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锄头是赵爷爷从一个旧时期采药人的家中换来的,对方年纪大了,已经不再上山挖药。这药锄对他就没用了。
用小锄头换点粮食,家里人也能好过不少。
白及用来止血,爷爷奶奶和牛棚里的长辈经常受伤,这止血药就非常重要了。
以前张百草知道它们可以用,但是他不能离开村子,干活都是在村民的视线中。
因此每次受伤只能抹点草木灰,或是其他勉强能止血的药草,只是效果不如专门的止血药好用。
赵然现在可以光明正大地出门挖药,还不会被村民举报。
所以这挖药的工作就交给了他,挖回来后制成药也是他的工作。为此,赵爷爷给大孙子编了不少簸箕和木架,专门用来放药晒药。
这一天下来,赵想的时间被排得满满当当,可他甘之如饴。
他不怕累,累代表他学到的东西多,而且炮制中药不累人,只是麻烦。炮制中药时有些药不仅要洗干净切成片,不仅要煮还要蒸,蒸完了再晒,晒好了再蒸,几晒几蒸麻烦得很。
而且中药处理不好,药效就会打折。甚至还有可能出现副作用,赵想在时可不敢大意。
师父怎么教,他就怎么处理,每一处都认认真真完成。
可惜没有专门的炮制中药的工具,切药他用的还是家里的菜刀,菜板爷爷倒是给他打了一下。
要磨成粉的,他就只能用家里捣蒜的石臼兼职一下。家中用蒜时,直接用刀拍碎,就不和药草抢工具了。
在这种艰苦的情况下,赵想能制的药有限。有时候面对村民们的求助,赵想能帮可以帮,但是不白帮。
别的不说,成本费给一下吧!
他花了时间,花了精力,一点钱不给说不过去啊!
而且升米恩,斗米仇的故事,他小学时就学过了,并且还记得很牢。
比起后面大家用道德绑架他,不如一开始就定下规矩,免得以后有麻烦。
“这不是你在山上采的吗?怎么还要钱啊!”
来求药的村民不高兴了,在山上随便采的药,一分钱没花,怎么给他们就要收钱了?
“我时间不是钱吗?我费心费力把它们制成可以使用的药材不是钱吗?你要是觉得给钱不爽,就自己去山上采吧!不是说山上随便采吗?你们去采啊,来找我做什么?”
面对村民的话,赵想一点也不惯他们。
给他钱就给药,不给钱想都别想。
赵爷爷赵奶奶早就躲出去了,他们知道自家孙子能应付这些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他们也知道大孙子心中有胸中有丘壑,村民们想用道德绑架他,那是想都不要想。
而且大孙子才十二岁,一个没成年的少年天天往山上跑,爬山从来都是很危险的。要点钱怎么了?
他们留下来反而是给孙子添麻烦,还不如避开让村民没有借口找他们求情。
两老不在,一群人没办法只好给钱换药。
赵想说的是真的,只用成本收了他们的药钱。
虽然不想承认,但是没贪到便宜,买药的都不太高兴。
不是没人想去举报,可是一想到赵想以后再也不采药,他们就得去镇上买药,那可是比赵想这里的要贵出一半呢!
赵想没和他们收各种杂费,真的只是成本费,如果这样还不满,只能说这些人是贪心不足。
幸好这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的人还是不错的。赵想一要说,大家就拿钱换药。
第18章
赵想一个十二岁少年的辛苦大家都看在眼里,冬天上午山上都是露水,赵想一身干衣服出去,一身湿衣服回来。
如果他们连一个孩子的辛苦钱都贪,那还是人吗?
