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山辞说道:“多谢岳父提醒。”
虞长行没有戴佩剑上殿,看见郑山辞颔首,“晚上回来,我们一起吃饭。”
“是,大哥。”
崔子期也同他们见礼了。
他们进入金銮殿,文官跟武官站在两边,郑山辞站在自己应该站的位置,距离前面太远了,他连龙椅都看不见,前面都是官员挡着的,只能瞧见官员的背影。
他看见长阳侯跟虞长行都是站在前面的,叶云初也在前面站着。
户部郎中看了他一眼,“你是新来的郑大人?”
郑山辞应声。
金郎中本想说些什么,有尖锐的声音响起,“陛下驾到!”
文武百官跪下行礼。
“众爱卿平身吧。”
郑山辞低眉顺眼的站在后面,他听着武明帝的声音,觉得皇帝很年轻。他记得原著中武明帝现在应该是三十岁左右,是一个励精图治的明君。
有几位大人上前说了一些事,郑山辞听着声音听得很清楚,他自己想了想没吭声。过了良久,朝臣跪下送武明帝离开。
郑山辞觉得自己跟个朝臣npc一样。
金郎中是正五品官,比郑山辞高一阶,相当于是郑山辞的上官,金郎中待他还算和善,“郑大人,你先跟着我吧。”
“是,金大人。”
要来户部上值,郑山辞已经把户部主要的几个官员打听清楚了。
金郎中把郑山辞带到他的工位,他今天只需把上个月官员的俸禄单子核对一下,金郎中没交代几句就去忙自己的的事了。
户部的吏员也是拿着文书来回走动,一副忙碌的样子。郑山辞打算先把俸禄单子核对一下,再去找金郎中问一问事。
作为新进来的官,郑山辞还是有经验,他不会把事情做得太快也不会把事情做得太慢了,掌握分寸,等下午再把单子交给金郎中。
他还在核算俸禄单子时,金郎中叫他。
郑山辞起身去找金郎中,他们办公的位置隔了一道门槛,只有成为侍郎后才有资格自己一个人一个公房。
“差点忙糊涂了,你还要去向雷大人和梅大人见礼,让他们认认人。我让一个吏官带着你去。”
郑山辞去拜见梅侍郎,梅侍郎见了他问了一些话就放他去找雷尚书。
梅侍郎性子清冷,看着才三十岁出头的样子,实则他有三十八岁了,他早年丧妻并未娶继室,育有二子,一个是梅淮,跟郑山辞是同年,是榜眼。还有一个梅哥儿,还未嫁人。
郑山辞到了雷尚书这,雷尚书让他坐下喝茶。
“最近户部有些忙,你来了正好帮忙。梅大人性子有些冷,但心肠好。金郎中是个热心肠的人,你有什么不懂的就问他。我知道你在地方的政绩做得好,到了户部相信你一样能做好。我就喜欢踏实上进的人。”雷尚书大大方方的说。
他没摆什么架子,跟郑山辞说了一会儿话,见他不卑不亢,性子又谦逊对他更增加了好感,“我这里没事了,你且去吧。”
“是,雷大人。”
郑山辞回到自己的工位上,继续干活。郑山辞倒还是乐观的,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对人跟事会有不熟悉的时候,他有耐心会尽管适应这些,融入这个环境中。
……
虞澜意一醒来郑山辞果然已经没在了,他旁边的被窝都已经变凉了。他洗漱完后,用了早膳,去找林哥儿跟多多玩。
多多在学走路,刚开始走得摇摇晃晃的,慢慢的变得平稳起来。林哥儿刚开始还要在身后护着他,结果多多走路越来越稳了。
林哥儿之前已经在教多多走路了,现在只是积累了经验,走路变得平稳起来。
“阿爹!”多多走几步过来扑到林哥儿的怀里。
从蹒跚学步到平稳走路,总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
虞澜意本来心里还有些担忧郑山辞去上朝会有些不习惯。心里还悬着,但他相信郑山辞会把事情处理好的。
“多多会走路了。”虞澜意去捏多多的小脸。
多多害羞的冲着虞澜意笑。
“大嫂,等商铺装潢好了,还是打算做郑家食肆跟小吃吗?”
