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山辞从走廊过来,虞澜意跟郑山辞说聂府的事。郑山辞拉着他坐下:“这事本来是双方都有错,但叔父毕竟把人打伤了是要多担待一些。”
虞澜意跳到郑山辞面前:“你一点都不生气?你的情绪这么稳定?!”
郑山辞觉得像是张牙舞爪的小猫跳到了他面前。
“我生气,杜兄认识京兆府当职的人,我已经让他帮忙请人关照叔父跟诸位大人,让他们少吃一些苦头。”
虞澜意抱胸睨看向他:“这还不错。”
过了两三日后,聂大人写了谅解书,京兆府尹就把虞二爷等人放出来,虞二爷出了地牢心想若他手里还有兵权,陛下不会让人耽误两三日才把他放出来,终究是没用了。
出了京兆府,虞夫人跟三个儿子都在,虞二爷把自己的心思压在心里,他不能这么想,这样想下去会连累家人。
“先回去吧,洗漱一番好好睡一觉。”虞夫人说道。
一行人回到家里,虞二爷洗漱后觉得自己恢复过来。家里做了一桌好吃的,虞二爷动了几筷子,他想喝酒,瞧见家里没准备酒,他只好先把酒瘾忍下来。
“我没事,你们也不用小心翼翼的。有夫人给衙役塞银子,大哥也找人来照顾我了,山辞那小子还托人帮忙了,这小子真出息了。”
虞二爷爽朗的笑起来。
虞夫人见虞二爷又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松了心。
“相公用了膳,去一趟侯府,大哥有事要找你。”
虞二爷应一声吃完就去侯府。
到了侯府长阳侯就跟虞二爷一块到书房。
“大哥这些日子还要谢谢你为我奔走。”虞二爷诚恳的说。
“二弟,以后做事不要冲动了。另外你今后跟你的下属们少在一起喝酒。”长阳侯语气顿了顿说。
“好,我记住教训了,以后不会再跟他们一块喝酒了,我们一起吃吃饭总成了。”虞二爷满口答应。
“我的意思是你以后少跟你的下属来往,你们既已不在军中,就没有必要再聚在一起,免得有人说闲话。”长阳侯直白的说。
虞二爷懵了,他听明白长阳侯的意思了。这是他跟下属在一起,让人猜忌了。他兵权都交了,回到京城里任了一个闲职,只是喝喝酒,现在就变成这样了。
他在边疆是何等的威风,蛮夷都还怕他,现在到了京城就要被掣肘,要被管着。
虞二爷深深吸了一口气应下来:“知道了,大哥。我不会让大家难做的。”
长阳侯叹气拍了拍虞二爷的肩膀:“你知道就好,我这也是为了你好。”
虞二爷点点头,他转头看向窗外觉得树枝上的杜鹃鸟好看,杜鹃鸟叫了几声,扑腾着翅膀就飞走了。
虞二爷回到家里还是跟没事人一样,他给下属们送了一些银子说是这次请他们喝酒连累他们了,又说以后要少见面。
下属们也不是蠢人自然知道虞二爷是在避嫌,今后他们就没再聚在一起了。
郑山辞接待了海商把事情谈好后就交差了,他跟虞澜意夜里出门,虞澜意看见聂华鬼鬼祟祟的进了青楼,心中冷笑。
“你看这就是叔父打伤的人,这手脚还没好利索,现在又去青楼去逍遥了。”虞澜意都没想到聂大人这样的人竟然会有这么一个儿子,真是家门不幸。
