他是梅尚书的儿子,众人也不敢太为难他。
梅哥儿在席面上待得太闷,这是出来透透气的。
“这宴会说着是赏花,尽赏那人去了,看看哪家的哥儿好看,哪家的姐儿贤惠。这是来相看的,让男方的娘和阿爹先来看看满不满意,要是满意就能接触下去了。”梅哥儿难得发了一通牢骚。
虞澜意:“难免会有这事,你今日怎地……”
梅哥儿羞红了脸。他长相清冷,说话也是清清冷冷,他说道:“我的身子早年落下了病根,现在娘催着相公再要一个,我是不想要了,娘就找了一些偏方。”
“幸好相公没听娘的话。我本来就不是他相看上的哥儿,我是先被相公相看上的,才由着相公说了这门亲事。”
虞澜意叫好:“日子是你跟姜大人过的,只要你们俩把日子过好管这些做甚,只当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实在不行就闹着回娘家,让梅尚书跟梅大人为你做主,不闹得狠一些,他们只当你嫁过去了好拿捏。”
梅哥儿听了虞澜意的话,听进去了。
梅哥儿当夜回去就发作,把姜父姜母吓得够呛,以后是不敢再管小两口的事了,这做儿媳的脾气大,后台大。
姜兰礼把姜父姜母送走后,梅哥儿心里还惴惴不安。
“我没说错。”梅哥儿委屈巴巴的说。
姜兰礼扬着笑:“谁说你错了,做得好。”
梅哥儿踢了姜兰礼一脚,自己匆匆回到屋子里。
姜兰礼被踢了,心上还酥酥麻麻的,忙不迭跟着一块进屋。
……
虞澜意回来时,郑山辞带着小平安在院子里玩,看见虞澜意回来就去问他怎么样?
“没什么事,就是最近宴会很多。”
“辛苦澜意了。”
虞澜意躺在椅子上,看了郑山辞一眼:“你给我捏捏肩膀嘛。”
郑山辞笑着站在虞澜意后面给他捏捏肩。
小平安过来给虞澜意捶腿。
郑山辞边跟虞澜意捏肩膀边想朝廷上的事,梅尚书做了吏部尚书后是在跟所有的人都保持一定的距离,特别是他这样的下属提为了尚书就更要避嫌了。
郑山辞明白梅尚书这是为了避免党派之争,像是提到内阁的雷阁老,梅尚书,还有他,他们三个人天然就是一派的,都是从户部出来的官员。
这次内阁次辅的位置提了一个阁老上去姓萧,跟萧高阳是一脉的,这位萧阁老跟魏首辅也是不对付的,两个人是单纯的理念不合,两个人都是同一年中了的进士,在朝廷上还相互扶持过一段日子。
理念不合,利益不同。好人不一定能做好官,小人不一定不能做好官。
郑山辞现在心思又转变了,有些人都要用,怎么把人用好,是他现在要想的。田地的事落实下去,还有漕运可以改进,让国库的收益更多。他当了户部尚书就不能只是按部就班,还要想创收的事。
另外等清丈田地完成后,商税可以适当减少,但一定要比田税重。士农工商,大燕以农为本,要是鼓励百姓去当商人,这土地怎么办,以后的粮食和税收都成问题。
虞澜意都让郑山辞不要捏了,他跟捏肩入迷了一样还在捏,劲儿也越来越大,跟捏面团似的。
虞澜意:“……”
等郑山辞回过神来,虞澜意非常不满的看着他。
“想什么想得这么入神?肩膀都让你捏红了,我怎么不知道你手劲这么大。”
第160章 限田
郑山辞忙不迭道歉。
虞澜意勉强原谅了郑山辞。小平安锤了一会儿腿就去玩了,小孩子待不住。
“清音他们什么时候回来?”
