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_分节阅读_第355节
小说作者:羽春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21 MB   上传时间:2025-02-08 11:09:56

  “我现在懂你的心情了。”

  他和别人聊天,也没那种激情。

  来陪考的,不知怎的聊到这里。

  陆杨摇摇头,想着算了。

  随缘,随心。

  一切都有最好的安排。

第168章 他才只是个秀才啊!

  他们提前一个月出发, 到省城以后,不用着急,次日早上, 被外头的喧闹声吵醒, 都在床上赖着躺了会儿,然后才起床收拾,准备去乌平之在省城的宅院。

  书童出去找了两辆驴车。驴车小一些,书童带着行李坐一辆。乌平之跟陆杨、谢岩坐一辆。

  谢岩挽着陆杨胳膊,望着乌平之笑个没完。

  乌平之都没眼看, “知道你有夫郎,不用显摆了!”

  谢岩嘴硬, 不承认显摆了。

  陆杨不参与话题,眼睛到处看。

  码头的繁华不必多说, 省城的码头更加宽阔,地上铺了石板。下了船,沿着走两条街,还是石板路。

  正式出了码头, 才是普通的黄土、沙土路。有些路上还有马粪、驴粪没有清理。

  街道没比府城宽阔,大多是两车的距离。

  小摊位较少一些,铺面都热闹着, 有些铺面甚至挂了五面幌子!

  经过这家铺面,陆杨勾着脖子往里瞧,又认幌子上的字。

  这是一家书斋, 赶上乡试了, 他们把书斋里热销的书籍名称做成了幌子,挂出来显眼得很。识字的人一看就知道他们在卖什么,要是书生看了, 还能挪步去买两本。

  陆杨就想去买。

  谢岩把他拉着了,“不用买,这几本书我都看过。”

  乌平之也看眼幌子,上头有两本书他没看过,他问:“是府学看的吗?”

  谢岩摇头:“是崔伯伯给我拿的,说是他儿子以前的旧书,上头还有好多笔记。我都记下了,等到了住处,我教你。”

  陆杨跟谢岩还没去崔家拜访过,谢岩问了,等他考上举人,就能去崔家了。

  乌平之惊讶:“好大的口气,这得是多高的门户?”

  谢岩不知,“可能是鼓励我考好一点吧。”

  沿路还有许多铺面,大小和样式也与府城差不多,尤其是酒楼和客栈,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开在省城的布庄和茶行就要大一些,他们从门口经过,打眼一瞧,能有别的三个铺面那么大。

  陆杨看得移不开眼。

  要是他们的商号能开这么大就好了……

  省城有山,山菌的产出不如西山多。

  就像胡郎中到西山以后的感慨一样,别地的山民对山区掌控度很低,里面的山货、猎物、药材等物品,很难弄出来。

  山菌风靡府城一年多,菌子菜的风刮到了省城,这里的小商户不成气候,不能跟西山比,也就对他们商号形成不了威胁。

  陆杨说:“我们待会儿去逛逛书斋吧?总有你们没看过的书,先花一天时间逛逛,省城书斋收录的书籍应当大差不离。顺道去官学把文书交了,然后你俩好好学习,我照料你俩吃喝。”

  乌平之问他:“你们的书斋筹备得怎么样了?不会要等去了京城才开吧?”

  陆杨摇头,“差不多了,这次考完试,我跟阿岩回一趟县里,把我干爹和我哥哥们接来,他们安顿好,我就去找铺面,把书斋开起来。我干爹的雕版应该做得差不多了,余下的,我会花钱去买一些。拿下铺面之前,他们肯定闲不住,正好买纸墨来印书,把嫂嫂们都叫到作坊里帮忙,我家两爹、我们娘,还有陈婶子,都能去帮忙。等铺面开起来,就等阿岩给我送钱啦。到时我会再请些帮工。”

  乌平之又看向谢岩,谢岩笑道:“我想请人评书,同一篇文章,记录些不同的批注。《科举答题手册》已经涵盖了我见过的所有题型,往后编写,就是拿不同的文章,贴合题型去讲解。只有我一家之言,太狭隘了,我想请几个同窗一起编写。到时你也来,我们一起编书。”

  乌平之不自信,“我就不去了,我肚子里这点墨水,拿出来卖弄,不够惹人笑话的。”

  他擅长做生意,他说:“等回府城,我帮你们看铺面,书编好了,给我看看,我看印多少本合适。”

  谢岩不赞同他的说法,“你学问够好了,都能来考举人了,哪里没墨水?你对你的评价要改改,不能停留在你刚刻苦学习的时候。”

  乌平之只是摇头。

  他都被学问磨得没棱角了。

  这一路走着,陆杨还看见了一座特别高的塔。

  乌平之给他介绍,说:“这是金佛塔,里面供着一尊金佛,我爹早年来拜过,求佛祖保佑我能收心,好好读书。挺灵验的。等我乡试出结果了,我要来还愿的。”

  陆杨:“……”

  就是实现愿望的方式太粗暴了。

  谢岩望着那座金佛塔,目光变得非常憧憬。

  “要是我许愿考上状元……”

  乌平之说:“看你的诚意了,每年许愿的人多不胜数,佛祖凭什么听见你的声音?”

  谢岩问:“诚意是什么?”

  乌平之说:“肚子里的墨水。”

  谢岩听得直乐:“那不就是我的学问吗!”