郑山辞:“好了,别气了,我们去买些吃食吧。”
虞澜意也觉得跟这样的人生气没必要,郑山辞买了几根烤肠,他边吃边说:“我怎么看这聂公子跟聂大人长得不太像。”
“小时候挺像的,越长大就越不像了。”虞澜意随意的回答。
京城里的小孩小时候都见过,虞澜意性子野,经常跟着虞长行一块出去玩,对几个男孩子也认识。
郑山辞点点头:“我倒是觉得前段日子跟着我做事的苏翰林长得跟聂大人有几分相似。”
“天底下长得相似的人多了,可能这只是巧合吧。”虞澜意说。
郑山辞心想也是。聂大人是刑部尚书,家中的夫人也是书香门第出来的人,两个家族都是有头有脸的,要苏翰林真是聂大人的儿子没有理由不接回去。
虞澜意吃完烤肠又买了糖人吃。
郑山辞吃了一个糖人,古代的糖不如现代的糖甜,这个糖人有镂空的地方,吃起来刚刚好。
两个人把这件事搁下了。虞澜意回到家里还跟郑山辞说,叔父这几天一直在家里,休沐了打算约叔父一块去跑马。
“你不知道大堂嫂在边疆多年,听大堂哥说骑马比我还厉害,我就是不信了。”
郑山辞倒是赞同他去骑马,四处走一走:“也不光在京城里玩,可以去京城周边的地方玩玩看看。”
虞澜意翻过身来:“你说得对,我约几个人就能去玩玩,身边多带几个侍卫。”
“要是你真想去看叔父,你就给叔父送点酒去吧。”
虞澜意本来是侧着身子看郑山辞,听这话,撑着身上趴上去捏郑山辞的鼻子。
“叔父就是因为喝酒才变成这样的,你怎地还让我给叔父送酒去?你到底是不是个聪明人。”
郑山辞笑着说:“叔父心里看似粗犷,实则心思细腻。他一定还想因为自己喝酒的事给旁人惹了祸事,自己不敢沾酒了。你送酒去,叔父心里就知道你没有怪罪他,叔父自己知道分寸。”
虞澜意听了郑山辞的歪理,觉得有几分道理。
“好,我明天就给叔父送酒去。”
虞澜意说着又捏了捏郑山辞的耳朵,安心的窝在他胸膛上睡觉。
……
郑山辞去上朝,等朝臣们说完话,武明帝对冯德使了一个眼神。
冯德拿着圣旨站在前面。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升郑山辞为户部尚书。”
郑山辞做了户部尚书,梅尚书去平调成了吏部尚书。郑山辞听见圣旨神色还有些呆。
等冯德念完,他才恍恍惚惚的跪下谢恩。
他三十二岁的年纪就成了户部尚书,郑山辞自己都不敢相信。
梅淮跟杜宁才是心思复杂的,郑兄一下子就跟他们的父亲是同样的官阶了,做了尚书主管整个部门的事,这时候他只跟尚书和内阁的人一块了。
第158章 品行端正
早朝结束后,众人都来恭喜郑山辞。清丈田地这事寻常人没有胆子提出来,郑山辞把这件事提出来,虽说现在只是京城完成了清丈田地的事,等大燕清丈田地的事全完成了,这不知要给大燕带来多大的好处。
像是这次在京城收缴上来的金银价值就有四百万两银子,不知这些人是有多贪,清出来的土地现在全在朝廷手里,以后不管是分地还是做甚都好使。
“郑大人恭喜恭喜。”
“郑大人是大燕最年轻的尚书了,郑大人休沐日有空么?”
