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中午还有一阵,闷屋里难受,二田是汉子,针线活都不会,没一会儿就出来了,出来发现陆柳在不远处看着他。
二田:?
他左右看看,没见着大哥,他就问:“你干什么呢?”
陆柳老实说:“我看看你。”
二田不明白:“你看我做什么?”
陆柳说:“你真听你媳妇的话?”
二田不喜欢这种说法,什么叫他听他媳妇的话?明明是他媳妇听他的话!
被反驳了,陆柳却不信:“你就是听话啊,她说什么就是什么。”
二田不爽了,让他把话说清楚。
陆柳说:“她说不给钱,你就不给钱了。”
二田气笑了,不上当。
“大嫂,我们说好了,我打年糕平账,你别惦记我口袋里那点钱了,我穷,我比不上大哥。”
陆柳点头:“我知道。”
二田哽住,看他半天,陆柳没后话,他不死心,追问:“你知道什么?”
陆柳只想观察他,不想跟他多说话,应声都皱眉:“你说的我都知道。”
二田让他说清楚。
陆柳嫌他笨,怎么还要说清楚?那不是他自己说的话吗?
他说:“知道你没钱,比不上大峰,只能打年糕。”
话是这么个话,意思是这么个意思,二田听在耳朵里,却哪哪都感觉不舒服。
“我不如我大哥怎么了?我招你惹你了!”
陆柳:“……”
他为什么生气了。
陆柳紧急安抚:“没事,你有一点比大峰好,你听媳妇的话,大峰就不听媳妇的话。”
大峰没有媳妇。
大峰娶了夫郎。
嘿嘿嘿。
陆柳心里想着,把自己逗笑了。
他笑起来,二田的怒火就被彻底激出来。
“什么叫我听我媳妇的话?你把话说清楚了,什么叫我听媳妇的话?我什么时候听话了?都是她听我的话!你刚嫁进来,跟我们话都没说两句,你知道什么你就瞎说?我跟你讲,我成亲以后,我这一房,都是我当家!”
他吼得太大声,陆柳害怕,笑意止住,想跑。
黎峰比他跑得快,陆柳转身,看见黎峰急忙忙过来,他就躲到黎峰身后。
黎峰问发生了什么。
陆柳都没有告状,他如实说:“我问他是不是真听媳妇的话,他就这样了。”
黎峰无语,指着二田说:“你听你媳妇的话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吗?你满寨子转转,两个村子问问,二黄都知道了,见了你们两口子,讨食都要冲王冬梅摇尾巴,你气成这样?至于吗?”
二田气炸了。
他回屋要拿钱,王冬梅还是不给。
二田说:“你把钱给我,我要还钱!”
王冬梅不给,语气竟然相当平和温柔,她说:“你别上了当,这是他们在激你,你想想,我们本来一文钱都不用给的,现在几句话的工夫,就要拿出六十文钱。六十文钱,可以买十五斤大米,够你吃几天的白米饭!你想给他们吗?真的要给吗?”
陈桂枝和顺哥儿也听见吵吵声,过来看情况。
眼看着二田要被劝服了,三顺火上浇油,喊了一嗓子:“二哥,你还说你不听媳妇的话?二嫂才说完,你就忘记你要还钱的事了!”
屋里的王冬梅是什么脸色,他们都看不见,但他们吵架的声音,真的很大。
陆柳:“……”
他想起来哥哥和黎峰相看的事,看来在黎寨,听媳妇夫郎的话,是件很丢面子的事。
他以后一定不跟黎峰说这话,太吓人了。
陆柳怕黎峰听不见他的心声,还把这话说出来了。
“大峰,我以后都听你的。”
黎峰高兴。
他被哄高兴了,就很好说话。
“我有事会跟你商量的。”
陈桂枝和三顺:“……”
夫夫俩中午不在家吃饭,差不多到饭点,就去三苗家吃酒。
三苗排老三,上头两个哥哥都成亲了。
他们一家住新村,房子是新盖的,还把旧村的寨子卖给别人,换了银子,把房子修得很大,这样三房人都住一起,上头爹娘都在世,家里特别热闹。
陆柳看他们家人丁兴旺的劲儿,想想他从小到大受过的欺负和白眼,好生羡慕。
他忍不住摸摸肚子,他想多生几个孩子,这样家里热闹,等他和黎峰老了,孩子们还能互相帮衬,不会受人欺负。
黎峰看他摸肚子,低头问:“不舒服?”
