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果然很喜欢黑麦草,哪怕有些牛已经昏昏欲睡,闻到草香气,还是过来用舌头卷着草叶吃光了。
看完牛和榛鸡,天也没完全黑下来,卿孟祝便拉着明春晰从山的另一边下山。
那边会路过天麻地,卿孟祝想看看现在天麻长得怎么样了?
此外,现在正是榛蘑的生长季节,要是下过雨,榛蘑很可能会萌发出来,他们过去说不定可以顺带采两朵榛蘑回去煮汤。
卿孟祝抱着这样的想法拉明春晰过去,事情果然如他所愿。
天麻地里长出了好些榛蘑,一朵朵又肥又嫩,还没被虫子和鸟祸害,橙黄色的菌菇看着很是喜人。
卿孟祝拉起衣服的下摆,和明春晰一起将大一点的榛蘑采了下来,等会回去洗洗,就可以煮个汤了。
明春晰看着卿孟祝脸上的笑容,问道:“好久没上山采蘑菇,明天要不要去采蘑菇?”
卿孟祝还真挺久没去采蘑菇,都快忘了采蘑菇这事了,闻言兴致勃勃地说道:“行啊,明天我们起早点,带上护法跟护卫,再看看小狐跟小獭要不要一起去。”
说好明天要上山,卿孟祝他们早早吃完晚饭就睡下了。
第二天早上他们也起得很早,卿孟祝穿了一身轻薄的长袖长裤,头戴遮阳帽,明春晰穿着跟他同款不同色的衣服,两个人看起来特别青春,因为容貌出色,走在路上也特别显眼。
好些人停下来问他们要去做什么,他们说上山采蘑菇,大家还热情地指点他们,告诉他们哪些山上的蘑菇萌发出来了,哪些山上的蘑菇还差一点。
这些都是宝贵的信息,配合着卿孟祝自制的打野地图,今天上山肯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卿孟祝兴冲冲地拉着明春晰加快了上山的脚步,四只小家伙在他们周围跑来跑去,显得非常兴奋。
今天不知道是运气好,还是雨水确实带来了大量的蘑菇,他们一上山就来了个开门红,在松树下采到了大量的枞菌。
卿孟祝看盖住了背筐底部的菌子,嘀咕道:“山上的蘑菇真多。”
明春晰拉他起来:“等会山里会有更多。”
卿孟祝:“希望。”
可能刚下过雨,山上还比较湿滑,并没有多少人过来采蘑菇。
卿孟祝按着他去年做的打野地图走。
去年长了蘑菇的地方,今年还有,一朵朵的,茂盛得跟春草一样。
去年没长蘑菇的地方,因为他们敲了许多孢子下去,今年也长出来了。
这么多蘑菇,两个背筐都不够装。
上午十一点多的时候,两个背筐就已经完全装满了,卿孟祝甚至还拿杂草绑了一串。
太阳快升到正中央,天气也热了起来,热得卿孟祝的脸红扑扑的。
明春晰拉着他到阴影底下休息,热得直吐舌头的护卫、护法和赤狐也挤过来了,水獭慢半拍,就跟在后面。
他们吃早上带过来的食物,喝自带的水,吹着山风缓了一会,人总算舒服了。
卿孟祝在附近砍了一些树枝,和明春晰一起编简易的篮子,不编不行,背筐实在装不下这么多蘑菇了。
他们原本打算编两个篮子给两只狗子叼着就算了。
卿孟祝将篮子给狗子的时候,赤狐不服气,抓着他们的裤脚,又嘤又叫的。
卿孟祝只好跟明春晰又编了两个篮子给赤狐和水獭——赤狐都有了,孤立水獭不太好。
下午一点多的时候,他们采完蘑菇下山。
除了他们背着蘑菇之外,身边跟着的四只小家伙都叼着篮子,篮子里也是满满当当的胖蘑菇。
这场景似曾相识,可每个人看到,都忍不住停下来跟他们拍照。
狗都这么乖了,边上的狐狸和獭猫更是乖得不行,太稀奇了。
卿孟祝他们回到家没多久,就接到了周晏的电话。
他们回来的时候被拍到了照片,很多人发了朋友圈,周晏看到来问一句并不奇怪。
周晏问:“孟祝,你们上山采蘑菇了?”
卿孟祝吃着早上湃到现在的西瓜,吹着凉风,懒洋洋地靠在躺椅上:“是啊,山上的蘑菇可多了,明天我们还要再采。”
周晏:“都有什么蘑菇?”
卿孟祝:“那可就多了,最多的是枞菌,剩下的就是牛肝菌、羊肚菌、鸡枞、红菇、松露之类的了。周哥,你要不要过来拿点去尝尝?”
周晏:“要,你们要放到农庄卖吗?”
卿孟祝:“不卖吧,又没几个钱,给亲戚朋友们送一点算了,你要就尽管来拿,等晚了我们就要炸成菌油了。”
周晏:“我来帮你们炸。你们先放一放,我晚上早点下班过来。吃烩饭吗?今天厨房来了一批不错的黄油和奶酪,给你们做个菌菇烩饭。”
卿孟祝立刻道:“要!晚上吃吗?周哥你多带点材料过来,我叫和曦一起过来吃。”
周晏:“只有晚上有空。我记得菜地里的洋葱是不是熟了?你们给我挖点洋葱吧,地里的洋葱比较香。”
卿孟祝:“等会天气凉快点我们就去挖,周哥你还要别的食材不?要的话我们一起带回来。”
周晏想了想:“等会我发张食材清单给你,跟着清单找比较好找。”
挂完电话,卿孟祝对旁边的明春晰晃了晃手机:“周哥打来的,晚上要给我们做烩饭吃。”
明春晰带着笑意:“我听到了,不用重复。”
卿孟祝躺回去,挨着他说道:“跟你说一声嘛。”
第202章 去寨前村看看竹子和茶叶
晚上,周晏带着材料过来,准备给他们做烩饭。
卿孟祝站在周晏后面看,看着圆溜溜的大米,好奇地问道:“这个是短粒米吗?”
