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凝香:“可能是出去打工的人带回来的吧。不止小工具,打工的人还带了好多菜过来,以前我们这里的菜来来回回就那么几样,现在估计上百样都有了。”
谭文磊:“肯定有,我自己就种过几十样,春夏秋冬,每个季节的菜加起来,估计两百样都有了。”
大家一边干活一边聊天,干起来没那么累。
说起地膜,冯凝香问:“我看天气越来越冷了,辣椒不知道会不会冻上,要不要给辣椒扣个大棚?”
卿孟祝还在考虑:“我在想喷防冻剂还是扣大棚?”
现在有好几种蔬菜防冻剂,价格不算贵,防冻的效果也不错,用防冻剂比扣大棚的成本低。
主要气温会有周期变动,不会一整个冬天都很冷,真正冷的天数可能也就十来天,凑合一下,用防冻剂也能对付过去。
前提是,最低温度不会太低,或者寒冷的天数不会太多。
要是天气太冷,或者低温持续的天数太长,防冻剂就没什么用了。
而且防冻剂喷了之后还要补喷,不像大棚,只要扣一次,白天把塑料膜拉起来,晚上再盖回去就行,不用天天都干很多的活。
冯凝香他们没怎么听说过蔬菜防冻剂。
闻言,冯凝香问道:“那个防冻剂能防多少度的天气啊?”
卿孟祝:“看情况,一般零下五六摄氏度就是极限了。”
冯凝香:“那不太行,我们这里最冷的时候能有零下七八摄氏度呢。”
卿孟祝笑:“那我回去查一下资料,看究竟要怎么弄?”
卿孟祝家的辣椒还处于丰产期,现在每天都能结很多辣椒,给他们带来不错的经济收益。
要是冻伤了,辣椒不结果了,那损失可就大了。
他家的辣椒直到现在还能大量结果,本身也很有科研价值,因为管理不当,被冻伤的话,会十分可惜。
卿孟祝想了想,决定询问年辛斐,看看历年温度的变化情况,和本地的种植习惯。
年辛斐没想到他家的辣椒还在丰产期,听他提起保温的事情,年辛斐建议直接扣大棚。
年辛斐:“我估计你家的辣椒能一直结果结到明年春天,这样的话,辣椒树上的虫子应该比较多,还会出现好几代虫子共同居住在一株辣椒树上的现象?”
卿孟祝承认道:“虫子确实多,我们现在也一直用生物农药,要不然很快就会爆发虫害。”
一般的虫子寿命比较短,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它们能快速繁殖。
有时候一茬作物,虫子能繁殖出五六代,好几代虫子同时啃一片叶子的情况并不少见。
这也是为什么一旦爆发出虫害,往往就很难控制的原因。
虫子太多,繁殖得太快了,灭杀速度还跟不上虫口的补充速度。
年辛斐:“猜到了。所以我建议你们直接扣大棚,后面天气冷了可以把塑料薄膜放下来,直接进行农药熏蒸,以达到杀虫的目的。”
他这么一说,卿孟祝想起来了:“可以熏硫磺之类的,对吧?”
年辛斐:“对,不止硫磺,好几种农药都可以熏。熏药的效果比直接喷喷雾的效果要好,可以无死角杀虫。”
很多农药都需要把药水喷到虫子身上,才能达到杀虫的效果,也叫触杀。
有时候虫子躲在叶片的背面,或者直接藏在地下,杀虫的效果就不是很好了。
卿孟祝他们现在管控得好,一是杀得比较勤,二是辣椒相对来说不容易长虫子,辣椒碱本身就有一定的杀虫效果。
不过,过一段时间,等辣椒地里的虫子积累得比较多了,事情就不好说了。
他们之前给谭文磊家的地杀虫,就是因为虫子太多,怎么杀都杀不完。
卿孟祝非常听劝:“有道理,我研究一下怎么扣。”
年辛斐:“看你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年辛斐提醒道:“辣椒苗不算高大,如果只是为了防冻和杀虫,你们可以直接砍竹子扣,不需要像他们种大棚蔬菜一样,弄那么大的大棚,那样成本太高了。”
卿孟祝:“好,我先去了解一下再做决定。”
年辛斐:“等会我发点资料给你吧,关于辣椒的大棚,我们也有研究。。”
卿孟祝听他这么说,问道:“你们有常合作的塑料膜供应商吗?比较靠谱的。”
年辛斐笑:“当然有啊。等会我推微信给你,或者我让学生帮你问问?”
卿孟祝赶忙说道:“我自己问就行,不用麻烦你的学生了。”
这年头学生也不容易,卿孟祝不太愿意白使唤人家学生。
将心比心,谁都不想多干额外的活。
年辛斐:“他们也不介意。刚刚我还想问来着,你们那里寒假招不招人?我有学生想去你们那里做寒假工。”
卿孟祝:“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我们这里要下田,你的学生都不用回家吗?”
年辛斐:“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有,有些学生的家境比较一般,寒假要在外面找工作。都是工作,去你那里还能学到点东西。”
年辛斐说到这里开了个玩笑:“再说,你们公司不是一直在扩招?说不定混个面熟,方便以后被你们招进去呢?”
卿孟祝被他调侃得不太好意思:“我们这种小公司,哪里就需要混面熟了?”
