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全球农场TOP1_分节阅读_第79节
小说作者:月寂烟雨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794 KB   上传时间:2025-02-07 00:18:44

  晋冲山:“刚刚我就想说了,孟祝哥你们家的莲质量真好,无论莲花、莲蓬还是莲藕,跟市面上的都不太一样。”

  卿孟祝:“所以我才说想把它交到种质库去嘛。”

  岑智明:“孟祝哥你放心,我们已经跟师兄师姐联系了,说今晚就会上报,等有消息我们再告诉你。”

  卿孟祝:“那我就等着了。”

  卿孟祝猜测通过农大的学生联系他们的种质库,速度应该比通过社会手段联系要快一些。

  没想到第二天就有人给他打电话。

  给卿孟祝打电话的人自我介绍叫“嵇青林”,是农大的教授兼种质库的副主任,他表示看过资料后,对卿孟祝家的莲很感兴趣,想实地过来看看。

  卿孟祝一口答应下来,说最近两天都有空,随时来看都行。

  嵇青林在那边不太好意思:“昨天汇洋区莲藕科学研究所的伍天庆所长对你们的莲也特别感兴趣,想一起过来看看,不知道方不方便?”

  卿孟祝倒没想到附近还有个莲藕科学研究所,听了之后,立刻说道:“可以的,欢迎你们随时过来。”

  嵇青林:“我们今天下午过来,方便的话要麻烦您给我们发个定位。”

  卿孟祝:“您可以直接加我微信,就是这个号码。”

  嵇青林:“那太好了,之前就想加您,又担心会打扰到您,那我们微信上聊。”

  卿孟祝挂断电话之后却收到了两个微信好友申请,一个正是嵇青林,另一个却是嵇青林口中的伍天庆所长。

  卿孟祝猜测他们打电话的时候就在一起,利索地通过好友申请之后,卿孟祝干脆给三人拉了一个小群,在群里发了定位,又约了下午参观的时间。

  下午,两人如约而来。

  两人都特别低调,没有带学生或者助理,直接开着车就来了。

  嵇青林矮瘦,伍天庆高瘦而秃,两人的皮肤都比较黑,看起来毫不起眼,除了都戴着眼镜之外,和村里的老农也没什么区别。

  三人汇合,寒暄一番之后,卿孟祝带他们去池塘边。

  卿孟祝说道:“我观察过,我家的莲无论质量还是产量,都比同乡的莲要好些。我感觉它的品种应该比较优良,就想着交到种质库去,希望能对我国莲的种植和研究提供一点帮助。”

  嵇青林很感兴趣:“您家的莲是哪个品种?我们农大的品种吗?”

  卿孟祝摇头:“这是我爷爷奶奶他们留下来的老种,老人已经去世了,我也不知道这究竟是哪个莲种。”

  伍天庆更关心种植方面的事情:“您说春天才用莲子种下去,现在就长到这个程度了,那您家的莲长得很快呀。”

  卿孟祝:“是有点,这也是我比较惊讶的地方。”

  伍天庆:“不知道您当时一共种下了多少莲子?”

  卿孟祝不敢说得太清楚:“四五百颗?刚开始种的时候,它们的数量不是很多,后面才长满池塘。”

  嵇青林和伍天庆围着池塘开始看,大鹅们就生活在池塘边,见到陌生人过来,它们张着翅膀嘎嘎叫着要来追。

  卿孟祝赶忙从莲叶丛中抽出一根竹竿,驱赶想要攻击的大鹅们。

  赶了好一会,大鹅们才作罢,不再试图过来叨人。

  伍天庆看着半大的大鹅们:“您还在池塘里养了大鹅,这也算是套养吧?”

  卿孟祝:“不知道算不算,我白天才把它们赶过来,晚上又要赶回去,主要大鹅的领地意识比较强,有它们在这,能守着点莲。”

  嵇青林和伍天庆都有实际的种植经验,知道有时候会有人顺手偷农作物。

  闻言,嵇青林笑道:“您这招实在是高,一举两得了。”

  伍天庆:“它们会吃莲花莲叶吗?”

