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山辞这一病确实病了四日,等他的病好了,朝廷却放了年假。
他自己没去户部领俸禄,小吏把银子跟盐、布、禄米都送到府邸来了。虞澜意让金云给了赏钱。
虞澜意把年底的俸禄递给郑山辞,郑山辞还有些讶意。
“拿去买点好吃的。”
郑山辞打开荷包,里面除了自己十五两银子的俸禄外,还有一张五十两的银票。
他的心又骤然跳起来了。
虞澜意幽幽的说,“我跟账房说要给你买些补品,找账房拿了三百两银子,给你分五十两,我自己得五十两。还有两百两都进了你的嘴里。”
郑山辞:“……”
我这嘴太金贵了。
“要买年货还要送礼,送礼的事已经安排好了,买年货,我找账房要了一百两。”虞澜意美滋滋的说。
他最喜欢过年了。过年郑山辞要放假,他可以去找账房拿银子买年货,年货费不上什么钱,更何况他已经跟林哥儿学会砍价了。
郑山辞对去买年货也起了兴致,“我跟你一同去。”
虞澜意高兴的答应下来,“好呀,正好拎东西。”
郑山辞:“……”
郑山辞跟着虞澜意一块去赶集市,他们身侧还跟着旺福跟金云。买年货正是热闹的时候,郑山辞置身在这片热闹之中,他瞧见许多商贩烧了一盆炭火,搬来一个板凳坐着照看摊子前的菜,还有卖鞭炮跟烟花的。
虞澜意学会了货比三家。
他挑剔的看了看面前的烟花摊子,“你这个圆筒的烟花多少钱?”
“十文一个,夫郎,这炸开的烟花可漂亮了。”老板娘说道。
“这个鞭炮怎么卖?”
“十二文一捆。”
“价格有点偏贵,我先去其他店看看。”虞澜意煞有介事的说。
郑山辞站在一旁跟着他一块又去另一个烟花铺子里买。看了三家后,这几家的价格都是一模一样的,但有一家多买会送一捆鞭炮。
虞澜意去这一家买了鞭炮。
周遭的人都是吵闹的,有小孩还在集市里穿行,有人问价,有人在闲聊,这到了年底置办年货,百姓们都是高兴的。
“今年的收成好咧,粮食卖了不少钱,这置办年货就阔气一些,能买几斤猪肉回去腌制了,以后要是嘴馋了就能吃吃腊肉。”说这话的人是一个中年男人,他带他儿子来置办年货,儿子才十几岁的年纪,甚是年轻。
“以往我们还是闻家的佃农,是去年官府查户籍发现闻家田产跟人口有问题,这派人查了知道他们藏匿人口,又侵占土地,收拾了闻家,又给我们这些佃农分了土地纳到户籍里,不然我们在大燕还没有户籍。”中年男人每年都要说一遭。他的祖辈都是佃农,被大户藏起来,不管是生活,还是生孩子,这生下来的孩子也都是随便叫了名字养大一点就在田地里干活,祖祖辈辈都是如此。
现在官府分地了,他们就把日子过起来。不用一早上起来就去田地里干活,一直干到晚上,自己有了地,以后收成都是他们自己的,他们高兴干活卖力,对生活有盼头。
他不知道是哪里的官把闻家收拾了,他只一遍又一遍的给儿子说这件事,他觉得官府是保护他们百姓的。
只是有时候官府来得慢一些,他们没有看见他们。
“郑山辞,要去买瓜果了。”
郑山辞恍然回过神来,他应了一声跟上虞澜意。
“爹,你都说了多回了,我知道官府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虞澜意挑了几个糖果,小平安在长牙齿,他少买了糖果,不然小平安容易吃多了坏了牙齿。他又买了核桃这类的,这核桃蘸点糖浆可好吃了。
郑山辞拎东西。
虞澜意买年货什么都会买一点,家里只他们两个人,又是两个小辈,一般都是找郑父跟郑夫郎,还有去侯府里吃饭。
虞澜意把自己想买的都买好,他满意极了。郑山辞瞧见有买鸡的,还是已经把内脏和皮毛都处理好的鸡,郑山辞买了两只鸡。
这两只鸡正好可以做炸鸡。
小平安没有牙齿,他只能闻到炸鸡的味道流口水,拿着碗趴在虞澜意的腿上,眼巴巴的看着虞澜意吃炸鸡。
虞澜意看他可怜,从鸡腿上给他扯了一点肉放在他碗里。
小平安立马拿着勺子把鸡肉吃了,他嚼了嚼。
他瞬间又趴在虞澜意身上,想吃炸鸡。
郑山辞把小平安抱过来,喂他吃一点烤鸡。
小平安开心的坐在郑山辞的腿上晃荡着腿。
郑山辞喂了一会儿就给他喂汤,摸了摸他的肚子,把他放下去让他去玩。
小平安看着桌子上的炸鸡,眼里还有渴望。但他知道郑山辞不会再给他喂了,他肚子也吃饱了。小平安摸了摸自己的小肚子,他去搬来一个小板凳烤火。
“郑山辞,这炸鸡太好吃了,我让金云再去多买一些。厨子已经学会了怎么炸鸡,多炸几只鸡带给大哥大嫂他们吃一吃,顺便再带一些去侯府。”虞澜意吃到什么好吃的,都想着两家的人。
郑山辞笑着应下来。
“这天气冷,我是躲懒不出去了。你要是出门,记得多添件衣裳,你的病才好呢。”虞澜意吃完先是站立了一会儿自己去就去榻上躲懒了。
小平安戴了一顶帽子,这帽子还把两个耳朵都包起来了。他是不能出门去的,这样的寒天小孩子要是受凉了最遭罪。
小平安歪着头看郑山辞。
“爹爹出去一会儿,你自己一个人在屋子里玩。”郑山辞摸了摸他的脑袋出门去看看。
他在床上躺了几日,现今只出门去买了年货,他还想多出去走走。
他走在街道上瞧见许多百姓,以前他的脚步太匆忙了。郑山辞询问了粮价,他问了猪肉的价格等等,他把这些都记下来。
等郑山辞把这些物价都记下来时,他心中恍然想到,他在太常寺做少卿,根本就不需要记下这些。郑山辞笑了笑,先记下来万一以后就有用了。
郑山辞听着喧闹的声音,他只觉得他的内心格外的平静和舒适。他瞧见了郑清音正在卖棉衣,来的人很多。有夫夫自己穿得还有些单薄,但给孩子买了一件棉衣。
“这件棉衣多少钱?”
