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没得到答案,赵泰佑顾不得许多,撑起发软的身体就猛地扑了过去试图留住人。可他忘了自己脖子上还有铁链,铁链猛然绷紧,噌一声,勒得他闷哼一声。
两道身影很快走远,任他怎么伸手再都抓不住,顾不上脖子的疼痛,他哑着声音愤然怒吼:“别走,任兰嘉,你把话给我说清楚。”
***
早上送任兰嘉进宫的马车是府里新置办的,门房远远就认了出来。知道马车上坐的是如今府里最尊贵的主子,马车还未到府门口,门房就急忙将大门打开了。马车没有停顿直接进了府。
回府后任兰嘉没有回自己的院子,而是先去了正院。院里的刘嬷嬷见到任兰嘉也有些惊讶。
“郡主回来了?老太太以为您要晚些回来呢。老太太这会正在午憩,郡主稍等下,老奴这就去叫。”
任兰嘉摇摇头:“莫扰了祖母的午觉。慧心,把榛子酥给刘嬷嬷吧。”
慧心将手中油纸包递了过去,刘嬷嬷伸手接过,里头还温热着。
“郡主还记得老太太爱吃这个呢。郡主这是特地绕西市买的吧,一会老太太醒了见到定然高兴。”
将榛子酥给了刘嬷嬷,任兰嘉转身回院。她的院子离正院不远,走上半刻就到了。回到院子,慧心给她解去身上的披风,素念倒了一盏热茶。
“郡主用过午膳了吗?奴婢在厨房还温着汤,您可要再用些?”
宫中和外头不同,不好挑三拣四提太多要求。素念担忧任兰嘉在宫中吃不好。这几年任兰嘉茹素,素念就想方设法学了不少素斋,任兰嘉饮食都是她在看顾,归云寺中负责做素斋的大师也时常找她请教。
任兰嘉摇头:“不用了,给我更衣吧,我有些乏了。我眯一会。”
任老太太醒后知道孙女特地去给她买了榛子酥果然开怀。
昨日太迟,一家人只匆匆见了一面。晚膳时,任家人都在饭厅聚齐了。任老太太怕任兰嘉又闻了荤腥难受,便叮嘱厨房做的全素宴。厨房做素斋的水平素念领教过了,知道不合自己主子的口味,便带着侍女亲自上阵。
素念做的素斋样式精巧,色香味俱全,乍看还真看不出是素斋。
任老太爷先动了筷,其他人才动。
“嗯?这素斋味道真不错。比寻常荤菜都好吃些。”
任三爷是个老饕餮,一贯喜爱美食,吃过不少见过不少,没想到能在家中吃到此等美味。但转念一想,也猜出这不是他们府上厨子的手艺。再细看用的食材,无不新鲜翠绿。这寒冬,肉易得,新鲜蔬菜却难见。就连这小小一碗汤中所用的菌菇,也都是南境才有的。
任家书香世家,规矩森严。食不言寝不语是基本规矩。任三爷说了话,被任老太爷暼了一眼后,便自觉闭上了嘴默默用膳。
晚膳过后,下人撤走膳食,换上清口的茶。
众人转到厅上说话。话题自然是围绕着刚归家的任兰嘉,任兰嘉也温和有礼一一回答了各位长辈的问题。全程游刃有余尽显亲热,没有一丝郡主的架子也没有离家几年不见的生疏。任兰嘉还给所有人备了礼。
给任老太爷和任老太太送的是开过光的佛珠。任大爷和任三爷送的是名家大师抄录的佛经。给任大夫人和任三夫人送的是两尊温润的观音玉像。至于一直坐在下首未出声的任兰昭,慧心带着两个侍女一人手上捧着一个匣子走到她面前打开。
三个匣子合在一处,便是一套夺目精巧的头面,即便在昏黄的烛光下都异常夺目。众人的视线都落在那头面上。
“这套头面我记着幼时兰昭妹妹很是喜欢。那时兰昭妹妹年纪还小呢,如今也到了要好好打扮的年纪。这套头面就送与妹妹了。”
任兰昭不记得幼时的事了,但这么好看的头面,哪个女郎不喜欢。只是任老太爷一向以清简治家,最不喜奢靡之风。任兰昭每每出门只能打扮素净,那些头面再喜欢,她也不敢买不敢戴。如今头面摆在眼前,她第一反应就是看向任老太爷。
任老太爷垂眸喝茶并未看她,任兰嘉笑笑。
“妹妹别看祖父了,这是我送你的。祖父要斥责也是斥责我这个送礼的,哪有责怪收礼人的道理。”
任兰嘉说完,所有人都笑了。任老太爷没说什么。慧心将匣子阖上,将匣子递给了任兰昭的贴身侍女。
侍女不敢接,慧心便动作强势塞到她手中。
收了礼,还是自己喜欢的,任兰昭也开口道谢:“多谢二姐姐。”语气多了些真挚。
长辈们本就准备了礼,还没送出去就先收了任兰嘉的礼。便只能把准备的礼当回礼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直到夜深才散。
任老太太和任老太爷一同回主院。
“这嘉儿还是这般懂事,只是在寺中呆了这么几年,我瞧着性子更淡了些。你看看,至今都还茹素,手上还带着佛珠。准备的礼也都是佛珠,佛经。我真怕她是不是从此就想皈依佛门了。”
听着老妻的话任老太爷拧了拧眉,但到底没驳了老妻的话:“下月你生辰,就热热闹闹办一场吧。把嘉儿以前那些闺中好友都邀来。多见见人,想来会好些。”
任老太太点头应下:“那嘉儿的十七岁生辰呢?”