  卿孟祝:“会吃一点,吃得不多,莲叶长得很快,被大鹅们吃掉一点,很快又会有新的叶子长出来,所以没关系。”

  伍天庆用手格开莲叶莲蓬,看底下的水:“您家的水很瘦啊,我还注意到里面养了虾?”

  卿孟祝:“对,其实就是看着比较清澈,里面的营养物质还是挺足的,我基本每个星期都会给池塘追肥,有时候一个星期追两次。”

  伍天庆:“我看大多数人种莲都是跟小龙虾套养,您这边跟虾套养是因为?”

  卿孟祝:“主要我们这边的青虾资源很丰富,河里就有许多青虾,我感觉这里很适合青虾生长。小龙虾的话,因为我本人没有养殖小龙虾的经验,对后续的小龙虾的销售也有一定的顾虑,就没养小龙虾了。”

  伍天庆盯着水底下游来游去的青虾:“青虾养得顺利吗?这么清澈的塘水,青虾在里面主要吃什么?”

  卿孟祝顺手拿竹竿格开莲叶莲蓬:“其实我底下也种了轮叶黑藻,青虾能吃轮叶黑藻和莲叶,淤泥里也有许多有机碎屑可以吃。我家的虾长得还挺肥,目前来看应该没问题。”

  卿孟祝将能说的都说了,嵇青林和伍天庆看他逻辑很清晰,话说的特别清楚,连忙逮住他,围绕着他这套套养模式问了个遍。

  末了,伍天庆提出请求:“我们能看看底下的淤泥吗?你这水实在太清澈了,感觉有点不可思议,我想看看淤泥的情况。”

  卿孟祝:“可能我们家的淤泥吸附效果比较好,我在塘底留了二十厘米的淤泥,淤泥的深度应该是合格的。您二位稍等,我这个是深水塘,我下去取淤泥。”

  卿孟祝手边没有桶,干脆摘了两片大荷叶,取了两捧淤泥给他们看。

  池塘底下的淤泥肥沃如膏,摸起来极为细腻,甚至有点流体的感觉,哪怕轻轻搅动,淤泥的细小颗粒泛起来,也很快就沉底。

  嵇青林和伍天庆还真没看过这样的淤泥,一时大为赞叹。

  卿孟祝带他们看完淤泥又去河边洗手,而后过来摘莲蓬给他们品尝。

  池塘里的莲蓬有老有嫩,卿孟祝两种都摘了。

  嫩莲蓬还没成熟取出里面的莲子,莲子有种正在灌浆的感觉,清甜软嫩,一咬浆汁全都出来了,连里面的莲心都是嫩黄的,并不苦,反而有种别样的清香。

  老莲蓬取出来的莲子又脆又甜,不过有点硬,已经不太适合生吃,更适合用来做食材。

  伍天庆吃完半个莲子,对卿孟祝说道:“别的不说,光是这莲子的味道就有推广的价值了。”

  卿孟祝笑:“只要是吃过我家莲子的人就没有不夸的,我家莲子的味道确实好。”

  嵇青林:“更难得的是,您看清楚您家莲子的价值,第一时间就联系了我们。有您这样新一代的农业人真是我们的幸运。”

  卿孟祝被夸得脸有点红:“应该的。我家有烘好的莲子,可以留作种子,我把那些莲子给你们?”

  伍天庆:“我可以再要两株底下长着的莲吗?”

  卿孟祝爽快地答应了:“当然可以,等会我就下去挖。”

  嵇青林忙道:“我也想要两株。还有莲子,您那边有多少?我们分一分。”

  卿孟祝:“我留作种子的莲子大概三斤多,你们要的话等这批莲蓬成熟了,还能再留一点。”

  嵇青林:“我大概需要五斤,后续麻烦您再留一点种,您按市场价卖给我就好。”

  卿孟祝想了想:“还是送吧,我家莲子的市场价比较贵,大概要一千多一斤。”

  嵇青林笑:“我们公对公,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我们也好做记录。”

  卿孟祝想到上次他给年辛斐送辣椒苗的时候,年辛斐也这么说,于是答应了下来:“那可以留作种子的莲子卖一千二一斤,莲卖五百一株?”