  乌平之道:“打铁还需自身硬。佛想帮你,也得你有本事接得住。”

  谢岩明白了。

  他不去拜了。

  乌平之家在城南一角,房子隐蔽得很,过街进巷,还要再往里进个小巷子,走到像后门一样的地方,门外瞧一瞧,一个邻居都看不见。

  书童上前敲敲门,不一会儿,就有个门房来开门。

  门房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见了乌平之很亲热。

  “来啦!我早等着你了,家里里外收拾了好几遍,怕你有朋友一起来,厢房都收拾出来了!快,快进屋歇歇,我让灶屋弄饭,给你们接风洗尘!”

  乌平之喊他“雷伯伯”,进屋以后,家里小厮都出来了,乌平之跟人做介绍,再跟陆杨说:“你到时有什么需要,跟雷伯伯说就好。我跟我爹不常来省城,他又当门房又当管家的。家里小厮都是从作坊里抽调过来伺候的,手脚笨些,能干点活,尽管使唤。”

  陆杨环顾一圈,一时无言。

  他记得来之前,乌平之说过,他们家在省城的房子很小,他们两家过来,住得开。

  确如他所言,房子不大。进了门,就跟他们在府城的房子差不多大,庭院一眼就看完了,但进屋就感觉这房子做工很精巧。

  房梁和瓦檐不是粗粗的抬来料子,直接就架上去用,精雕细琢了些花样。样式小,不出格,只显精巧。墙上窗户都有设计,窗格不是一排的齐整格子,花纹在四边。

  这房子平常就住一两个人,人气少了些,各处摆件多。

  陆杨眼光没养出来,只觉着这里的摆件,比县城乌家的摆件多,质量也更高。瓷器的光泽都更加细腻,上面的纹路都更耐看。

  他又想到乌平之提起万两银子的“区区”。

  他的胆子确实太小了,至少也得有一份像乌家一样的家业,再来谈害怕。

  他们进门的地方是后门,开在角落里,进来就是一个小庭院,挨着门的那面墙边有三间耳房。左右有东西厢房。

  过一道圆门,到主院里,正中是堂屋,又分了卧房和书房。再有一个东西厢房。

  乌平之安排他们住主院东厢房,离巷子远一些,更加幽静,适合读书。

  行李归整后,他们带上文书,先去官学,再到街上看看书斋,晚上才在家吃饭,让雷伯伯晚点准备。

  走在路上,乌平之跟陆杨说:“我家没往外发展,但家业一年年的攒,总会肥了腰包。我爹年年都会置办点产业。宅子买得少,省城这处宅院,他都没住过两回,早年还想去京城买房子,看我连省城都来不了,便作罢了。这次考试顺利,他可能会掏点家底,给我在京城置办个宅子。你们以后也能这样藏富,宅子跟铺面、田产不一样,这东西买了,就是个死物。只要你不往外租,它就没有任何进项,神不知鬼不觉。遇到难处,转手就是上百两银子。够东山再起了。”

  陆杨记得他之前说的商号的事。一家商号开起来,名下还能有许多的作坊、铺面,甚至田产,来作为原料生产地。

  作坊还能入股,财富更加分散。陆杨也计划入股一些作坊,挣钱的时候就踏实挣钱,赔钱的时候,就把它吸纳到自家商号里来,增一份产业。

  谢岩问他:“房子贵吗?”

  乌平之点头:“贵,一开始就要买好一点的,这样才能快点卖出去。能买房子的,手里闲钱不会少。这种人,差点的房子不考虑要。”

  陆杨说:“这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生意不能继续做大了,手里闲钱多得没地花了,再来考虑。

  他们先去官学,凭文书登记。

  过了科试以后,府学已经造册,他们凭文书登记核对,只等考试入场了。

  从这里离开,两条街都没走完,就看见了两家书斋。

  开书斋的计划提出来很久了,陆杨一直搁置着,开始筹备后,他总觉着差点什么。这无关书籍,而是经营方式。

  他看书不多,只会琢磨着怎么招揽客人。从县里到府城,从府城到省城,他看见的书斋都一个样。小小一间门房,摆个柜台,柜台后有掌柜的,柜台前站个伙计,然后摆两三个书架,上头同样的书籍能放十几本,品类不算多。

  稍大一点的书斋,则会搭着卖些笔墨纸砚。

  这样的小门房里,书生多挑一会儿,都极为显眼。在铺子里被人直直盯着瞅。

  谢岩说过,很多书生都会到书斋里去看书。只要脸皮厚,每天都能看一会儿。

  有的书斋会赶人,赶过一次,这书生就不好意思去第二回了。像县城那种书斋不多的小地方,书生被赶一次,就会成为别家书斋的客人。

  府城和省城大一些,书生们可能会轮流去好多家。但这很费事,跑来跑去,不值当。多数书生也是换一家做常客,买得起就买,买不起就卖几本手抄书再买。

  陆杨想着,他可不可以租个大的铺面,前院正常卖书。后院开个静室,像府学的藏书阁一样的静室,但配有更多的桌椅,可以留书生在静室看书。

  他开门做生意,是要挣钱的。

  他可以想个方法,比如说跟茶馆一样,进店花钱了,就可以坐下听书。他这里,进店花钱了,就可以坐下看书。

  若是挣这个小钱,那他就要考虑怎样细水长流的把钱挣了。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挣小钱,攒大财。

  陆杨眼睛一瞥,正好看见酒楼大堂的热闹。

  人每天都要吃饭,书生也每天都要看书,那他能不能强行让书生来他的书斋看书呢?

  比如连续来多少天,他送某某书。或者说,送价值多少银子的书,让人任选。

  书的利润高,相比起来,大铺面多出来的那点租子不算什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25页  当前第35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55/4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