于是这件事便这样定下来了,从一开始的不满到后来的习以为常,赵想这步棋走得不错。
他没有免费送药,时间久了大家反而感激他。
若是让村民们习惯了他的免费,以后他家要是有困难再跟村民收钱,绝对会被村子里的人骂死的。
赵想这一做法,真正做到了杜绝以后的麻烦。
村民如果不是忍受不了,也不会来赵想这里拿药。还有一些人有医生开的方子,赵想这里只有一小部分的药有。他们用便宜的价格在赵想这里拿了了药材,再去药房买其他药材,中间也省了一笔不小的开支。
“师父,这是我用白及磨的药粉。”
赵想用油纸包着一包药粉,把它递给了张百草。
“阿想做得不错,虽然不是最佳的采摘时间,但是你处理的手法是正确的,发挥出了它最大的药效。”
张百草打开油纸包闻了一下,和自己在家时用的上等品不同,这只能算是中品。
这不是赵想的制药手法不行,而是采药的时间不对。
幸好药物用的是张家祖传的制药手法,发挥出了最大的药效。
“师父,还有这是我采的艾草。”
又递了一大篮子艾草给张百草,艾草随便装就是一篮子,也不用油纸包起来。
“又麻烦你了。”
张百草收下了徒弟递来的药草,这艾草不难寻,难的是他们一言一行都在村民们的监视下。
张百草空有医术,想弄点药草千难万难。
他走到火堂,在旁边点了一个艾草堆,艾草不仅可以驱虫,还有一定的杀菌消毒效果。
他们牛棚再怎么收拾也干净不到哪里去,用艾草熏一熏也好,免得大家生病。
“师父,你是我师父啊!爷爷叔叔们也是我长辈,这算什么辛苦。”
赵想歪着头,他从不觉得自己学医有什么好辛苦的。把自己辛苦采的药草送来牛棚,更不觉得辛苦。
没有张百草,他想学医都找不到入门的方法。真以为拿几本医书就能自学成才了吗?
估计也只有学神可以做到,显然赵想不是学神,他连个学霸都不是。
要不是张百草好心教导他,赵想根本没机会学医。
幸好大家都是好人,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人去暗中举报赵想接触牛棚众人。赵想从没有过牛棚里没有坏人的想法,这个年代是能把人逼疯的年代。也许在下放前他们是好人,下放后吃够了苦变坏也正常。
明知道自己和他们接触很危险,赵想还是来了。
这些事总要有人去做得对吧?
“孩子孝顺,百草你就别难受了。”
老人开口了,其实他的心里也不好受。他们一大群人全靠一个孩子照顾,放哪都说不过去啊!
只是他们想报答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现在只希望这场浩劫早点过去,这样他们也有能力报答这个孩子了。
“阿想,过来上课了。”
钱老和赵老师叫人。
“来了。”
赵想朝师父笑了笑,往二位老师那里跑去。
晚上除了医术,他还要和两位老师学习课本上的知识。
虽然他大部分都会,但是他不能表现出来。
于是赵想重新读书,从一年级开始,因为他的进度不慢,现在都学到六年级了。
除此之外,赵想还和钱老学习俄语和英语。
“我讨厌外语,什么时候全世界才会说中国话啊!”
赵想一边和外语较劲,一边气愤地说道。
“哈哈哈,那可就要你们这一代努力了。也许几十年后,我们国家的孩子就不用学习英语了。”
老人笑道,向来严肃的脸上因为赵想的话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等着吧,肯定会有这一日的。”
赵想的想法是后世许多学生的想法,他们又不出国,为什么要学外语?而且英语还作为主课之一,学得那些学生要生要死。
赵想虽然不是要生要死中的一员,但是他也不喜欢英语啊!
谁喜欢英语呢?反正他不喜欢。
不过英语有基础,所以相比俄语他学得更快一些。
“看来咱们的小想也有外语天赋呢!”
钱老看赵想轻轻松松背完单词,脸上带着兴奋的笑容。
“不,没有。”
赵想摇头,他一点外语天赋也没有。他想到了国家的外交官,他那才是有天赋呢!十几国外语说得超级流利,和他们比起来,赵想也就多了穿越前的经历。
至于天赋,一个哑巴英语有什么天赋?反正他不觉得自己有,并且也不承认这一点。
“阿想俄语还要加油啊!”
他们国家考的外语都是俄语,不会俄语可不行啊!
不过高考已经停了好些年,也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重启?
赵想:“……”
这油是加不了一点,而且以后都是考英语。
不过多学一门外语也不错,他们国家后来和俄国的关系不错。当然现在还叫苏联,俄国是解散后的大毛。
想到这里,赵想突然想笑。
因为他想到了网上流传的一句话:解散了的大哥才是好大哥,留下的侄子才是华国需要的。
这么一想还挺有意思的哈,反正赵想觉得这样挺不错的。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快去跟你师父学习认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