林哥儿:“跟山辞是这样说的,我们之前出去吃小吃见京城也没有我们吃的小吃,我觉得我们的小吃味道也不错,应该也能在京城赚钱。”
虞澜意:“一定可以赚钱,反正我喜欢吃。”
跟林哥儿聊了一会儿,虞澜意出门找吕锦,早说了要去找他一起玩的。吕锦还是请虞澜意喝花茶。
虞澜意喝了一口花茶说,“你不会也让崔子期喝花茶吧。”
吕锦笑起来,“他当然要喝花茶了,免得他去喝酒。你还说来找我,这都什么时候了才来找我。”
虞澜意忙不迭道,“家里忙嘛,不是不想你。我还给你带了礼物来。”
吕锦这才脸上带了笑,“你来了,我也有东西要给你。京城有好多新奇的玩意儿,我都留着,想等你回来后给你。”
虞澜意让金云收下了。
“澜意你回来就好了,以后我们有日子相处的。”吕锦正正经经的说,他握着虞澜意的手不放。
“放心吧,我以后都来找你玩。”虞澜意同样握住吕锦的手。
“前段日子镇南王妃请京城众人一块去王府赏梅。我瞧见虞时言还上前伺候王妃,结果不知怎么晕倒了。然后被诊断出来说是怀孕了,当时王妃的脸色很难看,没有半点喜意。”
虞澜意吃了一颗葡萄,有些疑惑:“怎么虞时言怀孕了,王妃还不高兴”
吕锦看好友的小脑瓜子说道,“虞时言是侧君,要是他生孩子了,叶世子还没有嫡子,就是叶世子再优秀,京城好人家的姑娘跟哥儿都是不愿意嫁进去的。”
虞澜意:“没准儿正合了他的心意。”
两个人把话题移开又说了一些其他的话。
……
郑山辞晌午就去膳堂吃饭,崔子期向他招了招手。
“郑兄过来坐。”
像是长阳侯跟虞长行他们不用在膳堂吃饭,都是小吏给他们提过去。
旁边还有几个年轻人,崔子期向他一一介绍,有刑部的也有礼部跟吏部的。
“这是刑部员外郎杜宁,这是礼部郎中施玄,这是吏部主事萧高阳。”
四个人见了礼。
杜宁:“我认得郑兄的,郑兄还加入我们微草社了。崔兄怕是忘记了,还向我介绍郑兄。”
杜宁的父亲就是工部尚书杜岳,也是名门之后。
“郑兄回京后还是可以参加我们的诗会。”
郑山辞应下。
萧高阳:“久仰大名,今日终于见面了。听说你在新奉县政绩做得很好。”
“谬赞了,新奉县之事非我一人之力。”
萧高阳以为郑山辞是一个狂妄不羁的人,现在见他进退有度,心里起了结交之心。
施玄问了郑山辞一句就低头吃饭了。
他不爱说话。整个饭桌上,崔子期倒是颇为爱说话,带着施玄也说了几句话。
除了杜宁跟郑山辞接触过,萧高阳跟施玄都没有跟郑山辞接触过,他们接触后对他的感官很好。
第103章 人情世故
郑山辞下午把官员上个月的俸禄单子核算完了,等了一会儿就去找金郎中。金郎中见他已经
把俸禄单子核算完成了,眼中满意。
“其余的没什么事,你要是无事的话可以把这些地方上的赋税拿去看看,以后在户部做事心里也有一个底。”
金郎中让小吏把这些赋税账本搬到郑山辞的桌子上。户部员外郎在户籍管理和税收征收,钱粮支拨方面都能插手。这次金郎中是让他熟悉一下各地的赋税。
大燕有十三个州,金郎中让他先看一个州的打一个样,熟悉熟悉。
郑山辞下意识说,“青州吧。”
金郎中想到郑山辞在新奉县当过县令,他心中了然,“青州也好,你把青州看后,再看看扬州的赋税吧。”
金郎中说罢就让他先退下了。
郑山辞回到工位上,他看见周围的大人们的工位都是亮堂的,桌子上有自己的茶具。不管是在哪,他们的桌子上都备了茶具。郑山辞打算明天上值后也要备好茶具。
户部在他之下的官员还有正六品的户部主事,照磨是正八品,检校正九品等,八九品的小官一般是跑腿的。
郑山辞看青州的赋税账本,他先把总体的赋税看了,可能是因为去年又有蝗灾又有瘟疫,青州的账本太难看了。
郑山辞看着就有些凝噎。
他仔细看了,青州的赋税除了几个围绕着青州的大县外,最多的就是商税。其中盐铁税是直接由朝廷直派户部官员去收。青州的商税大多来自于青州的几个大富商。另外青州每年都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也要花销一大笔钱。更何况是去年的时候,青州的赋税勉强交上来,其余的账本都处于亏损状况。
叶云初领了朝廷的银子,粮食还有药材去青州赈灾,每一笔在哪花了多少钱,随行的官员都记录在册。等叶云初回到朝廷后,就会把这份册子交给户部,由户部的人统计在青州的头上。朝廷这次在青州赈灾,给青州补窟窿一共支出十万两银子。
另外武明帝还下旨免了青州今年的赋税,让他们好好休养生息。
郑山辞继续往下来,青州翻新了州学,还有修水渠跟泥巴路,花了不少银子。郑山辞算了算,他发现这笔用在州学翻新的银子太多了。户部的官员没有提出疑问,想来是心照不宣的事了。地方官员会耍假把式,报假账从而私吞一部分钱落到自己口袋里。
郑山辞留了一份疑惑。他继续看青州几个县上交的赋税。郑山辞意外的发现,新奉县上交的赋税竟然是最多的。想一想也能明白,新奉县受到蝗灾跟瘟疫的影响小,再加上本来几个厂子就给县衙增加利润了,比起这些闹亏空的县城,新奉县就变得亮眼起来。
新奉县的赋税大头同样是商税,县衙自己经营厂子的钱,按照规定也是算在商税里面。郑山辞看着记录在册的每一笔开销,他都有参与过。
跳出县令的身份,从整个州来看新奉县,郑山辞又有新的感受了。
……
镇南王府
虞时言在宴会上晕倒后就被大夫诊脉出怀孕了,虞时言还有些茫然。叶云初脸上带着一丝惊喜客客气气的把大夫送走了。
王妃的脸色不好看,镇南王看了王妃一眼,这一眼含着警告的意思,王妃抿着唇没说话,今后没有再折腾虞时言了。
虞时言瞧见王妃吃瘪,心里涌现出一股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