郑山辞一一作答,好一会儿才从官员堆里脱身,他回到户部才松了一口气。升官的事不止是郑山辞一个人高兴,长阳侯府,英国公府,施家都很高兴,就连谢承心里也高兴。
他是储君名分已定,他视郑山辞为老师,看见郑山辞升官做了正二品尚书,心中就放心了。
谢承回到东宫让自己身边的太监去库房里挑一些珍贵礼品送到郑府去。
“本宫记得父皇赏了本宫一套茶具,本宫不爱喝茶,这套茶具就送给郑大人吧。”谢承突然想到什么吩咐小顺子。
小顺子应一声:“奴婢这就去办。”
小顺子去了库房挑了一些珍贵的物件,拢共有六件,凑一个六六大顺之意,太子爷说了要这套茶具,小顺子命人包得好好的。
“你们仔细一些,把这些物件送到郑大人府上去,客气一些别摆架子,不然回来有你们好果子吃的。”小顺子挑好礼品先把单子拿过去请了谢承的安。
谢承同意后,小顺子差人送过去。
在东宫当值的人都是人精,他们出门都是教人捧着,讨好着的。知道什么人该敬着,什么人该拿乔,他们心里门清。
像是郑山辞这样的朝中大臣,又是太子少傅,他们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在郑山辞面前拿乔,放肆。
众人皆是恭恭敬敬的把礼品送到郑府去。
虞澜意刚起身用了早膳,金云就说东宫来了。
虞澜意立马拾掇好出去见人。
“恭喜虞少爷,郑大人荣升户部尚书了,太子爷念着郑大人,派小的们来送礼。”小太监欢欢喜喜的说。
虞澜意一听心里也是欢喜的,让金云客客气气的送了荷包,把人送走。他先把礼盒拆开一眼就瞧中那款茶具,“郑山辞还在用紫砂壶,我看这套茶具挺好的,等他回来就给他换上。”
他看见有一个金项圈,还镶嵌了宝石,眼睛顿时也变得亮晶晶起来。
“留着改日送给同初,小平安是男孩子戴这个不合适,小哥儿戴这个就合适了。同初都十岁了,戴上这个一定很好看。”虞澜意美滋滋的说。
安哥儿也生了一个哥儿,虞流歌,在家里很是得宠。虞和柏作为哥哥,待弟弟很好。
流歌还太小了,两岁都没有,撑不起这个金项圈。
虞澜意想了想,他懒懒的躺在躺椅上,翻阅账本:“郑山辞升官了,以后的应酬又多了。不过升官嘛,总是一件好事。”
他看了一阵账本,让厨房今晚做一顿好饭好菜。
他起身去铺子里巡逻,没巡到什么要紧的事,反而自己去小吃里吃了东西,林哥儿瞧见他,拉他过来一并坐下,两个人说说闲话。
小吃店扩张了,招揽了几个伙计都是长得俊俏的,林哥儿压低声音说:“我招来一个账房先生还是举人出身,家道中落,现在到我们店里先做个账房,一个月有五两银子。”
“我这话只给你说说,旁人我是没说的,他有野心还想一直在京城里考,直到成了进士才肯罢休。”
虞澜意:“京城中的读书人多着呢,这么一想,每隔三年就有三百名进士,这名额真珍贵。”
这名额是珍贵,在翰林院就不珍贵了。能留在翰林院的最低也是二甲进士。崔赵两个人飞黄腾达了,余下还有好多翰林没有出路,只能写写文书,替人跑跑腿。
萧高阳在翰林院做侍读学士,苏言把萧高阳要的文书放在他身侧,他做事仔细,又不似寻常人那样浮躁,萧高阳有好几次都看见苏言一个人默默在翰林院的书阁里看书。他不吵不闹,吩咐的事情会去做。本来这次有个去礼部见政的机会,众位翰林都表达了想法,只有苏言还是欲言又止没说话。
萧高阳就把这次机会给了旁人。
今天他处理公务,苏言来拿文书。萧高阳叫住他,“我跟你谈谈,你先坐下。”
苏言心中有些紧张,乖乖坐下来。
萧高阳开门见山问道:“你的成绩在二甲中也是名列前茅,怎么不去争取这次机会?”
苏言低头:“我怕争抢不过他们,再者萧大人这里还需要我帮忙。”
这个回答倒是诚实,萧高阳笑道:“我这里可以换个人,除了礼部的名额外,杜大人你认识吧,他是刑部郎中,最近刑部的事多,他私下托我帮他找个人,我想来想去你认真细心去刑部正好。礼部的名额是翰林院的,这次是我私下请你去,不过你放心吏部那边会把流程走完,你在刑部做的事也是你以后升迁的政绩。”
苏言听见萧高阳的话,心中发喜又发酸,“谢谢萧大人。”
“都是你自己做事细心的功劳,等你从刑部回来还是来我这里当差吧。”
苏言闻言更加欢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