任老太太的生辰之后再过一月就是任兰嘉的生辰了。
任老太爷双手背在身后,长叹一口气:“先准备吧,但只怕宫里有安排。”
上京城中世家女郎,大多在及笄之年便成婚出嫁。再疼爱女郎的世家,也最多把女郎留至十七岁。当年安宁长公主嫁给任二爷时便是十七。
而任兰嘉和摄政王的婚事是幼帝登基时太后和弥留之际的任二爷定下的,摄政王那年便已及冠,四年过去已是二十有四,年岁也不小了。其实任兰嘉及笄之时,任老太爷就有意让她回京,不是为了成婚,而是总得办个像样的及笄礼。但任兰嘉也拒了,一拖拖到了如今。
“给嘉儿备的嫁妆清点过了吗?”
“我们府上的清点过了,只是长公主府那头得让任贵找那吴悠再对一遍。”
安宁长公主离世,偌大的家产都留给了任兰嘉,那些家产定然是要跟着任兰嘉出嫁的。和一整个长公主府比,任府出的嫁妆着实不
算什么。
这么早开始清点嫁妆,是因为任老太爷清楚,自己这孙女只怕留不了多久。
同样苦恼的还有宫里的太后,见了任兰嘉后她更是忧心。自己那弟弟自幼性情阴晴不定,执掌朝政这几年更是让人摸不准他的心思,任兰嘉和幼时一般性情柔顺,只怕吃不住自己那弟弟。任兰嘉不仅是先帝表妹皇家郡主,她母亲安宁长公主更是为了救明丰帝才没的,无论如何太后都不能让她受委屈。
太后派侍女去请了一遍又一遍,在夜深时刻那道高大的身影终于进了后宫。他身着一身玄色长袍,上面绣着金色蟒纹,腰间扣了一条黑玉镶金腰带,身型高大脚踩黑靴信步走来。周身摄人的气势让宫女们都不敢抬头看他。
“阿姐。你找我。”
太后手上正拿着一张单子,听到声音抬头,她的弟弟正站在下方,薄唇轻抿着,一副生人勿近的孤傲模样。
“你来,瞧瞧这单子。”
太后把单子递给一旁的女官,女官捧着单子走到陈朝面前呼吸都放轻了些。
接过单子,陈朝随意扫了两眼。单子上多是些金银器具。他本在处理政事,见太后多次使人来请,以为是何大事。没想到就是让他看张单子。
“阿姐找我来就是为了让我看这个?”
“这是你要送出去的聘礼,你不看看?兰嘉都已回到上京了,我不信你不知道。事关你的婚事,你自己能不能上点心。”
执掌禁军十六卫的陈朝自然是知道自己的未婚妻回了上京。甚至人还没进城他就收到了消息。这未婚妻,上次见她还是在叛乱之夜,瘦小的她抱着已断了气息的母亲满脸绝望。那时的她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女郎,他很难有什么念头。
对于陈朝而言,娶谁,何时娶,他并不在意。
眼下他更在意的是距离上京城五十里外的树林中的上百具尸体。那些尸体身上皆有纹样,是安王死士独有的纹样。想来是那杨家确实钓出了安王府的人,可这些死士还没到上京就被人一剑抹喉,动作利落,现场更是没有留下丝毫痕迹。
有人可以在他眼皮子底下神不知鬼不觉杀了安王上百死士,真是有意思。比起这事,早已定好循规蹈矩走完即可的婚事他并不放在心上。
“婚事一事,阿姐全权做主即可。”
第5章
年关将至,上京城中年节气氛愈发浓重。城中到处悬挂起了红灯笼,平民百姓家宅院门上贴上面目狰狞的门神,街上还有不少清贫书生出来摆摊誉写对联。而高门世家也开始广开善棚接济穷苦百姓。
往年京中各家都有默契,这善棚中的膳食都各家都大差不差。可今年任兰嘉回府,任老太太就给善棚拨了比往年要多上不少的银子,因此任府的善棚里接济的膳食比其他府邸要好些。
而顺平郡主回来的消息早已传遍上京,不少人家还想借着任家搭上这位皇家郡主,也没人去计较任府在这事上出挑些。
任兰嘉回到任家,除了第二日出府进了宫后就未再露过面,她一直呆在府上陪任老太太。因着收了头面的缘故,任兰昭对这位二姐姐也少了些敌意。有一对姐妹花相伴,任老太太别提多开怀了。
让任老太太更高兴的是,两个孙子也游学回来了。回来时,他们头上肩上的落雪都未掸,就先到正院给她请安了。
“孙儿见过祖母。”
两人立在堂下恭恭敬敬给任老太太请安,任老太太喜笑颜开。