  嵇青林:“没问题,您到时候给我们写个收据就可以了。”

  伍天庆:“我也一样,您同样按这个规格来。”

  大家谈好了价格,卿孟祝去菜地那边拿蔬菜筐,打算给他们挖莲让他们带回去。

  挖的时候,卿孟祝随口跟他们聊天,才知道他们把种子带回去之后要先种到育种缸里,打上标号,再根据植株的表现慢慢选育。

  当代的育种和卿孟祝想象中的也不太一样,现在的基因技术已经很发达了,育种人想要什么性状,直接截取种子的基因,进行基因聚合,再培育出新品种。

  正是因为这种培育方式,现在大家对种质资源很重视,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范围内搜集种质资源进行纯化,而后利用这些种质资源,选取优良基因进行聚合。

  卿孟祝听到一个个陌生的名词,直感觉现在已经不是能走野路子的时代了。

  专业的事情果然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干。

  像他,他没有相关的学科知识和教育培训,多半没办法进行繁杂的基因组合实验。

  卿孟祝心里果断放弃育种这条路,不过在送两人回去的时候对他们提出了请求:“等以后新的莲种出来了,能不能先考虑我们这边,在本地推广试种?”

  两人都答应了下来。

  嵇青林笑道:“你放心,哪怕为了成本考虑,我们也会优先在本地开辟相关的种植基地。”

  伍天庆:“我们是汇洋区的莲科所嘛,培育出新种子了,肯定也是为了我们本地的老百姓服务。”

  卿孟祝:“主要好些人问我莲种的事,我担心直接将莲种给他们,新种出来的莲性状不稳定,产量反而不高,就没给。”

  嵇青林:“用种子种,新莲的形状肯定不稳定,直接用藕种会好些。”

  卿孟祝笑笑:“我明年可能会扩种,这两口塘的藕应该要留给自家。”

  伍天庆:“你家的莲那么好,扩种肯定也没问题。你现在就两口塘,我也觉得有些少了。”

  卿孟祝很乐观:“我才第一年种,慢慢来嘛。”

第63章 你的好朋獭给我送了条鱼

  家里最近的事情有点多,卿孟祝刚卖完一批莲子就忙着买孵化箱孵榛鸡那批受精的蛋。

  他不知道这批榛鸡的产蛋量怎么样,但是现在已经积攒了三百多个,数量已经不算少了。

  因此,他特地花了四位数的价格买了个大型孵化箱。

  榛鸡属于比较冷门的禽类,还是走禽,他以前拿榛鸡和鸽子对照着养,但它和鸽子其实不太能对得上。

  比如孵化时间,榛鸡蛋和鸽子蛋的个头虽然差不多,但榛鸡孵化的时间要更长一些,大概需要25天,鸽子蛋的孵化时间只要18天。

  卿孟祝对照着鸽子的情况对照不下去了,只能老老实实地询问同行。

  同行告诉他,榛鸡的孵化跟当地的温湿度都有关系,和榛鸡蛋本身的新鲜程度也有关系,要根据受精蛋的情况一直调节,不能从头到尾都保持一个温度。

  卿孟祝完全没有经验,只得买了温度计,每天和同行视频,有偿请对方帮忙判断他这批榛鸡蛋的孵化情况。

  一忙起来,时间就过得特别快。

  很快,处暑也过完了,秋意越来越深了,卿孟祝和明春晰早起的时候还得加件薄薄的长袖衬衫当外套。

  这天,谭文磊叫住卖完菜的卿孟祝:“孟祝,你之前育苗的石刁柏怎么样了?”

  卿孟祝一拍脑袋:“我这两天刚想跟你说来着,长苗了,可以准备移栽了。你现在有空不?要不就现在过来看看?”

  谭文磊兴奋地说道:“我立刻过来。”

  卿孟祝把育苗杯放到空着的农田里,此时育苗杯里不仅长出了石刁柏,还长出了细细的杂草。

  卿孟祝看着有些杂乱的育苗杯,伸手揪了根杂草:“这段时间太忙了,没怎么注意打理,等过两天我再拔一次草,顺便连番茄地和辣椒地的杂草一起处理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78页  当前第7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9/2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全球农场TOP1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