虞澜意还有些想念郑清音了,嫁人后还不知道他过得如何,在徐州习不习惯。
郑山辞沉吟说道:“要是施兄抓住这次清丈田地的好处,再把地方治理好回来升官的可能性很大。”
虞澜意抓住重点:“三年任期结束,那清音还要待两年。”
“徐州在大燕也是富庶偏下的地方,施兄也跟我通过信,你放心。”郑山辞安慰说道。
“过年我多寄点东西到徐州去。”虞澜意的怜爱之心泛滥了。
郑山辞说道:“到时候我跟你一块去挑。”
徐州
施玄把徐州一半的田地清出来了,还有一半的田还在继续,这段日子他让清音待在家里不要轻易出门,就连他自己出门都是带着衙役。世家逼急了就会狗急跳墙,世家先会糖衣炮弹,而后是威胁,这些手段都用尽后就会想把人做掉。
所幸现在还没出事。
徐州的天气比京城要冷一些,现在已经到了十月份,天气渐渐变冷了。郑清音打算给施玄做一件披风,还有一件厚厚的衣袍,里衣也做一件毛绒绒的穿在身上。
想到施玄穿着他做的衣服去府衙,郑清音心里还有些高兴。
他这段日子就一直在忙着跟施玄做衣裳,施玄让他少出门,他也静得下来。
世家们不傻,他们知道施玄的身份是京城施家的人,如今的夫郎是户部侍郎郑山辞亲弟弟,掂量施玄的身份时就不能光看施家这边的关系网,还有郑山辞这边的关系。
目前施玄已经把一半的田地都清出来了,世家们要求也不多,他们希望用钱来换命,如今施玄愿意给他们一点面子,他们也愿意交出一些人给施玄交差,落得一个两厢满意。
施玄考虑过后,抓了几个典型就同意下来,把这几年的田税补全,另外还要罚三倍的钱,田地归府衙所有。
世家们同意了。
徐州清丈田地,在施玄和世家、乡绅的妥协下进行得飞快。
功曹低声问道:“大人,我们就这样放过他们?”
施玄淡淡道:“日子还长,这事放过他们也放过我。”
在徐州的地界上他始终是一个外来人,而这些世家在此地已经盘踞多年,先把朝廷交代下来的事完成,其他的都可以缓一缓。他还要在徐州待两年,慢慢跟这些世家磨。
再者施玄本身就是世家出身,只要徐州的世家知趣一些,施玄也乐意给他们一些面子。不管是在官场上,还是做事上,要圆滑一点。
施玄是喜欢佛经,但他同样也是一位年纪轻轻就在朝中处于中坚位置的官员。
世家子弟身上的脾气和特性,官员的精明,他身上同样有。
这些属于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结果。
施玄跟世家达成共识,郑清音也不用已经在家里了。休沐日,施玄就跟郑清音一块去爬山。
两个人到了徐州越发恩爱,徐州的百姓都看在眼里,觉得太守跟太守夫郎是一对璧人,长得跟神仙人物似的,身份也相符。
徐州是地方清丈田地的一个缩影。京城的态度强硬,连庞次辅这样的人都倒台了,可见武明帝是动了真格。他们这些地方上的官员要是不留神就会被薅下去,现今不敢跟上面的硬碰硬。陛下还把都察院和一些户部的官员派下来了,这样他们就更小心了。
一个个地方官员在自己的地盘上都是呼风唤雨的存在,现在遇见从京城下来的官员都是小心招待。
看京城的态度这次一硬到底,没挽回的余地。
地方官员对清丈田地敷衍了事,一方面就是认为京城中有大人物要阻止这件事,结果武明帝先拿京城开刀。京官都倒了,他们这些在地方上的官拿什么斗。要说阳奉阴违也成,都察院跟户部的官员都来了,想要阳奉阴违这就是在把自己的命递到都察院手里。
地方官员老实了。
清丈田地这事让百姓倒是看了一阵热闹,闹得最凶的时候府衙上午的菜市口都染满了血。
“这群人终于遭报应了!”一个老汉痛快的说。
“之前不把地卖给他们,他们就让混混上门来捣乱,不让人做生意,现在终于被砍脑袋了。”
“这些人仗着家里有人在府衙做事就欺男霸女,现在终于被收拾了,这些人一块被收拾了,剩下的人也要夹着尾巴做人,府衙这几年有好日子了。”有书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