郑清音:“这是去年冬天剩下的棉衣,只需要八十文。”
这可比其他的布铺的棉衣价格便宜多了。孩子的父亲忙不迭给了钱,他又问了一句,“有我们能穿的棉衣么,要去年剩下的。”
郑清音给他们挑了两件棉衣。
这款式都是过气的,京城中有钱的人已经不喜欢这个款式,正好把旧款式卖给需要的人。郑山辞帮郑清音的帮,这次来买棉衣的人多,去年剩下的棉衣很快就卖完了。
因为是纺织坊,都是女子跟哥儿在里面绣东西,此外的杂役也都是招的女子跟哥儿,这处布铺倒是被一些人称为是好地方。
在京城中做生意要有背景,长阳侯府的背景震得住,现今郑山辞升官后就更没有人打这些铺子的主意了。
“可以歇息一阵了。”
郑清音给郑山辞倒茶。
“之前听二嫂说二哥病了,现在身体如何了?”
“已经大好了。”郑山辞抿了一口茶说道。
在铺子里他没烧炭,反而烧的柴火,柴火埋到灰里面慢慢的烧。
“这天太冷了,这般每年不知道要耗多少煤炭。这挖煤的人还是辛苦的。”郑清音打开了话匣子,“昨天一个绣娘跟我说,她弟弟是去挖煤的,结果煤洞塌陷了,她弟弟被埋在里面,所幸救得比较及时还是保住了一条命,就是腿上落了毛病。这挖煤便挖煤,明知道这煤洞都要塌了,这还把工人赶着进去,这不就是送死么?”
郑山辞思忖片刻,“这次挖煤中有人死亡么?”
郑清音一听郑山辞在问,他想了想,“我记得有两个人死了,老板赔了每人十两银子就打发走了。这事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办,去挖煤的都是家里的顶梁柱,这般只剩下孤儿寡母可怜的很。”
“我知道了。”
郑山辞去问了那绣娘在么,郑清音点头。
郑山辞了解了情况,“这位姑娘,我可以说给在刑部做官的好友,你可以在家等消息。”
“多谢郑大人。”
郑山辞把她扶起来,“我只是去说个话,事情成不成还不知道,不敢受你的大礼。”
“郑大人是做官,说话一定比我们好使,只要郑大人愿意去说说,我就感激不尽。”那绣娘诚恳的说,“我们说话,他们是不听的。”
郑山辞又去了解了煤山的情况,这煤山背后的靠山是胡寺卿。这煤山的老板就是拜了胡寺卿做码头。
在朝中做官都会给商人有牵扯,这般商人得了庇护,当官的得了银子使,互惠互利。难怪煤山闹出了人命也是草草了事。
第140章 君子慎独
郑山辞想到这茬,他回到家里先去写了奏折,等着年后上朝就呈给内阁。虞澜意跟金云正在清点要送礼的物品。郑山辞看着这礼物都堆成一座小山了。他跟大哥商量好了,等今年清音成亲后,爹跟阿爹回清乡村是要拿些钱,买些礼物回去给亲戚们。他们家的祖坟不能迁,老人最忌讳这个。以后还要亲戚们顾及一下祖坟。
虞澜意对着名单仔细看了看,他打小看着虞夫郎置办这些,自己又对亲戚们熟悉,送礼这事他门清。
“郑山辞,你来看看合不合适?”
郑山辞走过来看了一眼单子,“挺合适的,这事你办得好,我是一个门外汉。”
虞澜意眉眼带笑,“那不然呢,我可厉害了,你还要跟我学着点。”
郑山辞好脾气的应一声。
这送礼也是一门学问,要送到人的心坎上去这礼才有作用。虞澜意给亲戚们送礼,亲戚们都会回礼,还会给他压岁钱。他是他们这辈最小的一个人,大多还是会给他压岁钱。
压岁钱自己攒起来又有小两万。
郑山辞还要给他包红包,虞澜意美滋滋的想。
小平安换上了一身红棉袄,他在走廊上走着,看见郑山辞跟虞澜意就跑过来,小脸红通通的,“爹,阿爹。”
他现在说话念得清字句的,念到自己不熟悉的字句便会含糊过去。郑山辞捏了捏小平安的脸,小平安弯嘴笑。
“平安张嘴看看你的牙齿。”
小平安听话的张开嘴巴。
“不能用手去摸牙齿。”郑山辞抓住他的手轻轻的在他的手心打了一下。
小平安瘪嘴。
“今天去爷爷家,你去找多多哥哥玩。”虞澜意把单子给金云,把儿子抱起来。
一家子出门去郑府,林哥儿跟郑清音他们也买了年货回来,这气氛热烈,他们也免不得开心起来,多买了一些。
这糖果就买了不少,这周围的邻居都熟悉了一些,可以相互送点好吃的拉近一下关系。郑山辞跟虞澜意来的时候,林哥儿正在炸油炸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