陆柳摇头。
他眼睛望着前面的热闹,小声跟黎峰说:“想多生孩子。”
黎峰不自觉笑了,他牵着陆柳入座,话也软了。
“别急,我们过一辈子,也这样热热闹闹的。”
陆柳因此对三苗一家的好感猛猛飙升。
这就是他的理想家庭。
吃酒很和谐,三苗邀请的都是一起相处很好的兄弟,进山打猎都组队,互相信得过。
到这一桌,黎峰首先说了陆柳脸皮薄,他们讲话都收敛了,调笑有,荤段子有,但没有对着陆柳来。
吃过饭,黎峰找三苗买鱼,捉了三条大的。
三苗说:“我爹给了一半大强家,你们住得近,没去问问?”
黎峰说:“就是他家三条鱼给我馋的,他欠揍得很,我去买,他还不卖。”
三苗好一阵笑,又给他捞了一条。
买三送一,很好。
夫夫俩去跟陈桂枝打个照面,留了一条鱼,陆柳跟三顺说了炖鱼汤的法子,就上车和黎峰回家。
回家,陆柳炖鱼汤,黎峰去挑水,日子和和美美。
第25章 我离不开你(捉虫)
冬季的第一场雪落下来了。
陆杨跟谢岩掀起的风波还在发酵中, 都是些莫须有的债,村里人也就到谢家来闹闹,互相之间叫板的底气都没有, 背后议论少不了。
村子就这点大, 人闲嘴闲的,凑一处嚼舌根,话说出去,矛盾就会积累,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暂时不用管它。
还是降雪更让人烦闷。降雪对陆杨的生意有影响,他出行更不方便了。
他是个很倔强的人, 要做一件事,就要尽全力。
降雪当天, 他直接把陆林两口子叫到家里揉面。工钱已经商定,这只有半天的活,算八文钱。以后能包包子了,会涨价。
两口子一起揉面, 半天就能挣十六文钱。他们兴致高昂,干活很是卖力。
陆杨则三次起锅,剁剁炒炒, 做了二十五斤的肉馅。
馅料、面团都装盆,他把新买的大蒸笼带上,再带些柴火, 去傻柱家借了驴车, 载着黏人精状元郎去县里卖包子。
馅料分三回出锅的,在家就蒸了一回包子。是陆杨见缝插针完成的。
新买的蒸笼大,一次能蒸二十个大包子。蒸一锅, 有六十个。
陆杨在车上跟谢岩说:“铺子开门,你就在前面卖包子,雪天出行的人少,你看见人就喊一声,没人就不用管。”
他要把灶屋收拾出来,继续包包子。
谢岩不是第一次看陆杨干活,每一次都被他身上的韧劲震惊到。
陆杨像是不知疲累的铁人,一天天忙成陀螺,还能找到方向,做什么都有条理有计划,哪怕有个意外事件打搅,他也能跑上正轨,继续他目标——挣钱、攒钱。
谢岩的目光始终在陆杨身上,看他脸上有落雪,就伸手帮他拂去。
“路上人少,叫卖会不会没生意?”
陆杨肯定道:“会的,只能盼着财神爷照顾照顾我们。”
谢岩垂眸想想,跟陆杨说:“其实我在县里有点人脉,我们要不要试试?”
陆杨知道谢岩有个同窗好友,是布庄乌老爷的儿子,叫乌平之。
上次他们去拜访过,乌家父子去府城查账了,不知回来没有。
谢岩说:“不是乌家,是几家书斋。”
陆杨来了兴趣:“书斋能买多少包子?”
谢岩不清楚,他从前没了解过这方面的事。
他们如今走投无路,问问又不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