周晏:“对,它有更多的支链淀粉,比较好吸收水分。”
卿孟祝仔细察看,感觉这些大米大概有“良品+”的品质,而这个品质的大米,周晏他们批量购买都要三百多一斤。
太贵了。
等他们的水稻收了,到时候就比照着这个价格来卖好了。
卿孟祝想到了自家的大米,周晏也想到了他家的大米,问道:“地里的水稻大概什么时候能收?”
“还早。”卿孟祝在心里算了一下时间,“现在才刚灌浆,收的话,起码得到九月末了。”
周晏点了点头:“我那天从水稻田过来,发现你们的水稻种得还挺稀疏,这样种,会不会不太好授粉?我记得水稻是风媒花吧?”
卿孟祝:“水稻现在的这种种植方法主要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如果要真正种出好的水稻,本来就适合种得更稀疏一点,给它们足够的生产空间。不过,我们现在都用无人机授粉,农用无人机在水稻上空飞,那个风很大的。”
周晏:“我想起来了,我是看到过你们用无人机打药施肥。”
卿孟祝笑了笑:“国内外好多高端水稻都是这么种出来的,我们之前看资料,有些水稻获得足够的生长空间后,稻粒会变大,有些稻米煮出来甚至能达到松子那么大。”
周晏来了兴趣:“这个我见过,以前我们去东洋学习,有一家老牌寿司店的米饭煮出来,饭粒就大得跟玉米一样,尝着也特别香,香喷喷的,清香甘甜,我到现在都忘不了。”
卿孟祝:“我们这批水稻种出来,煮的米饭也会很香的。”
周晏哈哈笑道:“那我就等着了,收了新米,我给你们做好吃的,到时候一起尝尝。”
周晏还是不习惯别人在他身边碍手碍脚,略聊了两句,就赶卿孟祝休息去了。
卿孟祝和明春晰坐在院子里刷手机。
黄油融化的味道好香。
黄油炒洋葱碎的味道也好香。
连黄油炒米的味道都好香。
卿孟祝坐着坐着,实在坐不住了,扒在厨房门口往里看,问周晏:“周哥,你这个米要炒到什么时候啊?炒米的味道怎么那么香?”
周晏单手拿着铲子,慢慢炒着米粒,显得气定神闲:“炒到半透明就可以了,快了。”
卿孟祝:“那什么时候可以吃?”
周晏:“还早,等会你闻到炒蘑菇的香味,应该就差不多了。”
说着,周晏拿起边上他带过来的榛鸡汤,直接倒入炒锅之中,淹没米粒:“我先慢慢煮着,多煮一会,味道会更香。”
卿孟祝吸吸鼻子:“周哥你放了榛鸡汤?这个的味道也好香,里面没放酸笋吧?”
周晏:“没有,这锅汤是专门熬出来用的,酸笋会抢味。”
就在周晏耐心地烹饪食材的时候,赵和曦过来了。
他一进院子就看见卿孟祝馋得站在厨房门口跟周晏说话,两只狗子、赤狐跟水獭也蹲坐在厨房外面,馋得直流哈喇子。
看到这情景,赵和曦停下了脚步,也原地嗅嗅,而后他就一路小跑,跑到厨房门口,站在另一边往里打量:“今天做什么好吃的?好香啊。”
周晏:“野生菌菇烩饭。”
赵和曦:“听起来就好好吃的样子!”
周晏笑:“尝起来应该也会好吃。”
烩饭需要的时间格外长,直到晚上九点多才终于做好。
卿孟祝看小家伙们饿,还额外找出零食喂它们,想让它们垫垫肚子来着,然而它们一点都没吃,就空着肚子专心致志地等烩饭。
这定力,让卿孟祝都忍不住惊叹。
等周晏终于端了烩饭出来,它们迫不及待地跑过去,用身体蹭着周晏讨食。
周晏将烩饭递给卿孟祝跟明春晰:“我查过了,小狗不能吃洋葱,给它们做的烩饭没放洋葱,其他调料也基本没放,主要靠食材的鲜味。”
卿孟祝看着烩饭上面放的肉:“它们这版烩饭看起来也很好吃。”
周晏笑:“还是赶紧喂完,吃我们人吃的吧。”
今天吃烩饭,没有菜,每个人端着一个大盘子,直接用勺子吃。
卿孟祝挺少吃烩饭,然而今天一吃,就瞬间被这种美味的食物俘获了心神。
米饭的软,菌菇的脆,榛鸡汤的鲜,还有藏红花浓郁香气,全都协调地融合在了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尝起来只能尝到美妙而复杂的滋味。
周晏端着盘子,问大家:“怎么样?”
赵和曦一手拿勺子舀饭往嘴里塞,一手竖起大拇指:“两个字,好吃!三个字,超好吃!四个字,绝顶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