年辛斐:“别说,我还真挺看好你们公司,你们好几个项目都很有潜力。要是你愿意招我的学生,我亲自给你送过去。我的学生还挺吃苦耐劳的,学得也扎实,个人品行更是没得说。”
卿孟祝:“我算是看出来了,你今天是帮你的学生找工作来了。”
年辛斐:“反正都是要招人嘛,招我的学生有什么不好?要是哪里出问题了,我这个老师直接帮忙售后。”
卿孟祝笑:“那你让他们把简历发过来,我不怎么管招人,要是简历合适,会有人面试的。”
年辛斐:“这个好,我等会儿就让他们发。”
卿孟祝没想到咨询了一下,反而收了一堆简历回来。
听到赵和曦说的时候,卿孟祝有点意外:“他们真来啊?”
赵和曦:“来啊,到现在我们就收到二十七份简历了,从本科生到博士生,应有尽有,过两天应该还有更多。”
卿孟祝:“等等,我记得辛斐那里没有要毕业的博士啊。”
赵和曦:“可能是研究生在他那里读,后面考出去读博的学生。反正简历发给我的就有这么多份,都有藤农大就读的经历。”
卿孟祝:“那你看一下,能留的就留,不能留的我过去婉拒,还是得保证质量。”
赵和曦:“正在看,老顾说年教授的学生学得都很扎实,应该没什么问题。正好你不是想研究辣椒吗?直接招他那里的学生,过来就是熟手了。”
卿孟祝想了想:“这样也行,那你把简历发过来我看看,我自己挑一挑。”
第110章 这批萝卜全卖给星际商城
卿孟祝他们老早就想招人了,只是一直没能抽出手来,也没找到合适的人。
趁着这次年辛斐学生把简历发过来,他们拉了个面试组,把明春晰也拉过来做参考,最终招到了六个人,把科技部的第二组给组建起来了。
现在,顾本树作为科技部的部长,兼任第一组的组长。
他们第一组主要搞弑虫杆菌等芽孢杆菌一块,研究方向是农药和微生物。
第二组卿孟祝打算让人研究种子,挖的组长是一位名叫黎跋的TOP3博士,之前研究的方向是植物生物技术。
除了黎跋之外,第二组还有卿孟祝的熟人井弛。
之前卿孟祝联系年辛斐,就是通过年辛斐的学生井弛联系。
井弛学的是种子科学与工程技术,专业非常对口,对辣椒也熟,卿孟祝一看他的简历就毫不犹豫地把他招进来了。
至此,科技部的两大小组初步成立,无论农药方面还是育种方面,他们的框架都暂时拉起来了。
有了科技部这两个小组的支持,卿孟祝他们种田也种得越发顺利。
这天,卿孟祝他们忙着给辣椒和番茄扣大棚。
天气冷了,处于丰产期的番茄也比较脆弱,如果不扣大棚,会冻伤它的叶子和果子,扣上大棚就不用担心了。
只要不是极端严寒,番茄就不会受寒流的影响。
扣好大棚后,番茄的盛产期还能再延长一段时间,按照现在的情况,应该能延长到春节期间。
等过完春节,就要种明年的番茄了,到时候很快又能接上来,对他们家的番茄生产和出售影响不大。
扣大棚用的钢架和塑料膜都是年辛斐介绍的供应商提供的。
那位供应商非常会做人,给了他们一个优惠价不说,还特地派人过来帮忙。
他们只要把半成品搭起来就行,搭建的速度非常快。
搭完大棚,卿孟祝开始带人松土。
番茄地、辣椒地、菜地还有山上的竹林,都需要松一遍土。
卿孟祝这段时间给各种作物用的肥料已经够多了,暂时不用施肥,只要做好松土工作就可以。
松土有利于帮助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流通,还能促进土壤生物的活动,加速土壤中有机质的腐殖化和矿质化。
松完土后,植物能快速吸收利用完这些肥料,提高生产效率和结果率,到时候他们能迎来新一茬丰收。
除了松土,他们还要趁着枯水期,把沟渠等水利设施清理一遍。
各种沟渠河道用了一整年,里面可能塞满了淤泥,长满了杂草,如果不清理,里面的水会越来越小,水的流速也会越来越慢,明年要再想放水就比较难了。
卿孟祝他们每天都有很多杂事要做,一时忙得脚不沾地。
这天,卿孟祝早早到田里,打算接着松土。
他到的时候,冯凝香他们早就到了,因为还没到工作时间,大家坐在田埂上聊天,顺便吃早餐。
卿孟祝走近,听他们提到田里的事,顺嘴问道:“田怎么啦?”
大家跟他打招呼,冯凝香说道:“我们刚刚在说最近一段时间的施肥、松土真的有用,田里的作物长得太好了,萝卜长得尤其好。”
苗兰抬头:“田里的萝卜比我的大腿都粗了。”
谭文磊:“也比我的大腿粗,还不是一根两根比我的大腿粗,每一根都比我的大腿粗。”
卿孟祝笑:“这就夸张了啊,萝卜哪里就粗到这个地步了?”
谭文磊:“真的,我刚刚伸过去,特地比了一下。说起来,差不多要拔萝卜了吧?我看已经长得足够大了,再不拔,就要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