任家二郎任和郎,比任兰嘉大上四岁,今年刚及冠。已经过了秋闱,年后就要参加春闱了。三郎任和邵与任兰嘉同龄,比她只小上一月。
这几年,都是他们各自长身体的时候,再见都已经变了样。任和郎站在那身姿挺拔已是成人模样。原本瘦小的任和邵如今身量也比任兰嘉高了,背着人对着她偷偷咧个嘴一笑,一看就是个肆意少年郎。
“好好好,回来就好。嘉儿也回来了,今年家里热闹了。”
家人团聚了,只是这年夜宴却让任老太太犯了难,过年总是要有大菜的,但任兰嘉又闻不得荤腥。最后还是刚回来的任和邵给任老太太出了主意,效仿宫廷宴席,一人一张小几围坐即可。这样各用各食,也方便些。
任和邵自幼就不像两个哥哥那么循规蹈矩,家中子孙就属他最机灵,得了主意任老太太很是高兴许诺年夜宴上给他包个大红封。把任老太太哄得乐不拢嘴后任和邵才离开正院往任兰嘉的院子走去。
回来两日后,有父母和祖母祖父要孝顺,任和绍还没来得及和这刚回府的二姐姐叙叙旧,便想着去看看她。
天气寒冷屋檐下也结出条条冰柱,下人们顺着梯子拿着杆子将其一一敲落。冰柱落在地上雪地里,七零八碎,很快就被下人拿着扫帚扫向一旁。
冷风横扫,见到任和邵,下人们纷纷行礼。
“三少爷。”
任和邵点点头,顺着清扫干净的小道一路向内而去。就到了院外,推开门,里面庭院宽广,院内栽满了花草,曲水细溪经廊下蜿蜒而过,于庭院深处泻入一方小池,池边笔直地立着在这冬日仍绿意盎然的青竹。
穿过庭院,有侍女迎上前,然后带着他走到正房外。掀开厚重的门帘,阵阵暖意袭来,还掺杂着些许果香气及药香。任和邵掀袍跨门而入,一眼就看到了坐在窗边软榻上的人。
榻上的人身着一袭白衣,白衣上绣有雅致的青竹花纹,一头青丝垂落在肩头。她听过门口的响声微转过头,露出曲线优美白皙修长的脖子,皮肤细润如温玉柔光若腻,看到他,微微一笑,眉目含春。轻轻唤了一声:
“和绍,你来啦。”
屋子里烧足了炭,任和邵解去身上的披风,随手递给了一旁的侍女。
“你屋子里怎么有药味,生病了吗?”
榻很大,任和邵在另一侧坐下,素念端了茶上来。
任兰嘉也端正了身姿,将手中捧着的书放下。
“今年天气比往年更寒冷些,前几日我去宫中顺道去西市给祖母买糕点的路上看到不少乞儿。这么冷的天他们衣裳单薄只怕都要病了,善棚能保他们一时温饱,但治不了他们的病。我便想着让人采买些药材,配些驱寒止热的药包放在善棚里接济。总得让人熬过这个冬天。”
任和邵一行人从外游学回京。一路走的官道。自是知道今年雪多大官道多么难行,一路上不少马车都陷在官道里。方才在任老太太院子里也听管事回报,外头的物价涨了不少。
“这是好事啊,只是如今药材可不便宜,我也搭一份子吧。”
任兰嘉笑着婉拒了:“我产业里有药材铺子,不用担心。”
任和邵忘了,和每月靠月例过活的他不同,任兰嘉手中可是有整个长公主府的产业。
任家的善棚里分发药包,这可是往年没有的事,有心之人略一打听,就知道这是刚回京的顺平郡主自掏腰包做的善事。一时间,各高门世家也都争相效仿。如此一来不只是乞儿,那些因为穷苦没有银两买药的百姓也都因此得了救济,这个冬天,也过的比往年轻松了些。
任老太爷虽已不在朝堂之中,但还依旧心怀百姓,本不关心府中琐事的他听闻此事,也夸赞了任兰嘉一番。任三夫人虽有些吃味,但想到做这种只得名声的事不知得花多少银子,也就没有吭声了。
大年夜前一日,外放的任大郎派人送回的节礼终于在大雪中送到了,各房各院都得了礼,一同送回来的还有一个好消息,陪任大郎一同赴任的大房长媳有了身孕。
府上要添丁,又正值这年关时节,任老太太大手一挥给所有下人都赏了两月例银,就连新回府的任兰嘉身旁的侍女都有。
任兰嘉虽是任家子孙,但吃穿用度还有身边下人们的例银都不走任家公中的帐。这是安宁长公主还在时就和任二爷定下的。所以账房也不知道任兰嘉身旁的人月例几何,只能按照任老太太房里做例。
素念去领的银子,领回来给院子里的侍女都发了下去。这几年呆在山上,有银子都没处花,素念也积攒了不少身家。
“姑娘,我们何时能去外头逛逛啊。”
任兰嘉正和慧心坐在一处剪窗花。